第30章 騎兵構想

陳梓傑的到來無疑是來遼東以來,最讓楊雲楓開心振奮的事了,陳梓傑是一員猛將,手中一杆銀槍也堪稱當世無雙,對契丹之戰可堪重用,不過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楊雲楓與陳梓傑相交也算久遠,如今與陳梓傑舊友重逢,自然是開心不已了。

三日來,楊雲楓與陳梓傑日日飲酒,陳梓傑幾次自動請纓,要去營州助戰,都被楊雲楓拒絕了,陳梓傑是一把鋒刃,不到萬不得已,楊雲楓捨不得讓他出去,況且此刻的營州之戰,有安祿山與覃毅足矣,陳梓傑去不去營州都無關大局,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罷了。

楊雲楓這日想到一人,那就是陳梓傑的叔父陳希烈,忙問陳梓傑道:“陳將軍,你與令叔父有多久未見了?”

陳梓傑這時拱手道:“大人,末將與叔父已有十多年未見了,末將知道叔父此時就在遼城,待去遼城之時定會拜見!”

楊雲楓點了點頭,不是屋外探馬來報道:“稟告大人,路將軍旗開得勝,將契丹十五萬兵馬殲滅三萬餘,其他契丹兵馬盡數退回遼東!”

高適聞言立刻鼓掌笑道:“好一個路安,真是了得,三萬兵馬就擊退契丹蠻夷的十五萬兵馬,還殲滅三萬,好生了得啊!”說着又問那探馬道:“我唐軍損失多少?戰事具體是什麼情況,你給本官與楊大人好生說說!”

那探馬立刻回道:“回大人,唐軍損失八千餘人!路將軍與覃將軍分兵兩地,佯裝我大唐平洲、薊州及幽州三路兵馬,合圍契丹軍,契丹軍信以爲真,加上敵將見到路安自報大名後,更是聞風喪膽,這時營州城門打開,黃達人率營州一萬兵馬也是傾巢而出,契丹人以爲我唐軍勝券在握,且戰且退,路安將軍率兩萬人馬追擊,殲滅敵軍三萬餘,繳獲糧草輜重不計其數!”

陳梓傑這時也拍手叫好道:“好一個路安,末將在來遼東的路上也是一路聽人提及路安此人,原本以爲路安固然驍勇,不過也未必如傳聞中的那般,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今日看來,路安真乃大唐神將!”

楊雲楓這時揮了揮手,對探馬道:“你回去告訴路安,將所有將士留在營州,命黃光中與路安立刻返回薊州,營州由覃毅留守,去吧!”

待探馬走後,楊雲楓這才轉頭看向陳梓傑,問道:“陳將軍,如果由你馳援營州,你會如何戰法?”

陳梓傑知道楊雲楓這時在考自己,沉吟了片刻之後這才道:“如果是末將前往,末將不會和路將軍一樣,佯裝己軍實力強大,路將軍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這次也是危機萬分,若是契丹人有一人識破,或者遲疑,我軍將有滅頂之災,營州也會淪陷,如果是末將,末將會將所有步兵留守在營州,率五千輕騎,便裝出發,避開營州附近的契丹軍,直奔契丹老巢而去……”

高適聽陳梓傑如此一說,皺眉道:“陳將軍,如此看來,你似乎比路將軍更加冒險啊,你需知道,騎兵作戰向來是我唐軍的弱項,一旦進入契丹腹地,只怕這五千騎兵也是有去無回!”

陳梓傑立刻擺手道:“大人如此說也沒有錯,不過大人如此以爲,契丹人定然也會如此認爲,這一路關防只怕也未必如大人想的那麼嚴密,漢有霍去病千里奔襲匈奴龍庭在前,唐有我郭子儀郭元帥奔襲吐蕃在後,這些不都是成功的典範麼?不過大人擔心也是對的,奔襲之策只能使用一兩次,如果要長期與契丹人作戰,我唐軍必須要有自己強大的騎兵營!”

楊雲楓見陳梓傑能有如此見識,完全與自己的想法如出一轍,甚是欣慰的道:“陳將軍所言極是,不但是爲了對付契丹,我中原炎黃子孫,自古就受周邊遊牧民族的侵害頗深,若是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便可縱橫寰宇,近可滅契丹蠻夷,遠可威懾四方!”

陳梓傑聽楊雲楓如此說,立刻拱手道:“看來大人早已經想到此計,末將在來遼東的路上,也一路觀察何地適合養馬,爲以後我大唐培養騎兵作爲根據之地,今日來薊州才發現,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哪,薊州之地東有長城山脈天險,南有平洲相輔相成,西又幽州,北有營州,這裡就是上天賜予我大唐的養馬之地啊!”

楊雲楓哈哈一笑道:“陳將軍此言深得我意啊,本官本就有將薊州作爲遼東戰事後勤之地的打算,如此以來,糧草輜重已經戰馬都可以從薊州出,而幽州、平洲可做薊州後援,營州可爲薊州的前方保障,如此以來,遼城作爲主戰場,營州相輔,如見堅實之地,又何懼契丹蠻夷?”

高適聽楊雲楓與陳梓傑如此一說,拿出地圖來看,不住地點頭道:“雲楓兄與陳將軍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說着皺起眉頭,道:“養馬需要時日,那麼對契丹發動總攻豈不是要等上數十載纔有成效?”

楊雲楓最擔心的也是如此,如果讓自己在遼東爲了抵抗契丹人戍邊數十年,自己還不如死了算了,這時卻聽陳梓傑道:“二位大人也無需煩憂,自我大唐太宗皇帝統一漠北之後,匈奴之地早已經是我大唐北方的牧場了,只是武周內亂不止,才與匈奴來往大減,大人可上報皇上,讓皇上與匈奴單于締結永世友好,再用重金向匈奴人購買戰馬,匈奴的戰馬想來比契丹的要彪悍的多,據說契丹人的戰馬也多是從匈奴人手中購買,匈奴之前遭我太宗皇帝一戰後,至今尚未緩過氣來,一直對我大唐俯首稱臣,皇上只需要恩威並用,再多給匈奴人一點甜頭,匈奴人此時定然不敢違揹我大唐皇帝的旨意,更何況我們向匈奴人購買戰馬,可以讓匈奴單于大賺一筆,相信他也不會反對吧?”

高適聽的頻頻點頭,隨即問陳梓傑道:“不過匈奴人自貞觀年間爲我太宗皇帝所敗後,大部分匈奴人已經內遷,現在的匈奴人都是當年的餘數,與我大唐未必如想象的那般友好,況且脣亡齒寒,一旦契丹被滅,我大唐東北再無後患,只怕匈奴人就要緊張起來了吧?貞觀年間的戰火才熄滅多久?匈奴人不會這麼快就忘記這個教訓吧!”

楊雲楓立刻道:“達夫兄所言極是,匈奴人也怕契丹被滅之後,我大唐下一個目標就是他們匈奴,定然會有所戒備,但是陳將軍所言也不無道理,如今匈奴不足爲患,他們需要發展,就需要錢,如今大唐與契丹開戰,正好是匈奴人賺錢的好機會,他們也不會看着到手的錢又溜出去吧?嗯,由此來看,我大唐只需要比契丹多出一成的錢,還可以限制匈奴人販賣駿馬給契丹……”

楊雲楓說道這裡,眉頭微微一皺,沉吟了半晌沒有說話,高適這時看着楊雲楓,奇道:“雲楓兄是否想到了什麼其他好計謀?”

楊雲楓這時立刻拍手站起來,笑道:“如此之計,我爲何沒有想到,真是愚蠢之極啊!”

高適聞言詫異地看着楊雲楓,奇道:“雲楓兄想到什麼妙計,不妨說出來你我參詳一番!”

楊雲楓立刻道:“契丹人經薊州、營州兩場戰役的慘敗,定然是損失慘重,也定然會再向匈奴人購買戰馬,而匈奴通往遼東之道,定然就在營州以北,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在那裡設伏,堵截契丹人的戰馬,又何須去向匈奴人買?”

高適聞言立刻拿出地圖,在地圖上看了良久,這才笑道:“妙哉,妙哉,如此便可爲朝廷剩下不少銀子啊!”

楊雲楓連忙道:“朝廷還需要向匈奴購買,由此也可以試探一下匈奴人的態度!”

高適聞言點頭道:“是極!是極!”

陳梓傑看着地圖,隨即道:“匈奴人與契丹人交易爲何一定要走營州北路?再以北起不是更安全?”

高適立刻給陳梓傑解釋道:“陳將軍躲在南方,不瞭解遼東的地形氣候,這營州再往北那都是苦寒之地,特別是這個時節,大雪封山封路,能走的地段並不多,再以北那就是荒漠,更不能有人通行了,如今看來只有營州北路是唯一的路道!”

陳梓傑這才點了點頭,表示瞭解,眼睛又看了看地圖,心中隱隱一動,連忙指着契丹與遼東的最北端,道:“兩位大人請看,如果我們從這裡繞過遼東,直接到北邊,然後再從東北往南打,這樣契丹人是不是不會想到?到時候我軍可南北夾擊,契丹人必敗無疑啊!”

高適恩眼連忙搖頭,對陳梓傑道:“陳將軍,本官剛纔就說過了,北方乃是苦寒之地,況且這次契丹人爲何犯境?還不是因爲天氣太冷,牲口凍死的太多,如何能繞到北邊?更何況如果要繞道,就必須借道,這裡畢竟是匈奴人的地界了,匈奴人是否會同意我唐軍如此做?”

楊雲楓看着地圖,想着陳梓傑方纔說的話,這時心中一動,陳梓傑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出兵就貴在奇與快,如果真能繞到契丹人北邊,那契丹人是絕對不可能想到的,借道匈奴倒不是問題,問題所在是匈奴人會不會走路風聲?

高適與陳梓傑見楊雲楓沒有說話,這時都看向楊雲楓,高適這時道:“雲楓兄,你不會當真要從匈奴借道吧?”

楊雲楓這時點了點頭,一雙眼睛依然盯着地圖,道:“我看可行,兵貴奇速,達夫兄你想想,契丹人正在熟睡之間,可會想到我唐軍會從北方來襲?”

高適連忙道:“如此必然要借道匈奴,匈奴人不會借道的!”

楊雲楓聞言立刻笑道:“還沒開始借,達夫兄爲何如此肯定?”

高適立刻道:“如果這次是匈奴與契丹開戰,匈奴人想要借我遼東來行軍,你說我大唐會否同意?”

楊雲楓聞言立刻反駁道:“我大唐不是匈奴,此時的匈奴尚無資格與我大唐討價還價!”

高適聞言一嘆,立刻又道:“即便匈奴同意了,我唐軍如何過雪地?如果過荒漠?”

陳梓傑這時立刻上前拱手道:“高大人應該熟識歷史,漢武帝時期的漢軍也以爲過不了漠北,但是偏偏最後漢家的鐵騎就踏足漠北了,同時中原華夏炎黃子孫,漢朝之人能做到,我大唐的將士就做不到了麼?”

高適立刻又道:“陳將軍,你可知道爲何讓漢軍過漠北,漢軍的損失有多慘重?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那就等於是十戶人家在養一騎一兵哪,我大唐雖比漢朝富庶,但是也經不起如此折騰?漢武帝是打敗了匈奴,但是得勝的代價是什麼?漢朝從此衰弱一蹶不振,纔有西漢末年的王莽篡位,莫非我大唐也要如此不成?”

楊雲楓聽高適如此一說,也就不在說話了,看來此時是有欠考慮,如今的大唐實力的確是比漢朝要強盛的多,但是此時的人口也比那時多,負擔更多,而且此時的大唐還是外秀中幹而已,只怕無法負擔!

楊雲楓想到這裡,立刻對陳梓傑道:“陳將軍,高大人說的也都是實情,我們需要量力而行纔是,不能魯莽!”

陳梓傑聞言立刻對楊雲楓拱手道:“末將一切聽令與大人!”說着看了看地圖,似乎對自己的計謀還念念不忘,滿臉都寫着失望之色。

楊雲楓見此計雖然暫時不能付之實際行動,但陳梓傑能有如此膽識也是難得,後生可畏,他需要的還是歷練啊,想着立刻道:“我先修書一封給皇上,讓朝廷早作準備!”說着立刻提筆寫了一封密信,讓人送往京師長安,隨即又寫了一封書信給營州的覃毅,讓他嚴密見識北方的動向,如果有契丹人與匈奴買賣戰馬,不惜一切代價搶奪其戰馬。

兩封信送出,楊雲楓立刻對陳梓傑與高適道:“一切看情況而定,明日帶黃光中與安祿山回來,我們再一起議議!”

陳梓傑這時奇道:“誰是安祿山?”

楊雲楓聞言連忙道:“哦,就是路安,安祿山是路安的胡名!”

陳梓傑這才奇道:“原來路安路將軍竟是胡人?”說道這裡微微一嘆。

高適見狀連忙問道:“陳將軍爲何作嘆?”

陳梓傑這時又是一聲長嘆道:“我大唐千里江山,人才濟濟,本以爲路安乃是我炎黃子孫,聽聞其在薊州城外連斬五將,還真是興奮不已,此刻方知其乃胡人!唉!”

高適聞言立刻道:“陳將軍此言差矣,自從太宗皇帝戰敗匈奴,天下胡漢早已經是一家,都是我黃河子孫,何來區別?”

陳梓傑這時立刻道:“高大人此言差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可不防,更何況我大唐千萬子孫,難道就沒有將才了麼?依末將之言,路安可用,但不可大用!”

高適聞言這時看向楊雲楓,沉吟了半晌之後,這才道:“雲楓兄,看來你有追隨者了!”

陳梓傑聽高適如此一說,連忙看向楊雲楓,奇道:“莫非楊大人也是如此覺得?”

楊雲楓點了點頭,道:“嗯,雖是這麼覺得,但是在安祿山面前不可表露出來,不然即是我們逼反了他,我等豈不是千古罪人了?”

陳梓傑聞言點了點頭,這時看向門外道:“末將還真想看看這個連斬五員契丹猛將的安祿山到底是何等模樣呢!”

高適這時笑道:“末將莫急,想必這兩日就會回來了!”

楊雲楓這時見天色不早,立刻對高適與陳梓傑二人拱手道:“薊州的方案就這般定下來了,達夫兄以後你在薊州可要好好輔佐黃光中黃大人才是,我大唐對契丹能否取勝,關鍵就在薊州!”

高適聞言立刻拱手道:“高某能有今日,權杖雲楓兄提拔,高某自然會竭盡所能輔佐黃大人,不負雲楓兄提拔之恩!”

楊雲楓點二樓點頭,立刻道:“待安祿山回來,楊某就要去遼城備戰了,在薊州也有些日子了……”說到這裡,想起了裴旻,立刻對高適道:“哦,裴旻裴兄此時也在遼城,若不是遼東戰事緊張,真想請達夫兄與我一起前去遼東,你我兄弟三人大醉一場纔是!”

高適聞言立刻道:“雲楓兄找到裴兄了?如此就好,國事爲重,總有相逢日,雲楓兄就備好酒菜,待契丹蠻夷滅,你我在痛飲長醉也好!”

楊雲楓上前握着高適的手,兩人仰天而笑,隨即楊雲楓對陳梓傑道:“陳將軍,你日後也要留在薊州,着手準備騎兵一事,有任何事情與黃大人以及高大人商議,你三人可全權決定薊州各項事務,如真遇到不解難題,再去遼城找我!”說着上前拍着陳梓傑的肩膀道:“契丹戰事,楊某還要仰仗陳將軍你啊!”

陳梓傑聞言立刻退後一步,抱拳拱手道:“末將何德何能,全聽大人吩咐,末將願爲大人效死疆場!”

第24章 兩女之爭第37章 發泄之舉第28章 天下無匹第04章 將門虎女第23章 神秘女子第02章 蜀道意外第03章 結拜兄弟第22章 安史之亂第09章 重返長安第42章 酒樓小別第22章 一封休書第26章 宗氏聯盟第06章 楊家大姐第45章 塵埃落定第15章 再遇衛墨第45章 爾虞我詐第40章 生死關頭第19章 險種已深第10章 公孫大娘第40章 生死關頭第18章 谷洛珂昭第22章 雲楓週刊第07章 強行拜師第11章 宣旨入宮第50章 美人之計第13章 兩女談判第18章 皇家刺客第04章 紫宸宮內第57章 欲回長安第31章 士子氣節第10章 尋找缺口第30章 酒精作用第18章 三百狀紙第19章 酒館允婚第13章 安使進京第07章 俠女鞭法第10章 公孫大娘第09章 豐王府謀第23章 歸隱山林第03章 江氏之毒第41章 出兵新羅第49章 爲伊憔悴第21章 再臨崔府第39章 皇上有旨第52章 再往丹東第09章 重返長安第12章 燙手山芋第40章 新羅求援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1章 連環陷害第44章 再進鴻鳳第13章 家破人亡第29章 訓練新軍第09章 皇室恥辱第22章 帥臺掌印第05章 戰事預謀第12章 宴請名流第45章 塵埃落定第27章 出其不意第11章 有人相求第16章 聚散有時第26章 爲伊憔悴第02章 千金買壁第10章 太真道姑第48章 新羅大亂第06章 山海關外第32章 借酒亂心第36章 落井下石第06章 再遇張旭第41章 林中遇險第32章 一箭雙鵰第44章 疑雲重重第36章 落井下石第13章 招爲駙馬第06章 劍客李白第50章 美人之計第44章 雙方叫價第09章 重返長安第12章 遼東政變第38章 武惠皇妃第08章 酒宴敲詐第01章 鴨綠江畔第36章 落井下石第41章 林中遇險第30章 臨行前夕第23章 大年三十第43章 衛墨的劍第11章 夜道遇襲第21章 梓州籌謀第24章 天父地母第41章 女人的心第13章 三喜之名第08章 刺史上門第44章 商州來援第29章 洞房花燭第05章 囤積不售第20章 栽贓嫁禍第42章 又遇馬賊第12章 燙手山芋第16章 中秋佳節
第24章 兩女之爭第37章 發泄之舉第28章 天下無匹第04章 將門虎女第23章 神秘女子第02章 蜀道意外第03章 結拜兄弟第22章 安史之亂第09章 重返長安第42章 酒樓小別第22章 一封休書第26章 宗氏聯盟第06章 楊家大姐第45章 塵埃落定第15章 再遇衛墨第45章 爾虞我詐第40章 生死關頭第19章 險種已深第10章 公孫大娘第40章 生死關頭第18章 谷洛珂昭第22章 雲楓週刊第07章 強行拜師第11章 宣旨入宮第50章 美人之計第13章 兩女談判第18章 皇家刺客第04章 紫宸宮內第57章 欲回長安第31章 士子氣節第10章 尋找缺口第30章 酒精作用第18章 三百狀紙第19章 酒館允婚第13章 安使進京第07章 俠女鞭法第10章 公孫大娘第09章 豐王府謀第23章 歸隱山林第03章 江氏之毒第41章 出兵新羅第49章 爲伊憔悴第21章 再臨崔府第39章 皇上有旨第52章 再往丹東第09章 重返長安第12章 燙手山芋第40章 新羅求援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1章 連環陷害第44章 再進鴻鳳第13章 家破人亡第29章 訓練新軍第09章 皇室恥辱第22章 帥臺掌印第05章 戰事預謀第12章 宴請名流第45章 塵埃落定第27章 出其不意第11章 有人相求第16章 聚散有時第26章 爲伊憔悴第02章 千金買壁第10章 太真道姑第48章 新羅大亂第06章 山海關外第32章 借酒亂心第36章 落井下石第06章 再遇張旭第41章 林中遇險第32章 一箭雙鵰第44章 疑雲重重第36章 落井下石第13章 招爲駙馬第06章 劍客李白第50章 美人之計第44章 雙方叫價第09章 重返長安第12章 遼東政變第38章 武惠皇妃第08章 酒宴敲詐第01章 鴨綠江畔第36章 落井下石第41章 林中遇險第30章 臨行前夕第23章 大年三十第43章 衛墨的劍第11章 夜道遇襲第21章 梓州籌謀第24章 天父地母第41章 女人的心第13章 三喜之名第08章 刺史上門第44章 商州來援第29章 洞房花燭第05章 囤積不售第20章 栽贓嫁禍第42章 又遇馬賊第12章 燙手山芋第16章 中秋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