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陽奉陰違

裕親王李恂與隆郡王李頜不再礙事,事情也就好辦的多了,很快就將裕親王府裡的糧食運出了一半,陳梓傑派人用馬車運往義倉,而楊雲楓這時摸了摸自己腹部的傷口,陳梓傑看在眼裡,問楊雲楓需不要休息一下,如今裕親王府的糧食徵調上來了,其他的糧食也就不那麼爲難了。

楊雲楓卻微微一笑,對陳梓傑道:“裕親王是朝廷內外最德高望重的親王,但是不代表其他親王、王宮、大臣都以他爲榜,相比起裕親王與隆郡王,本官相信後面還有棘手的人會讓我們頭疼!”

陳梓傑沉吟了半晌,這時看着楊雲楓,問道:“那麼大人下一家準備去哪裡?”

楊雲楓擺了擺手,道:“還不急,待趙雲龍回來再說!”

楊雲楓如此一說,陳梓傑纔想起,剛纔進裕親王府時,楊雲楓就將趙雲龍調開了,如若不然,楊雲楓也決計不會被隆郡王李頜用長戟刺傷了,這時楊雲楓說起趙雲龍,陳梓傑心中暗道,莫非楊雲楓派趙雲龍去做什麼秘密之事了?

陳梓傑正想着,趙雲龍已經回到了裕親王府門前,立刻上前對楊雲楓拱手道:“公子,果然如你所料,大部分的親王官員,都在秘密的將府中的存糧外調!”

陳梓傑這才知道楊雲楓拍趙雲龍是去做什麼事的,卻聽楊雲楓這時沉吟了片刻道:“一切都是預料中事,不過這些親王官員竟然視小利而忘大義到如斯田地,着實讓本官驚訝!”心中卻在暗罵:“所謂的開元盛世,如今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大唐如何能不敗落?如此說來,安史之亂不過也就是一個導火索,即便沒有安史之亂,也就最多是讓這個所謂的盛世多虛耗幾年,多剝奪百姓幾年罷了!如果要想阻止大唐敗落,看來也並不是單單阻止安史之亂就能解決的,這樣的朝政,這樣的朝廷,這樣的朝臣,這樣的社稷,這樣的大唐……每一樣都已經腐朽不堪了,只有從根本着手,才能根治大唐重病!”

楊雲楓也並不想去做什麼以一人之力挑起整個華夏興盛的重擔,他只是在想,既然老天爺給了他一次新的生命,而且還是附身在這個千古奸相名冊上都排名靠前的楊釗、楊國忠的身上,自然有老天的用意,即便自己做不到那種力挽狂瀾的大事,至少也要憑藉自己的能力,挽回盛唐大勢,當然也不只是爲大唐續命,而是打下中華最堅實的根基,避免日後中華的氣運轉承罷了。

楊雲楓沉吟了半晌,陳梓傑與趙雲龍看着楊雲楓沉默不語,他們自然猜不透楊雲楓的想法,這時楊雲楓長嘆一聲,立刻率着陳梓傑與趙雲龍離開了裕親王府,陳梓傑問楊雲楓道:“楊大人,我們此刻是去哪裡?”

楊雲楓淡淡一笑,笑容是那般的不自然,沒人生下來就註定要挑起天下興亡的重擔,大多數人都只想過一些平淡的生活,楊雲楓自然也不外如是,不過世事總是不盡人意,楊雲楓開始也何嘗不想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如今也不是被形勢逼到今日這一步了麼?勢比人強,人也不得不低頭,楊雲楓這時淡淡地道:“去壽王府徵糧!”

陳梓傑雖然還年輕,但是畢竟也是官宦子弟,對於長安的形勢多少也知道一點,他聽楊雲楓如此一說,心中立刻一凜,連忙對楊雲楓道:“楊大人,壽王李瑁是武惠妃之子,如今武惠妃是皇上身前最得寵的妃子,相傳這次太子廢立,壽王的機會很大,如今我們當真要去壽王府不成?”

楊雲楓聞言勒住繮繩,轉頭看向陳梓傑,他也明白陳梓傑是一番好意,不想他得罪武惠妃,也不想他得罪“未來的太子爺”,但楊雲楓卻冷冷一笑,對陳梓傑道:“陳將軍,你莫要忘記了,我們此刻辦的是皇差,除了要向皇上,向天下黎民外,無需向任何人交代,更何況如今壽王還不是太子呢,本官都不怕,你怕什麼!”

陳梓傑聞言低頭不語,趙雲龍這時對楊雲楓道:“公子,壽王府倒是沒有將糧食外運,壽王此刻正與李林甫在城外視察災情,如此我們是否要去向壽王通報一聲?”

楊雲楓聞言點了點頭,立刻道:“這個自然,本官是去徵糧的,又不是去偷搶……”說着轉頭對陳梓傑道:“既然如此,稟告壽王一事,就請陳將軍親自跑一趟吧!”

陳梓傑聞言立刻領命而去,趙雲龍看着陳梓傑遠去後,這才低聲對楊雲楓道:“公子,陳將軍也是不想你多得罪人,如今裕親王府一府徵調出來的糧食,也足夠應急了,公子也無需再多樹強敵了!”

這一點楊雲楓如何能不知?但是既然已經徵調了裕親王府,其他人也就都得徵調,不然這隻徵調裕親王府一家,豈不更是落人話柄,授人口舌了嘛,如今爲了顯示自己辦事失公允,這剩下的長安王公大臣是不徵調,也要徵調了。楊雲楓知道這些形勢說給趙雲龍聽,他也未必清楚,除了這一點,楊雲楓也知道存糧對於這時時代又多重要,無論是行兵打仗,還是戍邊守城,還是救災,糧食都不可缺少,如今大唐的形勢已經很清楚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些王公貴族的糧倉裡的糧食都囤積的要發黴了,而天下卻還有些百姓連一粒米都沒有,如此長久下去,大唐如何不衰?

既然下定了決心,要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來賭一把中華的氣運,就沒有必要牽扯這些瑣碎的事讓自己舉步唯艱了,只有放下自己的利益,才能挺直腰板來做事,楊雲楓立刻道:“先去壽王府再說!”

楊雲楓與趙雲龍帶兵來壽王府時,之前壽王府的管家也如同裕親王府的王富春一般,百般阻擾,說壽王不在家,他不敢做主,讓楊雲楓等壽王回府再說,楊雲楓如何能等,立刻讓士兵強行進府清點好糧食,一視同仁的搬運出了一半運往義倉後,壽王李瑁才火急火燎的趕回了壽王府,在壽王府門前見楊雲楓剛與趙雲龍走出府門,李瑁立刻一個箭步上前,抓住了楊雲楓的官服衣領,怒聲道:“楊雲楓,你竟敢來我壽王府撒野?”

楊雲楓也任由壽王李瑁抓着自己的衣領,不怒反笑道:“壽王殿下這是說的什麼話?下官與豐王殿下領下這道聖旨的時候,壽王殿下也就在一邊,壽王殿下莫非忘記了不成?”

李瑁見楊雲楓如此說,心中一動,冷冷地看着楊雲楓良久,抓着楊雲楓衣領的手也緩緩地鬆開了,楊雲楓微微一笑,整理了一下衣冠後,這纔對李瑁道:“壽王殿下,皇上不是另有差事讓壽王殿下去辦麼?若是皇上知道了壽王殿下爲了自己府中的一點小事,卻放下公事不管,不知道壽王殿下如此英明神武的形象會不會在皇上心中大打折扣呢?”

李瑁此時恨的直咬牙,但楊雲楓說的又十分在理,他並不是豐王李澄,對於眼前的形勢要比李澄清楚的多,這一次太子即將被廢,而他李瑁的呼聲最高,比起太子之位,區區一點糧食又算得了什麼?他父皇李隆基如何重視這次的蝗災,他是再清楚不過了,如果當真像楊雲楓所說的那般,那還真是得不償失,想至此,臉上立刻強擠出一絲笑容,幫着楊雲楓整理了一下衣冠,笑道:“楊大人,本王也是一時着急,來通報的人,只是說楊大人你領兵進了我壽王府,也沒說清楚是什麼事……若是早說是來徵糧,本王有何必多跑這一趟?若不是本王還有要務在身,也無需楊大人親自來了,本王應該讓人給楊大人你送去纔是!”

楊雲楓聞言心中冷笑,不過也不得不佩服李瑁見風使舵的本領,從某個意義來說,李瑁的確比李澄強了許多,楊雲楓立刻做出一副惶恐狀,拱手道:“壽王嚴重了,壽王能以大局爲重,實在是朝廷之福,社稷之福,天下百姓之福,此事本來就是下官不好,沒有讓人通報清楚,才導致誤會頻生,下官向壽王殿下請罪纔是!”說着看了一眼站在李瑁身後的陳梓傑,卻見陳梓傑一臉的憤慨,楊雲楓也自然清楚這本就是壽王李瑁將罪責嫁禍給他陳梓傑的,不過壽王李瑁畢竟是皇子,陳梓傑這個啞巴虧也只能嚥下去了。

李瑁連忙笑道:“都是爲皇上,爲朝廷辦差,楊大人也是以社稷爲重,本王又豈會怪罪……”說着伸手握住楊雲楓的手,道:“楊大人,你在洛陽之時,本王就已經久仰大名了,本王向來仰慕才學之士,本來楊大人來長安,本王也是想設下酒宴,專門爲楊大人你接風洗塵的,無奈公務繁忙,一直抽不出空閒,如今你我已經同朝爲臣,以後見面機會也多,待這件事後,本王定要設下酒宴,宴請楊大人!”說着又壓低聲音道:“本王手下雖不乏才學之士,不過像楊大人這般有膽有識的人才還是絕無僅有……”說着一聲長嘆道:“可惜啊,你我無緣,讓澄弟早一步結識了楊大人,不然本王定然也會想父皇要來楊大人,相助本王一臂之力纔是!”

楊雲楓自然知道壽王李瑁此刻對自己有了拉龍之心,說實話,如果不說李瑁與李林甫是一系的,也不說李瑁曾經調戲過他的夫人宗露、追求過他的“表妹”楊玉環,光是說皇子的能力問題,讓楊雲楓重新選擇的話,楊雲楓還真寧願幫這個李瑁,無奈世事弄人,世間根本不會有如果,形勢如此,楊雲楓知道自己註定了與李瑁不是一路人,雖然嘆息李澄沒有李瑁之能,卻也不能怪自己選錯了班。

楊雲楓微微一笑,立刻拱手道:“多謝壽王殿下厚愛,下官惶恐至極……既然壽王殿下,如此爲天下蒼生計,下官也不叨嘮了,下官還要去其他人家徵糧,就此告辭!”

壽王李瑁臉色不變,連忙拱手相送道:“不錯,不錯,耽誤了皇差就不好了,那麼本王也就不遠送了!”看着楊雲楓與陳梓傑、趙雲龍三人上馬,在一衆隊伍的擁護下遠去後,李瑁臉上的笑意,這才逐漸的消失不見了,轉頭問自己的管家道:“楊雲楓一共從本王府中提走了多少糧食?”

管家立刻道:“回王爺,一共是七萬石!”

壽王聞言大驚道:“什麼?七萬……萬石?”說着立刻給了管家一個巴掌,喝道:“如何不早說?這楊雲楓是土匪麼?一來就搶走了本王一半的糧食?”說着連忙進了壽王府。

楊雲楓一路上沒有說話,趙雲龍看在眼裡也不說話,而陳梓傑此刻似乎臉色並不好看,楊雲楓瞥了他一眼後,這才道:“陳將軍,你是官宦世家,這官場上本就是如此,壽王讓你吃了一個啞巴虧,而本官沒有爲你正名,你是否心中在怨恨本官?”

陳梓傑聞言立刻拱手道:“末將不敢,末將只是在奇怪,壽王向來的小氣,這次卻爲何如此大方,只怕其中有詐!”

楊雲楓微微一笑,道:“這就是此人的特性,你以爲他是心甘情願的麼?這一次他是與本官,還有豐王、李林甫一同接下的皇差,他自然要在皇上面前扮演好一個孝順兒子,一個愛民如此的皇子模樣,所以這樣也並不奇怪,如果他真的如你說的那般小氣的話。只怕此刻知道我們拿了他多少糧食,正在壽王府中暴跳如雷,詛咒本官不得好死呢吧!”

陳梓傑聞言笑而不語,他的確爲剛纔的事心有餘悸,不過如今聽楊雲楓如此一說,心情也就大好了,他雖然出自官宦世家,但是從小惡文喜武,說他一介武夫也不爲過,武人的特性就是爽朗大方,不像文人那般小心眼,什麼事都往心裡去,這時陳梓傑問楊雲楓道:“大人,如今我們已經徵收了豐王府、裕親王府與壽王府的災糧了,下一步該如何?”

楊雲楓沉吟了片刻後,這才道:“去李林甫的府中!親王這邊,最有勢力的也應該就是這三個了,剩下的親王也就不足爲懼了,如今大臣這方面,卻是要從李林甫下手了!”

陳梓傑聞言唏噓一聲,道:“大人,李林甫可不像豐王、壽王與裕親王那般好對付了,大人要多加小心纔是!”

楊雲楓如何能不知,自從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後,就已經潛意識的將李林甫當成自己的頭號競爭對手了,對於李林甫他可是無時無刻都銘記在心,無時無刻都在提防着呢,不過正如他所說,親王那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大臣這邊只有李林甫了,與李林甫對持的張九齡應該好說話的多了,想至此立刻道:“就去李府!”

不想一衆人尚未到李府門前,就見李府的門前一隊馬車正在恭候着,李府的下人正搬運着糧食上車,楊雲楓見狀眉頭微皺,暗道,此刻再轉運走是不是有些遲了?想着連忙下馬,讓陳梓傑上前詢問,不時陳梓傑回來到:“大人,李府是受了李林甫李大人的口信,讓他們極力協助大人徵調糧食,李府管家已經清點了李府的糧食,一共是四萬石,如今李府的下人正在搬運兩萬石糧食出府,在我等未來之時,他們已經運往義倉七千五百石了,此刻還在陸續往太倉運糧!”

楊雲楓聞言眉頭皺的更緊,暗道,這李林甫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不過細想一下,李林甫是歷史著名的奸相貪官,府中就只有四萬石糧食?說什麼楊雲楓也不信,立刻又讓陳梓傑去李府管家那要來糧冊一看,這糧冊上對於李林甫府邸的每筆糧食的進出都有詳細的記載,看這糧冊的樣子,也不像是臨時造假的,但是看這些糧冊上的進出帳記錄,怎麼算都沒有什麼出入,楊雲楓這時注意看了一些關於李府糧食出口的記錄,便看出了關鍵所在,楊雲楓心中冷笑道:“原來如此,此刻的李林甫還是在收買人心的時候,這些糧食都拿去送人了,難怪府中也只有四萬石的糧食!”

不過既然李林甫自己主動上繳糧食,也着實省了自己不少氣力,但楊雲楓心中卻在猶豫,李林甫爲何要這麼做?莫非他的心思也與壽王李瑁是一樣的?不過是做給李隆基看的,畢竟當時李隆基下達聖旨的時候,李林甫也是在場的。想到這裡,楊雲楓心中也就明白了大概,只怕就是如此,李林甫老奸巨猾,比起壽王李瑁來,城府更甚,他既然如此做了,就肯定有他的一番打算,不管他是做給李隆基皇帝老兒看的,還是另有什麼企圖,如今自己也無暇去顧及這些了。楊雲楓想至此,立刻上了馬,對趙雲龍與陳梓傑道:“上馬,去其他家繼續徵繳糧食!”說着策馬而去。

第45章 近在咫尺第13章 飄香樓宴第21章 就地正法第04章 拒贅宗府第44章 雙方叫價第30章 詐死之計第09章 欽差大人第36章 遼城之變第14章 謀以利害第39章 皇上有旨第33章 再回遼城第29章 張九齡甕第27章 蒙舍覆滅第20章 樹林受阻第18章 雅州調兵第27章 出其不意第38章 武惠皇妃第18章 皇家刺客第12章 羊苴咩城第24章 天父地母第17章 陽奉陰違第15章 前往東都第10章 兵發安戎第08章 誰留誰走第44章 雙方叫價第21章 再臨崔府第16章 皇上失憶第42章 酒樓小別第14章 謀以利害第21章 魚水之歡第02章 長安形勢第25章 生死之間第21章 再臨崔府第06章 山海關外第03章 江氏之毒第08章 佳人相約第26章 準備作戰第25章 煙花烽火第03章 名動洛陽第11章 皇上有請第14章 查無此人第09章 重返長安第17章 爲子鋪路第25章 公主駕到第12章 當堂對質第28章 一統六昭第31章 士子氣節第17章 意味深長第15章 怒而殺之第18章 賓客滿至第11章 有人相求第03章 遼東後院第50章 美人之計第37章 八閩才女第24章 兩女之爭第13章 三喜之名第30章 重回益州第14章 酒樓相交第14章 以爲表率第06章 楊家大姐第31章 士子氣節第22章 一封休書第41章 女人的心第14章 豐王拜訪第02章 蜀道意外第13章 兩女談判第11章 宣旨入宮第34章 情愛難捨第34章 完全可以第01章 再赴長安第36章 遼城之變第02章 宮廷詭宴第31章 大喪期間第22章 帥臺掌印第11章 過去爲人第01章 當朝請辭第11章 浪漫雪夜第41章 喪心病狂第21章 梓州籌謀第44章 疑雲重重第44章 再進鴻鳳第20章 栽贓嫁禍第21章 魚水之歡第08章 誰留誰走第36章 姐妹重逢第32章 一箭雙鵰第48章 便宜老爹第05章 戰事預謀第41章 出兵新羅第13章 招爲駙馬第25章 張伯高策第56章 晉升爲父第45章 塵埃落定第02章 吳氏之謀第01章 鴨綠江畔第27章 一箭雙鵰第28章 一統六昭第34章 下葬之日第48章 新羅大亂
第45章 近在咫尺第13章 飄香樓宴第21章 就地正法第04章 拒贅宗府第44章 雙方叫價第30章 詐死之計第09章 欽差大人第36章 遼城之變第14章 謀以利害第39章 皇上有旨第33章 再回遼城第29章 張九齡甕第27章 蒙舍覆滅第20章 樹林受阻第18章 雅州調兵第27章 出其不意第38章 武惠皇妃第18章 皇家刺客第12章 羊苴咩城第24章 天父地母第17章 陽奉陰違第15章 前往東都第10章 兵發安戎第08章 誰留誰走第44章 雙方叫價第21章 再臨崔府第16章 皇上失憶第42章 酒樓小別第14章 謀以利害第21章 魚水之歡第02章 長安形勢第25章 生死之間第21章 再臨崔府第06章 山海關外第03章 江氏之毒第08章 佳人相約第26章 準備作戰第25章 煙花烽火第03章 名動洛陽第11章 皇上有請第14章 查無此人第09章 重返長安第17章 爲子鋪路第25章 公主駕到第12章 當堂對質第28章 一統六昭第31章 士子氣節第17章 意味深長第15章 怒而殺之第18章 賓客滿至第11章 有人相求第03章 遼東後院第50章 美人之計第37章 八閩才女第24章 兩女之爭第13章 三喜之名第30章 重回益州第14章 酒樓相交第14章 以爲表率第06章 楊家大姐第31章 士子氣節第22章 一封休書第41章 女人的心第14章 豐王拜訪第02章 蜀道意外第13章 兩女談判第11章 宣旨入宮第34章 情愛難捨第34章 完全可以第01章 再赴長安第36章 遼城之變第02章 宮廷詭宴第31章 大喪期間第22章 帥臺掌印第11章 過去爲人第01章 當朝請辭第11章 浪漫雪夜第41章 喪心病狂第21章 梓州籌謀第44章 疑雲重重第44章 再進鴻鳳第20章 栽贓嫁禍第21章 魚水之歡第08章 誰留誰走第36章 姐妹重逢第32章 一箭雙鵰第48章 便宜老爹第05章 戰事預謀第41章 出兵新羅第13章 招爲駙馬第25章 張伯高策第56章 晉升爲父第45章 塵埃落定第02章 吳氏之謀第01章 鴨綠江畔第27章 一箭雙鵰第28章 一統六昭第34章 下葬之日第48章 新羅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