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

十二月的長沙城,是冷的,同樣也是熱的。

長沙城冬日的冷,是一股寒風瑟瑟,透入骨髓的冷,穿的再多,也阻擋不了寒風的侵襲,門窗再牢,也有漏風的地界,好不容易暖和一些,瞬間就透心涼了。

冬雨停了,露出薄薄的太陽,顏色淡的與天空差點就融爲一體,些許暖光,照耀在身上,是給予了路上行人最大的禮物。

院落中的老老少少,一個個搬着凳子,坐在曬太陽,雖然有寒風,但外面比家裡還暖和。

長沙城的街道,這兩年作爲臨時國都,一直在翻修,擴大,讓長沙城的百姓們頗爲不習慣,但商賈雲集的場面,讓些許老人不禁回憶起了馬楚時代些許美好,瞬間感慨萬千。

在這個亂世,能活到現在,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煤塊啊,煤塊,快來買啊——”

在冬日最受歡迎的,是走街串巷的賣煤人,他們拉着木板車,或挑着擔子,天還沒亮,就走十幾里路,來到城外的煤礦,進行收購,然後再拉到城裡,一塊一塊的售賣。

因爲煤炭味道重,煙味濃,所以富貴人家一般都用上好的竹炭,散發着幽幽清香,只有普通人爲了躲避寒冷,選擇煤炭。

很快,中年人的驢車瞬間就被人羣給圍住,一個個嘰嘰喳喳的問詢起來:

“這煤多少錢一塊?”

“兩錢一塊,買十塊送一塊!”

“太貴了吧!”有人說道:“其他人一錢一塊的……”

小販也不慌亂,將小山似的驢車護住,然後大聲說道:“這煤塊,你們瞧瞧,一個個洞的蜂窩煤,一塊能抵兩三塊普通的煤呢,燒地也暖和,煙更小,一塊煤能用一天呢!”

其他人張望着,果然是蜂窩煤,碗口大小,果然不假,有點小錢的就留下來,有些拮据的,只能落寞離去,等待其他的煤販到來。

他們也不擔心,因爲冬日的煤販是最多的,走街串巷,叫賣的不少,普通的煤炭肯定是有的。

一條街上,瞬間將一車蜂窩煤給搬運一空,煤販子這才歡喜地將銅錢裝在車上,然後晃悠悠地來到天下錢莊,將十來斤的銅錢拿下。

不一會兒,就拿着一塊銀幣,以及幾張面值百錢的錢票,開心地出了門。

小冰寒期時代,哪怕是長沙城,也與中原一般,冷得讓人受不了。

長沙城十來萬人,每日所需要的燃料,若以竹炭來計較,就是數萬斤,木柴更多,十數萬都不一定夠。

這就是生產力不發達時代的大城市病,幾百年的唐都長安城,已經將關中的木林消耗一空。

長沙城供應自然也不夠。

所以,朝廷將供應與鍊鐵的煤礦開放,售賣,允許百姓們買之取暖,算作是善政吧!

少府寺因之,每日獲利超過千貫,着實是個好買賣,而且造福百姓。

畢竟,以前的木柴和竹炭,價格着實太高,普通的百姓冬日只能硬扛,便宜方便的煤塊讓他們冬日少受些苦頭。

只是距離城內有些遠了,所以促進了煤販子的產生,一夜之間,上千人以之爲業。

時至申時末,長沙城已經有些昏暗,呂明則頗爲高興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明日就是正旦,作爲從七品的執金吾,今日他就來到司農寺(專門發放京官俸祿),領取了二十石俸祿,以及朝廷發放的兩匹絹布恩賞。

司農司旁邊就有數座米鋪,轉運了幾趟就售賣一空,石米得售二百錢,鬥米約二4十錢,而市面上鬥米約爲二十五錢左右。

留下一石米,三匹絹,其餘的盡皆賣去,得三千八百錢,換成一枚銀幣和一千八百多錢票,懷中一揣,方便太多。

絹布市面上也是一匹兩貫多點,賣掉一匹,剩下一匹留作新衣。

如此一來,他這個臘月,總計得錢八千,一家人生活在長沙,綽綽有餘。

“賣碳了,賣碳了——”眼瞅着前面賣竹炭的販子,呂明瞬間心中一動,臘月的恩賞太多,家裡天天燒煤,氣味太重,讓婆姨和孩子感受一下竹炭。

“多少錢一斤?”呂明連忙走過去,問詢道。

“三十錢一斤,這位郎君,您快點,酉時快到了,城門也快關了!”小販連忙說道。

果然,富貴人家燒的炭火,都比糧食貴。

“不急,還有一刻鐘呢!”呂明笑了笑,看了看這竹炭的成色,價格太高,讓他頗有些遲疑。

“這可是城外吳家竹炭場燒製的,平日都是達官貴人定製的,燒起來還有點竹香味呢,實在難得,我也只是有點關係才弄到手的!”

小販連忙說道,開始推薦起來,他曉得這等中人之家,買這貴東西,是咬着牙的,絕對不能拖延,不然過一會兒就變了。

人人都想嚐鮮,尤其是感受一下富貴人的生活。

“給我來三斤吧!”呂明咬着牙,拿出了一張百錢的錢票。

“好嘞!”小販笑眯眯地應下,拿出十枚銅錢,稱下三斤竹炭,快活地說道:“郎君日後若是要竹炭,就與我說,我直接送上門去,也省得您跑不是!”

將竹炭放在驢車上,轉眼間,呂明就後悔了,爲了一時新奇,就浪費了那麼多錢,着實不該。

而小販,已經不見了蹤影。

“罷了罷了!”搖搖頭,就待他準備回家時,城門正待關起,突然一騎飛奔而來,直接將城門抵住,大聲道:

“吳越國使臣前來,快快開門!”

聽聞是吳越國使臣,城門立馬就停下了,守城兵連忙問道:“可有令牌?”

“有!”遞上去。

“開門——”

隨後,浩浩蕩蕩數百人隊伍,從城門而過,穿過街道,朝着內城而去。

待準備又關門時,突然又有一騎,飛奔而來:“倭國使臣前來朝賀,速速開門——”

沿街的百姓們駐足觀看,讚歎着。

“過兩日就是正旦朝會了,到時候可就熱鬧了。”

“是哩,咱們大唐也算是萬國來朝了!”

呂明望着這一切,挺起胸膛,也與之榮焉。

大唐真是威風!

這兩日,也不知還有多少使臣朝賀……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八百一十三章第七百二十五章第1315章水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七百九十章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1110章信念第一章我有嘉賓第1122章于闐第一千零四章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1176章贖人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1161章勝之第八百二十五章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1253章教訓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342章驚喜第1277章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1170章對戰第1289章心情第七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1167章驚喜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1376章無名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320章千歲第1285章中秋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1301章技藝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1192章嚴家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八章家長裡短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八百一十三章第七百二十五章第1315章水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七百九十章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1110章信念第一章我有嘉賓第1122章于闐第一千零四章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1176章贖人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1161章勝之第八百二十五章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1253章教訓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342章驚喜第1277章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1170章對戰第1289章心情第七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1167章驚喜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1376章無名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320章千歲第1285章中秋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1301章技藝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1192章嚴家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八章家長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