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

張昭陽是如今張家家主的兒子,排行第四,排在張昭遠之後。兩人皆是庶出,不過卻不是同一母親所生。

當年,張昭陽帶着大批金銀財寶作爲聘禮,前往太原爲張文瓘提親,然而,路途之中,那幾大箱的財寶玉器竟然被人偷去,讓張家在王家面前大失面子,張昭陽也被自己的父親狠狠的責罵了一頓。

後來,聽說王家那閨女嫁給了一個姓張的將軍做妻子,而且還是皇帝陛下賜婚。張昭陽心頭便是非常的不滿,一個武將、莽夫,那裡比得上自己的侄兒張文瓘,漫說是一個大老粗的武將,就算是清河崔家的那些同輩子弟,也無一人能及得上張文瓘。

如今,這張昭陽又是奉自己老爹的命令,前往洛陽,去見那個當初搶了張文瓘媳婦兒的那個將軍。而這個將軍,如今已經是國公了,位列凌煙閣之上,更重要的是,他還是自家的消失已久的兄長張昭遠的孩子。

當初,甫一聽到此消息,整個張家上下譁然。那張允文竟然是張家子弟!如果張允文能夠認祖歸宗,那張家豈不是又出了一個國公?這對於張家郡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張家可以一舉挺進天下頂級世家之列。

所以,張昭陽的老爹將他派了出去,去見見張允文,希望他能夠認祖歸宗。

當張昭陽懷着有些忐忑的心情走進洛陽城,前往東都牧府的時候,卻被告知,張允文已經出洛陽巡視河南去了。恐怕要一個月之後才能回來。

張昭陽聞言,不由愕然。

原來張允文接到調令,準備返回長安,行禮這些都已經收拾好了,然而在這時,洛陽府尹卻是過來告訴了張允文一見事情。今年夏季,降水偏少,河南數地出現旱災。

其實早在十多天之前,便已經有了旱災的預兆。那時候,整個河南,已經連續有二十日的晴天了。烈日如火,炙烤大地,將田地之中的水分蒸發乾淨。不過那時候旱災尚不明顯。所以洛陽府尹只是吩咐下面州縣主意防旱,並未上報朝廷,指望着老天爺能夠下一場大雨,緩解旱情。然而,老天爺非常的不給面子,又是十多天的大晴天。終於河南諸地,良田土地龜裂,豁口足有手指寬。

張允文聽到這府尹一說這事,心頭卻是“咯噔”一條, 恐怕自己暫時回不了長安了。

果然,就在第三天的時候,李世民再次發下詔令,讓張允文推遲迴長安,暫時主持河南旱災的救災。

接到這個通知之後,張允文立刻找到了洛陽府尹,瞭解了一下旱情。

整個河南的旱情主要集中在都畿道以及與都畿道相鄰的河南道鄭州、許州、汝州等州縣。其中,都畿道中,以永寧、王屋、修武、三塗等州縣旱情最爲嚴重。這些地區,州內沒有大河流經,那些小溪小河也水量不足往年一半,加之爭水嚴重,下游良田,幾乎沒有水可供灌溉,因爭水而產生的鬥毆亦是非常嚴重的。

而其餘地方則要好得多,有洛水、伊水、谷水、河水等水系,再加上運河遍佈,引水要方便得多,旱情也就沒有那般嚴重。

在得知了詳細情況之後,張允文決定先實地考察一下當地旱情。於是,張允文便出發去了永寧去查看一下。

就在他走後不到一天,那張昭陽便來到了洛陽。

聽聞是張家來人,那留守洛陽的張柬之很熱情的接待了張昭陽,並將張昭陽到來的消息通過快馬報告給張允文。於是後者便開始頭疼起來。

不過幸好現在那張昭陽還在洛陽等着,也不準備來永寧找自己,所以,現今他還不急着考慮張家的問題,而是全力應付面前的旱情。

永寧縣位於洛陽以西,洛水北岸,三崤山南面,在都畿道諸縣之中,永寧縣只能居中下的位置。

永寧縣良田不多,多是山地,但是,這些良田如今盡是一片片龜裂的土地,隨便在田中一抓,便可以抓上一手細細的幹沙。田中的麥粟水稻等農作物在烈日的烘烤之下,周身一片枯黃,頂上的麥穗稻穗,無力的垂下乾癟的的腦袋。

那些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看到這些半枯黃的農作物,不由心疼得眉頭緊緊皺起。

張允文在永寧縣,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情形。

永寧縣令是一個面容清癯的中年男人,姓裴,出身關中裴家的一支。這位裴縣令蹲在田頭,抓起一把細細的泥沙,細細端詳片刻,鬆開手指,那細沙便洋洋灑灑從手指間滑落。

這,就是曾經良田裡肥沃的土壤。

“張大人,你看,這裡以前可是一片良田啊!”裴縣令站起身來,指着面前的枯黃色良田道。

裴縣令身邊的張允文此刻正半眯着眼睛望着面前這片有些枯黃的良田,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此處是永寧縣下面的一個擁有良田最多的一個村子。張允文來到永寧,在和裴縣令接觸之後,便相偕來到拉這個叫做徐家灣的地方。一條小河從徐家灣拐過,此地便因此而得名。沿着小河往上游行不到三十里,便是兩個規模比徐家灣要小上不少的村落,周家莊和楊家村。

終於,那張允文向裴縣令問道:“裴縣令,此處距離最近的河流有多遠?”

裴縣令一指西面:“那邊便有一條小河,不過上游攔河取水,到達此處,已經無水可用!”

張允文順着裴縣令的指點走了百餘丈終於看到一段淺淺的河灘。裡面躺着沙子和卵石,卻是滴水全無。

見到這條河流,張允文不由皺起眉頭來。

“以前大旱之時,陛下曾經令乾旱州縣掘井取水,以供灌溉,不知者附近可有挖掘的水井?”張允文想起以前乾旱的時候,李世民曾經下令乾旱州縣掘井取水,以供人畜飲用,以供澆灌莊稼。

張允文這一問出來,裴縣令頓時苦着臉道:“張大人你是有所不知啊,朝廷的抗災款子還沒下來,下官便拿出縣衙府庫中的錢,連續打了十餘眼水井,然而這十餘眼水井之中,竟有大半水井出的是鹹水。僅剩的那幾眼僅供附近人畜飲用,也沒有什麼水來澆灌莊稼!”

張允文聽罷,卻是說道:“既然有淡水井,那就要繼續打下去,多打水井!我就不信了,打出來的水井盡是鹹水!”

裴縣令依舊苦着臉道:“可是府衙之中已經沒有什麼餘錢了,若是再打水井,恐怕錢不夠啊!”

“難道你就不會動員百姓自己挖井?非要在官府的主持下掘井?一個水井而已,有什麼好主持的!傳令下去,令百姓自掘水井,以抗旱災!”張允文說道。

“可是,可是,萬一那些百姓向官府索要工錢,那當如何是好?”裴縣令也不知是迂腐不知變通,還是真正的愛民如子,竟然這樣向張允文問道。

張允文白了這裴縣令一眼:“這個你自己處置!若是連這個都處置不了,我看你一生當個縣令就頂天了!”

裴縣令諾諾退下,向身邊的衙役吩咐道:“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快張貼布告,說本官特許旱情嚴重之地,自行掘井取水,以緩解旱情!”

那衙役拱手一揖,快步退下。

張允文沿着小河慢慢往上游走,看着這乾枯的河牀,張允文忽然想起了什麼,向裴縣令問道:“裴縣令,我問你,這河流被上游攔河取水,難道這徐家灣就沒有去和上游的周家莊、楊家村理論?”

裴縣令臉上閃過一絲得意之色:“每年春季,這徐家灣便會與上游兩個村莊發生因爭水引起的鬥毆。今年如此大旱,下官又豈能不防?大人放心,下官已經派出衙役分別進駐這三個村落之中,嚴防鬥毆事件發生!”

張允文點點頭,正要對裴縣令的這個舉措加以贊同的時候,卻忽然想到,如果三家協商好了,就算是攔河取水,那攔河的位置也應該在徐家灣而不是上游。這其中肯定有什麼貓膩!

當下張允文便喝道:“裴縣令,你可知罪!”

那裴縣令當下抱拳道:“不知下官有何事得罪了大人?”

張允文正色道:“如今這攔河之處,分明是在上游。若是三村協商一致,共同取水,那攔河之處定然在徐家灣!如此淺顯之事,你還看不明白麼?徐家灣定然會與那兩個村子發生鬥毆!”

“可,可是下官派駐了衙役在三個村子啊!”裴縣令有些不敢相信張允文的話語,吃驚的說道。

“哼,這人只要有人帶頭起鬨,別說什麼衙役,恐怕連士卒都管不住!再說了如今乃是農忙時節,永寧的府兵如今都在田間勞作,這些受過訓練的府兵,脾氣可是暴烈得緊,萬一出了什麼人命,裴縣令,這後果可就嚴重了!”張允文冷哼一聲說道。

聽了張允文的話,裴縣令頓時大汗淋漓,當下對身邊的衙役道:“你等趕快去村中長老之處,令他們約束年輕小夥子,不得出去尋釁滋事!”

那衙役剛剛抱拳,正準備返回村中,向那些村中長老說明之時,卻見一名騎士縱馬快速奔來,一面快奔,還一面吼着:“大人,不好了,不好了!徐家灣的人和周家莊的人打起來了!”

這個消息一傳來,無疑是在裴縣令臉上打了一巴掌。

只見這位溫和的裴縣令臉頰通紅,怒聲說道:“走,隨本官去看看情況!是誰這般大的膽子,明知本官如今身在徐家灣,還要公然鬥毆!”

正當氣憤不已的裴縣令準備上馬的時候,張允文卻是向那報信的衙役問道:“鬥毆發生在何處?因何而起?有多少人蔘加?”

那衙役道:“就發生在那攔河水壩那裡!徐家灣的人想要拆除水壩,而周家莊的人當然要加以攔阻。於是兩個村子的人便打起來了!如今,大概有一百多人在鬥毆吧!”

取得了詳細的情報,張允文翻身上馬,向裴縣令道:“裴縣令想必知道那水壩位置,我等現在便過去!”

裴縣令拱拱手,馬鞭輕輕擊大馬臀,小心馭馬出了田間地頭,來到道路之上後,這才猛的一擊馬臀,縱馬往上游而去。

張允文等人急忙跟上。

往北行了將近三十里的樣子,便聽見陣陣殺喊聲隱約傳來。

衆人停住馬步,辨明方向之後,張允文一舉馬鞭:“那邊!”

越過一片低矮的山坡,便看見山坡下面,百多名村民爭廝打在一處。這些村民大多手持木棒,有些手中拿着農具,混戰在一處,不過雙方都比較剋制,最多出出血,不會鬧出人命來。

在離村民不到百丈遠的地方,一處攔河水壩橫在河流之中。由於水壩的阻攔,這水壩後面此刻正聚這一池子水。而河流上游,細細的河流正緩緩的流向水池子中。

下面的村民已經打得眼紅了,即使是張允文等人就站在旁邊的山坡之上,下面的混戰依舊在繼續。

終於,那裴縣令忍不住了,漲紅臉,運足中氣,大聲的吼道:“住手!”

俺發現自己越來越懶了,看樣子需要糾正啊!

第295章 遷居第194章 烽火起第185章 炮兵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125章 狼羣第481章 親人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262章 點將第287章 客棧第38章 遊俠兒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123章 朝議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127章 奚族第318章 聚散第499章 遼東寒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266章 局勢第234章 彈劾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306章 夏令營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101章 盡滅第304章 玩具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132章 較量第226章 獻舞第452章 皇宮拎人第501章 清剿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58章 東宮動作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266章 局勢第127章 奚族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51章 封爵第323章 百騎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140章 試炮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207章 投誠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13章 送信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357章 修撰書籍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346章 瞄準射擊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30章 住房問題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22章 牧馬之計第144章 歲末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257章 生了第86章 伏擊第377章 于志寧第35章 袁天罡第499章 遼東寒第487章 往事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345章 鬆州大戰第508章 山崩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112章 新兵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123章 朝議第507章 大限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38章 遊俠兒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320章 趨利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37章 異動第254章 裴行儉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277章 赤水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41章 赴宴
第295章 遷居第194章 烽火起第185章 炮兵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125章 狼羣第481章 親人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262章 點將第287章 客棧第38章 遊俠兒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123章 朝議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127章 奚族第318章 聚散第499章 遼東寒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266章 局勢第234章 彈劾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306章 夏令營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101章 盡滅第304章 玩具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132章 較量第226章 獻舞第452章 皇宮拎人第501章 清剿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299章 魏王一黨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480章 走親訪友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58章 東宮動作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118章 打了二舅子第408章 整軍備戰第266章 局勢第127章 奚族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51章 封爵第323章 百騎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140章 試炮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207章 投誠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341章 兩線作戰第13章 送信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357章 修撰書籍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346章 瞄準射擊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30章 住房問題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22章 牧馬之計第144章 歲末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257章 生了第86章 伏擊第377章 于志寧第35章 袁天罡第499章 遼東寒第487章 往事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345章 鬆州大戰第508章 山崩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112章 新兵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123章 朝議第507章 大限第217章 夜襲牙帳第38章 遊俠兒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320章 趨利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37章 異動第254章 裴行儉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277章 赤水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41章 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