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楊帆與祿東贊兩人虛情假意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殿內漸漸安靜了下來。
原來不知何時李二陛下已經回到龍椅之上,顯然中場休息的時間已經結束。
阿史那思雲看着楊帆與祿東贊‘情深意厚’的交流,眼角不由扯了扯。
特麼的,這兩人也太虛僞了。
旁邊的鴻臚寺官員也不禁暗暗吐槽,這個長安城人人稱道的棒槌太會扯了。
誰說這位侍郎大人只會動手來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顯然官場之道賊溜!
見大朝會馬上繼續,只得小聲對着楊帆提醒道:“侍郎大人,陛下回來了……”
楊帆聞言,擡頭望了一眼,李二陛下已坐在御座之上,轉頭對着祿東贊說道:“某與大論真是相見恨晚,恨不得徹夜長談,可惜今日時機不對,甚憾;下次大論有閒,可到某府上喝酒,咱們不醉不歸。”
“侍郎大人相邀,東贊豈敢拒絕,日後一定前來叨擾。”祿東贊盯着面前身穿緋色袍服的健壯身影,暗暗抹了抹額頭上的虛汗。
他自詡辯才無雙,口舌之利天下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今天總算見識了什麼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這位禮部侍郎簡直是一個自來熟,肩膀現在都還隱隱發疼。
最主要的是這傢伙不按套路出牌,臉皮也特厚,沒有儒家那種彬彬有禮的君子之風。
不僅說話天馬行空,而且一言一行帶着絲絲的痞氣,根本不像一名官員的做派。
如果不是馬上要進行大朝會,還不知這傢伙要拉着自己嘮嗑到什麼時候,實在太難應付了!
暗暗叫苦的同時心中卻慶幸,畢竟結交大唐朝廷高級官員也是祿東贊此次出使大唐的目的之一。
在祿東贊看來,這位年輕的禮部侍郎對自己還是挺友善的,大朝會後得多走動走動才行。
隨着內侍宣佈大朝會繼續,鴻臚寺卿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奏摺,朗聲道:“天子聖明,天覆地載,威臨四海,大唐民豐物足,安居樂業,如今四夷來朝,懷恩厚德……”
語調抑揚頓挫,
甚是好聽,如果去唱菩薩,顯然還是有飯吃的。
只是以楊帆的古文水平,只聽懂了十之一二。
不過好像通篇主要是對李二陛下的文治武功拍了一通馬屁,又陳述了一下李世民英明神武是個好皇帝。
鴻臚寺卿剛把奏疏唸完,李二陛下便在御座之上裝模作樣地開口:“今天大朝會乃朝廷的大喜之日,各邦國使臣不遠千里舟車勞頓前來長安,吾心甚慰,今日普天同慶,如無其他事,請諸位與朕一同前往承天門觀禮。”
“謹遵陛下令!”
“謝謝天可汗!”
……
絕大多數使臣紛紛表達了感謝。
不過,卻也有例外。
只見祿東贊雙手捧着一份國書,出列說道:“大唐陛下,吐蕃使臣祿東贊有國書呈上……”
贊普,在吐蕃諸王之名字中多有此字,以示崇巍,此時代表着松贊干布這個吐蕃國王。
《新唐書吐蕃傳》雲:“其俗謂雄強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曰贊普。”頗得其意。
“贊普”一詞,主要是取其宗教上的含義,強調他的權力來自上天,即所謂“君權神授”,強調了贊普的血緣屬於神系,君權來自天神。
根據大朝會的安排,在各國使臣獻禮覲見以後,會一同前往承天門看錶演。
此時吐蕃使臣有國書呈上,顯然有些不合時宜,因爲今天根本不是處理國事的時候。
李世民並沒有翻開國書,而是眉頭皺了皺問道:“國書所述何事?”
祿東贊躬身回道:“尊貴的大唐皇帝陛下,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讓臣下帶來最誠摯的問候,同時,大唐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乃富庶繁華之地,歷史文化悠長厚重,贊普早就敬仰中原文化,希望能夠求娶大唐公主爲吐蕃王妃,以澤吐蕃治下之民。”
“聽聞大唐高陽公主,聰明伶俐、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即將的芨笄,贊普十分傾慕,所以特意派使臣前來求親,望大唐陛下恩准。”
聽到祿東讚的話,楊帆一下子愣住了。
什麼情況?
原歷史不是文成公主入藏麼,怎麼如今指名道姓求娶高陽公主。
雖然李世民還沒有下旨,但滿朝文武誰不知道李二陛下已經將高陽踢婚給他。
如今這羣番人不但要求娶大唐的公主,更是指明道姓要娶高陽公主,這不是扯犢子麼?
明顯想給自己戴帽子,剛剛對祿東讚的一絲好感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楊帆眉頭微微皺起,總感覺有哪裡不對勁。
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前來求親,這件事情歷史上是發生過的。
原本祿東贊請求和親,只要是大唐公主就行。
哪怕只是從宗族裡面隨便挑選出一位女子封賞爲公主也可以。
因爲吐蕃求的只是一個名分。
可如今祿東贊卻十分明確的要求娶高陽公主,他到底是如何知道高陽公主的。
爲什麼非要求娶高陽公主不可,並且還是在李世民已經明確要把高陽公主嫁給自己的情況下。
楊帆很少以最大的惡意來揣度別人,但他覺得這裡面必然是有問題的。
一定是有人暗通祿東贊,想借吐蕃之手對付自己。
什麼人會這麼做,爲什麼會這麼做?
思來想去,楊帆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畢竟與他不對付的人很多。
想不通就不想了,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楊帆心頭極其不爽,但也知道還輪不到自己說話,先看看李世民如何做再說。
只見李二陛下臉色一下子陰沉了下來,沉聲說道:“貴使有所不知,高陽公主已經許配給了忠義侯,一女不可二嫁,難道你們不知道這個道理?”
吐蕃那樣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居然想求娶自己寵愛的女兒,簡直是天方夜譚。
難道這羣番子做夢還沒醒?
再說了, 自從聽到楊帆那天的辯駁,李世民早已有放棄和親的想法。
聽到李世民的話,祿東贊驚駭不已,知道自己被人當槍使了。
歉意地看了一眼楊帆,剛纔還一臉笑意‘朋友’此時臉上也是滿臉不爽。
苦笑一聲,祿東贊有些咬牙切齒地望着站在前排的胖子,眼中不時有寒光閃過。
心思百轉,只能硬着頭皮說道:“本使不查,請陛下恕罪,不過中原有句俗語說得好,一家有女百家求,豈不更能說明高陽公主的高貴?既然高陽公主還未曾成親,陛下也還沒有下旨,那麼吐蕃贊普就還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見祿東贊還強言狡辯,李世民不悅地說道:“信者信也,朕一言九鼎,豈能隨意改變,此事已成定局,毋須多言。”
祿東贊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此次求親,我們吐蕃是帶着友好與誠意來的,贊普是真心實意想和大唐共結友好,還望陛下給我們一次機會,既然高陽公主已許配給忠義侯,本使也不強求,陛下另擇公主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