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縣碼頭上,四艘高大威武,散着幽黑金屬光澤的船隻緩緩靠岸,幾隻海鷗在港口飛翔,不時的發出陣陣鳴叫。
楊帆要在碼頭靠岸的消息早已傳回來,碼頭邊上的船隻全部被清空。
如此大的動靜自然引起了衆人的圍觀。
特別是裴行儉、狄仁傑等人帶着沒有當值的官員前來迎接。
在聽到楊帆發現石見銀山並攜帶着大量的銀子和銅的消息傳回之後。
裴行儉幾人先是興奮,但是緊接着就是擔心。
他們自然很清楚這麼大一批財富意味着什麼。
而且海上未知的東西太多,他們真怕出現什麼意外。
當看到楊帆的四艘戰艦緩緩靠岸,他們才把擔心放回肚子裡面。
雖然不知道這些戰艦的威力如何,但只要那些海匪和江南世家不是傻子,就不敢輕易做出搶奪的事兒。
“恭喜大都督試航圓滿成功!”
見船隻完全停穩,裴行儉帶着一羣官員齊聲恭賀。
楊帆首先走下了船隻艦橋,擺手笑道:“讓諸位久等了,趕緊讓人上船把東西全部搬下來吧!。”
“走,諸位同僚隨我一起去!”裴行儉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100多萬兩銀子到底有多少。
隨着一箱箱的銀子和銅被搬下來,幾乎把整個碼頭全部佔滿了。
其間,有兩名官員在擡着銀子的時候不小心絆了一下,白花花的銀子灑在地上,差點亮瞎了圍觀人的眼睛。
要不看着森然而立的護衛,可能這些人早就開搶了。
不過,這也不能避免衆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聽說大都督此次出海帶回來100多萬兩的銀子,你們說是不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你看這麼多箱子,可能還不止100萬兩呢,如果我有這麼多錢就好了!”
“呵呵,你就不要想了,那可是大都督的銀子,你敢惦記?不過說真的,大都督可真是財神爺,隨便出一次海就弄回這麼多錢來,簡直太牛了。”
“哼,這些算什麼,聽說大都督在扶桑國買下了一座銀礦,一天就能產上萬兩的銀子呢,我相信有了這些錢,咱們華亭縣會越來越好!”
雖然很多人心裡有準備,但是還是被這個天文數字給驚呆了。
按照一天一萬兩,一年就是三百多萬兩,要知道這可是如流水一般長期的產量。
整個大唐一年也出產不了這麼多白銀吧。
再說,這還只是剛開始的產量,要是以後……
圍觀的人覺得自己呼吸都粗重了不少。
財帛動人心啊,誰不想有無盡的財富呢!
沉寂了半響,又有人開口道:“好了,你們就不要羨慕了,反正這些錢大都督都會投入到華亭縣的各種項設中,只要各位肯出力,這些錢最後還是落入咱們的口袋。”
“不錯!不錯!”
這話倒是得到了衆人的贊同。
華亭縣這段時間大刀闊斧的改革,讓這裡的百姓得到了最切實的實惠,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對於衆人的議論,楊帆只是笑了笑。
等到所有的箱子全部搬下,楊帆一馬當先,沿着水泥路晃晃悠悠朝着大都督行去。
這麼一大幫子人,這麼多的箱子,一路上引來無數百姓的圍觀,搞得寬闊的道路都有些擁堵。
可楊帆並沒有生氣,反而嘴角微微一翹。
自己帶回銀子和發現礦山的消息就是故意傳出來的,目的就是爲了能夠順利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他巴不得越多人知道纔好呢!
……
府衙內,各級官員齊聚一堂,顯得熱鬧非凡。
“權長史,您出海將近一個月,幸好現在回來了,不然屬下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回到縣衙以後,衆人的心情也平靜了下來,裴行儉一臉愁容的說道。
權萬紀皺了皺眉問道:“哦,發生了什麼事?難道又有什麼人鬧事?”
“倒沒什麼人鬧事兒,不過咱們沒錢了!”裴行儉尷尬一笑,趕緊說道。
沒錢?
權萬紀一臉詫異,顯得有些難以置信。
一個月前賣房子才掙了500多萬貫,這錢就是用完了?
雖然全面建設華亭縣需要錢,但也不可能在一個月就花這麼多錢吧?
如果按照大唐一年的稅賦3000萬來計算,500萬貫已經相當於1/6。
這麼大一筆錢在華亭縣這屁大的地方就用完了?
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貪污了。
如此一想,權萬紀臉色一冷,肅然喝道:“是不是有人拿了不該拿的錢?大都督給咱們比朝廷還豐厚的俸祿,可不能讓這些人來當蛀蟲,你說說到底有誰?”
“權長史誤會了!”裴行儉苦笑一聲,趕緊解釋。
原來,由於華亭縣各項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每個月發給工人的工資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雖然賬上的賬目‘資金’充足,可大多都是糧食、錦帛等東西。
可發工人工資都需要銅錢啊!
現在華亭縣流通的銅錢卻不足了,因此才說沒有錢了。
聽到這兒,權萬紀沉默了,他也沒辦法啊!
想了想,權萬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我看這樣,不如還是問問大都督可否用錦帛、糧食來代替工人的工資,亦或者看大都督是否有其他的辦法?”
雖然此次從扶桑國拉來了幾船的銅,但大都督府可沒有鑄造錢幣的權力。
再說,楊帆各種思想天馬行空,也許有解決銅錢短缺的問題。
此次試航,不僅買下了一個儲量驚人的銀礦,還帶回來那麼多的銀子,簡直就是財神爺轉世。
聽到這話,裴行儉不由拍了一下腦袋,抱怨道:“對啊!大都督英明神武,說不準還真有解決的辦法,某怎麼這麼笨呢!”
其實也不怪裴行儉這些人如此。
平日的時候楊帆只是抓大方向,很少插手具體事務,所以第一時間沒想到楊帆也情有可原。
在場的人都對楊帆很有信心,立馬錶示贊同。
“那咱們一起去大都督府請教吧!”
來到大都督的時候,發現除了楊帆,還有宋國公蕭瑀也在,衆人趕緊行禮:“見過大都督,宋國公……”
楊帆擺了擺手:“大家無需多禮,坐在那邊吧,此次過來是不是有什麼事兒?”
坐下後權萬紀轉頭對着裴行儉說道:“裴縣令,你把情況具體的跟大都督彙報一下。”
裴行儉趕緊介紹了一下華亭縣現在面臨的局面,特別是銅錢短缺的困境,然後靜靜等待着楊帆,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
聽完,楊帆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歷朝歷代,每個王朝強盛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危機,這是由於經濟繁榮銅礦產量不足所導致的。
因爲銅礦的產量直接影響着製造錢幣的數量。
如今不像後世,紙幣不夠,印鈔機開起來就行了。
更何況,華夏的百姓都是最喜歡存錢的。
這樣一來,百姓拿到工錢以後都藏在家裡,很少拿出來用。
這也導致市面上流通的銅錢越來越少,銅錢不足的現象自然是越演越烈。
雖然楊帆能夠預見華亭縣會出現銅錢短缺的現象,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而已。
看來要加快紙幣改革的步伐了。
想到這兒,楊帆笑着說道:“銅錢越來越缺是必然現象,大家不必着急。”
權萬紀一臉疑惑:“哦?這怎麼說?爲什麼是必然現象呢?”
不僅是權萬紀,所有的人都不懂其中的緣由。
楊帆呵呵一笑解釋道:“很簡單,百姓勞動就會產生價值,而產生的這些價值若沒有足夠的銅錢印製出來抵衝,那麼這些勞動價值就會貶值,從而導致銅錢數量的流通不夠;另一方面,百姓收到銅錢以後很喜歡儲存起來以防萬一,這就更加劇了銅錢的緊缺。”
對於後世經濟學問題,楊帆只能以這種淺顯的道理來進行解釋。
雖然有些不恰當,但還是很形象的比喻了出來。
確實,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需要不斷的進行循環。
如果創造了價值卻沒有體現出來,必然會導致錢幣的緊張。
這也是爲什麼後世國家在計算gdp的時候,每年就會增發相對應的錢幣。
這種新穎的解釋讓衆人陷入了沉思。
沉思了片刻,權萬紀問道:“大都督,你這個形容倒是挺貼切的,那有沒有什麼辦法改變這種情況?”
楊帆肯定的點了點頭:“當然有辦法,從其他地方調銅幣過來,亦或者鑄造出同等價值的銅幣就行。”
話音剛落,一旁的蕭瑀開口道:“大都督,恕老夫直言,此法並不可行,據我所知,如今關中一帶的銅幣也很緊張,另外,朝廷也沒有足夠的銅來打造銅幣。”
蕭瑀曾擔任過兩次宰相,對於大唐現在的情況很是清楚。
楊帆呵呵一笑,繼續說道:
“既然朝廷沒有足夠的銅來鑄造錢幣,那就只有用其他的錢幣來代替。”
在大唐以前,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是以銅幣作爲交易貨幣。
這也導致了形成慣性思維,所以根本沒有人想過用其他的錢幣來代替。
“其他錢幣,莫非你說的是銀子或者金子?”
蕭瑀聽到楊帆說可以用其他錢幣解決銅幣緊缺的問題,第一時間想到了金子和銀子。
雖然金子和銀子在普通的交易中並不經常用,但確實也納入了貨幣的交易範疇。
可惜金子和銀子的價值太高,在日常的交易中並不方便,所以很難推行下去。
“不,某的意思是推行一種全新的貨幣,這種貨幣與銅幣以一比一、或以倍數的比例進行置換。”
楊帆的回答,讓大家更加疑惑了。
在衆人看來,楊帆這個方法也並不可行。
見到衆人不解的樣子,楊帆當然知道大家所想,而是再次說道:“諸位,爲什麼我們一定要侷限於鑄造銅幣呢?如今朝廷已經掌握了活字印刷術,而且也能夠批量生產紙張,爲何不能用紙幣代替呢?”
據楊帆所知,紙幣的產生就是在宋朝,也就是所謂的銀票。
因爲在原歷史中,宋朝已經逐漸掌握了紙張的批量生產和活字印刷術。
如今自己已經把這兩樣東西全部獻給了李二陛下,大唐就有了鑄造紙幣的先決條件。
既然有更簡便的方法,幹嘛非要在銅幣這棵樹上吊死。
用紙幣代替銅幣作爲貨幣,這真的可行麼?
在場的人都是一臉問號!
在衆人看來,誰會用金、銀、銅這些貴重的金屬去兌換那不值錢的紙幣呀?
這大概就是思維的慣性吧。
“大都督,如果用紙幣,豈不是會天下大亂,畢竟誰都可以彷制?”
權萬紀有些想不通,講出了心頭的疑惑。
其他人也是一點不解,紛紛附和道:“對啊大都督,不鑄造銅錢,改用紙幣,雖然錢荒解決了,但豈不是會讓錢幣氾濫?”
楊帆笑着解釋:“想要用紙幣替換銅幣,這種紙幣必需要滿足幾個特點,一是容易攜帶、不容易彷制,二是能夠大批量生產,三是要有相當價值的金幣、銀幣或者銅幣等貴重金屬儲備。”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國民生產總值預估發行相應的紙幣,同時需要由帝國信用作爲保證,不進行胡亂印刷,這就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雖然不知道通貨膨脹的原理,但大家都是聰明人,還是能夠明白楊帆話裡的意思。
越琢磨越覺得楊帆的話有理, 若真的是這樣的話。
以後紙幣代替銅幣,不僅解決了銅幣運輸不便的問題,還能減少鑄造銅幣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紙幣對於商人的交易也更加便利,起碼不用做買賣的時候拉的銅錢比貨物還多。
真要是推出了便攜的紙幣,各地的商人們一定會很快接受。
只要朝廷進行統一推行,定然能夠在短期內取代銅幣短缺的現象。
“這似乎是個好主意,可只需要朝廷的同意才行,這也不能夠解決華亭縣錢幣短缺的問題啊。”
蕭瑀不愧是擔任過宰相的人,稍微想了想,就意識到了楊帆這個提議很妙?
如果真能推行,絕對受各方歡迎,而且操作性極強,真有可能短時間內緩解市面上的錢荒。
可惜,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皇帝和朝廷必須全力支持。
看到蕭瑀意動,楊帆笑了笑。
今天之所以把他請來,本來就是想聯合江南士族在江南一帶設立銀行。
沒想到裴行儉今天提出了錢荒的問題,楊帆才決定合二爲一,打算建立銀行和推行紙幣同時進行。
說句難聽,天下的財富99%其實都掌控在權貴的手中。
江南也如此!
因此,只有得到這些江南士族的支持,這項政策才能夠順利進行。
畢竟,想要把紙幣兌換過來,需要這些世家把藏起來的金銀銅幣全部拿出來兌換。
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參與,江南世家當然不肯拿他們自認爲貴重的金屬來換這些不可預估價值的紙幣。
這也是爲什麼楊帆打算拉這些人入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