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

不得不說,印度抓住了一個好機會,因爲遠東爆發戰爭,誰還有空注意印度?

艾倫威爾遜也只能給自己的好朋友阿里汗心裡打氣,除此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返回倫敦的他,現在更加註重的是歐洲的情況,以當前美國的總兵力來說,想要開戰是遠遠不夠的,一九四五年的一千一百萬軍隊早就煙消雲散了。

擦掉了近千萬軍隊的美國,以當前的軍力無法進行一場大戰,擴軍肯定是勢在必行。

現在連同後勤人員都算上的美軍,大概實力超過全體英軍的三分之一多一些。目前英國總兵力是八十萬,美軍是一百三十萬。

美國和英國一樣,因爲國家屬性的原因,海空軍都佔據了總兵力當中較大的比例。刨除海空軍之外,美國陸軍也就只有六七十萬人。英國的比例也差不多!

這樣的兵力分配下,當前最重要的並不是什麼遠東,而是近在咫尺,調動兵力十分方便的蘇聯,一旦蘇聯增加在德國駐軍的兵力,不管心裡願意不願意,美國和歐洲都必須跟隨。

要用自己不怎麼強大的陸軍,和蘇聯最強大的陸軍對峙。

不管是對美國還是對蘇聯,歐洲都遠遠比其他地區重要得多,艾倫威爾遜的報告當中表示,蘇聯一定會增兵德國,而這是一個讓英國保衛歐洲,儘量不派大量地面部隊去朝鮮半島的藉口。

如果有選項的話,內閣肯定不希望艾倫威爾遜的報告成爲現實,倫敦寧可朝鮮半島被炸成白地,也不希望歐洲這邊的蘇聯士兵增加哪怕一個。

可是這沒有辦法,艾倫威爾遜只是把這種可能告知外交大臣,就看赫伯特·莫里森,這個被英國坊間稱呼爲中產階級的斯大林,怎麼和莫斯科溝通了。

反正艾倫威爾遜是十分悲觀的,朝鮮半島對英國而言是不痛不癢的地方。

歐洲可不一樣,他可沒有那個能力,讓倫敦對蘇聯增兵的舉動視而不見,除非蘇聯不增兵,但這也不能,所以說這就是一個死結。

遠東爆發戰爭,蘇聯增兵威懾歐洲,讓歐洲國家沒有幫助美國的能力。但歐洲國家必須要保衛自己,甚至歐洲的對抗一旦加劇之後,北約這個組織也會馬上邁着堅定的步伐走來。

連續幾年的努力,最終也就是讓北約晚來了這麼一年。對整個大局還是沒有多大的影響,影響只存在於一些局部地區和局部事件。

比如大概在明年和後年,兩艘馬耳他級航母就可以服役了。比如彗星客機的銷量已經有兩百架,而歷史上同年甚至都沒有獲得訂單,纔剛剛試飛。

最大的改變在於英國的財政,歷史上英國欠了美國一屁股債,總是被美國拿捏,當前倫敦最有利的就是,短期債務已經全部清空,至於馬歇爾計劃,百分之九十都是無償贈與。

顱內盤算了五年來的工作成果,艾倫威爾遜只能感嘆,未來的工作還是要更加努力才行。

美國加入朝鮮戰爭就是一個好機會,如果英國不被影響到的話,可以躲在一邊喘口氣休息休息。

最重要的是英國財政沒有問題的話,就有底氣和美國人面對面的談。這就和家裡有糧,心中不慌的道理一樣。

“事物是存在普遍聯繫的!”艾倫威爾遜想起來了列寧的話,如果歐洲這邊接着奏樂接着舞,英國不參戰是不過去的。可蘇聯增兵歐洲,英國也難受。

這兩個結果就是必須要選一個,蘇聯不增兵歐洲對峙,英國沒理由搪塞美國。可蘇聯增兵歐洲,一定會令英國非常難受。

雖然本屆政府接受了蘇聯遭到世界大戰重創的事實,但這個東西總不能不防備吧。

最終艾倫威爾遜只能感嘆,歸根究底還是國力問題,國力強大了,出現手忙腳亂的事情也能夠應付,國力不夠強大,就算是和你的國家無關的事情,造成的影響也比涉及到的國家大。

事已至此,艾倫威爾遜也只能用韓國人的處境苦中作樂的了,這場戰爭爆發,相信聯邦德國不會在拖下去了,北約也會很快出現。

“我就不相信了,核彈在手,經濟比歷史同期好了這麼多,三國佔領區還沒合併,連一個不出動陸軍的條件都談不出來?”終於完成了歐洲部分報告的艾倫威爾遜碎碎念,他看到底是誰代表英國談判,這麼多有利條件在手,要是談不出來比歷史更加優惠的條件,他就去找菲爾比,調查負責談判的人是否可靠。

英國對美國協助要求,開始在內閣討論,而第一個正式動作,則是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戰列艦的啓封,兩艘戰列艦將會趕往遠東,加強英國皇家海軍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力量。

艾倫威爾遜完全贊成,對尊敬的海務大臣蒙巴頓表示,就算是不談朝鮮戰爭的事情,現在印度正在進攻海得拉巴,過去刷一下存在感也是好的。

“艾倫,你不會還以爲你是英屬印度的專員助理吧。”蒙巴頓將軍嘆了一口氣,這個女婿呢,他基本上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會印度過於熱心了一些。

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倒是不否認,他有一萬個理由對未來的超疾大國表達關心。

“葡屬果阿對新德里的警告被無視了,這種趨勢非常了令人擔心,在東南亞五國聯防當中還有葡萄牙的角色,如果未來新德里搞定了阿里汗,對葡屬果阿進行威脅,我們怎麼辦啊,在東南亞的事情我們還需要葡萄牙的支持呢。”

艾倫威爾遜扼腕而嘆,對當前的局勢表達了憂國憂民的心情。

“現在局勢不穩,相信葡萄牙人也能夠理解。”蒙巴頓將軍沉吟了一下道,“以遠東的戰爭對葡萄牙做出解釋,裝作一副我們很忙的樣子。”

“外交部就是這麼幹的!”艾倫威爾遜點頭,表示一切不出蒙巴頓將軍所料。

他在來看兩艘戰列艦啓封之前,剛剛在外交部發出了一封電報,談及了美國最爲關注的事情,比如說北約的建立,三國佔領區的合併事情,隨後話鋒一轉告訴在華盛頓的,英國駐美國大使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原則上以上問題都可以談,戰爭當前,蘇聯集團氣勢洶洶,英國可以放棄之前的一些條件,但是關於出兵這件事,最好是不出陸軍。

“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白廳的同事們都認爲,你是一個極其可靠的紳士。”

華盛頓英國大使館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拿着這一封電報,苦笑着搖頭,竟然涉及到了可靠性的問題,看來內閣都打定主意,一定要避免派出地面部隊了。

這是經過內閣以及白廳首腦的研究之後,做出的慎重決定。畢竟現在美軍都被揍的灰頭土臉,美國人總說自己是天下無敵,可是歐洲國家看到的都是不斷撤退。

在電報當中甚至表示,歐洲國家普遍認爲這是蘇聯的聲東擊西,在遠東發起衝突轉移注意力,是爲了讓歐洲國家放鬆警惕。

事已至此,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只能勉力而爲,艾倫威爾遜本人還在電報當中加入了一些私人的人脈,表示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可以去找麥卡錫參議員,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艾倫威爾遜是一個極其念舊的人,和麥卡錫當然一直保持着聯絡。

作爲在對方落魄之時的朋友,關於本次朝鮮戰爭當前的形勢,美國士兵的戰鬥力是否值得依賴,出現在了最近的來往信件當中。

他還在私人信件當中表示,希望麥卡錫不要透露歐洲對美國節節敗退的懷疑。這不利於歐洲和國家之間的團結關係。

做朋友艾倫威爾遜絕對是夠意思的,他知道麥卡錫歷史上就是因爲和軍方有了衝突慘淡收場,所以幫助他的朋友補上這個漏洞。

因爲以艾倫威爾遜對麥卡錫的瞭解,麥卡錫一定會趁機抨擊杜魯門政府的軟弱。這其實正中軍方下懷。

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和美國政府商談,提及歐洲國家對美軍節節敗退的疑慮,本該是非常保密的,但麥卡錫還是知道了。

在聽證會上,麥卡錫在共和黨的支持和聲援下,對亞洲局勢糜爛至此的局勢展開了猛烈抨擊,認爲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出現,這都是因爲當初杜魯門的軟弱所至。

“民主黨領導下的美國,讓蘇聯輕視,讓盟友懷疑,現在不斷後退士兵們的沮喪,和已經失去生命的美國人,這個責任都應該由民主黨來承擔。”

麥卡錫聲嘶力竭的對着支持者大喊道,“現在不知道要退到哪裡的士兵們,他們彷徨無助,一張張驚慌失措的臉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就連我們的歐洲盟友,此時都對美國的領導力產生了疑問,我們應該馬上、立刻、給挑戰美國的敵人迎頭痛擊。”

大西洋對岸的倫敦,關於蘇聯增兵蘇佔區的航拍照片,擺在了內閣大臣們的面前。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保住歐洲的繁榮和穩定。”艾德禮首相沉默良久,算是爲這件事下了一個最終結論,地面部隊還是留在歐洲,派出海空軍支援美國。

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1627章 初露崢嶸的寡頭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英法同盟?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一千零三十章 六方會談設想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艱難處境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九百七十七章 頒獎風波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東方第九百三十六章 事業單位改革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
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1627章 初露崢嶸的寡頭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英法同盟?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桶金的設想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一千零三十章 六方會談設想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艱難處境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九百七十七章 頒獎風波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東方第九百三十六章 事業單位改革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