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不是結局的結局

黃順還沒有昏庸到攻取關中這麼大事,交給一幫孩子去居中指揮。不過,諸葛銳的表現,還是引起了黃順的注意:這孩子,平日裡玩雞逗狗、上房揭瓦,看上去無惡不作,不學無術,但爲人處世,還是有一套自己的手段。鍛鍊鍛鍊,能夠有所成長。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不可能瞞過人去,事實上,黃順也沒準備瞞。曹睿和司馬懿等人也不是睜眼瞎,當然看得出,這一戰雙方實力懸殊,根本沒有勝算。再加上曹丕和曹植此時就在鄴城,正在試圖說服曹睿看清天下形勢,爲曹氏長遠考慮,及時歸降。這樣,無論是曹睿還是司馬懿,都有了儘早投降的心思。

其時,曹氏和司馬氏之間的矛盾衝突,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曹魏幾乎被分成了兩個王國,互相攻伐。曹睿這邊有許蒙的兒子許章和許慶,司馬懿那邊有霍讓和李尚等人,都在極力攛掇着把衝突往大了搞。最關鍵的,是曹睿和司馬懿都互相視對手爲死敵。

曹睿仇視司馬懿,理由非常充分。正是有司馬氏的存在,才讓下面的大族拉幫結派,共同對抗朝廷,讓朝廷的政令難以貫徹下去。只有打掉司馬氏,才能更好的震懾諸大族,伸張君權。

司馬懿仇視曹睿,則完全是因爲司馬懿在短短的時間內,失去了大量的外部支持。如果說失去了關中軍事指揮權只是個引子,後續墨門的離開對司馬懿造成了重創的話,那身邊的大族三三倆倆的離開,則是對司馬懿釜底抽薪般的打擊。

這最爲關鍵的一擊,是李尚一手策劃並付諸行動的。李尚作爲墨氏重返中原選擇的趟路前鋒,手上權力極大。李尚利用墨氏的力量,不但成立了觸角分步極廣的地下組織,還與北方各大家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往來關係。

通過李尚的巧妙運作,再加上夏吟坊近幾年實力的跳躍式飛漲,那些大族轉換陣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失去地方大族的支持,司馬氏就失去問鼎皇權的基礎,即使手上的財力、軍力再大再強,也只是空中樓閣,經受不起風吹雨打,一點有什麼挫折,還容易形成一潰到底之局。

年邁的司馬懿雖然精力不支,但對此還是有清醒認識的。司馬懿原來的應對,是一旦中原爭衡不成,就遠赴塞外,爲司馬一族爭取另一處生存的空間。但這計劃卻遭到族中多數人的反對,包括司馬懿的兩個優秀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

移居塞外,說的簡單,不說水土不服,塞外那些野蠻人就是好對付的?再說,塞外也不是世外淨土,黃順統一中原後,用後腳跟想想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進軍塞外,爲中原拓展外圍保障空間。到那時,難道還要再要移居躲避?

識時務者爲俊傑,都到這個時候了,還不如放下架子,老老實實向黃順投降就算了。

可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等輩能放得下,司馬懿卻放不下。黃順是司馬懿幾乎從一開始就在戒備防範的敵人,可謂一生之敵。結果不但沒有防範住,反而處處後人一着,直到現在這步境地。這讓在其他方面從未遭受挫折的司馬懿,明顯感覺下不來臺。

既然司馬懿遲遲抹不過面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就暗地裡商量,不能再等了。四路大軍進去關中已成定局,留給司馬氏的時間不多了,再不趕緊歸降,到時候恐怕就是真要落的個城破族滅的下場了。

讓曹氏和司馬氏歸降的想法如此強烈的一個支柱式理由,就是黃順對待歸降的大族豪門,向來很是禮遇。江東孫氏和蜀漢劉氏,都是最明顯的例子。既然孫氏和劉氏能夠在黃順那裡得到善終,他們相信,他們自然也能。尤其是黃順的長老院,更讓他們看到了善終的可能途徑。

就這樣,還在各方面緊鑼密鼓準備戰爭時,曹氏和司馬氏的求和使者一前一後來到了成都。黃順一看,這出征關中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可曹氏和司馬氏的求和,更不能拒絕。

於是,黃順一拍腦門,做出決定:如果曹氏和司馬氏真有心求和,那就趕去長安城,參加在長安城舉辦的長老院成立大會。

時間定在半年後。看似時間很長,但加上來回各地信使的時間,還有長安城本來破敗不堪,需要修繕的時間,時間可謂非常的緊張。

最關鍵的,長老院成立,是要冊封一批功勳之家,作爲日後江山社稷的支柱。這些旁人根本不能假手,只能由黃順親自來決定。

首先要確定的,是位列軍機院的家族。這些家族,都需要手握重兵,一定得是黃順的腹心才行,還要考慮到制衡的因素。

黃順思索再三,列出八大姓:襄陽黃家位列第一毫無異議;襄陽祖家位列第二也是實至名歸;代郡呼延手掌重兵,位列第三;西域墨氏位列第四;鄴城曹氏憑藉祖上功勳,成功位列第五;剩下的三姓,則由荊家村三姓:彭、荊、程包圓。

以上八大家族,分主東北、西北、東南、燕京、關中、西川、荊州、淮泗地區兵力。主要負責士兵日常訓練和基層軍官的培養、選拔。遇有戰事,則由軍機院選派將領,指揮戰事行動。

再剩下,就要考慮長老院世襲席位的人選。這確實是個費思量的活。由於長老院的設立是早就提出來的,所以很多人在黃順面前使用各種手段明示暗示,要求得到長老院世襲席位。

就算不考慮關係和人情,僅僅依據功勳考慮,世襲的席位也少不了,除卻以上八姓無疑將位列長老院之外,黃順扒拉來扒拉去,竟然列出一張有二十四姓的長長清單,把黃順自己都嚇一跳。黃順當初可沒想過,長老院的規模會如此之大。

江東孫氏,與蜀漢劉氏和曹魏曹氏齊名當世,人家劉氏一個是高高在上的皇族,一個位列軍機院,孫氏僅僅得入長老院,實在有些委屈。

吳郡四族陸氏,吳郡徐慎一族,作爲江東當地勢力的代表,進入長老院,也是毫無疑問。此時的江東,無論財力還是人口都不能與北方抗衡,在長老院僅體現二席,也是江東實力的體現。

司馬氏,身爲河間大族,又有足夠的軍事和財富實力,關鍵時候的歸降,避免了北方遭受戰爭荼毒,得入長老院沒有絲毫問題。

潁川荀氏,雖然對黃順的功業沒有直接功勳,但其配合李尚,出力很多,在李尚的極力舉薦下,再加上荀氏祖上的功業,得入長老院,也是衆望所歸。

南陽李嚴一族,兗州吳懿一族,代表蜀漢舊貴族勢力,得入長老院。

以上七席分別出自魏蜀吳三國麾下,剩下的十七席,就全部來自黃順這邊了。沒辦法,誰讓規矩是黃順來定呢?當然要向着自己了。黃順不是聖人,不能苛求他過多。

黃氏老將盛方和盛成、武沛、林安,憑藉勞苦功高,得入長老院。

許蒙一族、褚仁一族、李尚一族、霍讓一族、徐平一族,都是黃順手下情報工作的一方梟雄,得入長老院。

馬岱、龐尚、林卓、向充,久隨黃順,又在黃順面前軟磨硬泡,得以位列長老院。

剩下四席,則是諸葛亮、諸葛瑾、關羽、趙雲四族。本來黃順考慮是要給張飛的後人留一席的,但諸葛恪強烈要求諸葛瑾一脈要單獨留在長老院,不能世世代代生活在諸葛亮一脈的庇護下。沒辦法,黃順抹不過面,只好答應諸葛恪,這樣一來,張飛一族的名額就從長老院取消了。

在黃順的設計中,長老院世襲席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後世對社稷立有大功的,可以擁有世襲席位;同樣,舉族犯叛國罪的,則取消其世襲席位。

如今,天下大定,制度草創,下一步,對內勵精圖治,對外開疆擴土,在經歷五六十年的戰亂之後,一個嶄新的大漢王朝,彷彿旭日東昇,萬千霞光衝破烏雲阻隔,正向所有世人宣告她的到來。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500章 聯手合作第67章 全場和諧第1038章 火繩槍第6章 大意被擒第952章 論兵第729章 再入樓舍第715章 西域墨門第763章 黃順的疑慮第653章 以強欺弱第1262章 馬謖的見識第1028章 名將對決第441章 魯肅的評判(上)第334章 曹仁難纏第741章 漢獻帝第1279章 往事難以置信第1238章 先聲奪人第290章 馬超現身第1080章 美中不足第440章 大勢第381章 入川的籌備第1237章 嚴家案開庭第948章 矛盾第374章 說服(中)第598章 功成第660章 封城第153章 曹操敗走第1121章 握手第1013章 規則之爭第942章 劉備託孤(一)第588章 談判前夕第186章 亡羊補牢第602章 孫權的侷限第1156章 解甲第502章 劉子羽出面第959章 地下城第441章 魯肅的評判(上)第853章 趕路第1029章 追擊第722章 皇帝難當第590章 大論第1024章 出發第341章 母子鬥法(下)第644章 關羽領兵第48章 吳郡四族第262章 決戰(上)第1109章 部署反擊第694章 拔刀相助第709章 烤魚第897章 最後的時機第1093章 脫身第199章 呼延康蛻變第1206章 朱家中招第709章 烤魚第26章 引導程瑤第1207章 龐尚出手第371章 曹仁設宴第2章 指點迷津第553章 李尚的運作第690章 定位第559章 借刀殺人第637章 蒯良的請求第188章 一起去塞外第140章 死局第460章 選址第328章 張郃來訪第774章 量身定製第1125章 人選確定第510章 鎩羽而歸第715章 西域墨門第39章 程瑤出事了第386章 行程確定第314章 歸心似箭第634章 戰爭的可能第327章 密議(下)第473章 誰爲主使?第431章 劉備開始行動第345章 魯肅奏本第547章 正義使者第1185章 滅火荊州第430章 事情原委第252章 李銘(下)第787章 彭威論兵第814章 循循善誘第1003章 來使第380章 又被賴上了第131章 孫權滅火第962章 李尚出現第737章 西涼戰局第732章 再見司馬懿第844章 路線之爭第872章 行程匆匆第872章 行程匆匆第1073章 再會趙雲第275章 應對第669章 依計行事第784章 再見褚仁第507章 戴罪立功第77章 交易達成第602章 孫權的侷限第55章 錦芳閣風波(中)
第500章 聯手合作第67章 全場和諧第1038章 火繩槍第6章 大意被擒第952章 論兵第729章 再入樓舍第715章 西域墨門第763章 黃順的疑慮第653章 以強欺弱第1262章 馬謖的見識第1028章 名將對決第441章 魯肅的評判(上)第334章 曹仁難纏第741章 漢獻帝第1279章 往事難以置信第1238章 先聲奪人第290章 馬超現身第1080章 美中不足第440章 大勢第381章 入川的籌備第1237章 嚴家案開庭第948章 矛盾第374章 說服(中)第598章 功成第660章 封城第153章 曹操敗走第1121章 握手第1013章 規則之爭第942章 劉備託孤(一)第588章 談判前夕第186章 亡羊補牢第602章 孫權的侷限第1156章 解甲第502章 劉子羽出面第959章 地下城第441章 魯肅的評判(上)第853章 趕路第1029章 追擊第722章 皇帝難當第590章 大論第1024章 出發第341章 母子鬥法(下)第644章 關羽領兵第48章 吳郡四族第262章 決戰(上)第1109章 部署反擊第694章 拔刀相助第709章 烤魚第897章 最後的時機第1093章 脫身第199章 呼延康蛻變第1206章 朱家中招第709章 烤魚第26章 引導程瑤第1207章 龐尚出手第371章 曹仁設宴第2章 指點迷津第553章 李尚的運作第690章 定位第559章 借刀殺人第637章 蒯良的請求第188章 一起去塞外第140章 死局第460章 選址第328章 張郃來訪第774章 量身定製第1125章 人選確定第510章 鎩羽而歸第715章 西域墨門第39章 程瑤出事了第386章 行程確定第314章 歸心似箭第634章 戰爭的可能第327章 密議(下)第473章 誰爲主使?第431章 劉備開始行動第345章 魯肅奏本第547章 正義使者第1185章 滅火荊州第430章 事情原委第252章 李銘(下)第787章 彭威論兵第814章 循循善誘第1003章 來使第380章 又被賴上了第131章 孫權滅火第962章 李尚出現第737章 西涼戰局第732章 再見司馬懿第844章 路線之爭第872章 行程匆匆第872章 行程匆匆第1073章 再會趙雲第275章 應對第669章 依計行事第784章 再見褚仁第507章 戴罪立功第77章 交易達成第602章 孫權的侷限第55章 錦芳閣風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