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廣泛撒網
2003年九月十八日,一件與娛樂圈沒有任何關係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美國學術期刊“氣候研究”的編輯克里斯-德弗萊塔斯(chris-de-freitas)博士大膽地刊登了一篇不符合政治導向——但是符合事實——的同行評審文章,文章的結論是:如果以過去一千年的氣候變化爲背景,那麼近期氣候變暖並非異常現象。
這篇文章發佈之後,掀起了軒然大波,國際上的全球變暖論者很快針對德弗萊塔斯博士發起了攻擊,要求撤銷他的編輯職位和大學教職。
世界氣象組織隨即公佈了相關數據,2003年目前爲止,世界各地不少地方都迎來了歷史上最炎熱的夏天。瑞士格羅諾鎮最高溫度達到了四十一點五攝氏度,打破了一百三十九年來的記錄;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了三十八點一攝氏度,打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樣,法國巴黎晚上的最低溫度爲二十五點五攝氏度,這也打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再加上中/國的臺/北、上/海、武/漢、福/州等地都打破了當地最高溫記錄……溫室效應的影響已經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全球各地。
英國的“衛報”刊登了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在報告中顯示,如果持續按照2003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會上升四攝氏度。而氣溫一旦升高的話,這將會打亂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甚至是全球的生態平衡,最終導致全球發生大規模的遷徙和衝突。
一時間,克里斯-德弗萊塔斯猶如過街老鼠,幾乎遭受到了全方位的打擊。美國本土更是喧囂不已。
包括“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西雅圖郵報”在內的各大報紙都紛紛針對這件事情進行了討論,溫室效應的問題在這一場爭論之中再次成爲了焦點。
作爲北美地區影響最大的報紙,“紐約時報”自然也不會錯過。不過。“紐約時報”並沒有第一時間發表觀點,而是經過了一系列調查之後,在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克里斯-德弗萊塔斯博士的爭議暫時回落的一個月之後,以“溫室效應真的那麼危險嗎”爲標題,刊登了專業評論。
從標題來看,這篇由哈維爾-尤利爾撰寫的文章,居然在爲克里斯辯護,站到了克里斯這一邊,而“紐約時報”居然也大膽地刊登了。這着實引起了軒然大波。
哈維爾的這篇文章提出了質疑論,“自九十年代以來,全球氣候已經十多年沒有呈現變暖趨勢了。”
氣候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kevin-trenberth)表示,“事實上,我們現在也無法解釋爲什麼沒有出現變暖現象,這無疑是一種諷刺。”不過,凱文同時也表示,只有在人們相信那些計算機模型的前提下,纔可以說氣候沒有如期變暖。
換而言之。全球氣候的確在變暖,但計算機模型顯著誇大了二氧化碳增加對氣候變暖的影響。正如克里斯的文章所述:現在的變暖是過去一千年發展以來的自然現象,並不是所謂的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
“紐約時報”的這一篇文章刊登之後,徹底引爆了炸彈。
只有真正的業內人士才知道。氣候變暖威脅論讓許多人撈到了大量好處,它使政/府資金流入了相關學術研究項目,成爲政/府擴大官僚機構的路由。這種論調是政/府增加稅收,讓納稅人爲企業補貼埋單的藉口。同時還是吸引鉅額捐款流入許諾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會的誘餌。更進一步,溫室效應還是西方國家用來譴責、制裁中/國的重要藉口之一。
可以想象,一個簡單的溫室效應。卻牽扯到了太多太多的利益。如果說克里斯的期刊文章,僅僅只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條件反射而已,那麼“紐約時報”的文章就直接戳到了馬蜂窩,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全部都徹底炸鍋了。
從十月十八日開始,連續一週時間之內,從氣象學家到政/府官員,從世界氣象組織到聯合國氣象變化委員會,從北美洲到非洲,從亞洲到南美洲,全部都展開了密切的討論、
處於暴風眼的“紐約時報”不得不在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了第一篇報道的續篇,同樣由哈維爾撰寫,“溫室效應到底戳中了誰的利益?”
在這篇文章之中,哈維爾更近一步的對全世界的溫室效應研究進行了剖析。不同於第一篇報道,哈維爾強調,溫室效應的確正在影響着人們的生活,這是不容忽視的。哈維爾引用了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的溫室效應研究作爲證據。
研究指出,亞馬遜雨林正在漸漸消失,讓危機雪上加霜。號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覆蓋了地球表面百分之五的面積,製造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氧氣以及百分之三十的生物物種,由於遭受到盜伐和濫墾,亞馬遜雨林在過去四十年之中已經消失了兩成。這將會加劇全球溫暖化,同時還有許多隻能夠生存在雨林裡的生物,也將會面臨滅絕的危機。
但同時,哈維爾也表示,溫室效應必須得到相對應的重視,可是人們卻盲目地相信科學家的研究和計算機的運算,以至於盲目地對溫室效應研究進行投資,殊不知他們正在滋長腐敗的蔓延。
話題到這裡,哈維爾的話鋒一轉,直接把矛頭對準了諸多立志於“拯救地球”的基金會,基金會的相關資金並沒有投入到相對應的研究,同時也沒有投入到拯救地球的真正行動之中。不管溫室效應的發展嚴重與否,可持續發展都是必須得到重視的課題,而這些基金會正在消費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紐約時報”的這一篇評論刊登之後,整個社會一片譁然。不得不承認,作爲北美第一大報,“紐約時報”的視角和立意確實令人側目,那些基金會利用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牟取福利,貪污受賄的腐敗正在不可抑制的滋生,拯救地球的行動已經刻不容緩了,這些人居然還在拿全人類的未來冒險。
與此同時,克里斯-德弗萊塔斯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這就是他撰寫那篇文章的初衷,因爲2004年總統大選鄰近,溫室效應的問題成爲了候選人們博取公衆支持的權柄,但真正願意投入科學研究的卻鳳毛麟角。
這徹底激發了環境保護者的怒火。
沒有人注意到一名普通的冷麪律師前後拜訪了克里斯三次之後,克里斯發表了這番言論;也沒有人注意到,克里斯發表這番言論之後,關於他的指控都撤銷了,他在大學的職位和“氣候研究”的總編位置都保留了下來。
因爲此時人們正在專注於示威遊行之中!
環境保護者們策劃着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十一月一日,紐約市政府門口;十一月八日,遊行者們來到了華盛頓白宮門口,出人意料的是,綠灣包裝工的當家球星高文-施特雷洛也來到了華盛頓給予支持,不僅僅高文抵達了現場,他的隊友們和教練也都全部抵達了現場,綠灣包裝工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克-墨菲(mark-murphy)也給予了支持。
由於知名人物的抵達現場,這使得遊行的規模立刻上了一個臺階。十一月九日,nfl聯盟新聞發佈人也對遊行示威表示了支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管溫室效應導致的災難什麼時候會爆發,這都是屬於我們的地球。”隨後,包括佩頓-曼寧(peyton-manning)、湯姆-布雷迪(tom-brady)在內的當家球星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支持。
事情在全美第一運動的支持下,逐漸開始發酵出更加強大的力量。
當遊行隊伍十一月十五日來到洛杉磯市政府門口時,愛德華-諾頓(edward-norton)、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dicaprio)、茱莉亞-羅伯茨(julia-rpberts)、凱文-史派西(kevin-spacey)等人所領銜的演員陣容,集體加入了示威遊行,整個好萊塢都轟動了起來,整整動員了八千多名遊行者,將這一場爭論推向了最高峰。
伴隨着遊行的推進,新聞媒體的關注也在逐漸升溫,不僅僅是各位總統競選候補人都紛紛站出來義正言辭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在環境保護方面,沒有其他的選擇;同時關於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調查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一位匿名舉報者率先揭發了一家位於硅谷的慈善基金會的內部秘辛,他們打着“保護環境”的名頭進行斂財,事實上所有的慈善捐款都被他們用來享樂。這一扯就扯出了長長的一條藤蔓,藤蔓上掛着一連串的小葫蘆,基金會腐敗的內幕曝光於天下,一時間聲名狼藉。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遊行進一步升級,十二月五日,馬里蘭州銀泉的美國國家氣象局,這一次遊行足足持續了三天,召集了超過六千名示威者,聲勢浩大;十二月十二日,示威再次回到了華盛頓白宮門口,超過一萬名示威者席地而坐,希望政/府能夠對鄭重其事地面對環境保護問題。
從九月份到十二月,誰都沒有能夠預料到,由來已久的溫室效應居然成爲了總統選舉開啓征程之後的最火熱問題,要不是伊拉克戰爭問題始終如鯁在喉,只怕溫室效應的討論熱度還會再次攀升。(。)
ps:
今天第三更,正常更新送上!懇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