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有路難行

很快便是上元佳節了,這也是大宋最重要的節日,而上元佳節最熱鬧的便是觀燈。上元燈市原本是十五道十七,因錢王納土歸宋增加了十八十九兩夜,共計五個夜晚。事實上上元燈會遠不止這五天,從臘月開始京師開封就到處張燈結綵,新奇的彩燈鱗次櫛比爭奇鬥豔,就算是大雪紛飛亦不能阻止這股勢頭,當然這上元燈會最熱鬧的還是這五天。

按照禮制一般十四、十五兩天皇帝忙着到處燒香拜佛,就算想要觀賞燈市也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到了十六日皇帝纔會得空登宣德樓,臨軒宣萬姓,京師的百姓先到門下者可一睹天顏——皇帝親臨的地方自然是最熱鬧的地方,除了竟是百姓對天子的敬畏和好奇之外,也是因爲宣德樓外每年都會依據聖旨搭起鰲山——鰲山即彩山,乃是用各色燈籠搭造而成,燈籠上畫的神仙故事或是山水人物,燈品千百種數量多達上萬之多,燈山中以五色玉柵簇成“皇帝萬歲”四字。

自大內前至燈山間百餘丈空隙之地,有百藝羣工進呈奇技之所,以彩紙糊成百戲人物懸於數十丈高的長竿之上,又設樂棚作樂,皇帝在宣德樓上便可以看到燈山和左右軍呈現的百戲盛況——左邊是太子和其它宗族親王綵棚,右邊乃是由宰持和重臣的綵棚,京師中的重量級世家大族都會依據一定的座次來展現自己家族之盛。

王景範上書乞罷上元燈會除了不想參與眼下的政治角力之外,也是出於節省朝廷財政開支的考慮——整個上元燈會熱鬧無比,京師開封上百萬百姓都會參與其中,別的暫且不說,就是宣德樓前的那座燈山和百藝羣工的表演就花費不菲,估計花費要在數十萬貫之多——燈山中的花燈可謂是彙集天下各種奇燈,而最爲惹人注目的一種便有王景範婚房中玻璃蘇燈,而且其花片至少有五尺以上,一個這樣的玻璃蘇燈就已經價值不菲了,何況燈山中肯定不止這麼一盞玻璃蘇燈,而且還有幾種燈品位列玻璃蘇燈之上,由此可見這燈山的價值實在是難以估計。

在王景範看來朝廷以主持上元燈會的花費用來賑濟京師家境貧寒百姓,雖不見得能夠滿足所有的需要,但是這筆花費已經是非常可觀。每到上元佳節,朝廷都要少不得賞賜百官和各軍班,這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支,士大夫們即對此固然持批評態度認爲應該削減此項開支,但卻一面又裝聾作啞心安理得的接受朝廷這份賞賜。

皇帝會注意到這份《乞罷上元節張燈》奏摺也在王景範的意料之中,畢竟在清一色的彈章中突然出現一個異類想不注意都很難,而奏摺內容對於朝廷的聲望和財政上的節省也是一箭雙鵰,倒是皇帝在看過奏章之後立刻派遣官員雷厲風行的賑濟貧寒百姓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之外。

羣臣上書言事似乎如同海潮一般一波緊似一波,不過在初三皇帝下詔觀文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出知應天府的前宰相劉沆遷刑部尚書徙陳州之後,這波“有怨抱怨,有仇報仇”的言事風波戛然而止。王景範對此也是有些目瞪口呆,只是在與韓家走動之時見韓絳的臉色有些不好看,心中也多半猜出這場政爭似乎剛開了個頭便被人強力制止了。

能夠有這個能量瞬間將言官的嘴巴堵住的人,就算是富弼和韓琦聯手都不可能做到,更何況韓琦與狄青之間的關係和過往的恩怨。王景範自然不會認爲韓琦有這麼大的度量,甚至整件事背後的策劃說不得就是韓琦本人,平息這場尚未爆發的政爭的人,也唯有當今皇上纔有這個能力,這倒是讓王景範對以往評價並不高的皇帝刮目相看。

更令王景範驚駭的是初九皇帝終於下詔決定權知貢舉的人選,結果卻不是歐陽修而是翰林學士胡宿!本來誰來主持這次貢舉對王景範而言一點影響也沒有,只是他手中的《全宋詞》人物小傳所載歐陽修可是主持了兩次貢舉,皇帝這一任命使得幾乎驚得王景範立時目瞪口呆。不過歐陽修被任命爲殿試詳定官,而胡宿也與歐陽修有着密切的聯繫——兩人不僅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歐陽修的次子歐陽奕還是胡宿的女婿。胡宿也是文壇名宿,他也有不少詞作載於《全宋詞》,而根據胡宿的小傳所言胡宿的諡號爲文恭,流傳詩文更達千餘首。

思來想去之後,王景範更傾向於書中記載歐陽修主持這次嘉佑貢舉是錯誤的——父親早先就曾交代過這本書並不足以完全信任,畢竟這本書是千年之後的人編寫的,有些人事在經過千年的流傳之後早已變形走樣,張冠李戴也不稀奇。如司馬光和王安石等熙寧變法中的重要人物更是不能輕信,後世的人們可以根據當下的需要來宣傳某個人、某件事來爲自己造勢,單純的誇大他們的某一個面孔卻忽略了他們的其他面孔。

對王景範而言這本書最爲致命的地方便是它並不是“真本”,在父親所生活的千年後的時代,它有另外一個稱呼“盜版”。即便後世有着更好的技術來印書,印書的成本已經非常低,但大部分書籍的售價依舊讓人望而卻步,相應的這種“盜版書”便有了極大的生存空間——它們的字體更小,排版更加緊密,就是手中這本《全宋詞》若是正版書的話需要十幾本乃至幾十本之多,而這本《全宋詞》一本便可以完成。

這裡面少不得要裁減出不少詞人的作品,就是蘇軾這樣的大名家其收錄的詞作也打了不少折扣,更何況其他人的作品就更多了,甚至一些詞人根本就是整體未曾收錄。當然裡面的錯字自然是少不了的,雖然裡面全部用一種後世筆畫結構更加精簡的“簡體字”,父親曾經教授過他也識得,即便父親也改正了其中不少,但剩餘的還是不少。

先前王景範初入官場職位低微能夠遇到的人和事都比較少,這本書給他的幫助還看不出來什麼,但是書中所記載的有關熙寧黨爭的事情若是出了問題,那對於王景範而言可是非常不妙的。不過令他安慰的是書中記載即便有誤,但大的方向問題是絕對不可能錯的,只是不能太過輕信這本書上所記載的人事了。

雖然記載有誤,但王景範相信只要不是消息太過閉塞,大家還是應該能夠看出這次科舉考試的風向的——胡宿作爲歐陽修的好友兼親家,所偏向的肯定不是已經遭受重大挫折的太學體,就算胡宿沒有歐陽修那份全殲太學體於貢院的氣魄,但殿試之上除非是皇帝親自出手提點,否則還是要遇上歐陽修,如此一來進士高第就不用去想了。

年前頒佈的詔令極大的限制了進士出身尤其是進士高第出身的官員升遷速度,連進士高第升遷都如此艱難,雖說殿試無黜落,但能夠考中高第對於日後的仕途還是非常有幫助的。歐陽修坐鎮殿試,想來就算從胡宿手底下僥倖過關的太學體考生,在殿試上也別想從歐陽修手底下討好,說不得給你弄個排後的名詞,日後仕途上可就先落後一大步。

十三日太子中允、天章閣侍講、管勾太學胡璦因爲身體老邁不能上朝被授予太常博士致仕,這天是胡璦啓程離京回海陵,王景範帶領白沙書院師生一百多人在東門外爲他設宴餞行。胡璦這兩年身體狀況日益衰弱不堪,已經不復嘉佑初年在白沙書院與王景範探討經義之時的矍鑠,不過胡璦在太學的這兩年無疑給予白沙書院極大的幫助,經他援引的名士來白沙書院講學絡繹不絕。

王景範也知道這次與胡璦一別怕是永訣了,這位可敬的賢者已是後人所稱頌的“宋初三先生”最後一位在世的大賢,另外的兩位石介早在十四年前便已經逝去,而作爲胡璦的老對頭孫復也在兩年前去世——雖然兩人包括石介都曾是范仲淹所引薦,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卻並不好,孫復厭惡胡璦爲人,兩人同在太學但卻相互避開對方。

不過王景範並不在意胡璦是如何與孫復結仇的,這種文人之間的恩怨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說的清楚,不過他也沒有機會接觸孫復只是早聞其大名而已,而對胡璦他接觸的也比較多,正是因爲胡璦對白沙書院的幫助,使得王景範對胡璦的好感更多一些。遠去的石介爭議頗多,人們多是讚歎其耿直,對於孫復和胡璦,士林中公認孫復治經遠勝胡璦,而胡璦教學生卻是公認大宋第一,也正因爲如此白沙書院的學規也有相當一部分出自胡璦之手——白沙書院因爲學生流動性非常大,尤其是春闈大比之年更多,真正常駐書院就學學子數量與現在寄宿在書院中等待科舉考試的總人數相比要少了不少,眼下書院最大的作用更像是來京赴考士子的首選落腳之處。

當然白沙書院流動性雖然比較大,但書院內的學術氣氛卻是一點也不受影響,按照王景範自己的說法白沙書院最大的特點便是“自由”。一開始主持書院常務運轉的蔡恕非常的不習慣——書院中的學子雖多,但怎麼看書院都像是一個特大號的客棧,不過來往各地學子都是大宋各地的精英學子,來講學的也都是各地的名流宿儒,各種思想交匯之下,分道臺和書院學報是格外的火熱。

王景範也不是不想對書院進行正規化的安排,不過一是自己在蔡州不方便,二來他也覺得書院草創氛圍要寬鬆一些也沒有什麼不好——王景範從未去過書院,更不知道書院是如何運作的,渭州的縣學幾乎是一副破敗的景象,對於父親口述的後世大學書院更是霧裡看花。事實上若不是他財力雄厚一心想要扶植白沙書院先創名聲後立書院,也不會有現在這種怪異的局面了,不過書院的常駐求學學子數量在增加倒是真的,而書院也可以從住宿、餐飲、印書等產業有些盈餘反哺書院,慢慢的有一絲書院的模樣了。

胡璦一生致力於教學,即便經學成就不及孫復但學生遍天下,胡璦主持太學之後以身作則,雖是炎熱酷暑也必穿公服坐於堂上,嚴師弟子之禮,太學學生先前的散漫在他來之後煥然一新,太學學生走在京師大街上很容易便被京師百姓所辨認出來。衆多朝中士人和太學學生及白沙書院師生在東門外爲他設宴餞行,也是讓胡璦極爲榮光,王景範會同書院師生將這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條,甚至連沿途驛所都已經打點好,只爲胡璦歸鄉途中能夠儘可能的舒適一些。

送走胡璦之後,王景範晚間纔回到家中——在京師爲官與地方上當父母官最大的不同便是前者在籌光交錯中解決問題,而後者則是在公堂之上當面鑼對面鼓的掰開說事。王景範回京已經有兩三個月了,幾乎宴請每日不絕,能夠推的他都儘可能推掉,但是有些重量級人物和一些士林羣體性的宴會他是怎麼也推不掉的,連他自己也感覺這種生活是不是太過厭煩了。

王景範剛在中廳坐下小憩片刻,韓慕雪便走來將一襲重裘蓋在他的身上,從旁邊一個丫鬟手持的托盤中拿過一副小盅說道:“夫君,累了一天這參茶剛剛好快趁熱喝下也好解乏……”

口齒間尚有參茶略顯苦澀的味道,王景範合上雙眼靠在椅子上,韓慕雪爲他摘掉樑冠纖細的手指在頭上輕輕的按着,令他一天的煩悶迅速消散。即便是人人豔羨的翰林侍讀,王景範也是覺得這京師是一個特大號的籠子,每日在崇文院中不是讀書便是應付同僚的一些毫無意義的話題,就算是有過這麼一次韓家清算過往政敵的對壘,他也是因爲人微言輕而在一旁冷目觀戰,甚至韓家人對他的存在也毫不顧忌的流出一絲冷漠,這一切都讓他感到非常的無奈。

世家政治往往就是如此,與父親不同王景範熟讀經史,從漢代以降直至五代,歷史故事他知道的絕對不比那些史學大家少。雖說自隋代以來的科舉考試取士制度發展到現在,現在的世家政治已經無法和漢晉相提並論,但毫無疑問它還是頗有能量的。父親的務實教育讓他的視野更加寬泛,西北生活的經歷也讓他格外的堅忍不拔。面對現在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心中的無奈不過是在他疲累之時腦海中的一時閃現,而最終他要面對現實——既然在這個位子上坐着,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和作爲,庸庸碌碌甚至淪爲韓家的一個附屬棋子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的。

王景範升了官卻並不快樂,京師的政壇是如此複雜猶如一個巨大的泥潭,他不敢輕易的去伸腳試探,因爲就連他自己也並不知曉這泥潭表面掰腕子的人物背後是哪個大佬在投子佈局。不過在家中他卻並無這種小心謹慎的必要,妻子雖是出自韓家兒女,但出嫁從夫對韓慕雪而言丈夫就是她的一切,而老丈人也是一個相對比較單純的人,並非三伯韓絳那樣給他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

“夫君,你要的人都已經買回來了,要不要現在看看?”看到緊皺眉頭的丈夫在自己的按摩下表情舒緩下來之後,韓慕雪也開始要說一些正事了,家中的經營王景範都交給了她,若非關係官場上的事情她都是一言而決的,儘管她也不滿二十歲。

王景範聽後略顯遲鈍的腦袋很快回憶起來,片刻之後嘴角微微一翹說道:“帶上來吧,看看是不是爲夫需要的人!”

旁邊的侍女在得到韓慕雪的示意後,立刻退了下去,很快在一個老婦人的帶領下,十來個神情侷促的女子被帶了上來依次在王景範夫婦面前站好。她們皮膚似乎經常受到日曬而顯得有些偏向棕黑色,眉目臉盤上也略有和一般京師女子不同,身上穿的都是新的衣服,但穿在她們的身上卻有些說不出的彆扭。

“夫君,這是她們所織就的吉貝布,還有十餘人善種木綿黎人,都被安排在別院暫住……”在韓慕雪的示意下,幾個手捧裝有吉貝布托盤的女僕走上前讓王景範查看。

王景範大婚之時丈母孃程氏就曾抱怨家中的僕人太少,雖然孃家人陪送的僕人足有二三十個,不過奈何新婚夫婦的宅院曾經的主人可是太平興國年間的樞密使大人楚昭輔,太宗皇帝特意賞賜樞密使、檢效太傅楚昭輔萬兩白銀購置下來的,二三十號僕人在這座超級宅院中一撒便了無蹤影這一點也不誇張。王景範雖然也有添置僕人的想法,不過那是他要到蔡州赴任也沒這麼急迫,倒是興起了另外一個想法讓韓慕雪想法子購買崖州會種植木綿和紡織吉貝布的黎人。

事情雖然過去了一年多,王景範也不過是提了建議,韓慕雪卻記在心頭,只是崖州距離京師如此遙遠,在大宋人眼中無疑是蠻夷之地,折騰了一年多才將此事辦妥。這也是出身權貴之家,尋常人就算有錢也未必能夠辦得圓滿,韓慕雪執掌內宅一切事務,走了孃家人的路子從崖州按照王景範的要求將種植木綿和會織吉貝布的黎人給買了回來,只是這一來一回免不了時間長了些。

“棉”字是如何出處戒念不知,只是在讀文獻時元明之際“棉花”還用“木綿”作,至於棉布則稱爲“吉貝布”“木綿布”。本書中“棉花”一律稱“木綿”,布則爲“木綿布”,算是尊重史實。

第四十一章第89章 初體驗(五)第80章 人形機甲(七)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五章第51章 聲東擊西第92章 初體驗(八)第21章 推介報紙第41章 得償所願第188章 勝利序章(五)第84章 逐一應驗第九十章第65章 包嚴歐寬第26章 卜筮吉凶第60章 天機在我第89章 初露端倪第69章 埋葬的帝國(五)第204章 帝國(七)第131章第132章 帝國星球(五)第109章第183章 戰(十四)第四十六章第八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一 戰線十第58章 治水功成第四十三章第八十二章第65章 包嚴歐寬第92章 初體驗(八)第43章 送別蘇氏第四十二章第33章 軍訓(八)第140章 外敵入侵(一)第24章 仁字卷子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一 戰線四第12章 竊(四)第五十四章第177章 戰(八)第26章 卜筮吉凶第45章 奇案感慨第85章 初體驗(一)第63章 空間黑洞(十)第26章 軍訓(一)第86章 初體驗(二)第73章 埋葬的帝國(九)第3章 F星球(三)第198章 帝國(一)第106章 後備軍(七)第185章 勝利序章(二)第56章 填改第47章 一年級生(十一)第132章 結局(上)第138章 帝國星球(十一)第九十一章第94章 世紀之殤(二)第十九章第5章 天高水長第四十章第40章 姻親排場第82章 劈荊斬棘第123章第67章 聖眷正隆第197章 勝(七)第118章第26章 軍訓(一)第31章 軍訓(六)第34章 軍訓(九)第114章第五十四章第54章 空間黑洞(一)第三十六章第204章 帝國(七)第57章 空間黑洞(四)第69章 埋葬的帝國(五)第十章第43章 送別蘇氏第五十四章第130章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四章第58章 空間黑洞(五)第206章 無責任番外(上)第13章 竊(五)第六十章第42章 岳丈問對第37章 鳳釵定情第一 戰線四第九十四章第8章 真假難辨第178章 戰(九)第56章 空間黑洞(三)第206章 無責任番外(上)第18章 杯酒盟友第五十一章第136章 帝國星球(九)第94章 世紀之殤(二)第11章 大恩如仇
第四十一章第89章 初體驗(五)第80章 人形機甲(七)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五章第51章 聲東擊西第92章 初體驗(八)第21章 推介報紙第41章 得償所願第188章 勝利序章(五)第84章 逐一應驗第九十章第65章 包嚴歐寬第26章 卜筮吉凶第60章 天機在我第89章 初露端倪第69章 埋葬的帝國(五)第204章 帝國(七)第131章第132章 帝國星球(五)第109章第183章 戰(十四)第四十六章第八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一 戰線十第58章 治水功成第四十三章第八十二章第65章 包嚴歐寬第92章 初體驗(八)第43章 送別蘇氏第四十二章第33章 軍訓(八)第140章 外敵入侵(一)第24章 仁字卷子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一 戰線四第12章 竊(四)第五十四章第177章 戰(八)第26章 卜筮吉凶第45章 奇案感慨第85章 初體驗(一)第63章 空間黑洞(十)第26章 軍訓(一)第86章 初體驗(二)第73章 埋葬的帝國(九)第3章 F星球(三)第198章 帝國(一)第106章 後備軍(七)第185章 勝利序章(二)第56章 填改第47章 一年級生(十一)第132章 結局(上)第138章 帝國星球(十一)第九十一章第94章 世紀之殤(二)第十九章第5章 天高水長第四十章第40章 姻親排場第82章 劈荊斬棘第123章第67章 聖眷正隆第197章 勝(七)第118章第26章 軍訓(一)第31章 軍訓(六)第34章 軍訓(九)第114章第五十四章第54章 空間黑洞(一)第三十六章第204章 帝國(七)第57章 空間黑洞(四)第69章 埋葬的帝國(五)第十章第43章 送別蘇氏第五十四章第130章第70章 埋葬的帝國(六)第四章第58章 空間黑洞(五)第206章 無責任番外(上)第13章 竊(五)第六十章第42章 岳丈問對第37章 鳳釵定情第一 戰線四第九十四章第8章 真假難辨第178章 戰(九)第56章 空間黑洞(三)第206章 無責任番外(上)第18章 杯酒盟友第五十一章第136章 帝國星球(九)第94章 世紀之殤(二)第11章 大恩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