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項城駐了一天,繳獲不少的紅巾軍美美地大吃了一頓,然後雄赳赳氣昂昂地開拔,繼續向北前進。中間多了上萬新加入的項城百姓,在路上,又多了數千聞名趕來投奔的各地“英雄好漢”,一時氣勢更盛。

在南頓以南,紅巾軍遇上了汴梁路的二十餘萬官軍,據說是元廷的御史大夫也先不花率領大軍。還沒等官軍擺開陣勢,只聽得中軍一聲號令,十餘萬紅巾軍一窩蜂地便衝上去了。只見潮水般的紅巾軍從三個方向涌了過來,不顧官軍如雨般的箭矢,紅巾軍將士們只是一味往前衝,就是前面有人膽怯了,在這股洪流中你也沒有辦法調頭,甚至有可能被後面衝上來的同伴撞倒,死於踐踏。

wωω ⊙тtκan ⊙¢O

劉浩然夾在中間,不停地對旁邊的丁德興抱怨道:“有這樣打仗的嗎?這樣的打法,一時得勝了還可以,要是遇到強敵受阻,死得更難看。”

丁德興不由笑了,“你難道還懂得打仗嗎?”

“那是當然,想當年我也是罈子,家族裡有數的知兵之人,雖然沒打過仗,但是兵書也看了不少,戰例典故更是裝了一肚子。”劉浩然脫口而出,很快就意識到錯誤,連忙改口繼續吹噓道。

“你肚子有貨我知道,你應該讀過不少書,可惜,要是世道太平,你這個讀書人應該可以謀個出路。”丁德興邊跑邊感嘆道,一段時間的相處,他知道劉浩然天文地理,民政兵法似乎無一不知,很多東西都很講得頭頭是道,比他這個大老粗有見識多了。

“讀書多有個屁用!”劉浩然忍不住爆了句粗口,雖然他裝了一肚子見識,但是卻不會寫字,連現在的書也認識不多,因爲他對繁體字不熟,只好賣弄嘴皮子。但是這些現在卻毫無用處,要不是還長得健壯,說不定連紅巾軍都不收他了。

紅巾軍很快就和官軍戰在一起了,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不過紅巾軍不顧死活,一浪接着一浪向官軍發起攻勢。看得出來,這股官軍並不是訓練有素,而且指揮的將領也不是個良才,光是在那裡和紅巾軍硬扛,很快就被紅巾軍衝得七零八落。看到已方得勢,紅巾軍更是氣勢如虹,玩命地往官軍陣中衝,好像那些官軍都是稀罕的金娃娃。

廝殺了兩個多時辰,劉浩然這隊也早已順勢衝進官軍陣中,追着開始逃竄的官兵後面猛砍。

一個官軍軍士不知從哪裡冒出來,對着劉浩然就是一刀。劉浩然慌忙往旁邊一躲,幸好手腳夠快,刀鋒從他的右胳膊三寸外劃過。得手的軍士一反手,繼續向劉浩然砍來,嚇得劉浩然手腳發軟,暗暗叫苦。這時,一把刀橫劈過來,直接砍在了軍士的脖子上,正是丁德興又救了劉浩然一命。

丁德興的刀和劉浩然的一樣,都是缺口的破刀,所以只是重擊了一下,外加傷了點皮。丁德興乾脆順手往下一拉,刀口在軍士的脖子上狠狠咬了一口,終於割出一道血口子來。鮮血迸濺出來,全飛到了劉浩然的臉上。

感覺到還有點溫熱的血水在臉上流淌着,聞着那股濃濃的腥味,再睜眼一看,對面的軍士已經成了一個血人,脖子上的傷口像是被狗撕咬過的,血肉模糊。劉浩然只覺得喉嚨發酸,一時沒忍住,幾口隔夜飯全吐出來了。

這和以前遠遠地看到死人不一樣,那時的劉浩然只是覺得喉嚨發緊,心跳加快而已。這次,血腥的殺戮就在眼前發生,劉浩然實在忍不住了。

丁德興拍了拍劉浩然的後背,喊了聲:“兄弟,先忍住,現在還在血戰。”

劉浩然只好強忍住噁心,揮舞着手裡的破刀,跟着丁德興往官兵身上亂砍去。只聽到啊呀一聲,劉浩然砍傷了一個軍士的手臂。等他負痛轉過來,劉浩然發現這軍士非常年少,頂多不過十七八歲,還帶點稚氣的臉滿是驚恐和痛苦。劉浩然心一軟,沒有再趁機下毒手。但是年少軍士卻反應過來了,忍着痛,向劉浩然舉起了手裡的刀。

劉浩然反應很快,立即把刀往前一遞,直接刺進了他的胸口。看到年少軍士心有不甘地倒下,劉浩然撿起他手裡的環刀,在心裡狠狠地罵道:“操他***,不是你殺人,就是人殺你!”

和丁德興一樣換了把朝廷定製的環刀後,劉浩然緊跟在他後面。有了勇猛的丁德興做依靠,劉浩然也能偶爾砍翻一兩個官軍軍士。殺到後來,劉浩然也麻木了,遞刀出去也絲毫沒有一點猶豫,並開始學習起丁德興的兇準狠。在這個血腥的戰場上,滿身是血的劉浩然站在那裡,和一個普通的紅巾軍沒有任何區別了,耳邊的慘叫聲和眼前的鮮血和殘肢一樣,似乎已經難以讓劉浩然的那顆心發生悸動了。

官軍終於潰散了,聽說一開戰那位御史大夫就跑了,各路將領各自爲戰,所以讓紅巾軍最後取得了勝利。走在滿是屍體和鮮血的戰場上,劉浩然突然發現剛纔已經不見的心悸又回來了,他忍不住扶着一支插在地上的長矛嘔吐起來,不過還好,和他一樣症狀的人不在少數,其中還有不少人剛纔還異常英勇。

“兄弟,我們要換頭了。”走過來的丁德興說道。

“怎麼了?”劉浩然忍住嘔吐,直起身來問道。

“我們的十夫長王四死了,他也真夠命背的,居然被一支亂箭從左眼插穿了腦袋。”丁德興漠然地說道。

“管他呢,只要我們還活着就行了。”劉浩然看着正在打掃戰場的同伴們,發現紅巾軍也是死傷慘重,從堆起來的屍體來看,沒有五千也有四千,不由黯然地應了一句。

可能是劉福通覺得北邊的汴梁路是元廷的重地,兵力集結,應該不好打,於是就率軍調頭向西,殺回汝寧府。

攻打上蔡,劉浩然所在一部有幸成了前鋒,新任十夫長和九名同伴死在城下,劉浩然和丁德興只是受了點輕傷,幸運地又活下來了。

在西平以南,紅巾軍遭到了汝寧府義軍的襲擊。這支由汝寧地主豪強組織的軍隊有數萬之衆,從左翼攻了過來,劉浩然所屬一部很不幸成爲受到攻擊的第一波。血戰一場後,戰鬥力並不是很強的義軍終於撤退了,劉浩然和丁德興一個腿上被刺了一下,一個手臂被射中了一箭,都無大礙,不過他們第三任十夫長和其餘七名弟兄卻沒那麼好彩,全部死於亂軍。

“大哥,我們這一隊二十多個一同入夥的,現在沒剩下幾個,你說會不會到後面輪到你當十夫長。”給自己和丁德興按照現代醫療手法包紮好的劉浩然開着玩笑道。由於兩人遵循保命原則,所以原本一向勇猛、並有多年砍人經驗的丁德興並不是很出衆,所以還沒有被提拔。

“要當也該你來當,你腦子比我好使。”丁德興笑了笑說道,說實話,他很佩服劉浩然的聰明,這傢伙一旦適應戰場後,冷靜的腦袋敏銳地嚇人,他對戰場把握地非常準,就好像有一種莫名的嗅覺可以聞到戰場的變化一樣,每次都會拉着自己往看上去很激烈,其實是已方佔絕對優勢的地方湊。他的勇猛,加上劉浩然的狡猾,兩人這纔在激烈的戰事裡活蹦亂跳的。

這時,看到一個高個子帶着十幾個人走了過來。

“我是你們的新十夫長,這些是新補的同伴。”來人很和氣地對劉浩然等人說道。

劉浩然觀察了一下新十夫長,只見他身材壯碩,虎目劍眉,寬額闊臉,頗有威勢。

“我叫傅友德,原是宿州人士,後來徒居碭山,最近才入夥的。”新十夫長先自我介紹道。

“你就是那位第一個殺上上蔡城的好漢?”丁德興突然叫道,他一向對軍中的英雄好漢比較關注。

“正是在下。”傅友德客氣地答道。

“那好,想不到我們的新十夫長居然是這麼一位英雄好漢。”丁德興高興地說道。

劉浩然也是甚喜,能有個這麼一個上司也是不錯,不過他爲傅友德叫不平:“傅兄,你是上蔡首功之臣,怎麼只給了個十夫長,有就這麼打發人的嗎?有功不賞,如此不公,這叫人還怎麼去立功?”

丁德興連忙拉住了劉浩然,歉意地對傅友德說道:“我兄弟一向心直口快,還請十夫長見諒。”

傅友德無所謂地笑了笑,但是卻頗有深意地盯着劉浩然看了一會。

大軍向郾城開去,途中,傅友德找到了劉浩然和丁德興。

“聽說你收了不少書,能借給我看看嗎?”傅友德開門見山道。

劉浩然一愣,想不到自己的怪習慣居然傳到他的耳朵裡去了。劉浩然想融入這個時代,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現在的書。於是,每到一地,別人忙着去搶糧食財寶,劉浩然卻忙着去收集書籍。尤其是史書兵法等書籍,劉浩然甚至還找到了一本專門收集元廷歷代皇帝和中書省施政詔令的《國朝政彙輯要》,對劉浩然瞭解現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周邊國家狀況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而他無意中找到的《新全相三國志平話》,讓他發現三國故事居然老早就流傳了,但是卻與自己所知道的《三國演義》截然不同,這讓他放心大膽地給丁德興講起三國演義來了。由於還要隨軍打仗,劉浩然只能選了又選,挑了十餘本書帶着身邊。

劉浩然把自己的寶貝擺了出來,傅友德一看,有一本《孫子兵法》,上面蓋着某路達魯花赤府的印章,有一本《吳子兵法》,蓋着某都元帥府的印章,還有一本《李衛公問對》,蓋着某萬戶府的印章,從書面上,都是元廷書局根據前宋官版《武經七書》刻印的。傅友德知道,元廷對這些兵書控制極嚴,只有蒙古貴人和色目人以及“漢將”世家纔有機會收藏這些書,也不知道劉浩然從哪裡淘換來的。

還有其它幾本書如《論語》,《史記》,《後漢書》等的印章就五花八門了,有某官學的藏書,有某學院的藏書,有某府的藏書,林林總總。

“這些書你都讀過嗎?”傅友德自己讀書不多,對士子有一種莫名的敬畏和好感。

劉浩然一時漲紅了臉,雖然他受過十幾年的教育,但是學的都是簡體字,對於繁體字他大部分只能靠猜和蒙,經過他不厭其煩地來回閱讀,現在能“猜”出來的字也越來越多了。

“我識得一些字,但是不多,因爲沒有老師教授。”劉浩然忸怩着答道。

傅友德點點頭,不再問什麼了。現在這個年頭,雖然各地有官學和不少私學,但是大部分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那裡有閒工夫去讀書,劉浩然這樣子已經算是很好學上進的了。

“我聽大家說,你們哥倆很有眼光,打仗的時候跟着你們走不會吃大虧。”傅友德轉問道。

劉浩然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了。經過“三任”十夫長不聽劉浩然的勸解而死於非命的慘痛教訓,隊裡的同伴對劉浩然的保命工夫頗爲敬佩,密切跟隨在他們哥倆身邊。看來傅友德已經瞭解過情況。

“這些都是保命的小伎倆。”劉浩然有點不好意思了。三任十夫長不聽劉浩然的勸,他只好拉着丁德興藉着紅巾軍軍紀不嚴明,組織不嚴密的特點,利用一開戰便各自爲戰的機會離開隊伍保命,這事說出來卻不是什麼好事。要是在正規軍,肯定是要受軍法處置的。

傅友德卻笑而不語,看得劉浩然有點發毛了,最後才說了一句:“下次上開戰了也給我提個醒,我也想活得久些。”

劉浩然看了看傅友德,憨厚地笑着點了點頭。

第188章 制蓬峨第11章 夜話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77章 風波(二)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十章第146章 耽羅島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09章 分省(二)第231章 衝突第222章 新大陸第61章 信州戰役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1章 風雲突變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23章 伐蜀(一)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29章 梅花獎第128章 敗仗(二)第132章 泉州第50章 氣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48章 陶希言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60章 劉仁本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84章 江州(三)第36章 戰東南(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6章 桃園結義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81章 陝甘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41章 治內政(一)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七章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06章 武昌(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330章 天山(一)第107章 武昌(三)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14章 常遇春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7章 定遠城外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四章第80章 餘波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301章 事後(三)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180章 巡視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32章 取江寧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304章 南掌(二)第297章 定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5章 常遇春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0章 再戰(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299章 事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84章 江州(三)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21章 授銜
第188章 制蓬峨第11章 夜話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77章 風波(二)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十章第146章 耽羅島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09章 分省(二)第231章 衝突第222章 新大陸第61章 信州戰役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1章 風雲突變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23章 伐蜀(一)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29章 梅花獎第128章 敗仗(二)第132章 泉州第50章 氣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48章 陶希言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60章 劉仁本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84章 江州(三)第36章 戰東南(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6章 桃園結義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81章 陝甘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41章 治內政(一)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七章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06章 武昌(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330章 天山(一)第107章 武昌(三)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14章 常遇春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7章 定遠城外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四章第80章 餘波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301章 事後(三)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180章 巡視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32章 取江寧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304章 南掌(二)第297章 定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5章 常遇春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0章 再戰(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299章 事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84章 江州(三)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21章 授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