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

終於把要寫的詔書和書信都寫好了。劉浩然不由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臂,他有點懷念電腦和打印機,甚至從中學後就很少用的鋼筆。原本這些詔書和書信可以由秘書代筆,但是劉浩然堅持自己親筆寫,這意味着一種重視,詔書和書信到了相應人的手裡,他們自然會好好掂量一下。

劉浩然活動了一下脖子,自從穿越之後,以前老是看電腦養成的輕度頸椎病已經根除了,看來穿越到古代當皇帝是根除頸椎病最好的辦法之一。

這時,劉存勝在門外叫了一聲:“陛下!”

“進來吧。”

劉存勝也是童子營出身,他原本是劉浩然攻佔江寧後收的孤兒,當時只有四五歲大,是攻城時被百姓趁亂殺死的某戶色目富商的兒子。在童子營十幾年,劉存勝已經將對劉浩然的忠誠沁入到自己的骨肉和靈魂之中去了。

“存勝,情況怎麼樣?”

“回稟陛下,路近的探子剛剛回報,杭州城應急防洪澇的措施還算得力和有序,不過其中也出了些小問題。”

劉存勝將杭州官府相應的措施和生的小問題一一說出,劉浩然只是默默地聽着。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出現問題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不能將天災演化成***。

“好吧,你再去看看,還有其它什麼情況。”

“是的陛下。”

過了半個小時,劉存勝又進來稟報道:“啓稟陛下,錢塘縣出現一些問題。”

劉浩然不由皺起了眉頭,杭州城分爲錢塘、仁和兩縣,錢塘比較繁華,那裡出了事,估計損失會很大。

“陛下,由於雨勢過大,西湖水從各渠溝裡蔓延,與街道的積水合爲一體,開始向民宅涌去。筒子巷住的三戶大戶人家看擋不住水,便向官府求援。杭州知府姜允立即調派了三百巡防營帶着沙袋器械趕去堵水。到後來,水倒是堵上了,卻流向了另一處的麻衣巷,淹了那裡的二十九戶民宅。”

“淹得嚴重嗎?”

“探子說大約有齊腰高,不過裡面的百姓都被巡防營的士兵們給救了出來,不過財物肯定是損失不小。”

“那就好。”聽到沒有出人命,只是損失了一些財物,劉浩然才略略放心。他坐在那裡不由回味起來,爲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孟老夫子說得還真有道理。雖然自己治政以來,提倡以民爲本,但是在各級官員心目中,這民還是有三六九等的。

如何革除這一弊端,提倡人人平等?劉浩然自己在心裡都有些笑了。應該讓官員們知道,普通百姓也是他們爲本的民之一,也是得罪不起的。

“存勝。”

“陛下,臣在!”剛在還站在一邊如同一棵樹的劉存勝拱手答道。

“你找些人,去那些受災的民戶中如此這般。”劉浩然低聲囑咐了一番。

“臣明白了。免費提供”

待劉存勝離開後,劉浩然不由又想起一個問題,自己以前聽說杭州西湖是天旱不枯,大雨不漲,怎麼現在這一下雨就會漲水出來呢?得細細問一下。

過了兩天,颱風帶來的暴雨終於離開了杭州,天色又開始放晴了。劉浩然先和李善長、馮國用、劉承志去嶽王廟拜祭了這位武聖和民族英雄,第二天又陪着薛如雲、秦羅去了一趟靈隱寺。到了第三天,估計杭州知府姜允善後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便遣人召見他。

“臣杭州知府姜允拜見陛下。”姜允拱手行了個大禮。

“姜愛卿平身,坐。”劉浩然指了指旁邊的椅子道。

“謝陛下。”

“暴雨風災都善後了吧?”

“啓稟陛下,都善後了。”

“損失如何?”

“回稟陛下,計有四人被倒塌的房屋壓死,一百一十四人受傷,有兩人被風吹倒的大樹砸死,十一人被砸傷,還有三名巡防營士兵在救災過程中不幸跌入河道洪水中。以身殉職。損毀房屋一百一十四間,其他財物損失若干。”

聽到這裡彙報,劉浩然對這個一臉刻板的姜允有了不少好感。穿越前看電視新聞報道天災時,劉浩然最討厭的是報道中先將財產損失多少列出來,再說傷亡多少人,搞得好像命比這些財物要低賤一樣,不過後來也改了過來,知道先報人員傷亡,再報財物損失。而姜允卻注意到了這一點,這說明在這位地方主官的心目中,人命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事情要好生處理,這是你們杭州府的事務,我就不多說了,但是總的原則是儘快撫平受災百姓,讓他們恢復正常生活,還有要向內政部爲殉職的巡防士兵們請功。”

“臣記住了。”

“姜愛卿,朕記得這西湖水是不會漲漫出來的,怎麼現在會這樣呢?”

“回稟陛下,杭州城此前經前宋東坡居士這樣的名臣治理過,疏浚西湖,堆築長提,故而沒有洪澇水患。但是自僞元滅前宋,杭州歷經戰亂,城池破殘,西湖也被泥土淤塞。而僞元治政官吏不理民情,只爲財賦疏通了運河,卻沒有理及西湖,湖裡的積泥越來越多,因此水患不斷。”

“自我大明立朝以來。陛下勵精圖治,這治理西湖也着手開始。怎奈西湖上百年積累的淤泥太多,杭州府要做的事情也太多,經過十餘年治理,這西湖淤泥還有三分之一沒有清理。”

劉浩然點點頭,他對下面的情況也有些瞭解,知道自己建國立朝以來,大興工商,以經濟展爲重點,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久而久之,大明地方官府居然有了另一個世界改革開放地方政府的影子-以gdp爲重。大明地方官府雖然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但是也將重心轉移到這方面,大力扶植工商業,因爲中樞喜歡看這個數據,所以就能出政績。而從古到今,當官都是要講政績的。此前政績是德化百姓,地方安定,而到了大明卻是主要用經濟展說話了。

劉浩然不由腹誹了一下自己,有點急於求成了,不過也沒有辦法,當時大明新立。就算是在割據江南時期,最大的任務就是積聚力量,用於北伐和一統天下。如果沒有這些以經濟展爲綱的舉措,大明也不會迅聚集起如此雄厚的力量。不過現在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現在的大明已經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只要舉措得力,保持繼續快展是沒有問題,但是地方官府的重心必須做出調整。

“姜愛卿,朕明白這裡面的問題。不過地方官府還是要以民生爲本,至於展工商,自有省司和中樞調控。只要地方將各種民生安置好,百姓安居樂業。再展教育,修建橋道,運轉暢通,自然會有人來設工廠,開商貿。”劉浩然斟酌了一下詞句道。

姜允愣了一下,立即意識到這可能意味着大明中樞對地方政策的轉變,當即答道:“回稟陛下,臣也一直認爲,地方官府當以民生爲本,不能以營利。官府是替陛下牧萬民,不是工廠商社。”

看來這位知府也是一肚子意見,此前只是迫於整個大明的整體環境,只好跟着做,現在有了機會,他自然會向皇帝陛下闡述自己的意見。

劉浩然不由讚許地點點頭,這話說得好,地方官府是爲百姓服務的公益性機構,不是以賺錢爲目的的商業性機構。如果一個地方官府、一個學校、一個公立醫院都想着如何賺錢,那麼他們如何有精力去實現其設立的根本目的-爲百姓服務、爲百姓提供教育、爲百姓提供醫療。

如何去賺錢,不用你官府去說,有頭腦的百姓自然會知道去探索。你官府沒事插一手,這也包攬,那也控制,名義上是保證百姓的基本民生。但是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因爲你一旦成爲商業機構,你不可避免追求利潤最大化,因爲這是這些官辦工商企業主管最大的政績。當這些官辦企業追求利潤和保障民生相沖突時,在政績這個巨大誘惑下,地方官員如何選擇,劉浩然覺得自己有坐在椅子上的屁股想都明白。

而這些官辦工商企業擁有強勢的行政權利和資源,據有強大的排他性和支配權,這不是壟斷是什麼?這不是與民爭利是什麼?

所以劉浩然覺得,官府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這些利益中脫身出來,由球員變爲裁判,手持律法這柄利劍,便可以最大的爲民做主了。例如浙江現在最大的鋼鐵廠是官辦的,爲浙江一半以上百姓提供農具、日用鐵器等鋼鐵需求。如果改爲私營,過兩天它要漲價了,官府必須審查,因爲這個時候官府最大的政績不是鋼鐵廠賺了多少錢,而是百姓的民生。如果百姓因爲鋼鐵漲價而產生不滿,從而引社會不安定或者上告,絕對是當地官府最畏懼的事情。因此,官府在審查過程中會覈對你鋼鐵廠的賬目,嘿,你的管理成本這麼高,難道要算到價格裡去嗎?這不行,你如果非要漲價,我可以去江蘇聯繫一家管理成本不高,價格更低的鋼鐵廠,鼓勵他們進入浙江經營銷售;或者說,你小子利潤已經高達三成了,還想漲價,沒門,根據大明反暴利條例,你不但不能漲價,還必須降價半成。

劉浩然也知道這只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想法,真要去實現,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進行配套,不過劉浩然覺得,只要找到弊端,就有改進的機會。

劉浩然暗自想了一下,現自己還是有“先見之明”,此前憑着“感覺”制定了一整套合適的制度,如稅賦高度集中,工商業賦稅就不用說了,一般百姓最大的田地賦稅也是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繳納田地賦稅的糧食由運轉部設在各地的糧倉進行保管,而管理和統計則由國內稅務局進行。每當秋收時節,運轉部下設的各糧倉在各鄉設點,國內稅務局也會遣人過來。國內稅務局的稅務人員只管稱秤、記數和放完稅憑證;運轉部糧倉人員則負責清點、裝載運送和入倉,然後兩本賬簿,糧倉一本,國內稅務局一本,隔段時間就盤點一次。而這個時候,也是廉政公署、都察院各地機構和監察局最活躍的時候。

國內稅務局和糧倉人員聯手貪墨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關鍵是一個“犯罪成本”的問題,劉浩然信奉的一句話是沒有完美的制度,但是這套制度必須是最大可能防止和現問題。國內稅務局人員的確是可以大撈油水的好職位,所以按照國內稅務局的內部規章,一個稅務人員在一個地方不能連續待兩年,兩年過後必須換地方,而且去向是隨機的,可能你今年在安徽收田地賦稅,後年就可能去江蘇收工商稅。諸如這樣的制度,就是要提高犯罪的成本,人員一交接,總要把舊賬理清楚,否則你新來的人員就要背黑鍋了。這一清理舊賬和交接,就極有可能現隱藏的問題。

而且由於大明非常重視賦稅問題,在這方面制定了非常詳盡完善的律法和制度,稅務人員分兩類,一是隻管收稅的,二是隻管查辦稅稽的,就是專門查辦偷稅漏稅的,加上一整套制度,具備財務和稅法知識的稅務人員無論到哪裡都能很快上手,照章辦事就行了。而且大明稅賦方面的律法和規章與大明其它律法規章一樣,頗具劉氏風格,剛性十足,非常細緻,儘可能地不留可“靈活操作”的空間。還有就是稅務人員是廉政公署、都察院、監察局重點關注對象。種種制度下來,雖然不可避免還有各種弊端,但也在劉浩然能接受的程度。

大明賦稅高度集中,地方沒有什麼減稅、免稅政策,加上大明註冊工商業企業機構又是非常的便利,採取的是集中註冊方法,一般的工商企業,必須到省工務廳和商務廳註冊,而且你也不用自己跑腿,委託一家律師事務所,再指定一家會計事務所就行了,他們全給你齊活了。所以一般府、縣官府就只能管一下當地的酒館、飯店、旅館和手工業。

劉浩然在那裡正想着,突然看到姜允還恭謹地坐在那裡,連忙拉回思緒道:“姜愛卿,朕的思路又亂飛了。”

“對了,聽說有二十幾戶百姓把你們杭州府告了,有這麼回事嗎?”

聽到這裡,姜允臉上露出難堪之色,這年頭,在大明民告官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尤其是江浙、安徽等“達”地區。不過被百姓告了,姜允多少還有些覺得受不了。

“回稟陛下,是這樣的。前幾日大雨,湖水漫漲,與城裡積水合爲一處,向民宅涌去。臣接到筒子巷百姓的告急,便遣人去堵水。臣一時疏忽,卻忘記了旁邊的麻衣巷,結果大水換了方向,把麻衣巷的百姓民居給淹了。因此,麻衣巷二十一戶百姓具文到按察司,告杭州府失職,只顧大戶,不顧普通百姓,要求賠償他們的損失。”

劉浩然點點頭道:“那你好好去按察司應案吧,法治之下,就是有人告朕,朕也得親自或派代理人去應案。”

劉浩然這句話雖然是推崇法治,但是說得有點堂皇了,在大明,告他的人估計還沒有出現。

劉浩然繼而轉言道:“姜愛卿,我知道地方爲官的辛苦,當時災情當前,你忙得焦頭難額一時也顧不過來了,這樣吧,按察司判決下來,你的賠償金我替你出了。你辛苦操勞,掙得俸祿也不容易。”

姜允連忙站了起來,拱手道:“臣愧不敢領。”按照大明律法,官府賠償分爲國家賠償和職責賠償。當官員失職、瀆職造成百姓損失,國家賠償一半,因爲這位官員他行使的是國家賦予的權力,當事官員賠償一半,因爲這是由於他們不履行職責或者是職責失當引起的,不是幾句交學費就能交待過去的。

劉浩然揮揮手道:“你應該領。從你的言語中,我還是看得出,你心中還是有百姓的。而且這案子是我叫人召集那些民戶去起訴的。”

姜允不由一愣,皇帝陛下這是什麼意思。

劉浩然嘆了一口氣道:“我只是想你們好好記住,大明百姓不僅僅是那些巨室,也包括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他們爲國納稅,爲國服兵役,理當也應享受自己的權力,接受這個國家和官府對他們的職責。”

姜允拱手深鞠一躬道:“陛下教誨,臣銘記在心。”

七月十日,杭州按察司受理了杭州府錢塘縣麻衣巷二十一戶百姓狀告杭州府失職一案,審理了兩天,最後裁定麻衣巷被淹的直接原因是筒子巷堵水的緣故,杭州府在堵筒子巷洪水時卻沒有對附近的麻衣巷採取相應措施,不過鑑於當時是洪災氾濫,杭州府無法在有限的人手和條件下做到面面俱到,故而失職罪名不成立,但必須承擔部分責任,賠償麻衣巷二十一戶百姓損失共計一千二百五十七圓。

《浙江邸報》,《浙江商報》等杭州多家報紙對此案進行了報道。大明民告官的事情不少,但還是值得上報紙,更何況還處在皇帝陛下巡視杭州期間。而且這件案子也比較新穎,官府不是正常失職,而是在防洪應急中沒有顧及到麻衣巷,很多人就爲杭州知府姜允喊不平。

最後《大明邸報》轉載了這件案子,並加了一句評語,無論是有財有勢的巨室,還是普通的平民,他們都是大明的百姓。因此大明的官員在治政的時候,不要想起一個而忘記另一個。在天災面前,我們的官員不應該僅僅想到的是應急抵禦,更多的應該是預防。當百姓在天災中受到損失,其實就是我們官員的一種失職。在杭州風災洪澇中,如果西湖淤泥得到了完全清除,排水渠溝系統修建得更完善,災難也就不會有那麼大了。至少這場官司也不會有了。

在這個時候,劉浩然已經爲姜允繳納了六百二十八圓的賠償金,在浙江、杭州文武官員的恭送離開了杭州,抵達了上海。

VIp章節目錄 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巡之杭州(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帝國的榮耀》

第303章 南掌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33章 南平(一)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12章 中樞(三)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30章 再戰(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66章 勇氣號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27章 馬六甲第41章 治內政(一)第60章 劉仁本第133章 南平(一)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260章 談判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40章 龍鳳二年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55章 私話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81章 陝甘第9章 濠州被圍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94章 暗影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46章 方國珍第37章 戰東南(三)第34章 鎮江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55章 私話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294章 暗影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86章 江州(五)第229章 梅花獎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178章 冬第230章 羅貫中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42章 治內政(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91章 治政第102章 中樞(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83章 江州(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92章 家宴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6章 桃園結義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83章 嚴守慎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330章 天山(一)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31章 衝突第12章 馮氏兄弟
第303章 南掌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33章 南平(一)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12章 中樞(三)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30章 再戰(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66章 勇氣號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27章 馬六甲第41章 治內政(一)第60章 劉仁本第133章 南平(一)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260章 談判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40章 龍鳳二年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55章 私話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81章 陝甘第9章 濠州被圍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94章 暗影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46章 方國珍第37章 戰東南(三)第34章 鎮江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55章 私話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294章 暗影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86章 江州(五)第229章 梅花獎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178章 冬第230章 羅貫中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42章 治內政(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91章 治政第102章 中樞(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83章 江州(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92章 家宴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6章 桃園結義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83章 嚴守慎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330章 天山(一)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31章 衝突第12章 馮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