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限目標

讓對手以不擅長的方式作戰。

這是斯塔克擬定的作戰計劃當中,最爲關鍵的一環。

雖然在不久之前才晉升海軍准將,成爲第51特混艦隊的指揮官,還拿到第五艦隊的指揮權,但是在過去的10多年裡,斯塔克一直在研究樑夏海軍的將領,特別是有可能成爲對手的年輕將領。

其中就包括白華偉。

前面已經提到,白華偉更加善於防守。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樑夏海軍組織進行的艦隊對抗演習中,由白華偉指揮的艦隊,在初期總是處於防守態勢,並且通過防守消耗對手的鬥志與戰鬥力。等局面發生逆轉,有了足夠巨大的優勢之後,他纔會轉守爲攻,通過決定性的艦隊決戰來擊敗對手。

依靠這套打法,白華偉在艦隊對抗演習中很少嚐到敗績。

只是,僅有的幾次失敗,都跟在演習初期沒能進入防禦狀態,被迫發起主動進攻有直接關係。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白華偉確實不太擅長進攻。

如何在開戰初期逼迫白華偉選擇進攻,將決定海戰勝敗!

站在這個角度也就不難明白,斯塔克爲什麼要費盡心思,策劃這一出真假連環計了。

只是,這並非關鍵。

按照斯塔克的設想,跟白華偉決戰是後期任務,而在初期引誘白華偉進攻,其實是爲了分散樑夏海軍的注意力,讓白華偉率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去別的地方,從而獲得取得決定性勝利所需要的時間。

這個“決定性勝利”沒有在阿留羣島,是在霍瓦依羣島,而且在羣島的最西端。

沒錯,就是中轉島!

這裡,涉及到紐蘭共和國的總體戰略。

如果由紐蘭共和國決定發動第三次全球大戰的時間,至少還要推遲10年,最好能夠推遲20年。

道理也很簡單。

在接下來的10年之內,紐蘭海軍至少還能獲得3艘“尼茲”級超級航母,甚至有希望獲得4艘。如果把時間延長到20年,紐蘭海軍則能夠獲得6到8艘超級航母。只要國際局勢總體上保持穩定,那麼不管是在10年之後,還是在20年之後,樑夏海軍擁有的航母仍然是15艘。

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情況。

隨着紐蘭海軍發展壯大,樑夏帝國肯定會對限制海軍的法案做出修改,允許海軍擁有更多的航母。

只是,等到10年或者20年之後,紐蘭海軍肯定能在東望洋上跟樑夏海軍分庭抗禮。

到那時候,紐蘭共和國就會有更大的戰略抱負,比如在第三次全球大戰中,取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哪怕不可能徹底打敗樑夏帝國,也能爭取稱霸東望洋,讓東望洋的局面回到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前的樣子。

可惜的是,到底在什麼時候開戰,不由紐蘭共和國做主。

關鍵還有,紐蘭共和國肯定不能拋棄西陸集團,單獨向樑夏帝國叫板。

這麼一來,就只能調整戰略目標。

擺在紐蘭當局面前的現實很殘酷。

說得簡單一點,留給紐蘭聯邦的時間窗口,就只有一年,最多一年半,即在樑夏帝國完成戰爭動員之前的這段時間。

如果沒能在此之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那就不止是騎虎難下那麼簡單的了。

說得嚴重一點,到這個時候,紐蘭領導人只能自求多福,祈禱樑夏領導人沒有要跨過東望洋,到孤大陸開疆拓土的野心。

不管怎樣,雙方的實力對比擺在那裡。

這些年來,特別是在跟樑夏帝國恢復邦交,超級霸權得到承認之後的10多年,紐蘭共和國的輿論界充斥着狂妄自大的言論,很多人似乎覺得,在發展了幾十年之後,紐蘭共和國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樑夏帝國。有人專門搜尋與羅列了很多所謂的“數據”,來證明樑夏帝國已經日薄西山,肯定會被正在冉冉升起的紐蘭共和國超越與取代,而且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比較典型的是,樑夏帝國的製造業在走下坡路,服務業佔比超過七成!

可問題是,樑夏帝國有10億人,而紐蘭共和國才4億出頭。

其實,即便是整個北孤集團,總共也就只有大約6億人,以迢曼帝國爲首的西陸集團總共才5億。

也就是說,這兩個集團的總人口都才勉強超過樑夏帝國!

不要忘了,樑夏帝國並不是孤軍奮戰,東方集團有數十個成員國,官方統計的人口超過了18億!

不管是國與國來比,還是拿集團對比,樑夏帝國與東方集團的人口總量都超過了對手的總和。

更加恐怖的是,樑夏帝國早已完全實現工業化。

其10億人口,城市化率超過85%,僅有不到5%的人口從事第一產業,而工業人口占比接近25%。

也就是說,樑夏帝國有2億5000萬工業人口!

紐蘭共和國第二產業在人口中的佔比約爲35%,即有差不多1億5000萬工業人口,而迢曼帝國僅有不到3000萬工業人口。

此外,第三產業的佔比,在戰爭時期其實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優勢。

說得簡單一點,第三產業更像是勞動力蓄水池。

在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後,數量衆多的第三產業勞動力將成爲工業、軍事、農業等行業的候補人員。

至於勞動技能,對早已普及義務教育,正在推廣高等教育的樑夏帝國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關鍵還有,樑夏帝國從來沒有荒廢過戰備!

雖然第二次全球大戰已經結束了40多年,但是很多在大戰期間,以及戰後重建時期興建的工業設施都保留了下來。在波伊戰爭之後,爲了消耗巨大的國內產能,樑夏帝國開始在基礎建設上做文章。等到周涌濤上臺執政,更是以“內陸大開發”的名義,拉開了新一輪基礎建設的序幕。

現在,樑夏帝國的鐵路里程超過了36萬千米,爲全球第一,差不多是排名第二的紐蘭共和國的2倍。樑夏帝國的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爲18萬千米,爲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紐蘭共和國僅相當於其三分之一。樑夏帝國總共有26000個機場,運營航班超過8萬架,全都是全球第一,而且都是排名第二的紐蘭共和國的數倍。其他的工業指標,就算有一部分低於紐蘭共和國,那也只是暫時的,或者很片面。比如說鋼鐵產量,樑夏帝國本土的鋼鐵產量在大戰爆發之前已經低於紐蘭共和國,可是高附加值的特種鋼材,樑夏帝國一直是全球第一,遠遠超過紐蘭共和國。

可見,樑夏帝國缺少的其實只是戰爭動員。

等到樑夏帝國完成戰爭動員,爆發出來的戰爭潛力,足夠單獨挑戰全世界!

關鍵,也就是人口!

嚴格的說,其實是擁有知識,具備必要的勞動技能,能參加社會化大生產,爲社會人的工業人口。

只是,如果連人口都不夠多,又何來的工業人口呢?

毫無疑問,這也是紐蘭當局高度重視梵羅國的關鍵所在。

在這可世界上,僅人口規模而言,能夠跟樑夏帝國匹敵,而且有望在未來超越樑夏帝國的也就只有梵羅國。

其實,這也是紐蘭當局不太願意在這個時候打第三次全球大戰的原因之一。

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在紐蘭領導人的眼裡,只要有足夠多的時間,梵羅國就肯定能夠實現工業化。

只有到了梵羅國實現工業化的那一天,纔有望徹底打敗樑夏帝國。

不管怎樣,至少在這場大戰當中,不要指望能夠取得絕對的勝利。

那麼,所能爭取的,也就只是片面的勝利。

顯然,這就是紐蘭共和國總體戰略的關鍵所在。

用一句話來說:爭取在一年,最多一年半的時間內,奪回被樑夏帝國實際控制的霍瓦依羣島。

如此一來,紐蘭海軍的進攻行動,就得圍繞霍瓦依羣島展開。

攻打阿留羣島?

雖然紐蘭當局一直宣稱擁有阿拉斯地區的主權,但是沒人能否認,紐蘭當局的這個訴求很難獲得承認,或者說欠缺法理依據。再說了,阿拉斯地區寒冷貧瘠,戰略價值根本沒辦法跟霍瓦依羣島相比。

哪怕紐蘭當局有心,也要首先收回霍瓦依羣島。

要想在一年左右拿下霍瓦依羣島,還沒有兵力優勢,難度非常大。

正面硬拼,半點勝算都沒有。

這個時候,戰術成爲了關鍵。

首先就需要引開樑夏海軍的主力,也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其次,還要爭取一舉奪得制海權,降低後期作戰的難度。

當然,在進入到登陸作戰階段後,必須得投入足夠多的兵力,確保在樑夏海軍發起反擊之前完成佔領行動。

關鍵之戰,其實就是奪取制海權。

這也是最難的地方。

按照傳統思想,奪取制海權,就得尋找敵艦隊進行決戰,而且通過消滅敵艦隊來奪得制海權。

毫無疑問,這也是紐蘭海軍無法採取用的戰術。

哪怕調集5艘航母,而且斯塔克才華出衆,有足夠大的把握殲滅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也未必能獲得跟其決戰的機會。

其實,這也正是樑夏海軍安排白華偉去指揮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原因。

正是如此,斯塔克提出了“以陸制海”的作戰計劃。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通過奪取一座具有關鍵價值的島嶼,切斷到霍瓦依羣島的航線,封鎖霍瓦依羣島。

在整個霍瓦依羣島當中,這個關鍵島嶼就是中轉島。

中轉島距離霍努島差不多2000千米,往西到威島也大約2000千米,這恰好超過岸基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只要能一舉拿下中轉島,就能通過部署在該島的作戰飛機封鎖霍瓦依羣島。

到這一步,樑夏海軍將別無選擇,只能派艦隊發起反擊,也就是圍繞中轉島跟紐蘭艦隊決戰。

攻打中轉島的難題並不是攻打中轉島本身。

在理論上,只要前期的準備工作充分到位,能夠在3天,最多5天之內打下中轉島,並不存在久攻不下的可能。

其實,中轉島本身就是易攻難守。

正是如此,在過去幾十年裡,樑夏海軍並不是很看重中轉島,或者說沒有在中轉島的防禦部署上投入太多資源。

和平時期駐守中轉島的是一支岸基航空兵聯隊,總共還不到2000人。

在大戰爆發後,帝國海軍只增派了幾百名勤務人員,好爲額外增加的幾十架巡邏機提供服務。

真正的難處其實就是奪取制海權。

按照斯塔克的判斷,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肯定會在霍瓦依羣島南面,約頓島西邊活動,而且距離霍瓦依羣島不會太近。等到紐蘭共和國參戰,白華偉還會根據情況,對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活動海域做出適當的調整。

往簡單說,就是呆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海域內,並同時爲霍瓦依羣島提供掩護。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在,紐蘭海軍就別想放開手腳,最多轟炸霍瓦依羣島,肯定沒辦法發起登陸作戰行動。

顯然,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完全可以呆在霍瓦依羣島南面,在1000千米之外出動艦載機打擊登陸霍瓦依羣島的紐蘭軍隊。因爲不敢讓艦隊冒險南下,所以原本能夠在幾天之內完成的速決戰,將演變成消耗戰。

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甚至不需要出動艦載航空兵,只是用巡航導彈,就能給予在霍瓦依羣島登陸的紐蘭軍隊迎頭痛擊。哪怕要安全起見,也可以前往威島附近海域,出動艦載機爲戰略轟炸機提供護航掩護。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霍瓦依羣島附近活動,就是天大的麻煩。

斯塔克敢打賭,白華偉做夢都想打一場消耗戰。

只需要拖上幾個月,等到那些那幾艘之前在港口維護的航母歸隊,白華偉就會在適當的時候轉守爲攻。

其實,斯塔克竭力避免的也就是打消耗戰。

要說的話,這也是斯塔克搞了這麼多名堂,可以說殫精竭慮,哪怕要承擔風險都得把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引開的根本原因。

斯塔克沒有太大的奢望,只是想要獲得3到5天的時間。

前面就已提到,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能在3到5天之內打下中轉島。

到那時候,就算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殺回來,也沒有什麼好害怕的,最多不過打一場艦隊決戰。

正是如此,斯塔克才選擇了在約頓島以東海域實施佯動。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上當,哪怕在到達約頓島之後就轉向返回,僅僅是單邊航行都要2天。

如果能夠提前得知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轉向東去,至少都能夠獲得3天時間。

現在,斯塔克就在等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消息!

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15章 萬事俱備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202章 釋懷第37章 地面部隊第189章 乾着急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13章 遮斷戰術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77章 鐵桿盟友第154章 大獲全勝第32章 停戰協議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150章 疏漏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15章 萬事俱備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10章 走投無路第379章 利益所使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23章 滅頂之災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312章 不再等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140章 擔憂成真第96章 戰略收縮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78章 前仆後繼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96章 戰略收縮第314章 接近理想的艦隊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214章 慘兮兮第82章 不謀而同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603章 回家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13章 預料之中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552章 兜底第272章 賜婚第62章 再相逢第139章 牛犢之勇第368章 回國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568章 圍困戰第18章 銅牆鐵壁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98章 圍追堵截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163章 神之轉向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40章 九天雷霆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376章 感悟第98章 初來乍到第495章 大局第2章 接敵備戰第121章 剛愎自用第70章 突突突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56章 幻想破滅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331章 萬全之策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93章 百密一疏第6章 情報頭頭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438章 木已成舟第242章 膽戰心驚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35章 清理庫存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61章 似曾相似
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15章 萬事俱備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202章 釋懷第37章 地面部隊第189章 乾着急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13章 遮斷戰術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77章 鐵桿盟友第154章 大獲全勝第32章 停戰協議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150章 疏漏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15章 萬事俱備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10章 走投無路第379章 利益所使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23章 滅頂之災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312章 不再等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140章 擔憂成真第96章 戰略收縮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78章 前仆後繼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96章 戰略收縮第314章 接近理想的艦隊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214章 慘兮兮第82章 不謀而同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603章 回家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13章 預料之中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552章 兜底第272章 賜婚第62章 再相逢第139章 牛犢之勇第368章 回國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568章 圍困戰第18章 銅牆鐵壁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98章 圍追堵截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163章 神之轉向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40章 九天雷霆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376章 感悟第98章 初來乍到第495章 大局第2章 接敵備戰第121章 剛愎自用第70章 突突突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56章 幻想破滅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331章 萬全之策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93章 百密一疏第6章 情報頭頭第170章 這可不止是運氣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438章 木已成舟第242章 膽戰心驚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35章 清理庫存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61章 似曾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