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徐鵬舉看看周圍的弓箭,心中疑惑無比,誰能想到,堂堂京師,居然有人在家中這般森嚴的防衛,難道陛下就不管嗎?

他心中的疑惑自然沒人爲他解除,也只能靜待明中信的召喚。

且說明中遠,也是一腦門子的疑惑,舉步來到了明中信議事的小屋,輕敲門扉。

福伯爲其開門,引入明中遠。

房中,陸明遠、劉大夏、明中信、石文義、張採齊齊望向明中遠。

“中信,外面有人求見!”明中遠上前一步,將手中書信遞向明中信。

“何人?”明中信眉頭一皺,現在有何人前來拜訪自己?他也甚是奇怪!

“他說,你看了這封書信就明白了!”

“是嗎?”明中信滿面狐疑地接過書信,翻開細看。

明中遠再次上前,與明中信一陣耳語。

突然,明中信眼中閃過一絲詭異的精芒。

“中信,究竟是何人的書信?”旁邊的劉大夏問道。

明中信擡頭笑笑,不答反問道,“劉老,近日京師有什麼盛會?”

“盛會?”劉大夏表示疑惑,但隨即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你是說,京師那些外來之人?”

“嗯!”明中信輕輕點點頭。

“難道此人與那些外來之人有關?”劉大夏詢問道。

二人的啞謎剛開始令衆人摸不着頭腦,旁邊的陸明遠卻是淡定地坐着喝茶,並不參與其中。

但石文義與張採聽聞二人的對話之後,對視一眼,一絲警惕從眼中射出,隨即將目光投向了明中信。

顯然,他們也若有所悟。

“這封信還真是故人的!您猜是誰的?”明中信滿臉狡黠,看向劉大夏。

故人?劉大夏一頭霧水,近日這些外來人可是都不是善茬,怎麼會與明中信有所糾葛?眉頭緊皺,看向明中信。

但明中信淡定的神情又令他腦海之中靈光一閃,難道?

明中信看到他若有所悟,笑道,“不錯,正是那位的書信!”

“我能看看嗎?”劉大夏眼中恍然,望向那封信。

“那是自然!”明中信將信件遞給了他,隨即轉頭吩咐道,“族兄,你就將此人領到這兒吧!”

明中遠一聽,眉頭一皺,“中信,那人可不是善茬,之前是要硬闖明宅的!”

明中信笑笑,“無妨,想要闖府應該只不過是玩鬧而已!”

此言令明中遠皺眉不已,畢竟,人家都闖府了,如果真的是球門,豈會這般興師動衆?然而,明中信早已經在明家樹立了絕對的威信,他也只好點頭應是,轉身出去了。

雖然他不知曉這人究竟是何等身份,但既然明中信許可,定然不是什麼不熟悉之人!他心中也放下了心思,畢竟,在這般值得慶祝的日子突然有人前來鬧事闖府,他心中自然有些擔憂,但現在明中信既然如是說,自己也就無須再行擔憂了!

至於那徐公子進來再找事,那就不是自己操心的事了!

“中信,這是?”劉大夏此時卻是瞪大雙目,望着明中信,有些驚疑。

石文義與張採也甚是好奇,究竟是什麼人的信,怎麼令劉大夏如此驚訝?

“不錯,正是徐老公爺的書信!”明中信見衆人疑惑,緩緩點點頭,乾脆點明道。

徐老公爺?石文義與張採滿面訝異,不約而同望向明中信,脫口而出,“魏國公?!”

明中信點頭認可。

石文義與張採面面相覷,雖然他們聽說過,明中信與徐老公爺在南京有些接觸,但他們已經熟到互相通信的地步了嗎?

“魏國公說的什麼?可否說說?”石文義終究壓不住好奇,問道。

此言雖然有些唐突,但既然明中信當着他們的面,還讓劉大夏看,那必然不須要保密,問問倒也無妨。

“倒也沒什麼不能說的!”明中信笑道,“不過是南京朝廷有些事情無法定奪,只能上奏朝廷,想得到認可,而魏國公家的那位小小公爺也就順便來了京師!徐老公爺讓我照顧一下他!”

話雖如此,但明中信還是有些疑惑,畢竟,這封信不過是將南疆此時的形勢向他講述一番,徵求一下他的意見,根本就不須要這麼急,但這徐小小公爺爲何要現在前來拜訪,他應該聽說了自己之事,卻來找事,這卻是爲何?

“中信,究竟是何事?你且說個明白!”此時,陸明遠發話了。

明中信一陣訝異,論說陸明遠顯然知曉事情絕不會就如此簡單,故纔有此一問。

他還無法隱瞞,轉頭看看福伯,福伯心領神會,轉身站到了房門外,進行警戒。

明中信將思路稍稍整理,“徐老公爺將南疆的形勢進行了詳述,情況不大樂觀,雖然賊人們在雲南的叛亂已經基本平定,但在整個南疆卻依舊有些餘孽在搞風搞雨。徐老公爺覺得形勢不大對頭,故此來挖根與向我諮詢一下。”

稍稍停頓,明中信繼續道,“至於這來人,不是別人,正是那魏國公府的小公爺徐鵬舉,此番魏國公也是擔心他留在南京會有所閃失,才讓他隨隊前來京師,一方面向某徵詢一下意見,一方面也躲避一下戰亂!信中請求我幫襯一二!”

“當然,此番進入京師的不只是這一支人馬,而是還有幾股勢力,徐老公爺提醒我,要注意這些勢力,看他們要做何打算!”明中信環視一圈,神情肅然道。

“你是說,南疆入京的各方勢力?”石文義恍然地接話道。

“不錯!”明中信轉頭看向他,詢問道,“石大哥,魏國公信中提得不是太明確,此番究竟有哪些勢力入了京師?有何可疑?”

石文義一聽,眉頭一皺,低頭沉思。

“怎麼?這有什麼不能說的?”劉大夏一陣不悅,畢竟,這幾日他操心明中信遇襲之事,其他的信息有些閉塞,他也想知曉這些時日京師之中有什麼大事?

石文義擡頭苦笑一聲,“劉大人,並非石某不說,實在是這些時日進入京師的勢力極多,有蕃王、”

蕃王?劉大夏眼神一縮,未等石文義說下去,直接追問道,“蕃王不是不奉旨不得入京嗎?怎麼會有蕃王抵京?”

“還不是南疆賊人生事才令得這些蕃王有藉口入京,尋求庇護!”張採在旁抱怨道。

在座之人皆是聰明人,一聽此言就知曉了個大概。

事情還要從建國時說起,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之後,開始推行族親封蕃制度。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稱帝后,開始大封天下官員,首先頒詔規定了自己家族的次序。他冊封馬氏爲皇后,朱標爲太子。到了洪武三年,其他諸皇子也都陸續被封爲各地的蕃王,爵位高於建功立業的大臣。

古代傳統政體制度分爲三種:一是商周的分封制。皇親國戚分封在外,蕃國屏障中央政府,諸蕃以國爲姓,相對獨立,中央與蕃國是朝貢與冊封、稱臣與納貢的關係。二是秦唐宋的郡縣制。雖然也冊封皇親子弟爲王,但有國名而無實蕃,有的還規定,皇子必須住在京師,由宮廷宦官進行管理,有的甚至規定不能世襲,總之設法使皇權不受威脅。三是漢晉和大明初採用的郡國制,作爲分封制和郡縣之間的過渡。蕃王在郡國之內,握有軍政經濟大權。

這三種制度當中,明太祖看重的是第三種郡國制。不過,郡國制先後釀成了西漢的“七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他出於私心,並沒有吸取教訓,他分封皇子爲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親王允許保留少量的護衛親兵,少的有三千,多的達一萬九千人。

這還只是泛泛規定。後來,明太祖任命皇子代替大將守備邊關,有幾位御邊的蕃王,如燕王、寧王等,他們不但有自己的親兵,還管轄中央政府的軍隊,其中不乏精銳部隊,人數很快就順理成章地突破了上限。

明太祖當然知曉歷史上蕃王覬覦皇權的危險,蕃王勢力惡性膨脹,必然會衝擊中央政府的安全。到時,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故此,他制定了強幹弱枝的規劃,在賦予諸王極大權限的同時,也進行了一定的控制和防範。例如,他規定,諸王僅僅是列有爵位而不享有政務,公有蕃國但不管理領土。同時,爲防止諸王互相串通,明太祖還禁止諸王互相走動,更少召集親王入朝覲見。

然而,即便如此,但也令得諸王有些尾大不掉,如燕王朱棣,在明太祖仙遊之後,立刻就發動了靖難之役,要奪取這天下,這,就是他的遺禍。

而燕王朱棣奪取天下之後,卻是將明太祖的郡國制做出了變化。永樂初,爲了安撫諸位蕃王,穩定國內局勢,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爲庶人;削遼王護衛。

一系列手段,都是對蕃王進行了限制,慢慢實現削蕃的目標。

當然,這些手段得到了抑制,但胳膊終究扭不過大腿,諸王的權柄被逐漸削弱,再形成不了對中央政府的威脅。

然而,諸王豈能甘心,他們一直不忘記想要恢復大明剛建國時的權柄,但皇帝卻不允許,這個矛盾成爲了大明一朝從始至終的毒瘤。

但他們平時不得入京,根本就極少有機會能夠恢復權柄,但此番南疆叛亂,這是天大的機會啊,他們豈能放棄這個機會?

故此,蕃王入京真的令張採等擁護皇帝的一系感到有些警惕。

同樣的,劉大夏作爲既得利益者,也甚是反感這蕃王入京。

“嗯!這些傢伙的目的不純啊!”劉大夏面沉似水,緩緩斷言道。

“那又如何,人家的理由正當啊!”石文義嘆息一聲,“人家擔心皇親國戚血脈被賊人殺害,來到京師躲避,誰還能說不讓?而且,甚至寧王朱宸濠要求恢復舊時前代寧王因罪被革去的護衛屯田,他就可能在屬地防禦賊寇。而且,人家強烈要求自己親身回到屬地,平亂鎮民。”

寧王?聽到這個名字,不只是劉大夏眼光一縮,旁邊的陸明遠也是皺眉不已。

第一代寧王因其優秀的野戰指揮而聞名天下,得到了大寧的封地,乃是京師以北草原地帶的一個軍事上的重要前哨基地。但在靖難之役當中,他被明成祖永樂帝遷移到了京師,永樂帝懷疑寧王對他的忠誠,把寧王原有的封地賜給了三個蒙古王,隨後又將寧王安置在了江西行省。天順時期,當代寧王牽連進一樁謀反案之後,被褫奪了維持一支一隊的權利,一直未恢復,故此,當代寧王纔有恢復衛隊的請示。

“寧王也來到了京師?”陸明遠問道。

“嗯!”石文義點點頭,“而且在來京之日就上奏陛下,想要親身回到南疆進行平亂,當然,在他未來京之前就已經上奏請命,但陛下沒有同意,故此,他以躲避戰禍爲名,請聖旨回京探親。陛下一時心軟,也就同意了,未曾想,整個南疆的蕃王紛紛上奏請示回京避禍。這下,陛下也沒有再行推諉,皆是允准!”

“陛下有些大意啊!”陸明遠皺眉自語道。

劉大夏與石文義面面相覷,眼中閃過一絲駭然,也只有這位纔敢在這兒私下品評陛下啊!咱們可不敢接這話茬,他們只好縮着脖子當鴕鳥。

“你們啊!”陸明遠自然看到了他們的姿勢,瞬間瞭然了他們的心思,搖頭笑嘆道,“錯了就是錯了,還不能說嗎?”

劉大夏訕訕笑道,“錯了自然能說!”

至於石文義與張採卻是不敢接這話茬,低頭作出一副思考狀。

“中信,你認爲呢?”陸明遠白了他們一眼,轉頭看向明中信。

“嗯,此番確實有些冒險,這些蕃王可不是省油的燈,如果真的讓他們長期呆在京師,只怕京師從此事多矣!”明中信點頭應聲道。

“嗯,還算有個明白人!”

劉大夏等人有些哭笑不得,這個道理咱們不是不知曉,只不過,咱們不能批評陛下啊!

第六十三章 明教現蹤第四百三十四章 兆先評中信第六百三十九章 殘酷真相第八百七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六十四章 陸續援來第二百七十章 知府親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諸事繁雜第八百零六章 死士覆沒第二百五十章 兄弟定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整合第七百四十三章 欽差現身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明解勢第九百八十七章第六百九十八章 初見書吏第七百二十章 變數再生第九百零一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箭羽橫飛第六百五十八章 狼狽逃脫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刑伺候第二百七十七章 研究空間第三百一十四章 酒仙之名第八百六十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中信贈禮第七百九十二章 伏兵四起第三百七十章 治療明興第一百三十一章 試驗繼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魚之宴第八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方關注第九十八章 瓊林出世第五百八十九章 欽差之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賞善罰惡第四百五十八章 暗戰將起第八百零六章 死士覆沒第三百四十七章 中信露底第五十四章 重臨學堂第一百一十一章 縣試來臨第九百七十七章第九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二十章 與時間賽跑第九百零四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徹夜未眠第六百三十一章 忽悠王尊者第五百五十九章 進見娘娘第八百八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三章 三家爭搶第三百三十八章 二老愧疚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隊起行第八百六十二章第七百一十九章 中毒再爆第四百三十一章 姐妹登場第三百七十四章 唐寅入夥第五十四章 重臨學堂第九百八十四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八百九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測試開始第四百三十六章 劉老訊息第三百七十三章 祭祖慶賀第五百六十二章 家鄉來信第六百四十八章 說服老公爺第四百二十九章 爭相訂購第五百零三章 驚喜贈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場完結第一章 初到貴地第九百一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抵達農莊第七百二十四章 鐵騎衝殺第八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一十八章 弘治深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三連場第八百四十一章 應援出發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人組歸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二老斗嘴第二十五章 學堂開班(一)第二十二章 魂識相逢第二百二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四十三章 糧食籌齊第三百九十九章 衆人脫身第七章 佈局生意(一)第八百七十一章第八百一十五章 小瑾子登場第八百二十章 守仁頓悟第五十五章 再授武技第七百五十八章 君臣入套第三百四十七章 中信露底第八百六十三章第二十一章 發展瓶頸第七百九十二章 伏兵四起第八百零二章 御前奏對第七百一十四章 含恨而去第九百六十六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準備起行第九百七十二章第七百五十八章 君臣入套第二百七十二章 討價還價
第六十三章 明教現蹤第四百三十四章 兆先評中信第六百三十九章 殘酷真相第八百七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六十四章 陸續援來第二百七十章 知府親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諸事繁雜第八百零六章 死士覆沒第二百五十章 兄弟定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整合第七百四十三章 欽差現身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明解勢第九百八十七章第六百九十八章 初見書吏第七百二十章 變數再生第九百零一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箭羽橫飛第六百五十八章 狼狽逃脫第八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刑伺候第二百七十七章 研究空間第三百一十四章 酒仙之名第八百六十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中信贈禮第七百九十二章 伏兵四起第三百七十章 治療明興第一百三十一章 試驗繼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魚之宴第八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方關注第九十八章 瓊林出世第五百八十九章 欽差之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賞善罰惡第四百五十八章 暗戰將起第八百零六章 死士覆沒第三百四十七章 中信露底第五十四章 重臨學堂第一百一十一章 縣試來臨第九百七十七章第九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二十章 與時間賽跑第九百零四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徹夜未眠第六百三十一章 忽悠王尊者第五百五十九章 進見娘娘第八百八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三章 三家爭搶第三百三十八章 二老愧疚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隊起行第八百六十二章第七百一十九章 中毒再爆第四百三十一章 姐妹登場第三百七十四章 唐寅入夥第五十四章 重臨學堂第九百八十四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八百九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測試開始第四百三十六章 劉老訊息第三百七十三章 祭祖慶賀第五百六十二章 家鄉來信第六百四十八章 說服老公爺第四百二十九章 爭相訂購第五百零三章 驚喜贈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場完結第一章 初到貴地第九百一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抵達農莊第七百二十四章 鐵騎衝殺第八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一十八章 弘治深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三連場第八百四十一章 應援出發第二百零八章 征服知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人組歸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二老斗嘴第二十五章 學堂開班(一)第二十二章 魂識相逢第二百二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四十三章 糧食籌齊第三百九十九章 衆人脫身第七章 佈局生意(一)第八百七十一章第八百一十五章 小瑾子登場第八百二十章 守仁頓悟第五十五章 再授武技第七百五十八章 君臣入套第三百四十七章 中信露底第八百六十三章第二十一章 發展瓶頸第七百九十二章 伏兵四起第八百零二章 御前奏對第七百一十四章 含恨而去第九百六十六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準備起行第九百七十二章第七百五十八章 君臣入套第二百七十二章 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