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 英法之爭

太平軍佔領西班牙王國的戰役中,打垮了哈布斯堡王朝,卻讓見勢不妙的法蘭西波旁王朝提前逃離海外,哈布斯堡王朝不想繼續折騰下去了選擇了投降,但殖民地前景廣闊的法蘭西波旁王朝,自然不願意當漢人奴僕。

這與路易十四臨死前的佈局有關,當初路易十四預感到反漢同盟無力抵抗太平軍,將一部分法軍精銳一批批送往海外殖民地。

法蘭西海外殖民地與其他國家不同,歐陸各國的殖民地喜歡成立一些東印度和西印度公司來掌控和貿易,主要管理人員都是一些商人,只有總督之類的高官是政府派遣,自主性極強,以貿易利潤爲主。

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外殖民地的貿易動力,政府幹涉少了,逐利的商人來管理,自然是日進斗金。

不過,法蘭西王國和其他各國不同,法蘭西王國雖然也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但實行的是國家操控,所有的管理人員不是宮廷貴族就是傳統顯貴,王室可以無障礙的遠程操控外面的殖民地管理工作。

這一行徑增加了法蘭西王室對殖民地統治權,但卻削弱了殖民地賺取利潤的能力,先不提那些官僚的貪腐問題,讓一羣貴族去經商,本來就是很坑的事情……

只是,正因爲法蘭西王室對海外殖民地的掌控力極強,路易十四臨死前的佈局才完整實現,即便法蘭西本土淪陷,有着一批近衛軍護持的波旁王室,到了海外殖民地後,立刻掌握了所有的大權,無一人反對!

並且,法蘭西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迅速高度統一的被整合起來,在本土淪陷的情況下,組建爲法蘭西波旁王國。

於是,想要通過流亡法蘭西自由政權接手法蘭西海外殖民地的英吉利王國,被法蘭西海外殖民地徹底排擠在外,法蘭西自由政權更是淪爲一個空有名號的笑話。

有意思的是,法蘭西波旁王國要求英吉利王國取消法蘭西自由政權,才肯重新加入反漢同盟,這一條理所當然的被英吉利王國拒絕了。

英吉利王國很看重反漢同盟中一家獨大的形勢,好不容易靠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倒臺,英吉利王國怎麼可能允許法蘭西波旁王室進入同盟分權?

西班牙自由政權和葡萄牙自由政權雖然是獨立政權,但現如今已經淪爲英吉利王國的實質性從屬關係,連西班牙自由政權和葡萄牙自由政權的內閣都建在英國倫敦!

西班牙自由政權和葡萄牙自由政權更是照搬了英國人的政體,設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只不過,他們的君主立憲制度是完全的虛君,被扶持起來的只具備一絲血脈的旁親擔任的國王,是實實在在的傀儡。

新設立的議會則是英吉利王國用來安撫那些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大佬們的地方,不然的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根本不會這麼順從。

兩個自由政權只是兩國海外殖民地與英吉利王國的政治交易成果罷了。

可以預見,如果反漢同盟真的有一天重新攻上歐洲大陸,恢復本土統治,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必定會走上虛君立憲制度,淪爲資產階級政權。

法蘭西波旁王室帶着法蘭西海外殖民地與英吉利王國分道揚鑣的行爲,徹底觸怒了英國佬,他們表面上沒有說什麼,但暗地裡卻開始制訂侵吞法國海外殖民地的計劃。

法蘭西波旁王室爲了遠離太平天國,直接將首都搬到了東南亞殖民地,自然而然的,忠於波旁王室的法蘭西精銳,也一起前往東南亞,羸弱的東南亞諸國成爲了法蘭西波旁王室的主要發展方向。

法蘭西波旁王室之所以選擇這裡重新立國,不光是爲了躲避太平天國的兵威,更重要的原因是印度諸邦和東南亞猴子們好對付!

並且,印度和東南亞這片土地,實在是太特麼肥沃了!

又有發達的貿易港口,比起地盤雖大卻沒有開發多少的北美洲殖民地,好上幾萬倍!

想要發展,可不能光看地盤大小,人口和經濟實力纔是根本。

顯然,擁有大量人口和開發過的印度與東南亞,是很好的發家之地。

在這裡,法蘭西波旁王室唯一的敵人只是那些數量不多的英國殖民者。

是殖民者,而不是殖民軍!

17世紀的英吉利王國可沒有殖民整個印度,軍事力量很小,也就數百上千人的規模,還是武裝平民和水手的層次……

比起漂洋過海而來的法蘭西近衛軍,簡直就是渣渣!

法蘭西波旁王朝不光帶來了近衛軍,還帶來了生產米尼步槍的技術工匠,用不了幾年,法蘭西波旁王朝就能在東南亞和印度生根發芽。

不過,有得必有失,法蘭西波旁王室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印度和東南亞上,其他殖民地的力量自然會被抽調減弱,畢竟,印度土邦和東南亞猴子雖然好對付,但人家軍隊多啊,法蘭西波旁王室自然要收攏一切力量進行國本擴張。

於是,法蘭西其他海外殖民地,成爲了英吉利王國眼中的肥肉。

首先是被法蘭西波旁王室主動放棄的北非殖民地,被英吉利王國全部收入囊中,隨後,法蘭西波旁王室抽調了大部分兵力的南美洲小殖民地,也被英吉利王國吞下,唯有法蘭西在北美洲的殖民地,沒有被奪走。

因爲法蘭西在北美洲的殖民地面積實在是太大了,路易斯安娜相當於後世三分之一個美國,加拿大更不用多說,這麼大地盤,法蘭西波旁王朝自然不捨得。

英國人不可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殖民地侵吞上,他們最大的敵人是太平天國!

理所當然的,不想損耗實力的英吉利王國沒有在北美洲對法蘭西殖民地發動攻勢,而是將侵吞法蘭西北美殖民地的任務交給了北美十三殖民地當局。

如果北美十三殖民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將法蘭西的勢力擠出北美洲,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失敗了,英國本土也沒啥損失。

感謝一切爲空hvchuug打賞100起點幣

460 同盟軍艦隊羣439 巡警318 俄羅斯杜馬同盟423 橫掃巴爾幹126 畏懼造成的錯誤371 海上決戰098 表達誠意050 瑞典資深劍士074 哥薩克021 資深火槍兵205 虔誠信仰的重要性003 兌換士兵262 完成立陶宛之王109 高級權限466 英國王室投降315 合作與引子317 斯德哥爾摩內戰468 滿清的警覺444 奴隸兵305 各取所需039 波蘭奴隸459 俄羅斯幫兇339 僵持283 千面出手127 戰前安排313 波蘭背鍋俠157 訊息的滯後性162 鐵蹄與勇氣下065 人性的醜惡360 吞併中歐046 武備齊全207 基輔戰役的底牌080 三連抽039 波蘭奴隸122 安德烈的野望299 洪天成的目地009 沒有紙怎麼辦336 準備充足的敵人456 分崩離析的奧斯曼266 重新整編174 炮灰的鋪墊190 聖劍與我同在438 英法之爭194 背叛中的屠殺267 開始收權191 更省力的方式065 人性的醜惡260 哥薩克元首076 進攻日托米爾435 戰壕防禦戰251 攻城開始079 中級權限049 精銳親衛營005 一杯水141 勝利屬於勇者410 戰爭泥潭099 翻臉上163 武器與士氣361 瑞典戰事079 中級權限180 上百萬人口204 上位者的視野146 等等150 稀有人物119 局勢分析上114 抽獎下091 登城上228 旋起旋滅094 城破下216 屁股決定語言204 上位者的視野415 法蘭西本土的政治衝突001 黑化145 契約與武力043 厚顏無恥442 首次碰觸377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227 伏擊與席捲潰兵271 掌控地方政權179 鎮壓即爲罪惡236 一個師的獎勵315 合作與引子156 舊戰爭的結束195 基督教兄弟會015 很好糊弄麼?305 各取所需256 丟車保帥364 反漢同盟467 登陸印度半島338 騎兵衝陣441 兵臨巴爾幹142 再抽獎261 避重就輕443 分兵擴張324 太平天國擴張瓶頸224 爲了帝國的利益301 志在消除北方威脅272 各國動態346 鎮壓波蘭136 空心方陣下(第四更求訂閱)
460 同盟軍艦隊羣439 巡警318 俄羅斯杜馬同盟423 橫掃巴爾幹126 畏懼造成的錯誤371 海上決戰098 表達誠意050 瑞典資深劍士074 哥薩克021 資深火槍兵205 虔誠信仰的重要性003 兌換士兵262 完成立陶宛之王109 高級權限466 英國王室投降315 合作與引子317 斯德哥爾摩內戰468 滿清的警覺444 奴隸兵305 各取所需039 波蘭奴隸459 俄羅斯幫兇339 僵持283 千面出手127 戰前安排313 波蘭背鍋俠157 訊息的滯後性162 鐵蹄與勇氣下065 人性的醜惡360 吞併中歐046 武備齊全207 基輔戰役的底牌080 三連抽039 波蘭奴隸122 安德烈的野望299 洪天成的目地009 沒有紙怎麼辦336 準備充足的敵人456 分崩離析的奧斯曼266 重新整編174 炮灰的鋪墊190 聖劍與我同在438 英法之爭194 背叛中的屠殺267 開始收權191 更省力的方式065 人性的醜惡260 哥薩克元首076 進攻日托米爾435 戰壕防禦戰251 攻城開始079 中級權限049 精銳親衛營005 一杯水141 勝利屬於勇者410 戰爭泥潭099 翻臉上163 武器與士氣361 瑞典戰事079 中級權限180 上百萬人口204 上位者的視野146 等等150 稀有人物119 局勢分析上114 抽獎下091 登城上228 旋起旋滅094 城破下216 屁股決定語言204 上位者的視野415 法蘭西本土的政治衝突001 黑化145 契約與武力043 厚顏無恥442 首次碰觸377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227 伏擊與席捲潰兵271 掌控地方政權179 鎮壓即爲罪惡236 一個師的獎勵315 合作與引子156 舊戰爭的結束195 基督教兄弟會015 很好糊弄麼?305 各取所需256 丟車保帥364 反漢同盟467 登陸印度半島338 騎兵衝陣441 兵臨巴爾幹142 再抽獎261 避重就輕443 分兵擴張324 太平天國擴張瓶頸224 爲了帝國的利益301 志在消除北方威脅272 各國動態346 鎮壓波蘭136 空心方陣下(第四更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