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來客

崇禎十一年正月十五,潞州府。

李徵回到潞州已經月餘,洛陽城的攻防戰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他的注視,在洛陽之戰已經告一段落後,李徵也開始慢慢戒備起來,防止李自成被勝利衝暈頭腦,再次率大軍西向。

對於洛陽之戰,李徵是沒有絲毫干預的想法。

不僅僅是沒有想法的問題,更是能力問題。其次李徵已經開始準備西征,將背後的威脅先行解決,不想四面樹敵。

這一次迎戰入寇滿清大軍,已經令潞州軍有些元氣大傷,不僅有無數的錢糧損耗,更是有着大批需要他爲之善後的事情。

羊頭山上的褒忠祠規模一擴再擴,佔地面積已經極大了,但是這次又是數千英靈的加入,卻又顯得有些侷促了。

更大規模的擴建還在繼續,李徵在領着文武拜祭之後,便即投入了戰兵撫卹的大業之中。

近六千的戰死傷殘,令李徵勒索回來的銀子和糧食一下子去了小半,而後續十數年的戰亡孤兒撫養也是一筆大帳,需要未來不斷的添補錢糧進去。

好在平陽府已經被拿了下來,可以分配的田地一下子多了無數,倒也可以將撫卹安置下去。

至於其他官兵的戰功賞賜,更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的時間也是極多。

在這方面,李徵是不會大意的,更是每個環節都要親自過目,而且更是派出無數的隨風人員,下到基層,或明或暗的監視撫卹錢糧的發放過程。

受大明錦衣衛的教訓,李徵是不可能將隨風解散,更加不會將其雪藏,不過對於他們的權柄,卻是做了一些限制。

錦衣衛巔峰之時,那是完全沒有任何的限制的,集緝拿,審訊,判刑,執法於一身,完全就是一個獨立性的司法機構,權力可謂大的嚇人。

但如今的隨風,則是隻有偵查、緝拿的權柄,審訊和判刑、執法,則是沒有這個權力。

在潞州府如今已經開始嘗試司法獨立,因爲明代中期以來,風氣漸漸開放,替人打官司的訟師(如今的律師)已經開始流行。

這些訟師比一般官員都更加的瞭解大明律,替僱主打起官司來,更是常常讓主審的官員都有些無所示從,因爲無論他怎麼聽,雙方都是各有各的道理,聽誰的他都覺得是對的。

而潞州軍治下,因爲李徵從不打壓這種職業,便使的這種風氣更加的流行,甚至包括盧懷真與餘行則兩位知府,都很多次的向李徵抱怨,他們根本就無法在訟師辨論之中審案。

甚至威脅李徵,若是再繼續這般下去,他們就要撂條子不幹了。

有感於這種情況的出現,李徵覺得已經是時候了,便於去年設置了提刑官體系。

將司法從各級官員手中給剝離了出來,通過考試在訟師之中公開選拔提刑官。

李徵一向覺得,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士去處理,讓這些訟師自己與自己辯論廝殺,即減輕了地方官員的工作壓力,也推進了司法的進步。

起碼,經過大半年的爭吵辯論,大明律中許多漏洞都被發現並進行了補充,許多大明律沒有法律也被陸續補充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李徵一手操辦的,完全就是一言堂,覺得合理的就採用,不合理就駁回。

作爲一個現代人,李徵覺得自己還是有這個資格的,畢竟沒吃過豬肉,難道沒見過豬跑嗎?

其他人也不會懷疑李徵的決定,畢竟李徵獨斷專行,這纔是符合他身份的行爲。

這一次迎戰流寇,所獲得的政治利益極大。

太原府已經開始與李徵眉來眼去了,他們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李徵在北線的軍隊雖然只有數千,但是在李徵主力回師之後,太原府就是李徵嘴邊的一塊肉。

若是在李徵迎戰建奴之前,太原府還有與李徵比劃兩下子的底氣,但是在滿清十萬大軍都被兩軍餘潞州軍逐退後,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底氣了。

爲了確保自己在李徵大軍到來之後的利益,他們迫不及待的伸出橄欖枝,哪怕未來真有一戰,起碼也先混個臉熟,不會落得個全軍淪喪的下場。

如今的李徵還沒有進軍太原的意思,拿下太原容易,安插自己人入內也已經不再是難事。

唯一的缺點便是,拿下太原後,便只能選擇與大同鎮開戰,否則太原永遠都不會有安寧的日子可過。

拿下大同鎮後,他就不得不直面宣府以及塞外蒙古人,守住這些地方對於李徵來說也並不難。

不過潞州軍勢必主力北移,大軍分散於寬大的正面上,不僅會令潞州軍的威懾力大爲下降,更是主動替大明朝廷扛起了西北壓力,反而自己核心區域卻是變得空虛起來,完全的損己利人。

至於再次擴大軍隊規模,眼下錢糧充足的情況下倒沒有什麼,但是幾年時間內沒有其他收入的話,財政危機便會到來。

一旦李徵拿不出錢糧供給潞州軍,那潞州軍勢必漸漸墜落成爲另外一支明軍,那便萬事皆休了。

至於向西問題便十分輕鬆了,陝西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只要扼守幾個關隘,便出不了什麼大事。

就算有敵大舉來攻,山西作爲後盾,也可以迅速反應過來,派遣大軍往援,不會誤了什麼大事。

第417章 白費工夫第一百一二十章 天雄軍第470章 突圍第522章 科爾沁第297章 進退兩難第八十八章 求援第一七零章 有些抑鬱了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468章 哀軍第二十一章 禍害第一六八章 完全凌亂了第一二八章 洗城第254章 第一場戰鬥(2/3)第二十九章 本性第二十二章 選舉第377章 建奴入寇第三章 事變第八十一章 李自成第一百零九章 高闖到來第七十五章 安頓第一六七章 敲打第十六章 遊擊府第226章 不知疲憊麼第八十八章 失控第460章 穩定發揮第369章 集結第327章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520章 漸無路下第323章 破關入寇第二十一章 禍害第326章 崇禎九年第413章 牛金星第476章 草原行第485章 偷襲第七十七章 新年第六十八章 獎罰第448章 甕中捉鱉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一五四章 破營第七十一章 火銃第450章 救朕,還是殺朕第413章 牛金星第466章 偷襲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203章 眼中充滿期待第482章 生路第九章 驚動第一九六章 均勢第八十章 洪承疇第一四六章 聽牆跟第423章 大同有警第295章 更加完美一些第七十三章 護田隊第四十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三四章 怎麼能忍第一百一十八章 虎大威與曹文詔第一九四章 大戰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逼近第429章 決堤第337章 塵埃落定第476章 草原行第526章 視察第394章 決戰到來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335章 太原?汾西?第379章 義正辭嚴第214章 要錢不要命第247章 後金入寇(1/3)第427章 江南亂局第501章 盛京城下中第十六章 遊擊府第464章 崩潰第470章 突圍第一四八章 備戰第373章 試探第457章 兄弟密議第一八八章 士氣如虹第234章 都是浮雲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363章 太原急報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260章 逃離第273章 皇太極的手段第305章 罪己詔第450章 救朕,還是殺朕第409章 爲誰而戰第403章 拼死一戰第505章 大建設第二十六章 放假第一五七章 翻山第331章 壓抑第一四七章 淵源第216章 膠着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一百章 知府相邀第452章 四朝並立第四章 嚴懲第414章 來客第506章 接待第一四五章 迎親
第417章 白費工夫第一百一二十章 天雄軍第470章 突圍第522章 科爾沁第297章 進退兩難第八十八章 求援第一七零章 有些抑鬱了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468章 哀軍第二十一章 禍害第一六八章 完全凌亂了第一二八章 洗城第254章 第一場戰鬥(2/3)第二十九章 本性第二十二章 選舉第377章 建奴入寇第三章 事變第八十一章 李自成第一百零九章 高闖到來第七十五章 安頓第一六七章 敲打第十六章 遊擊府第226章 不知疲憊麼第八十八章 失控第460章 穩定發揮第369章 集結第327章 一個時代結束了第520章 漸無路下第323章 破關入寇第二十一章 禍害第326章 崇禎九年第413章 牛金星第476章 草原行第485章 偷襲第七十七章 新年第六十八章 獎罰第448章 甕中捉鱉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一五四章 破營第七十一章 火銃第450章 救朕,還是殺朕第413章 牛金星第466章 偷襲第十三章 弄巧成拙第203章 眼中充滿期待第482章 生路第九章 驚動第一九六章 均勢第八十章 洪承疇第一四六章 聽牆跟第423章 大同有警第295章 更加完美一些第七十三章 護田隊第四十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三四章 怎麼能忍第一百一十八章 虎大威與曹文詔第一九四章 大戰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逼近第429章 決堤第337章 塵埃落定第476章 草原行第526章 視察第394章 決戰到來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335章 太原?汾西?第379章 義正辭嚴第214章 要錢不要命第247章 後金入寇(1/3)第427章 江南亂局第501章 盛京城下中第十六章 遊擊府第464章 崩潰第470章 突圍第一四八章 備戰第373章 試探第457章 兄弟密議第一八八章 士氣如虹第234章 都是浮雲第510章 大明君臣第363章 太原急報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260章 逃離第273章 皇太極的手段第305章 罪己詔第450章 救朕,還是殺朕第409章 爲誰而戰第403章 拼死一戰第505章 大建設第二十六章 放假第一五七章 翻山第331章 壓抑第一四七章 淵源第216章 膠着第八十七章 失控第一百章 知府相邀第452章 四朝並立第四章 嚴懲第414章 來客第506章 接待第一四五章 迎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