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穩的與不安穩的

湖南節度使、同平章事馬殷,這些日子過得非常煎熬。

去年,他跟天下節度使們去了一趟長安,雖然收穫了很多職銜,在皇朝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朝廷賞賜的財帛也不少,但返回楚地後,手中主宰千里楚地、千萬生民的生殺予奪大權,就被朝廷派遣下來的官將一點點分走。

時至今日,馬殷手中的權力已經不多。雖然依然是長沙的王者,也保留着對楚地軍隊名義上的統率權,但實際上,他的軍政命令已經出不了長沙城。

從千里之地的王者,變成長沙一城的主官,從擁有不受約束的權力,到凡事要聽朝廷號令的職權,馬殷感覺自己就像是被剔掉牙齒和爪子的老虎,淪落到四不像的境地。

自己渾身不自在不說,也再沒有任何威嚴可言,連殺個幕僚都會有很大的麻煩。

雖說刺史府的官員,依然對他禮敬有加,但是他族中子弟出仕,他想安排個官職,都只能在長沙城這一畝三分地。無論是下面的縣邑還是別的州,他想都不能想。

長沙城外,再沒有人知道馬殷是何方人也,但凡有點品階的官員,都能在他面前大談律法職權。

就算早就料到會有今日,但人情冷暖的殘酷,還是超出了馬殷的預計。他漸漸意識到,曾經是楚地之王的自己,根本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

大丈夫不能醒掌天下權,實在是枉活一世。

他的舊部已經分成兩派,一派投靠了朝廷,被朝廷調去別的地方任職,已經成了所謂的朝廷官員,跟他再沒半點兒關係;

一派是沒有被朝廷看中的,或是不甘心離開楚地這個根基之地的,除了少數人還有職權,大部分都賦閒在家。

前一派自然毋庸多言,跟馬殷已經沒什麼聯繫,也沒了什麼來往,後一派則三五成羣,隔三差五來他府上。

他們向他抱怨自己處境的艱難,表示對朝廷奪他權柄的不忿,咒罵朝廷官員的霸道和目中無人,示意只要他振臂一呼,他們就各召部曲僕從,跟隨楚王舉事!

起初,馬殷還常常回憶起在長安的遭遇,對安王的實力深爲忌憚,所以多半都是安撫、勸說自己的舊部。

正因爲他的安撫和勸說,他的舊部纔沒有鬧事,沒有跟朝廷官員起衝突。

如果他不在長沙,只看他那些舊部憤恨不甘的模樣,只怕楚地早就出了不知多少亂事,很可能已經有叛亂。

隨着時間流逝,舊部不斷表達忠心,誇讚他的威望,傳遞無數人遭受朝廷官員“欺壓”的怨氣,馬殷漸漸覺得,可能他當初的選擇,的確是有些膽小了。

他漸漸認爲,他在楚地的影響力,對楚地的控制力,其實還是很巨大的。

如果他願意,仍然可以是可以讓天下震顫的楚地之王。

特別是喝酒之後,馬殷覺得自己現在活得太過窩囊,當初的選擇的確是錯了。

但多半時候,馬殷還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確沒法抗衡安王的力量。若是冒然行事,只怕項上人頭隨時都會被安王摘走。

哪怕他不甘,不忿,後悔,現在也無可奈何。

所以他痛苦、煎熬。

直到一支打着商隊幌子的隊伍,給他遞來拜帖。

馬殷知道,自己的轉機或許來了。

來拜會他的人,其實不是一個勢力,而是來自天南地北兩個皆然不同的方向。

爲首的馬臉中年男子,是契丹耶律阿保機派來的使者,也是契丹神教的大修士;站在他旁邊那個一臉彌勒佛笑容的肥胖男子,則是南詔王的使臣。

馬殷原以爲是商隊來給自己進獻寶物,看在他們敲門磚足夠份量的面子上,馬殷在設廳接見了他們。

馬殷已經很久沒有收到滿意的進獻了,這回送禮的雖然是商賈,他也饒有興致的親自會見。

當對方亮出身份後,馬殷就將把他們請到了書房,關起房門秘密招待。

“契丹跟楚地相距數千裡,南詔也不跟楚地相鄰,二位來跟本王說什麼聯合舉事,怕是有些言過其實了吧。”馬殷維持着自己的威儀,淡淡說道。

“本王”二字並非隨便說說,他在交出楚地權力後,朝廷就封了他爲長沙郡王。

馬殷對這個郡王爵位並不滿意,他本來是想得個“楚王”封爵的。但彼時他被李曄的實力嚇破了膽,朝廷肯給一個郡王封爵,他當初可是感恩戴德了一番,沒敢挑刺。

這個也成爲馬殷舊部攻訐朝廷的一個口實,在他的“忠實”舊部那裡,但凡是私下場合沒有外人,一直都約定成俗的稱呼他爲楚王。

契丹使者耶律斜涅赤飲了口茶,微微皺眉,好似是不習慣這種味道,不無嫌棄的放下茶碗,卻還是笑着對馬殷道:“郡王此言差矣。正因爲契丹跟楚地一南一北,纔好相互聲援,最大限度牽扯唐朝兵力。郡王久經沙場,自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南詔使者舜化貞一邊點頭一邊附和道:“正是如此。我南詔也是因爲不跟楚地相鄰,這才能跟郡王聯合。若是彼此轄境都連着,那隻怕郡王也不會允許我們的兵馬入境,而且距離郡王的轄地近了,只怕還會讓郡王不開心。”

馬殷沉默不語。

耶律斜涅赤和舜化貞說的道理,他自然明白。

這些人畢竟是異族,馬殷對他們不可能沒有防備心,是斷然不會讓他們的兵馬,進入自己的控制範圍的。

要是對方突然調轉兵鋒攻擊自己,那自己就會萬劫不復,而且這種事並非不可能。

現在彼此的轄地都有些距離,一起起兵,既可以相互聲援,又能分散、牽制朝廷兵馬,再是合適不過。

當然,這樣一來,大家的兵力無法聯合,也不是沒有缺陷。不能擰成一股繩,就不具備跟朝廷決戰的能力。

馬殷裝作沒有心動的樣子,徐徐道:“我憑什麼相信你們?我等無親無故,就憑閣下三寸之舌,就像煽動本王背叛朝廷,未免太兒戲了些。”

耶律斜涅赤嘿嘿笑道:“我等既然帶着商隊過來,郡王想要的東西,商隊自然能夠提供。可以置換錢糧、招兵買馬的奇珍異寶,郡王想要多少,我們就能給多少。”

馬殷瞳孔一縮:“本王想要多少,你們就能給多少?”

耶律斜涅赤笑容愈發濃郁:“當然。我們跟郡王結盟,是帶着誠意來的,能夠幫到我們的朋友,契丹一定會竭盡全力。郡王如果願意跟契丹結盟,想必也會有誠意。”

馬殷點點頭。

契丹、南詔會給他很多財帛,甚至數量他都能自己擬定,但必然不能離譜,否則就是敲詐了,那也就沒了誠意。

然而馬殷並未鬆口,若有所思道:“兩位既然敢來跟本王結盟,想必也知道朝廷的力量,那麼兩位就該明白,眼下想在大唐境內舉事,光有錢糧是不夠的。”

舜化貞接過話頭:“這是自然。郡王身邊大修士只怕不多,我們也願意派人前來增強郡王的力量。”

馬殷立即問道:“閣下能給多少?”

舜化貞笑而不語。

馬殷又看向耶律斜涅赤。

耶律斜涅赤同樣保持着高深莫測的笑容。

馬殷這就明白過來了。對方資助自己財帛,又派遣大修士來相助,那麼自己也該拿出誠意纔是,絕對不能只收獲不付出。

至少,契丹和南詔,都要確認馬殷會舉事,而不是打着拿錢逍遙,甚至是向大唐朝廷邀功的主意。

馬殷沉吟片刻,“興兵舉事,最重要的就是錢糧和修士,這兩點兩位都給了,本王自然不用在這些方面,再反饋兩位什麼。所以兩位的意思是......”

說到這裡,馬殷眼中掠過一抹陰沉之色,已經明白過來,對方到底想要什麼了。

耶律斜涅赤桀桀低笑道:“郡王想的沒錯。我們要的,的確就是質子。”

馬殷再度沉默下來。

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契丹和南詔,那麼跟他們聯合的事,就再無反悔餘地。

這倒不是馬殷一定要顧惜自己兒子的性命。多少欲成大業的梟雄,在必要時候雖然心痛,但也能捨棄自己的兒子。他擔心的是,一旦自己的兒子到了南詔、契丹,若是自己反悔,對方就能將人送到長安,揭發自己謀反的事實。

有質子,再加上盟約,朝廷不相信也會信了。就算馬殷狡辯自己的兒子,是被他們抓過去的,自己是被誣陷的,那也沒有用。

馬殷沒有就這個問題,給出明確的答覆,而是盯着耶律斜涅赤與舜化貞,意味深長的說道:“你們契丹想要飲馬黃河,難道就不會攻佔長安?你們南詔不斷侵入蜀地、嶺南,動輒劫掠州縣人口,要是你們得到足夠多的財富人丁之後,就心滿意足的撤回去,那本王豈不是要獨自面對朝廷的報復?”

雖然分別問了兩人兩個問題,但實際上,兩個問題都是問兩個人的。

耶律斜涅赤哈哈大笑,笑得極爲放肆,指着馬殷毫不客氣道:“郡王,你可別忘了,我們共同的敵人是大唐皇朝,只要滅了李曄,到時候誰坐擁天下,難道不是各憑手段?

“難道今日你我鼎立盟約,明確瓜分大唐國土,日後就會一直相安無事?如果郡王這樣想,那我們可就太失望了。郡王欲成大業,竟然沒有到時候兵強馬壯了,跟我們一決雌雄的雄心?”

馬殷黑下臉來。

舜化貞這時候說道:“其實南詔王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就是想要佔據蜀地,建立真正的皇朝。難道郡王以爲,南詔王只是土雞瓦狗,就沒有雄心大志?說到底,南詔那塊地方還是太貧瘠了,在蜀中成就霸業,纔是我王夢寐以求的事!”

馬殷臉色愈發得黑了。

但他的心裡卻變得極爲敞亮。

他現在才初步確定,契丹、南詔的確不是在耍他,不是抱着讓他禍亂大唐,他們坐着看好戲,趁機在邊地攫取一些蠅頭小利的。

其實契丹是不是要攻佔長安,是不是要鯨吞大唐所有州縣,馬殷根本就不在乎。就像耶律斜涅赤所言,到時候各憑本事而已。

馬殷就不相信,等自己席捲江南,朝廷覆滅,自己會不兵強馬壯,自己麾下會沒有大批真人境。

到時候逐鹿中原,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只要契丹、南詔是真心要傾覆大唐,能夠牽制朝廷大部分兵力,那麼馬殷就有機會成就自己的大業。

至於未來到底會如何,馬殷也想得很明白:擊敗契丹、屠滅南詔。漢唐對戰異族,除了安史之亂時期,國中不穩,丟了西域、河西之地外,就沒有吃過太大虧。

只要自己不失時機,能夠迅速席捲江南,佔據江淮之地,同時滅了嶺南的劉隱、吳越的錢謬,就一定會聲勢滔天,屆時王師北上中原,要驅逐契丹那羣蠻子,並不是什麼難事。

至少,把對方趕到黃河以北很容易。

等到自己入主長安,坐擁中原,就能徐圖河北;他日一旦平滅蜀地,滅了南詔,再跟契丹決戰,蕩平草原,也是指日可待。如此,皇圖霸業就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功績將會如太宗皇帝一樣,彪炳史冊。

大好的前途唾手可得。

馬殷心中涌起驚濤駭浪。

原來李曄現在的功業,看似如日中天,實際上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最終一切都要歸於自己之手!自己,纔會是天下之主,會是新朝的開國皇帝!

他沒有發瘋。相反,越是想到這裡,他就越冷靜。

這些日子在楚地的落魄,已經將他的心性打磨得很堅韌。

馬殷銳利的目光看向耶律斜涅赤與舜化貞,“如果我們要成事,就該儘量多的拉攏盟友,僅憑我們三方,雖然也可以放手一搏,但並不穩健。李曄的勢力,現在不容小覷!”

耶律斜涅赤與舜化貞對視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笑意。

他們知道,馬殷心動了。

或許,馬殷早就心動了,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

“郡王放心籌備大事就是。我們已經聯絡了回鶻、吐蕃、沙陀、党項和渤海國,到時候,四面八方,都會有大軍向大唐發起進攻。李曄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一定只有死路一條!”

......

嶺南自古就是偏狹之地,不僅煙瘴橫行,而且物資貧乏。被朝廷流放的官員,有很多都會到這裡來,自然不是什麼好地方。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是韓愈的名作。當初他因爲反對憲宗癡迷佛教,上了一份《諫佛骨表》,結果被皇帝發配到了嶺南。“潮陽”就是嶺南潮州。

嶺南節度使劉隱,說起來轄下數十州,實際上嶺南的一個州,遠沒有中原的一個縣人丁多。割據此地,憑藉山川之險,做一方之王容易,要想憑藉嶺南的力量進取中原,那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但就是算是這樣,劉隱跟馬殷還是打了很多仗。

北上,劉隱其實興趣不是那麼大,但架不住馬殷不允許後院有人,老是興兵南下,劉隱不得不應對罷了。

嶺南的財富出路,其實在於海外,所以大興商賈,纔是嶺南的前途所在。這些年,劉隱一直在做這件事,爲的,就是想要自己兵馬強壯一些,能夠守住一方基業。

但自從去年到長安,見識過安王的勢力之後,他就知道,自己能夠留給子孫的,已經不可能是什麼王業根基,而是一場富貴。

能留下富貴也不錯。自己是郡王,兒子就能做個國公,孫子也還是侯爵。僅是爵位就夠傳好幾代了,不負他這些年拼殺一場。

所以劉隱一直很安閒,覺得這樣的日子挺好。

但是現在,劉隱不這樣想了。

他如今很忐忑、很焦慮,甚至是坐臥不寧。

前兩日,南詔的使者來了,說要跟他結盟,日後互不侵犯;契丹的使者也來了,表示願意出些大修士,幫助他成就大事,只要他向閩地、吳地用兵。

劉隱應付完那兩個使者,就在家裡裝病。

至於對方的要求,他是不敢答應的。

他很清楚自己的實力,根本沒有大爭天下的資格,向閩地用兵,就更是一個笑話。那裡也是貧瘠之地,且多山難行,興兵就等於自尋死路。

裝病是爲了不見人,不見契丹和南詔的人。

但裝病這種早已被人用爛了的法子,明顯不能讓契丹、南詔使者離開。

這天晚上,一醉解千愁的劉隱,正和衣而臥,窗戶的門忽然被撞開!幾個迅捷的人影躍進了屋子,將劉隱一下子驚醒。

劉隱本身就是大修士,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動靜,然而剛剛從牀上跳起來,就忍不住手腳冰涼。

他面前足足有六名大修士,爲首者氣息強大,實力明顯不比自己弱!

而這些人闖入自己的房間時,府中竟然沒有人示警!這說明自己的護衛都被人幹掉了,而且是在悄無聲息中完成!

劉隱麾下,本來也是有好些個大修士的。但是自打接受朝廷冊封,做了廣州郡王,將手中軍政大權交出去之後,麾下的大修士就都離開了自己,去了朝廷謀求前程。

整座王府,除了劉隱自己,就剩下兩名靈池真人境的大修士——那兩人對他忠心耿耿,發誓永不相負。

而現在,這兩個人明顯是已經踏上了黃泉路。

“爾等何人?意欲何爲?!”劉隱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倒也沒有丟了自己的威嚴,沉聲喝問。

爲首這冷笑一聲:“給你成就大業的機會,你竟然敢不要,當我們契丹神教的恩賜,是想接受就接受,想拒絕就拒絕的?既然你選擇了忤逆神的旨意,那就只有面對死亡!”

第一百零一章 利器第四十一章 制勝(2)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混沌封印第二十二章 你這是賣命啊(第四更)第六章 吳鉤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八十三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下)第十二章 交手第二章 朋友與敵人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擊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這了(第三更)第四十三章 赴戰之人第二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三更)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邊城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八十章 赴宴第十八章 智慧不夠用第十六章 太好吃了(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完美實現(三更)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燈籠第七十五章 對手(4)第五十八章 危機與勝利(6)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九十九章 實在是妙第二十一章 記住第十七章 聯合第九十五章 攻防應對第六十六章 是心動的感覺(三更)第二十三章 家常菜的味道第八十八章 這裡的大計與來這裡的人第五十六章 將不過李第八章 馭下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六十四章 新的秩序(下)第三十九章 成全第七十四章 上任(5)第四十五章 這很合理吧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三十七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4)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二十六章 崑崙決戰第三十二章 你這是在賣命啊(第二更)第一百零四章 步步生蓮 太乙真仙第十章 九尾第二十四章 安王的意志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五十九章 天下大變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遠洋航線第九十二章 高手(2)第九章 輕輕鬆鬆(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1)第一百一十五章 別說大話了第一百零六章 要不要賞我一些法寶?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四十八章 這就是差距(第四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宮變(2)第九十七章 留下第三十三章 神威 人力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一白零四章 名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青雲蜃樓 火海天書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老安王(二更)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二十三章 仙帝大謀 李曄一擊第一百零一章 道高一尺第四十三章 關我屁事第一百零三章 屬於朕(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們跟你們不同第二十七章 相得益彰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摧城(二更)第三十二章 岐王說 岐王笑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十九章 神子第三章 味道如何第九十七章 平壤之戰(2)第三十二章 你這是在賣命啊(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九十四章 高手(4)第四十七章 我就是這樣的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燈籠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村四十年第六十二章 遇伏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二十一章 蓬萊大計第九十一章 界限
第一百零一章 利器第四十一章 制勝(2)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混沌封印第二十二章 你這是賣命啊(第四更)第六章 吳鉤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八十三章 牧羊女的光輝時刻(下)第十二章 交手第二章 朋友與敵人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擊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這了(第三更)第四十三章 赴戰之人第二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三更)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邊城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八十章 赴宴第十八章 智慧不夠用第十六章 太好吃了(第三更)第五十四章 完美實現(三更)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燈籠第七十五章 對手(4)第五十八章 危機與勝利(6)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九十九章 實在是妙第二十一章 記住第十七章 聯合第九十五章 攻防應對第六十六章 是心動的感覺(三更)第二十三章 家常菜的味道第八十八章 這裡的大計與來這裡的人第五十六章 將不過李第八章 馭下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六十四章 新的秩序(下)第三十九章 成全第七十四章 上任(5)第四十五章 這很合理吧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三十七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4)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二十六章 崑崙決戰第三十二章 你這是在賣命啊(第二更)第一百零四章 步步生蓮 太乙真仙第十章 九尾第二十四章 安王的意志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五十九章 天下大變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遠洋航線第九十二章 高手(2)第九章 輕輕鬆鬆(第三更)第二十七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1)第一百一十五章 別說大話了第一百零六章 要不要賞我一些法寶?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四十八章 這就是差距(第四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宮變(2)第九十七章 留下第三十三章 神威 人力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一白零四章 名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青雲蜃樓 火海天書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老安王(二更)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二十三章 仙帝大謀 李曄一擊第一百零一章 道高一尺第四十三章 關我屁事第一百零三章 屬於朕(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們跟你們不同第二十七章 相得益彰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摧城(二更)第三十二章 岐王說 岐王笑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十九章 神子第三章 味道如何第九十七章 平壤之戰(2)第三十二章 你這是在賣命啊(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九十四章 高手(4)第四十七章 我就是這樣的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燈籠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村四十年第六十二章 遇伏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二十一章 蓬萊大計第九十一章 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