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你只能死在這了(第三更)

李曄一連發了六道命令,讓李克用前來青州述職,李克用一直沒有動身,以身體抱恙、軍務繁忙等各種理由推脫。

是日,李曄大怒,當衆斥責李克用目無朝廷,擁兵自重,有造反之嫌,決議發兵征討。同時上書李儼,斥責李克用過往種種罪狀,包括當年跟着李國昌和振武軍禍亂北方的舊賬,都被翻了出來。

一時間,朝廷羣情激憤,王鐸更是在大朝之日,怒斥李克用要重走李國昌造反的老路,引得朝官們義憤填膺,紛紛進言李儼征討。李儼大手一揮,親筆御批,同意了李曄發兵河東的奏摺。

不久之後,魏博境內連發數次軍卒作亂事件,並且傳出妖患之事。李儼隨即下令,讓成功平定境內妖患的李曄,順路也幫魏博節度使“解決問題”。

仲春時節,李曄發兵十萬,西行黃河之畔,兵鋒直指魏博。

平盧的動向,受諸方密切關注。隨着平盧軍出征,各方都有相應反應。

此乃李曄平定黃巢之亂,被加封尚書令、諸道兵馬都統,權傾天下之後,平盧軍第一次出境作戰。而且兵鋒對準的,還是同樣在黃巢之亂中崛起,如今勢力同樣不凡的河東軍。如此行動,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直接影響了天下大勢。

有眼力的能人志士,通過李曄這回的行動,隱隱看出了朝廷對待天下強藩的態度,和天下大勢未來的走向。

汴州,朱溫召集心腹大將和幕僚,針對平盧軍的動向,進行緊鑼密鼓的商議,以定應對之策。

汴州是宣武軍治州,節度使是已經被賜名朱全忠的朱溫。宣武跟平盧之間,隔着天平節度使,而且距離魏博、昭義都不遠,位在平盧軍左翼。

朱珍位置最爲靠近主座,直身肅然道:“如今軍帥已經徹底掌控宣武,正是擴充勢力,攻略州縣的時候。之前礙於安王在側,無法動手,現在安王出征河東,必是大戰,非一時半刻能夠解決的,這正是宣武大出天下的良機。況且,宣武周邊的藩鎮,都不甚強力,若是這回能夠開疆擴土,坐穩中原,那就是霸業之基啊!”

朱溫拿手摸着下巴,沉吟不語,顯然是在深思。

部將龐師古向來木訥寡言,此刻卻也進言道:“末將認爲,安王勢大,我們不能觸犯,與其趁機攻略周邊藩鎮,不如向北用兵,呼應安王。河東李克用,本就跟軍帥不合,而且勢力不小,現在有機會對付他,自然不能放過。而且我們這回,可以打着呼應安王的幌子,攻城略地。事成之後,安王受軍帥恩惠,必然不會爲難軍帥。如此一來,軍帥的勢力得到擴張,也不用擔心事後安王不滿。”

朱溫仍舊是沉吟,沒有明確表達什麼意見。

他跟李克用不合,源於一段往事。黃巢之亂後,李克用班師路過汴州,朱溫熱情招待。熟料酒宴中,李克用態度十分倨傲,不把朱溫放在眼裡。這就惹怒了朱溫,他從軍以來,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在李曄面前,何時受過這種氣,當即安排人手圍殺李克用。

當然,最後讓李克用跑了。

部將的進言,很快就分爲兩派,支持朱珍和支持龐師古的,各有道理。

臨了,時辰已晚,朱溫也沒有拿主意,只說了一句明日再議,就起身回了後院,來見妻子。

妻子張慧素有見識,而且爲朱溫所敬重。朱溫從亂軍中成長起來的,難免殺伐之氣過重,動輒殺降,行事暴烈,軍中諸將都不敢勸,只有張慧能讓朱溫收斂。

“奴家覺得龐將軍的話有道理。”

張慧服侍朱溫寬衣,聽朱溫說了今日所議之事後,便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安王勢大,已成社稷柱石。依奴家看,他有匡扶天下之志,而且還有這個才能。夫君若是趁着這個時候,四處攻城掠地,若是安王得勝歸來,必然要對夫君動手。”

“而夫君若是襄助安王,事後就能與安王交好......況且夫君與安王本就是有交情的。另外,向北用兵,佔據三晉,就能俯瞰中原。安王得之,宣武就受制於人,夫君分得一部分,就能與安王分庭抗禮。這樣一來,無論往後天下大勢如何,夫君都有迴旋餘地。若是大亂,諸侯爭霸,夫君也不吃虧,若是安王廓清宇內,中興大唐,夫君也能跟着安王,不愁富貴前途。”

朱溫深以爲然。

......

蔡州,忠武節度使周岌治下,刺史秦宗權召集幕僚,商議大事。

“之前,周岌那匹夫仗着有安王撐腰,一直打壓本官,如今安王出征,理會不了忠武,正是我等成大事的時候!”

秦宗權雙眼發光,看着諸位幕僚:“如今天下大亂,有志之士,都想要成就大業。我秦宗權自視不比人差,憑什麼要忍受周岌那個庸人,對我指手畫腳?這回,我意舉兵攻打許州,誅殺周岌,成爲忠武之主,諸位意下如何?”

“刺史言之有理!”

“全憑刺史決斷!”

唯獨一個長鬍須的中年儒士,發出不和諧的聲音:“此舉不妥。”

“有何不妥?”

“刺史要成就大業,你竟敢胡說八道?!”

中年儒士嘆息一聲,看向秦宗權,徐徐道:“在下之意,刺史要成爲節度使,或可一試。但周岌此人,不能殺,只能逐。周岌與安王有同袍之誼,刺史若是殺了他,必然惹怒安王!”

秦宗權想了想:“好!就這麼辦!”

......

鳳翔府。

宋文通出任鳳翔節度使之後,就被正式賜名爲李茂貞。

得到李曄出兵河東的消息後,李茂貞也迅速召集幕僚,到政事堂議事。

他的心腹幕僚王不器道:“眼下的大唐,神策軍疲弱不堪,根本沒什麼戰力,跟經歷黃巢之戰歷練的藩鎮軍,根本無法相比。而且陛下自成都歸朝後,還是老樣子,無心政事。整個皇朝,說到底,也就是靠安王一個人撐着而已。但安王畢竟只是安王,又不是陛下,還真能憑一己之力,扭轉天下大勢?”

李茂貞看着王不器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王不器理所應當道:“安王畢竟在山東,無論他攻不攻李克用,軍帥都應該擴充勢力。鳳翔軍在黃巢之亂中,歷經戰火歷練,精銳無數。如今關中四面,能跟軍帥一較高下的藩鎮,也只有河中的王重榮而已。值此良機,軍帥應該銳意進取,攻略州縣!一旦時機成熟,長安可是近在眼前!”

李茂貞眼前一亮,不過嘴上卻道:“我等身爲臣子,怎能妄言什麼長安。”隨即他話鋒一轉,“不過鳳翔四面,有很多州縣,因爲藩鎮軍桀驁,百姓生不如死,我理當爲朝廷分憂。”

“軍帥英明!”

......

李曄率軍抵達黃河之畔,紮下大營,修建數座浮橋,準備讓大軍過河。魏博在黃河西面,平盧在黃河東面,進入魏博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順利渡河。

這日,李曄正在大帳跟諸將議事,得報天平節度使的使者到了。

天平節度使的地頭與平盧相鄰,在平盧與宣武之間,也是平盧軍出擊河東的左翼。

李曄爲了保障大軍側翼安全,自然要先確保太平軍不生事。

前太平軍節度使薛能,還是被黃巢亂軍所殺,也正是因爲那件事,李曄纔出鎮平盧。

李曄讓諸將退下,令天平節度使的使者進帳。

來的是個四十來歲的壯漢,身長七尺,滿臉絡腮鬍,看着像個五大三粗的軍漢。他進帳之後,一直微微仰着頭,行禮的時候,也只是略微抱拳,態度很是倨傲,“卑職薛匡,見過安王。”

言罷,薛匡就擡頭望着帳頂,只等李曄說話,架子十足。

李曄要天平軍不生事,算得上是有求於人,使者架子大些,雖然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朝廷經過黃巢之亂後,威嚴損失殆盡,已經沒有什麼藩鎮去敬畏,李曄這個安王,也不是人人都敬重的。

李曄沒多在意,微笑問道:“薛將軍帶了什麼話來?”

薛能戰死,也算爲國盡忠,他的兒子薛威便繼承了節度使之位。所以薛家在天平軍,勢力龐大,可謂是根基穩固,旁人根本無法覬覦。

薛匡哼了一聲:“軍帥說,平盧要進軍河東,跟我們天平沒有關係!”

對這番說辭,李曄略感新奇,放下毛筆看着薛匡:“沒有關係?”

薛匡這回重重哼了一聲,氣勢十足,這已經不是不畏懼李曄,是根本就沒打算跟李曄好生說話,他鼻孔朝天道:“軍帥說,天平軍缺糧缺餉,要是安王願意給些勞軍之物,天平軍雖有徵戰沙場之心,但也能安守城池!”

李曄哦了一聲。

薛匡的意思很明確,要想天平軍不生事,平盧軍就得給錢收買。否則,天平軍就有徵戰沙場之心,說不定會幫誰,鬧出什麼事來。

看來薛匡態度之所以這麼倨傲,是爲了這個要求打底。

“既然如此......”李曄摸着下巴,尋思片刻,看了薛匡一眼,“那你就只能死在這了。”

薛匡一驚,險些懷疑自己聽錯話,他終於肯看向李曄,“安王你......”

他的話說不完了。

因爲他已經跪倒在地上。

一個練氣術士,李曄根本無需動手,僅靠修爲威壓,就能讓對方俯首。

薛匡雙手撐着地面,臉如豬肝,汗如雨下,指甲也掐進土裡。聽着全身骨頭不堪重負的聲音,他眼中滿是驚慌與絕望。

他怎麼都沒想到,李曄有求於人,竟然還會如此強硬。

但是他也只撐了一息,或許是半息,整個身體就炸開,在血霧中碎成一攤肉。

李曄對帳外吩咐道:“來人,收拾一下。”

近衛進到帳中,看見滿地碎肉,卻神色如常,眉頭都沒皺一下。

“尤達嫋。”李曄淡淡叫了一聲。

一縷黑氣飄起帳中,聖子應聲出現在李曄身旁。他現身後第一句話,就是苦笑道:“我覺得我有必要換個名字。”

李曄根本就沒理會這個問題:“去一趟鄆州,把天平節度使薛威帶來。我給你,嗯,兩個時辰。”

“何須兩個時辰,又不遠,一個時辰足矣。”聖子二話沒說,就領命消失在大帳。

第四十三章 水復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六十四章 風雲(3)第二十章 真正的畏懼第十四章 初戰(3)第四十章 花明(5)第八十章 丟了多少節操第二十章 真正的畏懼第十四章 無所不能第七十三章 上任(4)第一百四十八章 本事與能耐第四十七章 力量的源泉第一章 道不同第四十五章 南宮第一的困境第三十三章 格桑第三十二章 你這是在賣命啊(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危機與勝利(4)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遠洋航線第五十二章 爲了什麼第二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二十三章 仙帝大謀 李曄一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七十三章 議和第一章 勤王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第十五章 心機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溫的選擇第六十九章 了不得的事(三更)第四十八章 嬀州會戰(4)第四十八章 這就是差距(第四更)第四章 破陣第五十九章 一年第十九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三十一章 對臺戲第四十四章 撥雲見日第二章 聖子與蜚妖第一百三十三章 艱險第二十九章 他所在的江湖第五章 出手第四十五章 無路(2)第二十章 不敢自稱讀書人第七十七章 老夫做不到第七十三章 議和第七十二章 科學 修真 原初第三十一章 青衣衙門第五十二章 並肩第四十一章 花明(6)第五十一章 奪運第九十六章 高手(6)第九十二章 高手(2)第五十五章 勝負第三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下)第二章 雪地五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自己做主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十八章 錯誤第六十三章 香消玉殞(第三更)第四十五章 嬀州會戰(1)第九十七章 是分是合(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存孝之死(二更)第六十一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三十章 絕望 希望第五十九章 反差第十九章 道兵第六十六章 四境平(2)第一百零三章 屬於朕(中)第七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中)第六十一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七十五章 長存與再會(大結局)第三十一章 恭賀安王(第五更)第一百零九章 原初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八十章 他們的面目第六章 李家的地盤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謂之天理第七十八章 爭鬥第四十六章 放心(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用人之際(第五更)第二十八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1)第九十四章 決戰(4)第一百一十九章 宮變(4)第四十八章 嬀州會戰(4)第六十三章 風雲(2)第五十八章 果然是要搶錢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星人第十九章 道兵第六十四章 漸漸習慣第七十一章 務必殺了他第四十六章 邊城第二章 雪地五人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
第四十三章 水復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六十四章 風雲(3)第二十章 真正的畏懼第十四章 初戰(3)第四十章 花明(5)第八十章 丟了多少節操第二十章 真正的畏懼第十四章 無所不能第七十三章 上任(4)第一百四十八章 本事與能耐第四十七章 力量的源泉第一章 道不同第四十五章 南宮第一的困境第三十三章 格桑第三十二章 你這是在賣命啊(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危機與勝利(4)第五十八章 勝負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遠洋航線第五十二章 爲了什麼第二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二十三章 仙帝大謀 李曄一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七十三章 議和第一章 勤王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四十八章 扛起就跑第十五章 心機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溫的選擇第六十九章 了不得的事(三更)第四十八章 嬀州會戰(4)第四十八章 這就是差距(第四更)第四章 破陣第五十九章 一年第十九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三十一章 對臺戲第四十四章 撥雲見日第二章 聖子與蜚妖第一百三十三章 艱險第二十九章 他所在的江湖第五章 出手第四十五章 無路(2)第二十章 不敢自稱讀書人第七十七章 老夫做不到第七十三章 議和第七十二章 科學 修真 原初第三十一章 青衣衙門第五十二章 並肩第四十一章 花明(6)第五十一章 奪運第九十六章 高手(6)第九十二章 高手(2)第五十五章 勝負第三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下)第二章 雪地五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自己做主第二十九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2)第十八章 錯誤第六十三章 香消玉殞(第三更)第四十五章 嬀州會戰(1)第九十七章 是分是合(二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存孝之死(二更)第六十一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三十章 絕望 希望第五十九章 反差第十九章 道兵第六十六章 四境平(2)第一百零三章 屬於朕(中)第七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中)第六十一章 草原上的雄鷹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七十五章 長存與再會(大結局)第三十一章 恭賀安王(第五更)第一百零九章 原初第一百零五章 誅心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八十章 他們的面目第六章 李家的地盤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謂之天理第七十八章 爭鬥第四十六章 放心(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用人之際(第五更)第二十八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1)第九十四章 決戰(4)第一百一十九章 宮變(4)第四十八章 嬀州會戰(4)第六十三章 風雲(2)第五十八章 果然是要搶錢第一百三十六章 外星人第十九章 道兵第六十四章 漸漸習慣第七十一章 務必殺了他第四十六章 邊城第二章 雪地五人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