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償恩

卞之和他們看中的,正是胡安手中才有的調配補給之權,準確地說,是戶部尚書手中才有的調配補給之權。

尤其是在國有動亂或戰事的時候,這個調配補給之權,顯得更加重要,它關係着作戰軍隊的糧草供應,糧草若是不能及時補充,那麼士兵拖着疲軟的身體,怎麼能夠打勝戰?換句話來說,這調配補給之權,關係着作戰勝利是否。

就算平亂軍隊有再高深再奇巧的策略,若是糧草沒能及時補充,都是沒有用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乃作戰首要。然而,軍隊將士數目有限,負重能力有限,先行的糧草,一般是十日到十五日之數,若是戰事持久,關鍵是後期的補給。

就如這一次沈華善前去河內道平亂,戶部會根據招討司士兵行進的日程和戰時的狀況,安排這一路上的糧食補給,具體負責此事的, 就是戶部屬下的運轉司。運轉司會將一路上的糧食運輸數目、人員、日程安排妥當,以保證這五萬招討司士兵所需。

這樣,在運轉司的籌措下,招討司士兵帶着十日到十五日的糧食,再有戶部的補給陸續到來,中間就不會有延誤,

運轉司的官員做好統計彙總之後,會將相關文書呈送到戶部,戶部尚書覈准這些文書之後,就會給沿途各路運轉司下達相關調令,只有在接到戶部的調令之後,各路運轉司的官員纔會動起來。

卞之和他們謀的。就是這個戶部的調令。他們隆重宴請胡安,就是想知道,這一次爲招討司運送糧草的,會是哪幾路運轉司,中間會經過那些城鎮。

也就是說,他們想通過戶部的調令,從而知道這一次運送軍糧的具體途徑,從而阻擋這些糧草準時到底河南、鄂州一帶。

胡安驚愕而出的。也正是爲此。

阻攔這些這些糧草準時運抵,這不是延誤軍情是什麼?

“難道胡大人這麼多年來江成海的手下,過得如意嗎?難道胡大人不想出了這些年的惡氣?江成海雖然被奪了職,若是沈華善平定了河內道,以他和江成海的關係,必定會出面保住他的,江成海一定難官復原職。至於到時候,你這個暫代尚書,在戶部是多麼尷尬的存在。想必胡大人都能想到一二了。”

卞之和說道。他之所以敢對胡安這些計劃,是有根有據的。早在開始謀劃之前,卞之和就將胡安的底細知道得一清二楚了。胡安。在鄭濮存還是戶部尚書的時候。就已經是戶部侍郎了,原先,他和江成海是同等同職的。

難怪江成海成爲戶部尚書之後,對胡安一直不待見,反而器重資歷比胡安淺的張段。

江成海就任戶部尚書這些年,朝中基本就沒有官員在意過戶部侍郎胡安的存在。可見江成海將他打壓得有多厲害。

如今胡安翻身做了戶部尚書,雖然只是暫代,卻有了足夠的本事去對付江成海,也有了足夠的資本去出這些年的惡氣。

越是被打壓得厲害的人,當手中有了可以反擊的力量之後。對於原先打壓他的人,必定會毫無保留地攻擊。——這一點。卞之和深信。

就算此刻胡安畏懼驚愕,但他相信,胡安一定會全力配合自己的提議,這是雙利而無一害的事情。按照他的計劃去做,既能坐穩戶部尚書一職,又額外賺了一大筆錢財,會有人拒絕這樣的好事嗎?

“這……可是若是軍糧運送出了問題,皇上必定會追究戶部的責任。下官暫代戶部尚書一職,若是出了這樣的大問題。還怎麼能夠坐穩戶部尚書之位?各位大人莫不是在開下官玩笑?”

胡安驚愕之餘,有了幾絲不悅。若是按照他們的計劃,自己這個戶部尚書,只是被他用來做筏子,事後若是追究責任,戶部的職責怎麼都脫不了,還不是一樣落入如今江成海的局面?那這樣還有什麼可爲的?

“胡大人,您多慮了。這個事情,怎麼都不會連累到戶部。你的調令照下,運轉司的官員按照調令嚴格執行,皇上怎麼會責怪戶部呢?況且有河內道的事情牽連着,戶部已經連續失去兩個主要官員了,皇上怎麼可能還會怪罪於你?若真是這樣,戶部無官可用,御史臺也會出面的……龔大人,你說是吧?”

卞之和問着一旁的龔如熙,龔如熙自然點點頭,神情同樣令人信服。

“這……真的不會影響到戶部,又能出了這一口氣?”胡安思考良久,語氣終於鬆動了,躊躇着問出這一句話。

聽到他這麼說,卞之和的眼睛一亮,知道此事成了。

見胡安如此上道,他不介意再拋出多一個好處,同樣是爲了針對招討司,卻可以讓胡安這個戶部尚書大賺一筆。

“除了這糧草的調令之外。據我所知,戶部也會劃撥一大批棉衣送去招討司。這批棉衣,會直接有戶部從京兆送出,是不是?”卞之和這樣問道。

胡安點點頭,承認了這件事。棉衣的運送,和糧食的押送運輸不一樣,中間不用經歷這麼多的週轉,而是直接通過戶部劃撥,再由御史臺檢查覈準,最後由兵部押送到河內道就可以了。

按照這樣的程序,這幾個部臺的官員緊密配合,這一批棉衣,能在入冬之前,送到河內道。

卞之和建議,在這批棉衣上做一點手腳,這樣,和糧草運轉一事上,雙管齊下,沈華善在河內道的平亂就不會那麼順利。

這做一點手腳,就是將戶部那些厚實的棉衣,替換成裝滿秸稈的棉衣。這樣一來,戶部就能省下一大筆棉衣費。這筆費用,可是值得十幾萬兩的。這一筆費用,當然會落入胡安等戶部官員的口袋之中。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戶部和御史臺的官員通力合作了。

戶部和御史臺的官員共同覈准之後,就會貼上封條,以防止在押送的過程中,有人暗中偷換。兵部押送的官員,也怕擔這樣的責任。在這些棉衣到達戰地之前,兵部押送的官員,絕對不會查看這些棉衣的。

戶部劃撥了有問題的棉衣,御史臺有龔如熙在看着,絕對不會查出問題來。這中間偷換轉移,不會有人知道。

“可是若是這批棉衣送到招討司士兵手中,他們自然會清楚的。到時候罪證確鑿,戶部和御史臺都脫不了干係……”胡安在想着,卞之和他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瞞過那麼多招討司士兵的耳目。

難道當中有什麼竅門不成?

“這一點,胡大人到時候就知道了。我會爲胡大人準備好這一批棉衣,屆時胡大人就可以將戶部的厚實棉衣轉移出來了。我相信臨冬了。大永的商人。是很樂意收到這樣厚實的棉衣的。”

卞之和笑了笑,這樣說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他既然能想到偷換軍中的棉衣,自然就能想到,怎樣瞞天過海,他有把握。招討司那些士兵,絕對不會發現當中的差別,那些士兵,怎麼會捨得拆了那些棉衣,看看裡面裝的是什麼呢?

過了幾天。當胡安看到卞之和送過來的那批棉衣時,他終於知道卞之和當時爲何會笑得這樣自信了。這一批棉衣。從外面看去,和戶部那一批厚實的棉衣,沒有什麼差別,甚至摸上去,還是棉花特有的觸感。

可是,若是打開裡面一看,就會發現,只有貼着衣服的地方,有一個薄薄的棉花,棉花裡面,全部都是秸稈。這樣的棉衣,看着厚實,卻是一點都不禦寒,若是寒冬到來,士兵們穿着這樣的棉衣去平亂,必定潰敗。

輕輕撫摸着這些棉衣,胡安想起了那封從秦川而來的書信,想到了書信中那一句句嚴正的交代,胡安的心中在默唸:老師,學生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隴右道屬下的秦川,是前戶部尚書鄭濮存致仕之後,所遷居之地。從秦川而來的書信,正是鄭濮存的手書。

胡安,是鄭濮存的私淑弟子。他們雖然沒有師傅的名分,卻有師徒之實,胡安,私底下是稱呼鄭濮存爲老師的,他對鄭濮存恭敬信服至極。這一點,京兆沒有官員知道。

沈華善若不是因爲當年爲了沈寧,爲了沈寧對鄭少宜全義,也不會知道這一點。在備荒糧一事出現之後,京兆的沈華善,第一封發出去的書信,就是送往秦川,送往鄭濮存的手中。

當年沈華善因爲沈寧之故,全了義,暗中爲鄭濮存求了情,使得鄭濮存得以順利致仕,可以從京兆亂局中抽身。

鄭濮存感念這一點,離開京兆的時候,曾對沈華善許諾,若是有所求,他必定會還了沈華善這一番求情之恩。

沈華善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想到鄭濮存,是因爲鄭濮存有過一個附加請求:“對戶部侍郎胡安差一點。”

胡安是因爲鄭濮存的提攜,才得以任戶部侍郎一職的。長泰帝因爲春熙宮之事,對鄭濮存厭棄,自然,也不會對胡安有多少好感。

這些年來,江成海對胡安的不待見,是爲了讓先帝放心,這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保護。不是所有的不待見,都是立心不良的。

也由此,沈華善才知道胡安乃鄭濮存的私淑弟子。原本沈華善也沒有想到會有再聯繫鄭濮存的一天。

可是江成海受備荒糧之累,戶部唯一能做主的就是胡安了。

於是纔有秦川來信。

當年沈華善對鄭濮存全下的義,由胡安來償恩了。

一飲一啄皆有前定,這話的確不假。

沈華善怎麼都想不到,當年的全義之舉,會爲他帶來如此大的福祉。如果沒有胡安居中調度,他必定和五萬招討司士兵,都折在河內道了。

ps:

一更!感謝一個像夏天一個像冬天、似霧如煙的粉紅票!感謝大家還繼續支持我的文。最近身體狀態不太好,要上班還要帶小朋友,但會盡量保持穩定更新。晚上還有一更,會晚一點。多謝大家!

第四百零六中 暗中交手

胡安是鄭濮存的私淑弟子,卞之和自然是不知道的;就算是知道這一點,他也不知道當年沈華善和鄭濮存之間的往來,所以此刻,他纔會將那一大批做了手腳的棉衣,送到胡安的手中。

“已經覈准無誤了,裝箱貼封吧。”御史大夫龔如熙帶着御史中丞楊簡銳等官員,覈查了由戶部劃撥出來的厚實棉衣,這樣說道。

楊簡銳曾在太子詹事府做過右庶子,和沈華善的關係非同一般,爲了避免露餡,龔如熙專門交代了胡安,由楊簡銳檢查的那幾箱棉衣,全部都是真正厚實的棉衣。

見到胡安示意一切已經妥當的眼神,龔如熙看着那些貼封的箱子,心裡感到滿意。這一路上,兵部的官員都不會打開這些箱子了。

至於到時候會不會有人發現這棉衣裡面的真相,龔如熙一點都不擔心。正如卞之和所說:“到時候沈華善吃了敗仗,河內道的局勢無法控制,誰會管這些棉衣的真相?只要御史臺不究,還會有哪個官員在意這些事情?”

對於這個說法,龔如熙深以爲是。當然,他更看重的,乃是卞之和不斷送來的重金

。明年,就是景興元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明年就要致仕了。滿打滿算,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他要在致仕之前,儘可能多的斂財。

這是他心中早就有的打算,不然也不會答應卞之和去做這些事情。

想到姻親衛良查致仕後的淒涼,龔如熙再一次堅定了心中的想法:我致仕之後。哪管朝廷亂象橫生!我只管我之家繁榮富足!在此之前,一定要準備足夠多的錢財,這纔是安身立命之本。

官員在位之時,賓客盈門,門庭永遠不會空虛;致仕之後,人走茶涼,門庭冷落,這是必然的情況。但是從衛良查的身上。龔如熙彷彿預見到了自己致仕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悽慘情況,這令他膽戰心驚。

衛良查原是以二品河內道觀察使致仕的,只是臨致仕之前,河內道出了官員舞弊案,在長泰三十六年的考課中,被考功司和御史臺的官員查了出來。

這樣一來,衛良查就爲長泰帝所不喜了,致仕之後的待遇。遠遠不如同時二品的尚書右僕射甘明泉。

龔如熙的孫女嫁入了衛家,因爲龔如熙纔會對衛良查的情況如此熟悉。衛良查致仕之後,少的。不僅僅是二品官的俸祿。還有隱藏在俸祿下面的各種孝敬,這纔是衛家收入的大頭。

衛良查致仕之後,子孫也沒有多少出息,多是五六品的京外官,根本就沒有子孫可以接過衛良查的榮耀,衛良查那微薄的齎銀和每個月少得可憐的俸銀。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衛家開支所需。

現在的衛家,已經是外強中空了,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入不敷出。

在龔如熙看來,衛家已經完全落敗了。他想到龔家的情況,和衛家何等相似。他怕龔家會重蹈衛家的命運。他是三品高官,兒孫都是靠蔭封爲官的。在官場權力這一個層面上,他的子孫都不能接上他,那麼爲了家族以後的發展,就只有儘量斂財了!

只要有足夠多的錢財,用來打通官場上的關係,就算兒孫輩做不了三品京官,但是在家族的供養滋潤下,曾孫輩,總會有人接得上來的。這就是龔如熙所作的打算。

早在幾年前,龔如熙就在不動聲色地斂財了。他是御史臺的長官,官員們所求他之事,當然是不少,這些年來,他斂到的錢財也不少了,但是這一次卞之和開出的價格,高到令他怦然心動。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況且還不會死呢,況且他還有三個月就致仕了,怎麼會不答應卞之和的提議?

這纔是他和卞之和同一陣線的原因。

“龔大人……”胡安的聲音打斷了龔如熙的回想,令他回過神來,他這才記得,他還在戶部的庫房裡,還站着楊簡銳等官員。

而擺在他面前的,是一箱箱已經裝好的棉衣。這些棉衣,將由兵部侍郎許慎行押往河內道,作爲招討司士兵的衣服補給。

胡安看着微微笑着的龔如熙,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幸好龔如熙沒有認真檢查這些棉衣。不然,他就會發覺,這些裝箱子的,是戶部真正厚實的棉衣,而昨晚卞之和派人運來的那些有問題的棉衣,如今還靜靜地堆放在另一個庫房之中。

當然,今晚,這些棉衣,就會被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走,在有心人的眼中,這些厚實的棉衣,會轉換成十幾萬的銀票,放入胡安的口袋裡。

“回稟主子,胡安手中那些棉衣,已經賣給了千秋錢莊,共得了十三萬銀錢。估計千秋錢莊,會轉手賺得更多。看來胡安,胃口也頗大。這十三萬,只拿出了三萬,分給戶部的其他官員,另外十萬,則是他自己獨有的。”

尚書右僕射府,有屬下這樣向卞之和彙報,他是負責監看胡安和那批棉衣去處的,如今將最後的結果呈送上來。

“貪婪,是人向上和搏殺的動力,這樣不是更好嗎?戶部尚書掌管天下之財,只有他貪心,我們纔可以這成事。”卞之和不甚在意地笑笑,心情不錯地爲屬下解惑。

隨即,他想起了最重要的事情,便繼續問道:“我讓你去查的那件事查得怎麼樣呢?胡安給的那個調配令,是否屬實?”

這些棉衣,只是小動作,他真正在意的,是運轉司的那些糧草!若是這些糧草沒能及時補給,招討司的士兵,會怎麼樣?餓肚子是要出問題的。譁變,那就太正常了!

要知道。招討司的這五萬士兵,可都是江南衛的士兵,只是臨時抽調去河內道平亂而已。沈華善一介文官,文官帶兵,這五萬士兵,心中可服?再加上糧草供應不上,若不出現變卦,這怎麼說得過去?

士兵譁變。亂民暴動,沈華善還怎麼鎮壓?還怎麼平亂?到時候,整個河內道都亂起來,大永走勢,就會符合自己的期待了。

用河內道的亂局,來撬動大永皇朝的位置,只要這樣想一下,卞之和就會興奮得渾身發抖。

所以從胡安手中得到的調令,他一定要覈准了。這樣才能制定最精準的計劃,這個計劃纔會成功。

“屬下都已經去查探過了,這個調配令最前面的兩路運轉司。都接到了調令。江南道和河內道臨近,又是大永的糧倉,各路運轉司很密集,屬下擔心,糧草供給之上,很難中斷……”

這人皺着眉頭說道。對於江南道的糧倉之多,只要是大永人,都知道的。江南道和河內道相鄰,這糧草補給之上,實在太便利了。

“江南糧草是多。所有官員都會以爲,招討司的糧草定必能供應上的。我就是要出其不意。所有人都認爲不會出現問題的時候,偏偏就出現問題了。覈准了這些運轉司的情況,我已有計了……”

對於屬下的擔心,卞之和只這樣說道。

謹小慎微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去謀取,事情就不會成功。他不會給沈華善順利平亂的機會,也一定要讓河內道亂起來。這樣,他以後的安排,才能動起來。

不然,大永就是一潭靜水,他有什麼可爲的地方?

“讓胡安將真正的調配令給了卞之和,會不會太冒險了?若是糧草除了問題,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江成海皺着眉頭說道, 他真的想不明白葉正純爲什麼會出這個主意。

雖然他知道葉正純會將一切算得比任何人都精,吃虧的事情他絕對不做,但是他還是忍不住憂心。

這些糧草,牽涉着五萬士兵,牽涉着河內道的局勢,就這樣輕易拿了出去,他怎麼想都是不放心。

作爲戶部尚書,他比葉正純這些人更知道糧草的重要性,萬一有損失,江南道一時之間,哪裡還來得及籌備這麼多的糧草。

就算有,運轉司的官員,也力不從心啊。

葉正純“嘻嘻”笑着,像個奸商一樣,卻沒有答話。他看了一眼女婿張澍,又看了一眼沈華善的孫女婿應南圖,這纔開口說話了。

“難道你不想知道,卞之和爲什麼會想河內道亂起來?要知道,當初是他第一個自請去河內道平亂的,這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嗎?”這是葉正純不解的。

他始終想不明白,河內道亂了,對卞之和有什麼好處,須知有國纔有家,若是天下大亂,就算卞之和握着無上權力,又有什麼用?

“況且,卞之和又不是傻子,如果不將真正的調配令給他,怎麼能夠讓他信服?不是這樣,怎麼可以將卞之和暗處的勢力全部引出來?江老弟你可還記得別山山腳下的那場刺殺?配備弓弩的兩百精英,卞之和去哪裡找來的這些人?我真是好奇啊。”

葉正純這樣笑說道,心中卻堅定了主意。

就算再冒險,也一定要趁着這次的機會,將卞之和背後的勢力,都拔了出來。不然,由着這樣的一個人在背後搞風搞雨,尤其這個人還是國之重臣,那麼朝局就永無安寧之日了!

有天災,有佞臣,朝堂不亂,才奇!——在葉正純的心目中,卞之和就是佞臣那一類的人。對於這樣的人,他認爲一定要有重誘餌,才能引得他入局。

欲將取之,必先與之。

況且,不是還有沈華善的孫女婿在這嗎?這個計劃,可是他貢獻的,作爲千秋錢莊的當家,這些糧草,他總會有辦法吧?

ps:

二更!遲了點~請大家原諒~~ 大家看在我帶病更新的份上,用粉紅砸我吧!!!

第四百六十三章 沈家暗朝第四十章 天寧寺踏春第三百九十二章 誰高一籌第一百八十二章 代價第十六章 開悟與懷念第兩百七十八章 將軍府舊怨第三百七十九章 押俘第兩百七十二章 並肩作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驚濤第三百五十章 初定典謨第兩百二十五章 未定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兩百四十一章 撤給事中第七十八章 霜重秋色濃第四百九十七章 災星第一百零八章 太后病重第四百零一章 去河內道否?第一百六十九章 情迷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剛怒目第五百二十章 不臣第兩百六十一章 洗心第七章 隨伺書房第兩百零一章 白氏身份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子薨第兩百三十九章 大換血第三百五十六章 來了第兩百三十五章 京兆局定 (第一卷完)第三百九十章 香餌死魚不?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一百五十六章 背家譜第三百七十二章 妖孽出第四百六十三章 沈家暗朝第八十六章 刺殺後續第四十四章 尚書右僕射第五百零五章 不作不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全力誅殺他!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在設局?第七十一章 應南圖的心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突襲韶縣嫡長女 第四百三十九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六十章 這下壞了!(和氏璧加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三百一十三章 望君歸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都亂第一百九十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兩百一十四章 冬至夜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理寺審訊第四百九十三章 沈家大悲第一百九十一章 溪山俞氏第三十五章 開春吏事第五章 姨娘庶妹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子出生第三百五十三章 新君難測第五百一十三章 時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君臣義斷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家登臺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理寺審訊第兩百六十章 有戲看第二十四章 使團比試第四百六十九章 禮樂征伐第兩百一十一章 露端倪第三百五十一章 朝南第一百五十八章 撾登聞鼓第兩百九十七章 平息之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遺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埋伏第四十二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五十九章 治水良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天子失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永朝的悲哀第四百四十四章 樂死道生第一百零四章 南北分榜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見他第四百三十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四百八十四章 爭時第三十章 臨近過年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剛怒目第二十章 如流處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局怎麼破?第五十七章 賑災之心第五十三章 出西燕記第四百二十三章 燕都之主第五十二章 鎮遠公病重第四百零二章 平亂之人第五百零二章 抹黑第七章 隨伺書房第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之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諡號爭論第四百六十八章 沈則思現身第五百二十八章 下一步第四百零四章 運籌第兩百九十二章 縱橫捭闔第兩百二十章 利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兩百二十章 利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謝第五百三十章 後宅之功
第四百六十三章 沈家暗朝第四十章 天寧寺踏春第三百九十二章 誰高一籌第一百八十二章 代價第十六章 開悟與懷念第兩百七十八章 將軍府舊怨第三百七十九章 押俘第兩百七十二章 並肩作戰第兩百九十五章 驚濤第三百五十章 初定典謨第兩百二十五章 未定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兩百四十一章 撤給事中第七十八章 霜重秋色濃第四百九十七章 災星第一百零八章 太后病重第四百零一章 去河內道否?第一百六十九章 情迷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剛怒目第五百二十章 不臣第兩百六十一章 洗心第七章 隨伺書房第兩百零一章 白氏身份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子薨第兩百三十九章 大換血第三百五十六章 來了第兩百三十五章 京兆局定 (第一卷完)第三百九十章 香餌死魚不?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一百五十六章 背家譜第三百七十二章 妖孽出第四百六十三章 沈家暗朝第八十六章 刺殺後續第四十四章 尚書右僕射第五百零五章 不作不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全力誅殺他!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在設局?第七十一章 應南圖的心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突襲韶縣嫡長女 第四百三十九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六十章 這下壞了!(和氏璧加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三百一十三章 望君歸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都亂第一百九十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兩百一十四章 冬至夜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理寺審訊第四百九十三章 沈家大悲第一百九十一章 溪山俞氏第三十五章 開春吏事第五章 姨娘庶妹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四百九十八章 皇子出生第三百五十三章 新君難測第五百一十三章 時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君臣義斷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之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家登臺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理寺審訊第兩百六十章 有戲看第二十四章 使團比試第四百六十九章 禮樂征伐第兩百一十一章 露端倪第三百五十一章 朝南第一百五十八章 撾登聞鼓第兩百九十七章 平息之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遺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埋伏第四十二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五十九章 治水良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天子失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永朝的悲哀第四百四十四章 樂死道生第一百零四章 南北分榜第三十三章 第一次見他第四百三十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四百八十四章 爭時第三十章 臨近過年第三百一十六章 金剛怒目第二十章 如流處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局怎麼破?第五十七章 賑災之心第五十三章 出西燕記第四百二十三章 燕都之主第五十二章 鎮遠公病重第四百零二章 平亂之人第五百零二章 抹黑第七章 隨伺書房第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之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諡號爭論第四百六十八章 沈則思現身第五百二十八章 下一步第四百零四章 運籌第兩百九十二章 縱橫捭闔第兩百二十章 利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兩百二十章 利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謝第五百三十章 後宅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