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初心

孫傳庭已經料到朱栩會問他,從隊伍裡站出來,擡手道“回皇上,臣以爲,國之亡替,皇帝縱然有責,爲臣者責更大,天子託政於百官,百官當盡心盡力,爲天子分憂,爲蒼生謀福,朝代更替,天子責三,臣者責七,興亡皆繫於民心,民心失,君臣枉然。”

朱栩喝了口茶,面露思忖,道:“孫閣老說的有些道理,還不夠透徹,還有哪位愛卿要補充的嗎?”

朱栩話音落下,王從義出列,擡手道:“回皇上,臣認爲,君子於國有益,小人禍國,不論君上還是百官,當近賢臣,遠小人,兼聽明,偏聽暗,事事洞明,國無大禍。”

王從義話音一落,餘大成出列,道:“皇上,臣有不同看法。何爲君子,何爲小人?王莽是小人嗎?霍光是君子嗎?東林不是號稱君子?禍國不甚?臣以爲,國之敗,綱紀之失也,若是太祖綱紀一直能嚴守到現在,何來土木堡之敗?又何來魏忠賢之亂?國之重,莫過於綱紀。”

餘大成的履歷不怎麼好,屬於矮個子裡拔高,衆人都不太喜歡,他話音一落,楊景辰就出列,道:“皇上,臣以爲,國政之要在於人,人心齊則國興,人心亂則國亂。是以,歷朝歷代之更替,莫不與朝野黨爭有關。”

楊景辰一說完,深惡黨爭的方孔炤出列,道:“臣贊同楊大人所言,國之興盛在於朝廷,若朝廷和睦,百官無憂,盡心國事。若是黨同伐異,官吏驚懼,蒼生與之蒙難。臣認爲,黨爭爲國禍之最!”

方孔炤一說完,工部尚書徐大化出列,道:“臣贊同方巡撫之言,一國之興衰,不在於君上,而在乎於臣道,臣道有失,國之失,臣道若全,天下當興。吾皇登基以來,奮力除黨爭,安撫百官,方纔有今日。所以臣認爲,爲臣者,當恪守爲臣之道,不二心,不逾矩,不懦弱,卑亢有度,國之幸也!”

徐大化雖然做了多年的工部尚書,但因爲一些關係,一直很低調,百官也清楚,對他都是不冷不熱。

他說完,後面就沒人站出來了。

朱栩坐在最上面,聽了一陣子,道:“嗯,你們說的朕都聽到了,大部分都是認爲國之興亡更替,歸於人心,歸於品行,說的很有道理,還有其他想法嗎?”

朱栩話音落下,大殿裡依舊安靜,很多人心思轉動。

該說的其實都說的差不多了,再說下去,無非翻來覆去,有什麼意思?

傅昌宗與周應秋兩人站在畢自嚴一排,一前一後,聽着朱栩的話,傅昌宗稍做沉默,出列道:“皇上,臣認爲,人性本惡,需有律法以及綱紀,禁令等作爲約束,方不至於失控。”

傅昌宗說完,周應秋出列,道:“臣也如此認爲,君子小人古來無定論,若是律法長存,人人須守,不得逾矩分毫,又何懼君子小人?”

衆人聽着,不由得轉頭看向這二人。

整個大明誰不知道這二人是朱栩的絕對心腹,他們在這種場合說出的話,往往都代表着朱栩的真實意思。

衆人轉過頭,又看了眼朱栩,各有思索。

人性本惡,人性本善,這個是不能去辯的,因爲沒辦法去證實,扯來扯去也還是一樣,誰也說服不了誰。

問題是,上面那位也是這個想法?

一時間,大殿二十多位大臣都沉默了,現在朝野,有誰能不顧及朱栩的態度行事?

朱栩環顧一圈,從龍椅上站起來,面露思忖的緩緩向臺階下走來。

王一舟帶刀,跟在朱栩身後。

一羣大人們神色微緊,不約而同的看着朱栩。

朱栩走下白玉臺階,站在畢自嚴,孫承宗前面,面上還是在思索着,語氣緩慢的說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朕認爲還不是根本,或者不夠具體,透徹。”

畢自嚴,孫承宗等人目光看着朱栩,眼裡裡皆是深深的憂慮。

他們本就在擔心朱栩這一次在準備進行某些‘大動作’,現在,是要來了。

朱栩一身龍袍,威嚴,莊重,臉上還是思忖之色,道:“人心本惡,嚴守律法,持身守正,這都對,沒錯。可爲什麼這樣要求?歷朝歷代的開國三代,都可以稱之爲盛世,可隨後益敗,不可挽回。是人心惡?綱紀損?小人當朝……那麼,亡國之君都是昏君嗎?亡國之臣都是佞臣嗎?不盡然。可爲何還會亡國?我們讀的聖訓越來越多,道理越來越多,祖制祖法越來越多,朝代更替的時間卻爲何越來越短?”

“朕自小就不喜歡看四書五經,神祖,父皇在世的時候朕還太小,皇兄在世時,三翻四次要朕多讀書,皇嫂還給朕請了老師,一定要朕好好讀書,甚至親自看着朕。朕那時才七八歲,可就是讀不下去,千方百計的偷懶。但是,朕喜歡看史書,各種傳記,從古至今的史書,傳記,哪怕是野史,不敢說都看過,但也看了大半,很有些想法,心得。今天,與諸位愛卿分享一下,從不同角度來探討一番,相互有益。”

這些大臣都微微傾身,做側耳聆聽狀,心裡卻越發不安。

朱栩揹着手,緩步向前走,目光在這些人臉上掃過,語氣依舊和緩,道:“太祖立國,師法於周,結合歷朝興弊,創我大明祖制。國之初立,妖孽縱橫,太祖窮三十年之功,大明初定。成祖遷都北平,御守北虜,將我大明的祖制進一步完善。及宣宗立,祖制基本完善,之後歷經一百多年,一直到皇兄,祖制基本未變。”

“然,國政之失已不可挽,黨爭酷烈,百官驚懼,內憂外患,前所未有!朕看在眼裡,憂心忡忡,後朕受命登極,便迫不及待的推動革新。”

“初,朕也惶然,朕在革太祖之制,錯在朕?錯在太祖?朕曾彷徨很久不得解。後來,朕縱觀史書,俯看興替,終於明白了一點。”

“非朕錯,亦非太祖錯。錯在於一個‘守’字。太祖創業艱辛,世所共知,都曾言‘守業更比創業難’,何故?因循守舊,抱守殘缺,毫無列祖列宗爲國爲民,開疆拓土,創萬事太平之初心!”

“朕恍然大悟,歸之爲‘初心’。朕找到了太祖爲國爲民之初心,諸位大人,你們可有開國那些功勳的‘初心’?他們一心爲國,拋棄名利,清正廉明,造就了洪武盛世,永樂盛世!”

這些大人們聽着朱栩的話,一個個都眉頭緊皺,陷入苦思。

他們不得不承認,朱栩說的是對的,歷代王朝的衰落,都可以說是失去了這個‘初心’,並不是皇帝一個人,還有他們這些臣子,他們集體失去了。

沒有了這個‘初心’,他們故步自封,毫無開拓之心,只能躲在長城內,享受他們渴望的,不願破壞分毫的,所謂的‘太平’。

“諸位臣工,今天,朕希望你們也能找回這個初心!”朱栩走到最後,猛的一回身,沉聲說道。

朱栩站在這些大臣的身後,聲音滾蕩,在整個大殿裡迴響,如雷驟出,卻散之不去!

第三百五十八章 諸王反對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大皇商之範家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擊第九百零四章 工部不容易第1189章 回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零零五章 四兩撥千斤第1393章 幕府兵敗如山倒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談第1224章 震盪不休第1186章 激烈變化第六百零六章 咄咄進逼第八百八十章 夜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大皇商之範家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鮮的解決辦法第八百六十二章 誰主誰次第五百一十一章 判決第四十章 出家 (求收藏,推薦票票~~~)第七百五十八章 軍火生意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六百七十二章 發難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六百二十章 旨意入京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兩院院長第九十一章 前戲第九百二十四章 盪漾第八百三十章 特赦第三百五十九章 查抄福王府第八百七十一章 大師解籤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1218章 歸程第1528章 李自成沒第六百五十章 民間組織第八百九十五章 認罪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1518章 進擊中的大明第1232章 溫體仁的認罪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九百二十三章 澡堂子論長短第一百一十一章 還是漕運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六百五十五章 鹽幫之爭第八十二章 鋪展第1300章 蠅營狗苟的官員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宣示第三百六十九章 暴風雨前(求收藏~)第1333章 四國島之戰第三百章 登基第兩百九十七章 敲打信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六百六十四章 招標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1526章 送行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勝第1148章 狂風捲落葉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人(求收藏~)第1335章 慘勝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1328章 倭國難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驚魂第四百零一章 阿敏掌權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野心的萌芽第四百三十五章 狼性(第五更!)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第五百五十七章 鑄幣第兩百二十五章 禽獸不如第1369章 德川家光的殺意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二十四章 疑蹤第1355章 關門海峽第七百二十七章 琉球鉅變第1375章 軍心浮動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東林屈服第七十七章 不對勁(求收藏,求推薦~~)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兩百六十章 抗旨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巡政御史第八百七十四章 餐前娛樂第九百八十二章 去國號第1510章 無措的大商人們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一百二十四章 扒皮
第三百五十八章 諸王反對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大皇商之範家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擊第九百零四章 工部不容易第1189章 回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零零五章 四兩撥千斤第1393章 幕府兵敗如山倒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談第1224章 震盪不休第1186章 激烈變化第六百零六章 咄咄進逼第八百八十章 夜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大皇商之範家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人方法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鮮的解決辦法第八百六十二章 誰主誰次第五百一十一章 判決第四十章 出家 (求收藏,推薦票票~~~)第七百五十八章 軍火生意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六百七十二章 發難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六百二十章 旨意入京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兩院院長第九十一章 前戲第九百二十四章 盪漾第八百三十章 特赦第三百五十九章 查抄福王府第八百七十一章 大師解籤第1123章 中宮有喜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1218章 歸程第1528章 李自成沒第六百五十章 民間組織第八百九十五章 認罪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1518章 進擊中的大明第1232章 溫體仁的認罪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九百二十三章 澡堂子論長短第一百一十一章 還是漕運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六百五十五章 鹽幫之爭第八十二章 鋪展第1300章 蠅營狗苟的官員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宣示第三百六十九章 暴風雨前(求收藏~)第1333章 四國島之戰第三百章 登基第兩百九十七章 敲打信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七百零九章 貢院風潮第六百六十四章 招標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1526章 送行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勝第1148章 狂風捲落葉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人(求收藏~)第1335章 慘勝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1328章 倭國難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驚魂第四百零一章 阿敏掌權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四百六十六章 寬衣解帶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野心的萌芽第四百三十五章 狼性(第五更!)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第五百五十七章 鑄幣第兩百二十五章 禽獸不如第1369章 德川家光的殺意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二十四章 疑蹤第1355章 關門海峽第七百二十七章 琉球鉅變第1375章 軍心浮動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天子胸懷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東林屈服第七十七章 不對勁(求收藏,求推薦~~)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兩百六十章 抗旨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巡政御史第八百七十四章 餐前娛樂第九百八十二章 去國號第1510章 無措的大商人們第七百六十九章 出使歐洲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一百二十四章 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