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

時光荏苒,轉眼之間,布袋和尚已經在嶺中各地雲遊了近十年。

這些年來,他居無定所,行無蹤跡,儀形不齊整,處世少規範;袒腹含笑,隱德如癡,言語蓋天蓋地,舉止非聖非凡;實而不虛,混而不鑿。所以,世人不知其何許人也。

那一年,歲在庚申,是爲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布袋和尚在閩中既久,有思歸兩浙之想。他取道武夷山,順路去看望那個曾經佈施給他大量木材的陳達須居士。自然而然,陳達須對他敬若神明,招待甚謹。臨別時,陳居士戀戀不捨,問他何故舍嶺中而歸兩浙。布袋和尚居然像常人一樣說是故土難離。陳達須笑道:“既然故土難離,當初何必來到嶺中?”

布袋和尚說道:“當年嶽林寺重建,因爲我井中出木,驚動了世人,有以神異惑衆之嫌,所以只好遠走他鄉。再說,若不是我跑得快,師父閒曠老和尚一定會讓我接替住持之位。我一個閒散人,如何能受得那份煩惱,所以趁早溜之大吉。這一溜,就溜達了千里萬里雲水、十年八年光陰。”

陳達須問道:“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臘幾何?”

布袋和尚反問:“怎麼,你問這麼詳細,要把我當祖宗供奉嗎?”

陳達須也開玩笑道:“誰有你這樣的祖宗,算是倒八輩子黴!我是覺得,你老人家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來無蹤去無影,所以十分好奇。”

布袋和尚說:“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這布袋與虛空齊年。”

陳達須修禪多年,所以慧心如炬,了了分明,一笑道:“既然不能說你姓李,那麼,你一定姓張;不是二月八日生,一定是……”

布袋和尚急忙打斷他的話:“知道就得,沒人把你當成啞巴!”

陳居士笑着說:“好、好、好。和尚此去,若再有人問,你這麼回答就對了,不可墮入他人的是非中。”接着,陳達須又問:“弟子愚魯,如何得見佛性?”

布袋答曰:

即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陳達須又說:“和尚回到兩浙之後,必須要在寺院掛單常住,千萬別再露宿街市了,對您的身體不好。”

布袋仍然以偈回答:

我有三寶堂,裡空無色相。

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

學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

智者解安排,千古無一匠。

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

陳居士明白他是在借事說禪,啓發自己,所以合十作禮道:“謝謝和尚開示,願和尚再留一些時日,以便我盡弟子恭敬之意。”

然而,當天晚上,布袋和尚將一首偈子寫在了陳居士家的門上,揚長而去——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

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

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

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清淨常皎潔。

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明州奉化縣城街頭,出現了一個沿街行乞的和尚。他踢踏着一雙破草鞋,敞着懷,露出一個圓圓的、大大的肚皮。他肩頭扛着一根曲曲彎彎的木柴削成的禪杖,杖頭挑着一隻布袋。他言語含混不清,經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語,講一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所以人們總是不知其所云。他或橋頭,或當街,隨處坐臥,夜間隨便找個房檐、門洞,就是他呼呼大睡的地方……

有一天,時逢奉化城裡的集日。大肚子和尚來到街衢,見到集市上人們南來北往,擠來擠去,人頭攢動。他長長嘆了一口氣,說道:

奔南走北欲何爲?日歲光陰頃刻衰。

自性靈知須急悟,莫教平地陷風雷。

集市上的老百姓如何明白他話裡的禪機,照樣忙活自己的生計,做自己的買賣,沒人理會他。他又指着人羣唸誦道:

趨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皇。

他每日這樣在街頭嘮嘮叨叨,也不管人家聽不聽,反正他總是說個不停。

有人問他:“和尚,你的法號叫什麼?”

他把那隻布袋拿出來,半吟半唱道: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

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一位書生問他:“爲何時常揹着布袋?”

他回答說:“包納乾坤。”

問話的書生在苦讀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的同時,也曾經翻閱過很多禪宗語錄,所以對禪的機鋒頗爲了解。他追問道:“意趣若何?”

大肚子和尚以偈回答:

圓覺靈明超太虛,目前萬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盡,唯有真如也太迂。

不用說,這個會說偈子的大肚子僧人,就是布袋和尚。

其實,就算他原來不叫布袋和尚,現在也是布袋和尚了——他出家離開縣城一帶已經二十多年,形象大變,已經無人知道這個大腹便便的邋遢和尚,就是當年長汀村的那個英俊少年。因爲人們總見他杖荷布袋,就都稱他爲布袋和尚。

他那隻布袋,的確叫人好奇。

他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瓦鉢、木魚念珠,還是破衣裳、爛草鞋,統統貯於袋中,似乎應有盡有,永遠掏不完。他沿街遊走,無論見到什麼東西,也不管有用沒用,經常會討要一些,然後一股腦兒塞進他的布袋裡,卻總也裝不滿。

這身邊一具布囊,若能包得住古今未來,

何不將它打開,也好叫大家瞧瞧稀罕;

那手中半根木杖,業已撐不起上天下地,

應該索性放下,別隻顧自己嘻嘻歡笑。

初夏的一天,一個居住在縣江岸邊的年輕小夥子胡三江,從江中摸到了一條紅尾大鯉魚。中午,他剛剛將做好的魚端到餐桌上,還沒動筷子,忽然看到布袋和尚從街東邊走來。胡三江喜愛惡作劇,又見布袋和尚什麼東西都乞討,心中暗暗決定要戲耍他一番。當布袋和尚走到他家門口,胡三江喊道:“布袋和尚,我家的菜做好了,你要不要?”

布袋和尚自然來者不拒。然而,胡三江遞給他的,竟然是一條紅燒鯉魚!

中國漢傳佛教的僧人,爲了體現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從梁武帝時期開始,完全食素。出家人食用葷腥,被視爲破戒,會被毫不留情地摒出寺院!

胡三江將香噴噴的紅燒大鯉魚送到了布袋和尚的鼻子底下,臉上露出得意的壞笑。

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布袋和尚一把拿起紅燒魚,毫不猶豫地張嘴咬了一口,然後眯着眼睛一笑,將整條鯉魚塞進布袋,揚長而去。

碧落片雲,長天孤月。

能棲物外,妙兮幽絕。

慣隱市廛,奇哉英傑。

隨行兮唯有禪杖布袋,

充飢兮何妨酒肉腥血。

別,別,玉殿瓊樓更加雪。

胡三江辛苦了半天才摸到的大鯉魚,忍了半天嘴饞才燒好的美食,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沒了蹤影,裝進了瘋和尚的布袋裡!本來想戲耍人家,卻反而被人家當猴耍,他就像王八碰到橋墩上,說沒地說,怨無處怨,一整天連飯都吃不下去——肚子裡早氣飽了。

第二天早起,胡三江發現自己昨天沒吃的白米飯變了味——夏日天熱,米飯存放了一整天,早已餿了。他剛要倒掉,忽然想到了什麼,詭異地一笑,原封不動地放到了太陽下暴曬起來……

等到中午,布袋和尚又從門前經過。胡三江又喊道:“和尚,米飯要嗎?”

布袋和尚咧開大嘴笑了:“胡施主,你總是這樣樂善好施。”

“那你將布袋口張開。”胡三江說着,將餿米飯端了出來,藏在背後。

布袋和尚很聽話,果然將布袋打開了。胡三江猛然把餿米飯倒入了他的布袋中。

那本來就餿了的米飯,經過一上午的暴曬,得十分厲害,不但長出紅絲綠毛,而且散發着一種又臭又酸的氣味,幾乎能把人薰一個跟斗!

但是,布袋和尚卻毫不生氣,反而眯眯笑着說:“謝謝,謝謝胡施主的香米飯。”

胡三江一臉的壞笑,說:“既然是香米飯,那你就快些享用吧!”

布袋和尚說:“不急、不急,心急吃不到熱豆腐。”

過了一會兒,布袋和尚果然將布袋裡的米飯取了出來,並且真的吃了起來。

那是敗壞了的餿米飯啊,吃下去會胃痛拉稀鬧肚子的!然而,布袋和尚卻吃得津津有味,好像那米飯新鮮無比,極爲美味可口似的。

果然,周圍散發着新鮮米飯的清香。也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了幾個饞嘴的小男孩,爭相向布袋和尚討要香米飯。布袋和尚就分給了他們一些,小兒們也吃得興高采烈。

本來在一旁竊笑的胡三江看傻了眼,等到布袋和尚他們吃完飯走遠了,他還在門口愣神。

過了幾天,胡三江與幾個青年夥伴找來一張粘網,又來到江邊打魚。他們的運氣太差了,折騰了老半天,活魚一條也沒撈到,漁網上反而掛了不少死魚。

這些魚肚子發軟,鱗片脫落,也不知死去多久了。

“媽的,這些死魚若是能活過來多好,咱們就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了。”胡三江一邊從漁網上摘死魚,一邊說道。

這時,他一擡頭,遠遠看到布袋和尚的身影。胡三江與幾個夥伴耳語了幾句之後,其中一個小夥子衝着布袋和尚喊道:“布袋和尚,江水裡可好玩啦,過來戲水吧。”

布袋和尚還真的走了過去,放下布袋,挽起褲腿,下到水裡與他們相互潑水嬉戲起來。胡三江趁他不注意,悄悄溜上江岸,將那些死魚盡數裝進他的布袋之中。

布袋和尚大概只顧着呵呵歡笑了,對這一切渾然不覺。鬧夠了,也累了,人們紛紛上了岸。布袋和尚拎了拎被死魚墜得沉甸甸的布袋,疑惑地說道:“奇怪,我放在這裡的時候明明是空的,此時怎麼鼓囊囊的?”

胡三江他們躲在一邊,捂着嘴偷着樂。

布袋和尚打開布袋口,看到半布袋死魚,傻乎乎地說道:“你們這些調皮搗蛋的魚兒,不在江裡游水,跑到我的布袋裡幹什麼?”

“它們到你的布袋裡結夏呢!”胡三江調侃說。

布袋和尚居然點點頭說:“是的、是的,我們人能跳進江裡戲水,魚兒自然也就能鑽到布袋裡睡覺了。”

他有些瘋瘋癲癲地對那些死魚說:“喂、喂,山僧我已經從你們的江水裡出來啦,你們也不能再賴在我的布袋裡了!”

自然,那些死魚不肯從布袋裡出來——就算是活魚,也聽不懂他的話。布袋和尚像是無可奈何地說:“好吧,好吧。既然你們覺得布袋裡好玩,願意和貧僧做伴,那就在裡面待着吧。”

說着,他像是得了什麼寶似的,背起半布袋死魚,笑眯眯而去。

胡三江等人抓耳撓腮也弄不明白,這個瘋瘋癲癲的布袋和尚居然不嫌死魚腥臭,難道他的布袋裡有什麼玄機,能夠化腐朽爲神奇?

那一天,在城裡的十字街頭,胡三江他們一羣小夥子圍住布袋和尚,非要看看他的布袋裡裝的都是什麼貨色,到底有什麼機關,隱藏着怎樣的造化神奇。

沒想到,布袋和尚倒是很大方,當着衆人將布袋抖了個底朝天,只見從裡面滾落的有吃剩的飯糰、乾糧,有日用的針頭線腦,也有佛珠木魚、袈裟裹腿。他指着這些東西說:“看看,看到眼裡都不見。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

他將這些零零碎碎的破東爛西一個個拿起來,一一問人們:“這個是什麼?”

說來也怪,本來都是一些尋常物件,因爲拿在他的手裡,似乎就別有寓意,人們都不知如何回答。不等人們反應過來,他已經放回到布袋裡。

都盧一個布袋,裡面討甚奇怪?

困來且得枕頭,攜去亦無妨礙。

有時鬧市打開,多是自家買賣。

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30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1)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11章 忍辱修行:以慈悲心轉化嗔恨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2章 取名“契此”第42章 自食惡果,因果自負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2章 取名“契此”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4章 逃婚去出家
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30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1)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11章 忍辱修行:以慈悲心轉化嗔恨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2章 取名“契此”第42章 自食惡果,因果自負第14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2)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2章 取名“契此”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31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2)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3章 真正的富貴,來自他人真心的尊重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4章 逃婚去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