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拓植臺灣規劃

關於臺灣衛的下一步規劃,該當如何發展,迅速的將這塊別人眼中的蠻荒之地,孤懸海外的盜賊淵蔽,變成李家經濟體系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李華宇給父親的這份說帖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爲了提示父親,他甚至用硃砂在一些關鍵的段落之中做了標註。以提示父親加以注意。

在華宇的規劃當中,除了繼續大量的從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等地大量移民到臺灣開墾,增加土地種植面積以外,增加糧食種植面積外,更多的在他的規劃當中考慮到的是經濟作物的種植。

“父帥,如今拜各處所修建的陂、圳等水利工程所賜,再加上我南中所出產的各類金屬工具和肥料、農藥的使用,將臺灣這塊古人口中的毗舍耶真正變成了有些輪廓的水稻樂土。”

毗舍耶是古代梵語,毗爲稻土,舍耶,莊嚴之義。合在一起,大概就是莊嚴的水稻之地,也就是水稻樂土、天堂的意思。

不過,再好的自然條件,在移民到來之前,特別是南粵軍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所謂的福摩薩之前,臺灣不過是一塊土著只知道射殺飛禽走獸,簡單的採集活動用來生存,整個生產力水平處於原始社會的土地。

而初步的得到開發,則是在鄭芝龍手中。利用崇禎初年間的福建大旱,從漳州泉州等地招募饑民數萬人,每人給銀元三塊。三人與一牛,用海船運載至臺灣,令其墾田築屋。到了秋天計算所獲收成,竟然比福建家鄉多出一倍不止,這樣一來,來者歲多。

移民範圍涵蓋了漳、泉、惠、潮等地,這裡缺少土地和謀生手段的百姓望風而至,不斷的開闢荒野,將一片片蠻野之地變成稻花飄香的良田。

但是這一時期的農業技術手段還停留在播種之後,聽其自生自滅。廣種薄收的水平上。完全是靠天吃飯。真正糧食生產得到大幅度增長,還是在南粵軍的手伸進了當時被稱爲大員的臺灣之後,大批的鐵製農具得到使用後,鐵製農具、良種、耕牛以及土化肥跟稻田養魚形成了一條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鏈條。

“兒子計算了一下。今年的臺灣各地的糧食生產情形。照各處田莊報上來的情形看。應該可以達到收成七八百萬石稻穀的水平,完全自給不說,還可以有至少三百萬石的糧食外銷。”

“外銷?往哪裡外銷?”守漢故意做出很嚴厲的表情看着自己的這個兒子。心中卻十分歡喜,兒子能夠自己分析現狀、提出解決之道,這說明李華宇已經迅速的走向成熟了。這是任何一個父親都樂於見到的,哪怕他所提出來的解決之道十分幼稚可笑,但是最起碼他有了自己的想法,這纔是最可寶貴的。

“你是不是打算利用地勢便利,將臺灣的餘糧往漳州泉州和閩西、閩北,甚至是贛南、南直隸等處銷售?”

守漢揣測了一下臺灣餘糧的銷售範圍。

“但是這裡一直是南中餘糧的銷售地域。而且爲了防止有餘糧外流,公事房規定了嚴格的糧食銷售配額制度,你這裡的上百萬石糧食一旦涌入這一地區,勢必會造成糧食外溢,如果有糧食被奸商轉賣給遼東反賊,那,你我父子便又有麻煩了!”

“父帥!兒子說的外銷,除了往內地銷售一部分以外,不會超過二十萬石規模,量來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更多的,兒子打算往日本等處出售!”

“往日本銷售?”

守漢不得不說,兒子的想法是個不錯的主意。這對於進一步控制日本經濟、政治,是一個絕大的殺手鐗。

“除了外銷之外,兒子打算把父親在南中推廣運行多年的思無倉、常平倉制度在臺灣強行推廣。不管是漢人村莊,還是番民村社,都要有儲備至少一年以上口糧的稻穀。這樣一來,糧食的外銷壓力便可以稍稍減少一些。”

“以番民那種豪放,不善蓄積的性格,這種制度對他們有益無害。你大可以放手去做。不過,推行這個制度之前,要在番民當中好生宣講一番,免得引起誤會。”

“嗯,這個請父帥放心。兒子手下有不少娶了番民女子的人,讓他們去岳父家走動的時候把這個建立糧食儲備的好處宣講一番也就是了。不過,”李華宇稍稍停頓了一下。

“兒子打算請父親幫個忙。”

守漢有些奇怪,這個小子從小到大,什麼時候說話這麼客氣過了?

“說說,是不是看上了哪個番民家的女子,怕你娘不願意你收入房中?沒事!阿爹這點很開通,漫說你娶個番民女子做妾,就是把倭國的天皇弄來,阿爹也給你撐腰!”

守漢說這話只是隨口一說,卻不知道,此時的日本天皇,已經讓他當了便宜爺爺。

李華宇臉一紅,對於阿爹的這個態度,他雖然不算陌生,但是父子之間說話,卻是第一次遇到。他也曉得,對於房中女人的事情,阿爹和大娘都是絲毫不在乎,阿爹自己就有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的各種女人,最近又有從極北酷寒之地收來的傲蕾一蘭做七房夫人,還從山東收了兩個女人,父親的態度,也影響了李華宇。

“不是!不是!兒子不會因爲這點小事來麻煩父帥!”李華宇擺動着雙手撇清自己。

“兒子是想請父帥幫個忙,在南中尋找幾個榨坊、燒鍋之類的,到臺灣來榨油、燒酒。”

將糧食作物進行加工之後,將糧食釀造成酒,或者榨出油來,利用技術加工之後提高糧食這種初級農產品的價值。且不說外銷,便是島內的這百餘萬人便足可以消耗的龐大的一塊。

“這個簡單的很!你便以你自己的名義寫信給胡家、李家等商號。他們從河靜時期便追隨我家,始終是忠心不二,鞍前馬後的。如今你這裡有了商機主動上門,也算是你提攜他們。”

守漢還有一層意思沒有說出來,他覺得應該讓李華宇出現在南中各界當中建立起自己的人脈關係網絡了。不能什麼事情都讓自己來出頭。

“你是我南粵軍的大少帥,如今的臺灣衛指揮使,親自寫信甘言厚幣的邀請他們到臺灣來建廠發財,這裡子面子都有的事情,他們若是不來,那纔是傻子呢!”

聽得父親的調侃。李華宇心中大定。原來自己卻是鑽了牛角尖了。

心中安靜了下來,李華宇便覺得頭腦輕鬆了許多,命外面的親兵給父親沏上茶來,“父帥。請品嚐一下臺灣所出產的水沙連之茶。據說能夠闢瘴卻暑。”

看着紫砂小壺之中倒出來色如松蘿的茶湯。守漢忽然心中一動,想起了另一件事。不過,他暫時不打算說。看看兒子能夠不能想到此處。

果然,喝了幾口茶之後,守漢覺得有肋下生雲之感,這臺灣最土著的茶葉果然不錯。

父子二人便對坐飲茶。

“父帥,除了榨坊、燒鍋一事以外,兒子打算繼續在臺灣大力種植甘蔗,同時從南中和內地購進些牲畜家禽幼崽到臺灣養殖,如此一來,各處生民百姓多了一樁生計不說,糧食也可以消耗一些。”

這慢慢的說到點上了!守漢心中越發的高興了,看着兒子的臉龐也越看越覺得順眼了。

臺灣的甘蔗,或者是榨糖業從荷蘭人佔據殖民時期開始便一直是出口換取現金和外匯的主打產業。根據《巴達維亞城日記》記載,到西元1640年2月,僅在臺南一地,農民種植甘蔗所獲收成便可以產出白糖和黑糖四五十萬斤,爲荷蘭人向日本和中東地區出口換取了大量利潤。爲了確保甘蔗的種植,荷蘭人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說提供貸款,提供耕牛,免除相關稅收等等,以確保甘蔗的種植。

甚至爲了方便甘蔗的收購,荷蘭人重新修築了從赤嵌城到新港的一段道路,修建了一座醫院,爲那些因爲種植甘蔗而生病的中國人提供醫療衛生保障。

連紅毛夷都能做到的事情,我們爲什麼不能做得更好些?

“兒子打算將臺灣大山西部的大片土地,或是種植水稻,或是種植甘蔗和其他作物,只可惜,茶葉不能種植,否則將福建的茶葉大量移植到臺灣山區,未必比武夷山的茶葉差了哪裡去。往來於黑水溝的西洋商船便可以攜帶這些茶葉西去,兒子在臺灣所種植的大批稻穀,也可以賣給他們!”

終於說到了守漢想聽的了!

在這個時代,人們還認爲茶樹是不能夠移植的,只能夠在本地種植,所以這也是茶葉成爲幾千年中國對外貿易鉅額順差的原因。直到英國人將茶樹盜走,在印度試種成功,印度紅茶逐步取代了中國茶葉的市場地位,中國的貿易順差才頹然變成了逆差。

與其說等英國毛子來偷,不如我大舉出擊,將能夠種植茶樹的地方都搶到手,然後種上茶樹就是!

甘蔗、茶葉、水稻,是臺灣農業的主要支柱產業,在清朝實行了對臺灣的統治之後,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每歲所出之糖,約六十餘萬簍,每簍一百七八十斤。青糖百斤值銀**錢,白糖百斤一兩三四錢。這樣計算下來,便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再配合上金屬榨糖工藝技術,這樣一來,出糖率勢必會更加的多。

“小子!你在這裡等着阿爹是不是?”守漢故意做出一副如夢方醒的狀態神情,虎着臉看着華宇。“方纔你說要建設榨坊,怕不是榨油那麼簡單吧?榨糖纔是你的目的所在!”

自己的小把戲被父親拆穿,李華宇只是嘿嘿的笑着,“父帥,您可是一言九鼎啊!說出來的話可不作興反悔!”

在河靜等地的甘蔗種植業,已經成爲了一條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每年到了秋冬季節。一車一車的甘蔗被蔗農用鋒利的砍刀收穫,然後運到附近的榨坊進行加工,被那些沉重巨大的金屬榨轆榨取出的糖汁經過粗加工後便是所謂的黑糖,再經過加工提純,就成了晶瑩如雪的白糖,每年爲南粵軍、爲李守漢生產出大量的財富。

河靜出產的白糖,已經賣到了東至永寧寺、日本、朝鮮,西至荷蘭、西班牙的廣大地區。那些印度的蘇丹、土王,阿拉伯的酋長,土耳其的蘇丹。日本的大名、將軍。朝鮮的兩班子弟,南北二京的達官顯貴、販夫走卒,歐洲的貴族王公們,都對這潔白如雪的神物如癡如狂。

如果將臺灣變成一個巨大的甘蔗種植園。這將給守漢和南粵軍帶來多少利益?

守漢朦朧之中記得。似乎臺灣的甘蔗產量一度能夠排在全球第四的位置上。如果加上在南中的甘蔗產量,還有適合種植甘蔗的呂宋地區,那麼。“我足可以操縱全球食糖價格了!”

守漢心頭一陣狂笑。

“好!你要的榨坊設備,我讓河靜製造的幾個管事儘快的給你生產出來,不過,該你出面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出馬,不要什麼事情都靠老子。折節下交,禮賢下士這八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不過當真你要是做了,收穫要遠遠大於付出的幾十倍。”

守漢此時完全就是一個有些絮絮叨叨的教導兒子怎麼做人做事的父親,而不是一個統領千軍萬馬,一言便可以定人生死窮通富貴的統帥。眼下守漢已經是步入中年,迫在眉睫的問題不是如何征戰四方攻城奪地,而是如何培養、選擇接班人的問題。

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兒子變成不知稼穡艱難,不知人情世故,不懂得人心險惡,世道艱辛的廢物,那樣的話,就算給他們留下雄兵百萬,國土萬里,也只能是禍害。

“只要父帥俯允,餘下的事情自然有兒子和臺灣衛有司衙門去辦。一切都照着章程來便是。”當了這段時間的地方官,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李華宇也成熟了不少。

“至於你說的,將糧食外銷的建議,我打算回去讓你大舅舅召集人好生計算一下。除了倭國之外,還有西面的天竺,更向西的天方(阿拉伯)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度,我們的糧食便是作爲壓艙物運過去,也是可以賺到錢的。”

“父帥,兒子的眼光短淺了!我只計算了若是將臺灣衛的餘糧外銷給扶桑,便是扣除了思無倉、常平倉等倉廩儲備以外,刨除各處燒鍋、榨坊,養殖牲畜豬隻的消耗以外,也每年可以有上百萬石的糧米向日本銷售,一個大名轄地消化萬餘石糧米還是很輕鬆的。不想父帥的眼光更加長遠!”

這幾十年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守漢也是聽了無數的馬屁了,對於這種東西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但是今天聽到兒子從中由衷的讚歎,卻也有些飄飄然。

“莫要拍你老子的馬屁!”

他故意橫了李華宇一眼。

“至於你說的擴大甘蔗種植面積的事情,你現在就可以派人回南中、潮州府去採購甘蔗種苗,在臺灣擇地種植便是。”

“至於說引種茶樹之事?”

守漢有些犯難了。他只知道臺灣的茶葉不錯,而且茶樹的種植與海拔有關係,海拔越高,口味越佳、價格越貴。而臺灣海拔最高的種茶區阿里山區的阿里山鄉、梅山鄉、番路鄉等地區,所出產的茶葉則是臺灣茶葉之中的翹楚!

可是這些茶似乎與方纔喝到嘴裡的水沙連茶沒有什麼生物上的關係,都是從福建等地引種而來的,什麼武夷山區、安溪地區的茶樹,最開始在臺灣北部地區種植,因爲這裡多雨水的關係,臺灣的茶葉一年可收四季,春夏爲盛。

但是,種茶之事該如何開展?阿里山區的那些山地民族可是歷來就是以強悍著稱的,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出草、獵頭。就算是到了日據時期,還爆發了霧社事件。而二戰時期的高砂義勇隊,也在太平洋羣島上打得可圈可點!

守漢又一次習慣的咬起了牙。

華宇知道,這是父親在思索問題時的下意識動作,不由得他凝神靜氣,恐怕打擾了父親的思路。

“難啊!福建如今在打仗,不把鄭芝龍解決掉,只怕茶樹種苗和種子都難以順利到臺灣!”過了半晌,守漢終於長嘆一聲,算是給華宇一個答覆。

“那,父帥的意思是?”

“此事不可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擱置。你明日便去尋你王寶叔叔,請他以營務處的名義,在福建前線軍中尋找閩籍兵士,挑選那些家在安溪、武夷山等地有過與茶打交道的人隨你手下人回臺灣去,在各地踏勘地形地勢,看看哪裡適合種植茶樹。這一趟走下來,怕是鄭家的事情就辦好了!”

當下,父子二人便敲定了如何在臺灣西部平原地區大肆推廣甘蔗種植之事,照李華宇的意思,那些平埔人也可以參與進來。

“此輩既然親善我們,便要讓他們體會到切實的好處,兒子打算將甘蔗種植之法交給他們,然後提供給他們口糧和其他的生活用品,待甘蔗成熟後以同樣的市價收購。”

“你是臺灣衛指揮使,這些行政上的細節之事,由你自己拿出主意便是。自己沒有主意還有你手下的幕僚。記住,什麼人都可以做,唯獨諸葛亮不能做!”

“日後茶樹在各地種植,兒子也打算採用此法進行推廣。”

守漢聽了李華宇的話,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卻不再多說。

父子二人誰也沒有說出這茶樹種植、甘蔗種植在經濟利益之外的好處。

不過,在幾年以後,這個潛藏在甜蜜甘甜味道之中的巨大好處便浮出水面了。

位於臺灣北部淡水河畔的巴塞族村社之中,金包里社的神社旁布告欄中張貼着指揮使衙門的佈告,上面除了明文刊登出官家收購今年甘蔗的價格之外,同時用極其嚴重的語氣督促巴賽族的母親們將自己的適齡子女送去上學。(這個部族還屬於母系社會時期。)

幾個身穿着用極其鮮豔紅、黃、黑三種顏色的棉布製成的短衣長裙婦女圍着那個布告欄聽得頭目念得了從金山至三貂角之間的北海岸及其背後的丘陵地,整個部族所屬地區內的甘蔗收購價格和日期後,拎着砍蔗刀便歡呼樂舞着往自己家地裡去。

“慢來!慢來!”臉上皺紋深重的頭目喚住了她們。

“這衙門的佈告上面可是說了,到了年齡的孩子一定要去上學,書本筆墨都有官家出,小孩上學每天管飯,家住得遠的每天還發半斤米。如果村社裡有一個小孩不去上學,取消貿易資格。”

頭目凝重的面龐掃過在場的這些婦女,“總不能爲了你們一個人的孩子,連累了整個村社吧?”

第六百四十四章 硬埋第五百零七章 登基與勸進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來(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戰果,報捷,風波。第六百章 廣寧城下飆演技第六百一十八章 當流寇不再流(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這個錢我們不收!第五百三十二章 隨地吐痰引起的罵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如此名臣,焉得不亡?!第五百零四章 錢串子李守漢(中)第五百零八章 寧遠城中第二百八十七章 晉商的驚訝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二百七十六章 有情有義朝鮮王第六十一章 史上最卑鄙的反戰象武器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華梅的乾兒子們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糧收購謠言起第六百六十一章 五餅二魚,你吃給我看!第一百六十六章 身價、出海第四百零六章 向同安轉進!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謀算第三百零二章 各方選擇第七百五十五章 林琨的酬勞!第三百四十章 誣告、計議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湖廣就是打陝西!第五百三十三章 千古忠奸誰人辨?第六百八十九章 魚生粥、長魚面第六百零九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冬至祭孔第五百一十五章 進駐南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抗糧!抗稅!(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晉商的驚訝第二百二十章 潼關之戰(中)(補更,還欠賬,順便求月票)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於大位的爭吵第六百四十八章 關稅貿易協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君臣謀算(再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塔山絞肉機!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五百一十一章 連坐法,大戰開始。第六百零八章 一文錢對逍遙津!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炮轟了步兵上,步兵衝了騎兵衝(下)第九十五章 比霍亂還要可怕的事第七百七十六章 蠻子、鬼子、毛子(四)第五百二十章 洪貝利,洪局座第六百六十七章 形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臺灣戰役(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防之戰第八十八章 升龍的謀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滿剌加海峽的波濤(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馬鷂子王輔臣第六百零五章 軍心渙散的廣寧城第六百零三章 爭奪(三)第九章 鳳凰營的誕生(下)第三百一十章 破寨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軍和訴苦運動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日三折(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 (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懲戒方式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嗣昌的決斷第五百二十章 洪貝利,洪局座第三十一章 史上最強私鹽販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魑魅魍魎第一百七十四章 內宅立新規 料羅灣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洋治安戰(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索尼的買樹梢第六百八十八章 小孤山第七十七章 順化!順化!第七百三十一章 煩心事和雪域傳統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臣謀算(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屌絲的逆襲(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雪域佛國第七百三十八章 殷雷相助擴建定東城第四百一十章 震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煽風點火與火上澆油(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首戰大同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六百三十九章 齊魯風雲(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行你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福祿宴?(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岡薩雷斯的告解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四百七十二章 第二局:騎兵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上華容道(下)第二十七章 兩白帶來的又一白(下)第七百六十八章 淞滬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容差距第四百六十一章 福祿宴?(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擁立的條件第四百六十三章 上古遺物第四百六十六章 雪域佛國第七百四十三章 王龍來投第四百二十二章 北方!北方!(五)第八十七章 新年的規劃與展望第六百三十四章 平清策、正朔第七百二十九章 五里川戰役之反水第二百七十九章 志向、疫病第四百九十二章 魔鬼之館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來(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聖旨到來,迎頭痛剿第五百八十五章 擡槍神教出世!第二百五十九章 遼東風雪(二)
第六百四十四章 硬埋第五百零七章 登基與勸進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來(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戰果,報捷,風波。第六百章 廣寧城下飆演技第六百一十八章 當流寇不再流(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這個錢我們不收!第五百三十二章 隨地吐痰引起的罵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如此名臣,焉得不亡?!第五百零四章 錢串子李守漢(中)第五百零八章 寧遠城中第二百八十七章 晉商的驚訝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二百七十六章 有情有義朝鮮王第六十一章 史上最卑鄙的反戰象武器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華梅的乾兒子們第一百五十九章 夏糧收購謠言起第六百六十一章 五餅二魚,你吃給我看!第一百六十六章 身價、出海第四百零六章 向同安轉進!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謀算第三百零二章 各方選擇第七百五十五章 林琨的酬勞!第三百四十章 誣告、計議第六百九十八章 打湖廣就是打陝西!第五百三十三章 千古忠奸誰人辨?第六百八十九章 魚生粥、長魚面第六百零九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冬至祭孔第五百一十五章 進駐南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抗糧!抗稅!(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晉商的驚訝第二百二十章 潼關之戰(中)(補更,還欠賬,順便求月票)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於大位的爭吵第六百四十八章 關稅貿易協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君臣謀算(再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塔山絞肉機!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五百一十一章 連坐法,大戰開始。第六百零八章 一文錢對逍遙津!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炮轟了步兵上,步兵衝了騎兵衝(下)第九十五章 比霍亂還要可怕的事第七百七十六章 蠻子、鬼子、毛子(四)第五百二十章 洪貝利,洪局座第六百六十七章 形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臺灣戰役(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防之戰第八十八章 升龍的謀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滿剌加海峽的波濤(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馬鷂子王輔臣第六百零五章 軍心渙散的廣寧城第六百零三章 爭奪(三)第九章 鳳凰營的誕生(下)第三百一十章 破寨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軍和訴苦運動第七百一十五章 一日三折(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佛郎機對小男孩 (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懲戒方式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嗣昌的決斷第五百二十章 洪貝利,洪局座第三十一章 史上最強私鹽販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魑魅魍魎第一百七十四章 內宅立新規 料羅灣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洋治安戰(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索尼的買樹梢第六百八十八章 小孤山第七十七章 順化!順化!第七百三十一章 煩心事和雪域傳統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臣謀算(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屌絲的逆襲(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雪域佛國第七百三十八章 殷雷相助擴建定東城第四百一十章 震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煽風點火與火上澆油(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首戰大同第三百七十三章 君前奏對第六百三十九章 齊魯風雲(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行你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福祿宴?(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岡薩雷斯的告解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四百七十二章 第二局:騎兵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上華容道(下)第二十七章 兩白帶來的又一白(下)第七百六十八章 淞滬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容差距第四百六十一章 福祿宴?(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擁立的條件第四百六十三章 上古遺物第四百六十六章 雪域佛國第七百四十三章 王龍來投第四百二十二章 北方!北方!(五)第八十七章 新年的規劃與展望第六百三十四章 平清策、正朔第七百二十九章 五里川戰役之反水第二百七十九章 志向、疫病第四百九十二章 魔鬼之館第十五章 第一桶金的由來(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聖旨到來,迎頭痛剿第五百八十五章 擡槍神教出世!第二百五十九章 遼東風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