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李自成的勿謂言之不預也

前線的軍報,就像是弘光元年的桃花雪一樣,不停的飛進了樑國公、大將軍李守漢的簽押房內,讓他一時有些目不暇接之感。

“唉!都說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可是,我怎麼只覺得是少年弟子江湖老呢?!”看着眼前各處送來的緊急軍報,不由得咱們的樑國公吐槽了幾句。

這些軍報,大多數來自於江北戰場。西線,在潼關一線進行血肉磨坊般爭奪的順清兩軍,因爲羅虎一軍的突然投入戰場而發生了急轉直下的局面變化,陷入對峙的兩軍,迅速變成了清軍腹背受敵,順軍趁勢殺出潼關發起反擊作戰。

可憐咱們的和碩豫親王,大將軍多鐸,也成功的osplay了一把《三國演義》裡曹操在潼關前輩馬超殺得割須棄袍望風逃走的情節。十餘萬清軍隊伍,他只率領着八旗本部和曹振彥等人的包衣兵殺出了順軍的圍追堵截,狂奔數百里,過洛陽而不敢入,直奔開封方纔停了下來。

在逃跑過程中,豫親王多鐸更是不小心被追兵追趕的從馬背上墜落下來,如果不是他身邊的巴牙喇兵眼疾手快,一把把他從地上拉起來,重新扶到馬背上,只怕多鐸不被馬隊暴風驟雨般的馬蹄踩成肉泥一般,也會被狂奔的戰馬拖得血肉模糊。

北路軍的十幾萬清軍兵馬,東路軍的十幾萬兵馬,旬月之間雲消煙散,兩路清軍讓大順收容了將近十萬兵丁,繳獲糧草輜重火炮馬匹無數。這兩場戰役,讓李自成大順軍的兵威再度達到了一個高峰。

可是,自家事情自家知道。雖然說兵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李自成卻小高興不起來。原因很簡單,戰果比起損失來,得不償失。

姜鑲的北路軍,把他和大順軍的老家陝北燒成了一片白地,殺成了一片血海。

多鐸的東路軍,將大順軍多年經營的河南地盤也禍害的不像樣子,數十萬軍馬的糧草給養供應,讓河南從勉強可以溫飽的狀態,又一次到了飢寒交迫的狀態。

關於下一步該如何去,大順朝廷高層內部,陷入了爭論之中。

以李巖爲首的河南籍將領官員主張,出潼關,在洛陽至開封一線重新恢復大順的統治,與盤踞豫東的清軍展開戰鬥,想法與山東的南粵軍取得聯繫,東西夾擊清軍,這樣,既可以恢復河南的部分地盤,又可以將清軍趕出河南,至少可以把清軍趕到黃河以北去。

可是,以李自成、劉宗敏等人爲首的大順軍老人,卻主張逐步轉移戰略重點,把兵馬開到湖廣地面上去。一來那裡沒有敵情,兵馬可以得到休整時間和空間。二來,也是因爲沒有敵情,湖廣地面上糧草豐足,大軍的軍糧容易得到補充。這幾年,湖廣地區的糧食生產已經漸次得到了恢復,頗有幾分當年“湖廣熟天下足”的氣象了。

第三條理由,李自成等人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大順軍高層都心知肚明。大軍到了湖廣地面,便可以依託長江航路,最大限度的縮短同南粵軍的貿易路線,大順軍的火器彈藥,軍中所需藥品、布匹等物,獲取的時間便短了許多。不必像之前那樣,需要從長江上岸之後穿過湖廣山區,再進入陝西地面。

這兩場戰事打下來,雖然大順軍都獲得了勝利,但是,軍中儲存的南中火藥、炮子等物,特別是馬尾手榴彈,幾乎消耗殆盡。如果不是從清軍大營當中繳獲了不少,李自成都不敢保證,再有一次戰事,軍中是不是還能有炮火支持了!

所以,大順軍南下就糧、獲得補充也就成了佔據了優勢地位的意見。

但是,作爲河南籍官員將領的李巖,還想着能否通過努力,獲得一定的折中道路,比如說大隊人馬南下湖廣,別遣一支偏師到河南去,免得把河南大片土地拱手讓給清軍。

“陛下,如蒙恩準,臣願意領數千人馬往河南去,爲陛下守住河南。”

李巖信心滿滿的向李自成請旨。

但是,他卻不知道,在李自成表示容朕好好想想之後,他的兩位河南同鄉,曾經的鄉試同年牛金星,還有曾經受過他的恩惠的江湖術士宋獻策,卻在當晚求見李自成。

“陛下,可是想讓李巖丞相率兵馬往河南去?”牛金星仍舊是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萬的神情。

“林泉說的也有道理,河南之地,乃是天下腹心,不可以輕易放棄。若是以一部兵馬扼守河南,牽制清軍兵力,也可以令我大軍在湖廣能夠得到一個較長時間的休整補充時期。”

“陛下,可曾記得,當日在伏牛山得勝寨時,微臣爲陛下講說經史時提到的唐肅宗靈武繼位故事?”

說完這話,牛金星便閉口不言,只是手捻鬍鬚,觀察着李自成的反應。在一旁的宋獻策,以久歷江湖,慣於察言觀色的一雙眼睛敏銳的發現,李自成此時的內心,已經是驚濤駭浪了。

沒法不驚濤駭浪。牛金星的話,正正的刺中了李自成作爲皇帝的內心最隱秘最薄弱的痛處。

安史之亂爆發後,洛陽、長安失守,唐玄宗倉皇“幸蜀”。先是在馬嵬坡前,六軍不發,御林軍將領陳玄禮發起兵變,逼着唐玄宗李隆基殺了楊國忠、楊玉環等楊氏家族。跟着,太子李亨又以民意爲理由,帶着自己的班底離開了南下入川的隊伍,開了小差,跑到了他曾經擔任過朔方節度大使的朔方地區,並且,在萬民擁戴之下,哭哭啼啼不情不願的宣佈即位稱帝。他稱帝的理由在《舊唐書》卷十《肅宗本紀》詳細記述了大臣裴冕、杜鴻漸等人給他總結了大體如下:“寇逆亂常,毒流函谷,主上倦勤大位,移幸蜀川。”國家發生了叛亂,玄宗皇帝已經無法駕馭這種局面,跑到了蜀川避難,他的那把交椅就算讓出來了,作爲皇太子,在這個時候即位,替父皇分憂、爲社稷排難,是顧全大局、理所當然的選擇。

“江山阻險,奏請路絕,宗社神器,須有所歸。”玄宗皇帝“幸蜀”後,因爲交通不便,給請示彙報造成了困難,而且,他這一去,大唐江山、國家政權失去了凝聚的核心,在這種情況下,皇太子只有當了皇帝,成爲社稷之主,才能放開手腳承擔起平復叛亂、重整社稷的重任,這是時勢使然、迫不得已的選擇。

“萬姓顒顒,思崇明聖,天意人事,不可固違。”在這國難時艱的時刻,老百姓都期望着、各種祥瑞也兆示着,能有一個明君,來拯救他們於水火,這個明君不是別人,就是您太子李亨,這是百姓的意願、上天的選擇。

可是,拆穿了畫皮,這都是滿滿的套路。馬嵬驛分手,唐玄宗通過高力士,表達了自己對太子李亨所寄予的殷切厚望,說了一番話。其中“莫以吾爲意”至少包涵兩層意思:一是從父子感情角度,勸慰太子李亨不要擔心;二是從君臣大義角度,提示太子李亨,在這特殊時期不必拘於常禮,一些關乎平叛的大政方針,不必常請示、常彙報,完全可以自行決斷。玄宗對李亨絕對的信任,溢於言表。李亨即便不當皇帝,照樣可以放開手腳承擔起平復叛亂的重任。

而且,唐玄宗是“移幸蜀川”,並不是“倦勤大位”,而是仍然主持着全國的平叛工作,並盡最大可能履行了大唐政府“掌門人”相應的職責,如對中央和地方的有關人事,進行了調整,並先後任命了崔圓、房琯、崔渙三人爲宰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危難時期中央政府的感召力,爲收攏人心、凝聚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任命太子李亨爲天下兵馬元帥,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廬等節度兵馬,收復兩京的同時,分別任命永王李璘、盛王李琦、豐王李珙爲各路都統節度使,分守外鎮,爲穩定局勢、平定叛亂創造了積極的條件。史載,任命詔書一下,“遠近相慶,鹹思效忠於興復”,而叛首安祿山則拍胸嘆氣道:“我不得天下矣”。這種理由,難以叫人信服。

唐玄宗“幸蜀”,老百姓的期望,自然是大打折扣,但這不是不承認玄宗這個皇帝。在靈武即位前,老百姓充滿了期待,但這種期待絕非希望他取玄宗而代之,當他們聽到了李亨治兵河西的消息,說道:“吾太子大軍即至!”和李亨的擁戴者們“萬姓顒顒,思崇明聖”,不對等。

而眼下李巖提出的願意率軍在河南堅持,這很容易讓李自成聯想到自己的這位丞相,是不是要效仿李亨呢?

“陛下,微臣起於卜武,不如牛先生學富五車。但也知曉,舊唐書記載,肅宗李亨自離玄宗後,民間望氣者,有白雲起西北,長數丈,如樓閣之狀,議者以爲天子之氣。”

“這,朕也知曉!”

“陛下,您忘記了‘十八子,主神器’和‘九州離亂李繼朱’這兩句話了嗎?”宋獻策陰陰的補上了一刀。

李亨和他父皇李隆基在馬嵬驛後,“有白雲起西北,長數丈,如樓閣之狀,議者以爲天子之氣”,其實,這和什麼魚肚子裡的黃綢子條、火堆旁邊的狐狸叫都是一回事,不過是說太子李亨的即位,是上應天象的表現。後來,又出現好幾次,都是預示真命天子的氣象。

牛宋二人的話很明白,你要當心這位李巖丞相要率部東進河南,對你來說未必是什麼好事!要知道,李巖在河南的羣衆基礎和威望要比你李自成高得多!當初的那些饑民,領賑濟糧的時候都在歡呼:“李公子救了我們!”他要是單獨領兵去了河南,只怕用不了幾天,河南就只知道有李巖,不知道有你李自成了!何況,當年的圖讖,只是說了天下要歸姓李的,李巖也姓李的!

牛宋二人的幾句話,在大順朝廷上掀起了滔天政潮。

兩日後,李自成發下旨意,派丞相李巖領其弟李牟等人率部往河南去。當日,牛金星設宴爲李巖踐行。酒宴上,牛金星突然發難,御營親兵齊出,將李巖逮捕。牛金星自袍袖內取出李自成親筆特旨,宣佈李巖謀逆叛亂,當場將李巖斬首。消息傳出,在潼關外駐守的李巖舊部親族李牟等人,立刻拔營狂奔往豫東家鄉去。他們本意是要逃到豫東,然後想辦法東進山東,與鹿瑪紅等人匯合。其實,這也不過是當初曹營衆人的舊路而已。

可是,這給了牛金星一個口實。面對着前來質問他的劉宗敏等人,牛金星不慌不忙的列舉出上述事實來應對。“這不是我們要殺他,而是他早就有心謀逆。不然,爲啥逃得這麼快,而且還是往開封方向逃?這不是意圖投敵是什麼?”

他爲李自成而背的黑鍋自然也是有所補償,前腳誅殺了李巖,後腳牛金星便成爲了大順的當朝丞相。也是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可是,劉宗敏等人卻不管這一套。看着他那副文人特有的無賴嘴臉,劉宗敏只是哼了一聲,拔腿便走。

數日後,劉宗敏所部兵馬開拔,南下湖廣。

李自成在朝會上做出了這樣的部署:“汝侯已經做爲先鋒開拔了,大軍日後分別開拔。往湖廣去。”

他看了看站在朝臣中的吳汝義,“小吳,你先行一步,往安慶南粵軍水師大營去走一趟。跟他們講,我大順兵馬南下,是爲了討伐叛逆永輔營英武將軍老回回馬守應所部殘餘,同時,也是爲了兩家的貿易而來,請他們不必誤會。”

李自成所說的老回回馬守應。在李自成火併曹操羅汝才和革裡眼賀一龍的“羅、賀事件”發生時正率部向澧州(今湖南澧縣)進軍。李自成給他的番號和官銜爲“永輔營英武將軍”,並頒給他四十八兩重的金印一顆。馬守應推辭不受,意在保持自己的相對獨立性。李自成幾次調他帶領部衆回襄陽,馬守應不想蹈羅、賀的覆轍,把隊伍拉到長江以南的鬆滋一帶地方,與李自成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所以,李自成用征討叛逆馬守應的旗號南下湖廣,以避免同南粵軍發生誤會造成衝突。

“另外,你去南京對李國公爺言講,雖然李侯爺不在了,但是朕與他簽訂的救助協議還在,朕還在南粵軍中有千餘萬銀元的借款。朕打算把這些借款都用來購買南中所出之物。如果款項不敷使用,關中、湖廣所出的棉花也可以拿來抵扣貨款。”在說完了這段話之後,李自成稍稍停頓了一下。“朕知道他軍中缺少馬匹,此事也好處置。朕部下在西番地、甘肅等處繳獲番民馬匹何止數十萬,也可以拿來折扣貨款!”

這也是實話,大順的徵西兵馬,在甘肅、青海一帶,把盤踞在這一帶的蒙古、藏等部族輪番敲打了一遍,盡奪各部牛馬金銀東下。這數以十萬計算的牛馬,在關中地區也成了一景。不過,所過之處,飼料爲之一空,連百姓的柴草都不能倖免。正好可以拿來和南粵軍交換急需的貨色。

於是,作爲最早與南粵軍接觸的大順軍高層,吳汝義帶着自己的親兵,快馬趕到德安府,換了便衣,登船東下往安慶南粵軍水師大營來說明大順軍的來意。

這些情況,被駐守小孤山水師大營的艦隊分統官張小虎的侄兒張大狗派人連夜密奏主公。

李自成的大軍南下湖廣,無疑是給李守漢出了一個大難題。

南粵軍上下倒是不怕在湖廣地區同李自成的大順軍做上一場。笑話!咱們在江中有水師船隊,在陸地上又有精銳兵馬,李自成的大順軍雖然號稱百萬,可是,也只是馬步悍賊,湖廣地面水網縱橫交錯,他的馬隊再精銳,如何能施展得開?

何況,咱們還有一個擋箭牌在在九江地區。李自成要想和咱們直接對戰,勢必要把這個擋箭牌除掉才行。這個擋箭牌就是平賊將軍、寧南侯左良玉的十幾萬人馬。

可是,伸手不打笑面人。吳汝義來安慶,口口聲聲說了,我們只想和南粵軍做生意,繼續執行當初與大公子李華宇簽訂的救助協議。如今雖然李大公子已經不在人間了,可是,我們卻不是那麼不講究的人,人不在了,該辦的事情還是要辦的。何況,我們是拿着真金白銀,棉花馬匹小麥這些南粵軍也需要的東西來採購。你有貨色我有銀子,你不能不讓我買吧?

話雖然說得客氣、懇切,但是,李守漢卻從字裡行間嗅到了危險的味道。大順軍的態度裡透出了一絲威脅:如果你不願意執行當年令公子與我們簽下的這個不平等條約,不答應我們用這筆高利貸來採購軍火物資的話,那麼,就別怪我們把當初簽訂這個不平等條約的事情公諸於天下,讓天下人都好好看看,你這個大明朝廷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樑到底是個什麼貨色!到那個時候,朝中東林羣起而攻之你樑國公的時候,就別怪咱們大順朝廷不講究了。

也算是一種“勿謂言之不預也”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 小兒輩(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套筒式槍刺第四百八十九章九州離亂李繼朱?第七百一十八章 雨水?淚水?血水?(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殺猴王嚇猴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仁義王爺及時雨多爾袞第八十一章 價碼和生意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方到齊!第七百三十七章 若水忽悠扶桑地第七百一十八章 可怕的塔山系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日三折(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關條約第七百一十四章 物價最後的瘋狂第805章 南北君臣4第四百三十五章 稅收風波第七百三十八章 千年老狐狸對萬里奸狽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起江淮間第三百九十六章 深山黃虎第六百三十二章 羣魔亂舞第三百五十八章 向皇帝報捷第七百五十九章 彼攻我守(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貼加官,八旗編制大調整!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讓崇禎跑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幹部和數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各有小算盤第五百五十八章 千年狐狸話聊齋第七百七十八章 蠻子、鬼子、毛子(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貨可居光海君第五百七十二章 應對,兵力調整。第七百五十三章 我話講完,誰贊成,誰反對?第二百一十四章 鄭芝龍的擔憂,銀鏡反應第十二章 賞銀與軍棍第六百一十九章 萬人坑(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牛人云集第四百四十六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痘種植現場大會第二百三十三章 海戰琉球嶼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葡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第六百七十章 黃太吉北伐!(殿堂上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一十三章 當流寇不再流(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中通寶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肉鑄就慈悲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兔子:走着瞧!第一百六十三章 收稅與免稅第六百一十五章 當流寇不再流(三)第三十四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生命倒計時!(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屌絲的逆襲(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帶來的後果第七百四十章 神棍一炮定千里第七十一章 途中所見所想第四百七十八章 狡兔三窟(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北上前的準備(續)第六百八十一章 祖師爺柳敬亭第三百六十章 邸報,各方反應第七百三十七章 若水忽悠扶桑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第二局:騎兵上!第五十一章 雲初聚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塔山絞肉機!(四)(又名:望不到頭的悽慘逃生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懲戒方式第三百一十五章 南中軍的善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你就是闖塌天?第七百五十章 修水城順軍約三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黃太吉北伐!(得不償失!)第四十章 此地錢多人傻第五百九十一章 藍翔旁聽生的成績單!第四百七十七章 爭吵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華梅火燒閱江亭(下)第六百零六章 爭奪(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第四局:正藍旗想來撿便宜?第七百三十二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還是李淵?(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改風波(七)第六百四十二章 齊魯風雲(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散步第五百六十九章 錢糧徵收手段第六百九十八章 殺猴王嚇猴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內宅立新規 料羅灣第一百三十三章 廣州街頭的車禍第二百八十章 疫病、移民第七百二十三章 暫且忍耐一時陣痛,夷狄入華夏則中國之!第六百九十九章 矛盾浮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餘波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805章 南北君臣4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華梅火燒閱江亭(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永福宮夜話第三百四十章 誣告、計議第六百七十七 黑龍江上的黑船(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帶來的後果第六百五十三章 輔臣對輔臣第七百三十三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還是李淵?(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決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公子的想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祭奠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人,扒了他們的褲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齊魯風雲
第四百九十六章 小兒輩(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套筒式槍刺第四百八十九章九州離亂李繼朱?第七百一十八章 雨水?淚水?血水?(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殺猴王嚇猴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仁義王爺及時雨多爾袞第八十一章 價碼和生意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方到齊!第七百三十七章 若水忽悠扶桑地第七百一十八章 可怕的塔山系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日三折(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關條約第七百一十四章 物價最後的瘋狂第805章 南北君臣4第四百三十五章 稅收風波第七百三十八章 千年老狐狸對萬里奸狽第六百七十九章 風起江淮間第三百九十六章 深山黃虎第六百三十二章 羣魔亂舞第三百五十八章 向皇帝報捷第七百五十九章 彼攻我守(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貼加官,八旗編制大調整!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讓崇禎跑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幹部和數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各有小算盤第五百五十八章 千年狐狸話聊齋第七百七十八章 蠻子、鬼子、毛子(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貨可居光海君第五百七十二章 應對,兵力調整。第七百五十三章 我話講完,誰贊成,誰反對?第二百一十四章 鄭芝龍的擔憂,銀鏡反應第十二章 賞銀與軍棍第六百一十九章 萬人坑(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牛人云集第四百四十六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痘種植現場大會第二百三十三章 海戰琉球嶼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葡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第六百七十章 黃太吉北伐!(殿堂上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一十三章 當流寇不再流(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中通寶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肉鑄就慈悲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兔子:走着瞧!第一百六十三章 收稅與免稅第六百一十五章 當流寇不再流(三)第三十四章 收穫第六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生命倒計時!(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屌絲的逆襲(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帶來的後果第七百四十章 神棍一炮定千里第七十一章 途中所見所想第四百七十八章 狡兔三窟(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北上前的準備(續)第六百八十一章 祖師爺柳敬亭第三百六十章 邸報,各方反應第七百三十七章 若水忽悠扶桑地第四百七十二章 第二局:騎兵上!第五十一章 雲初聚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塔山絞肉機!(四)(又名:望不到頭的悽慘逃生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懲戒方式第三百一十五章 南中軍的善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你就是闖塌天?第七百五十章 修水城順軍約三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黃太吉北伐!(得不償失!)第四十章 此地錢多人傻第五百九十一章 藍翔旁聽生的成績單!第四百七十七章 爭吵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華梅火燒閱江亭(下)第六百零六章 爭奪(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第四局:正藍旗想來撿便宜?第七百三十二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還是李淵?(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改風波(七)第六百四十二章 齊魯風雲(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散步第五百六十九章 錢糧徵收手段第六百九十八章 殺猴王嚇猴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內宅立新規 料羅灣第一百三十三章 廣州街頭的車禍第二百八十章 疫病、移民第七百二十三章 暫且忍耐一時陣痛,夷狄入華夏則中國之!第六百九十九章 矛盾浮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餘波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805章 南北君臣4第七百零四章 漢水!血水!(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阿巴泰的目標:濟南!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華梅火燒閱江亭(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永福宮夜話第三百四十章 誣告、計議第六百七十七 黑龍江上的黑船(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帶來的後果第六百五十三章 輔臣對輔臣第七百三十三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還是李淵?(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決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公子的想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祭奠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人,扒了他們的褲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齊魯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