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畫農場裡,在舉行着吃肉很過癮的聚會,而在河岸公園旁,有一位揹着相機的男子,表情哀怨,唉聲嘆氣,感嘆命運不濟,他就此與大好機緣失之交臂。
他是清河日報的記者周行飛,最近蹲守在河岸公園的大榕樹下,已經好幾天時間。
從工作成績上來看,他苦苦守候換來的新聞,讓主編深感滿意,按理他應該愉快地等待這個月頗爲豐厚的獎金。
但是,一想到曾經有一個崗位,距離他那麼接近,他卻與之錯過,每每想起,都覺得懊悔不已。
那就是植物寶寶園目前唯一對外招聘的兼職——基礎教師崗位。
原本他以爲,他能夠幫住在植物寶寶園裡的流浪兒找到民辦幼兒園,並面試這棵神秘植物空間的基礎教師崗位。
但是,隨着東南軍部特殊部門的插足,他的想法頓時破滅。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小記者,人脈怎能比得上國家部門。
他們一紙文書,阿飄等幾個這段時間陸陸續續在植物寶寶園定居的流浪兒,直接進入河岸公園附近一所普通公立小學就讀。
而原本週行飛心心念唸的基礎教師崗位,也被一名笑容可親,眉目英氣的小學職業女教師所替代。
好吧,周行飛承認,他這記者若是當老師也只是一個野路子,肯定比不上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專業人員經驗豐富。
失去能進入植物寶寶園空間的資格,他只能無比遺憾。
還好,這兩天,他讓流浪兒阿飄拍了許多植物寶寶園裡的環境和生活照片,一部分在報紙上發表,引起了市民極大的反響和熱議。
流浪兒在成年之前,有了穩定的住處,還能通過完成任務,賺取生活補貼,如普通孩子一般求學上進,這不僅僅是他們人生的轉折改變,同樣解決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隱患。
當然,數量稀少的植物寶寶樹,目前來看,很難從根本上,全面解決問題。
但讓人欣喜的是,在第一棵河岸公園的植物寶寶樹出現大約七天左右,第二棵植物寶寶園空間樹也在距離清河市一個住宅小區裡的一株大榕樹上成型。
植物空間樹的形成原因,至今還沒有
名爲蘭亭小院的社區,是十年前建造,小區綠化覆蓋面積大,綠樹茵茵,還有假山小亭造景。
成爲植物寶寶園的那棵大榕樹,是當年設計小區綠化時,高價移植,十年前已經是超過五十年樹齡的大樹,如今枝繁葉茂,綠蔭遮日,夏日步行走過,也有一片陰涼。
也有小區居民抱怨,這樹過於高大,遮擋陽光,令環境稍顯陰森,少了幾分明媚,應該砍伐,換成陽光大氣的歐式綠化風格。
不過,這種言論,在這棵大榕樹成爲清河市第二棵植物寶寶樹時,完全消失無蹤。
這棵植物寶寶樹的第一個受邀者,是小區一位七個月的女寶寶。她的爸爸媽媽,與之前的受邀者有極爲相似的一面。
他們喜愛在家裡種植特殊植物,是秘境植物的忠實擁護者。
因爲植物寶寶園限定了固定使用人羣,所以這些使用者的信息,都被秘境植物特別研究中心,記錄在案,保持着密切關注。
隨着植物寶寶樹受邀者數量越來越多,無論是外界媒體,還專業從事研究的機構,都隱約找到一些受邀條件的規律。
面臨照顧孩子的難題,同時也是秘境植物的種植者,家庭住址距離植物寶寶樹較近。
這些條件,隨着網絡報紙對植物寶寶樹的熱議深入,逐漸被人所知,在華國境內,再一次掀起種植秘境植物的熱潮。
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這些特殊植物空間的信息資料,不可能封閉在國內。
境外媒體網民,對此深感興趣,各種言論紛紛涌出,質疑者,羨慕者,分析者,各種言辭,百般說話。
不僅是公共網絡上的議論,圍繞着華國這兩年不斷冒出的特殊植物,在不爲人知的政府和某些機關,針對華國的滲入調查,暗地裡,明面上,更是層出不窮,難以細數。
暗潮涌動,風浪漸起,所幸如今華國國力逐步平穩強悍,擁有足夠的力量,對抗和抵禦這些波浪。
暗面的風起雲涌,極少會讓公衆深知。
沒有人知道,在看不見的角落,多少風波悄無聲息的被平定。與絕大多數普通人息息相關的事情,還是一日三餐裡的衣食住行。
林曾最初獲得育種空間傳承時心中隱約的遙遠心願,此時正隨着他掌控秘境空間的擴大,育種師等級的提升,逐漸有了清晰的可能性和方向。
育種空間的特殊植物,改變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正如他當初希望的那樣,一點一滴,潛移默化,轉變着這個工業社會的發展形態。
可以預見的將來,植物社會的雛形,正在形成。
就像十年之前,極少有人預料到,網絡購物會徹底改變普通人的消費和購物模式,也許十年之後回顧如今,又有人在感慨,植物改變生活。
他們會說:原本我都是上菜市場買菜,天天擔憂污染農藥,現在好了,青菜就種在客廳,安心吃青菜,省心又省力。
他們會說:原本我們家陽臺朝北,以爲就沒有陽光入戶了,沒想到還有日光小草,坐在陽臺喝茶曬太陽太愜意了。
他們會說:原本我孩子挑食又愛鬧,交給保姆,無人管家,現在交給植物寶寶園,不僅吃喝不愁,胃口上佳,還相當於多了各種類型的早教活動班。
……
——
——
潘姐一行,離開江畫薰衣草農莊時,順路去了一趟半山腰廢棄石礦場上的“多肉花園”。
那裡大量肉食植物,欣欣向榮,他們砍肉骨頭,採肉片,剪肉丸子,拔肉塊……
每人滿載而歸,弄了一大堆的肉回去。
封顏明更拜託林曾,在自己尚未給潘姐種出可口肉食植物之前,請讓他過來採摘一些植物肉食,給潘若明加餐。
這點要求,就是小事。
憑着潘若明與林曾的關係,將這片多肉花園送給她都沒問題。
不過,既然她的迷弟如此積極,林曾也不多話,讓他自行行事便可。
肉食植物的研究,是林曾生活裡的小樂趣,並不佔用他太多時間。
他如今精力,除了繼續完善植物寶寶園的構建之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他晉升三星之後選擇的育種師分支研究上。
巨化育種師,在育種師歷史上有着非凡地位的分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