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

時間飛逝,眨眼間京城迎來烈日高照的七月。

古人有云,兇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爲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裡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帆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者也。

據後世統計,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僅是有記錄的蝗災便多達71次,即平均每3.8年爆發一次。

弘治登基已經四年,雖然始終一直堅持以民爲本的執政理念,但上蒼從來都不會因爲皇帝的品德高尚而減少自然災害。

事實上,一個封建王朝能否有效地對抗得住自然災害的考驗,往往跟這一時段百姓能夠接受的壓榨程度有關。

在王朝的前期,廣大的百姓往往都擁有更強的抗壓能力,所以重大工程通常都是在王朝的前期方能完成。

若是到了中後期,像喜歡通過加派加徵方式來加稅的嘉靖,修建方形大外城成爲奢望,致使北京城最後變成了凸字形。

每當百姓承受壓榨程度達到最大峰值的時候,便會爆發出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這個王朝離毀滅便不遠了。

崇禎雖然怎麼看都不像是亡國之君,但大明王朝從嘉靖開始的加稅過於嚴重,最後其實難逃亡國的命運。

朱祐樘是大明的第九位皇帝,雖然數字看似比較大,但截至目前王朝的壽命不過是123年,所以只能算是王朝的中期。

雖然百姓還有很大的壓榨空間,特別朱祐樘還廢除高利貸這種加速王朝毀滅的催化劑,哪怕朱祐樘再如何胡來亦不會輕易到達滅國的程度,但處理這種自然災難對每個執政者都是一種巨大的考察。

朱祐樘給自己增加了執政難度,雖然加稅基本上可以解決所有的災害問題,但他要求自己不能這樣做。

華夏的封建王朝活不過三百年的詛咒,將會在他手上打破,甚至他要讓大明成爲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失敗正是在財政出現巨大虧空後,加徵了本國的關稅和印花稅,同時還制定《茶葉法》向北美傾銷茶葉而激化英國和北美殖民地的矛盾。

正是如此,一個帝國的興盛與否,跟當時稅收的徵收程度是息息相關。

飛蔽天日,塞窗堆戶,室無隙地。

山東方面已經傳來蝗災的情況,蝗蟲在這個夏季突然間爆發,且此次來勢十分兇猛,草木及牛馬毛皆盡。

西苑,御書房。

四位閣老和六部十八位重臣悉數到場,而今每當大明發生重大的事件,往往都會在這裡召開最高會議一起商討方案。

因朝堂的人事動盪,這裡出現了幾張生面孔。

受到駙馬王增事件的影響,跟王增關係親近的禮部左侍郎丘濬遭到波及,而他主動選擇辭官歸裡。

由於禮部左侍郎的位置空缺,各方其實在暗地裡展開了爭奪,最終由原禮部右侍郎周經頂替丘濬的官職。

周經出生於官宦之家,其父是原南京刑部尚書周瑄,在國子監學習期間表現出極高的學習天賦,於天順四年金榜題名,時年僅二十歲高中。

初以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而以翰林檢討的身份成功入職翰林院,一直在翰林院苦苦熬資歷。

在此期間,他跟一些幸運的翰林官那般進入東宮任教,成爲了當時的太子師,即現在天子弘治的帝師。

得益於前面的詞臣陸續倒臺,現在他的官途更進一步,成爲了高高在上的禮部左侍郎,前程可謂是不可限量。

原本週經空出來的位置應該由太常寺卿程敏政頂替,結果程敏政受其子程壎所累,更是因涉嫌是王增的同黨而被革職。

詞臣系統官員是帝國儲相的搖籃,亦是百官所不該得罪的對象,甚至是文官集團所公認的領軍人選。

只是人終究存在私慾,這些重文輕武王朝的最大受益者卻是根本經受不住嚴查。

自弘治登基以來,詞臣成爲了問題官員的重災區。上到禮部尚書周洪謨,下至翰林檢討楊廷和,這些原本要載入大明賢臣榜的人先後離開了。

只是詞臣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系統,他們通過師生關係相互提攜,通常還擁有帝師的身份,故而往往是“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守孝歸來的李東陽同樣是一位帝師,在出任翰林學士後,現在又遇上禮部右侍郎空缺,故而李東陽比歷史提前來到了六部重臣的位置。

其他六部侍郎的位置同樣出現了一些變動,如今亦是成爲大明王朝重大決策的參與者,很多人對於決策都是躍躍欲試,對參與決策擁有很高的積極性。

“從山東反饋的災情來看,這場蝗災勝過以往,損失將不可估量。此次將諸位召集過來,商議朝廷當如何防蝗治蝗!”劉吉主持這場最高會議,率先給會議定調道。

朱祐樘跟以前那般,下面的重臣在下面議事,而他則呆在閣樓之上品茶。

現在的大明朝廷既不是以前的廷議決策模式,亦不是早前太祖和太宗時期的獨斷專行,而是兩種模式相互結合。

朱祐樘並不是一個喜歡事事親力親爲的皇帝,而是選擇做一個戰略制定者,具體的事務通常是交由這幫重臣來決定。

只要下面的臣子能夠拿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他通常都不會做過多的干涉,而是繼續穩坐釣魚臺。

現在面對這一場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他亦是想要藉助這幫古代精英的智慧,由他們來制定災害的策略。十八位六部重臣已經慢慢習慣朱祐樘的執政風格,他們雖然沒有入閣其實等同於入閣,雖然不是相爺實質跟相爺無異,故而對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加的敬畏。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今蝗災乃上蒼的譴告,故防蝗在於修德,治蝗則行開倉賑災。明君以齋戒修身,開倉放糧救賑災民,如此便應上蒼而解蝗災之困!”禮部左侍郎周經跟很多清流那般主張順應天道,故而表達自己的觀點。

其實蝗災說輕不輕,但真論多麼嚴重亦不見得。

原本成化朝留下的家底並不算少,而今弘治朝雖然處處花銷巨大,但清丈田畝令國家的糧倉達到前所未有的充沛。

只要大明朝廷願意開倉放糧,那麼所有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這其實亦是很多朝代的慣用方法。

至於建議皇帝修德,這跟日食其實是一個道理,只要皇帝做做樣子即可。不僅麻煩事情會很少,而且亦可以向天下萬民交待。

兵部尚書劉宣面沉似水,當即出言呵斥道:“庸儒執文,不識通變!蝗災乃天災,時隔幾年便現,早已不足爲奇,與天子德行所幹?”

“劉尚書,你錯矣。蝗災之事在堯舜未聞,周朝不興,自唐宋帝王失德方見蝗蟲食人。今天子固然聖明,然天子非聖賢孰能無過?若按吾之法以應上蒼,蝗蟲之禍足可平息!”周經知道劉宣是在維護天子,但亦是表達自己正統的觀點道。

他倒不是要指責自己的學生不好,而是人非完人,自己學生最明顯的缺點是殺戮太深。自朱祐樘登基以來,被斬的權貴已經遠勝成化朝。

單是今年三月那場殺戮,幾個案子加起來,被拖到西市砍頭的人數已經突破一千,而弘治已經成爲貨真價實的暴君。

如今出現這場蝗災雖然來得迅猛,但其實亦是在情理之中,所以提倡自己學生修德。既可讓自己學生放下對權貴階層的敵意,亦可解決這一場蝗災的根源。

茶香嫋嫋,韓幼英的玉手將茶杯輕輕送到朱祐樘面前,在觀察朱祐樘反應的時候,發現眼前的男人越發的波瀾不驚。

朱祐樘默默端起茶杯品了起來,雖然周經的話不中聽,但自從遇到東方道後,自己或多或少相信這種玄學。

儘管他心裡並不認同周經這種消極的做法,但亦是沒有過多的反感,有意見總比那些一聲不吭的悶葫蘆要強。

尹直在江西老家這些年感悟良多,亦是站出來表態道:“周侍郎,農業興盛,必滋生害蟲,這纔是蝗災之因。古籍並未記載蝗災,一則農業不興,二則記載不全,與天子有何干系?”

自從起復重返朝堂,特別在江西看到百姓的疾苦,更加深刻地理解“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含義。

現在面對這一場蝗災,他能夠理解皇帝的心思。

不要總是等到百姓奄奄一息再前去救人,而是要想辦法從根上着手解決問題,從而避免百姓落水垂死。

此次的蝗災是山東方面遇災,但北直隸這邊暫時還沒有災害,所以當務之急其實是如何預防蝗蟲。

戶部尚書李嗣知道這個問題需要重視,亦是發表自己的看法:“據史料所載,蝗災通常是連續兩三年。今不僅是治時下的蝗災,亦要預防明年的災情,故謀之長遠當從防蝗和治蝗着手!”

“兩位大人,古往今來都要商討防蝗治蝗,然成效幾何?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競天災?今天子修德順應天道,便可解蝗災之困,此爲祖宗之法也!”周經面對兩位重臣的施壓,亦是從容不迫地應對道。

“天子失德乃無稽之談,治蝗只需一個除字!治蝗猶如面對當年建虜,百蟲飛來又如何?只要咱們齊心捕殺,救百姓於水火,千蟲萬蟲亦可除之!”兵部尚書劉宣歷經戰場早已不再相信天道,顯得鬥志高昂地提出主張道。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默默地點了點頭,亦是不再迷信所謂的天子失德。

而今天子雄才大略,令大明帝國蒸蒸日上。若當今天子存在問題,那纔是這世間最大的問題,何況遵循天道其實就是怠政。

禮部左侍郎周經知道自己撐起清流的門面更容易得到陛下的重視,便繼續進行爭辯道:“若是能夠除盡蝗蟲,因何古往今來蝗災不滅?宋以金帛誘百姓捕殺,然成效平平,宋法只是徒增朝廷開支!”

在應對蝗災這場禍事上,先人雖然早期迷信天人感應,但後期還是做過努力。比如宋朝規定凡是捕獲蝗蟲一斗的人,就給錢100文。

只是歷史早已經證明,哪怕同樣一件事情,有的人能夠取得成功,但有的人卻是註定還是要失敗。

宋朝的方法其實是對的,但奈何給的錢太少,而且朝廷的信用太低,故而沒能讓滅殺蝗蟲從量變到質變的程度。

現在周經主張天人感應,反倒是目前最輕鬆解決這蝗災的處理手段。

朱祐樘一直在閣樓上聽着,到這一刻仍舊不打算站出來表態,默默地接過韓幼英遞來的茶水繼續品嚐。

雖然他作爲後世人能夠看到解決蝗災的方法,但他更希望由這時代的精英打破這種思想枷鎖,讓治蝗和防蝗走出關鍵的一步。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此事若不進行親自嘗試,又何以不能治蝗防蝗?”兵部尚書劉宣擁有堅定的意志,並不打算退讓地道。

“宋法久遠,然蝗蟲終是有數!以金帛賞百姓,雖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確實值得嘗試!”戶部尚書李嗣清楚蝗災的損失和獎勵的開支哪項更大,亦是表示支持地道。

“老夫亦同意進行全民捕殺,蝗蟲焉有不盡之理!”吏部尚書李裕思索片刻,亦是進行表態地道。

劉吉看到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便是輕輕地咳嗽一聲。

在場的官員發現不是閣樓上的那位,而是最前面的首輔劉吉,便是紛紛投去了關注的目光。

劉吉迎着衆人的目光,亦是微微一笑地道:“既然大家的意見相佐,那麼便進行投票!咱們是該沿用舊法,還是支持劉尚書和李尚書的全民捕殺之法,在這裡先進行投票吧!”

工部尚書賈俊等人對這種處理的方式已經是習以爲常,亦是紛紛進行投票表決,只是讓人沒有想到劉吉竟然率先舉手支持周禮。

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93章 妥協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393章 妥協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331章 罪在言聞,兇島難生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486.第484章 美洲冒險篇的真相一窺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330章 帝欲取金,風浪有阻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410章 不作死或許真的不會死!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143章 收網行動5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論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283章 鸞鳳和鳴,帝欲養貓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163章 帝治風奏,宋澄破謎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531.第529章 西歐路斷,奇才命薄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
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93章 妥協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393章 妥協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331章 罪在言聞,兇島難生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486.第484章 美洲冒險篇的真相一窺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330章 帝欲取金,風浪有阻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410章 不作死或許真的不會死!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143章 收網行動5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論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283章 鸞鳳和鳴,帝欲養貓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163章 帝治風奏,宋澄破謎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531.第529章 西歐路斷,奇才命薄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