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劉備見童霏似乎已經從喪妻之痛中走了出來,至少沒有在沉浸在其中,於是大膽地向童霏提出了一個要求。

也就是孫尚香看見他二人竊竊私語的時候。

劉備說:“如今荊州重回將軍手中,將軍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北伐之事……理應暫緩吧。”

劉備一直惦記着荊州。

當初投奔劉表,劉表卻不把他當一回事,沒怎麼受到重用,這也算了,他揹着劉表也做了不少事。後來荊州被童霏得了,孫權提出聯盟,明着說是和他二人一同結盟,實際還是衝着童霏來的,不過因爲自己的皇族身份,才分一杯羹。現在曹操也被擊退了,自己的部隊也壯大了一些,正屯駐在荊州範圍內,然而卻是一點實權都沒有。

童霏如今是聞“北伐”色變,“北伐之事,勢在必行。”

劉備覺得這時候再去招惹曹操實在不是聰明的做法,理應見好就收,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喪妻之痛,使得趙將軍失去了平日裡的謹慎。但這不關他的事,他並不擔心。

“那……荊州之地,可否交由備來管理?”劉備一邊偷看童霏的神色,一邊把在心裡醞釀許久的話說了出來。

童霏沒有馬上回答,劉備又急忙補充說明:“這一來嘛,我在這荊州任職也有一段時間了,民風與地理環境等等,都有一定的瞭解,治理起來自當會比外派官員得心應手;二來,將軍既要北伐,除卻自身的軍事實力外,也應有相對穩固的後盾才行。”

童霏笑着飲了杯酒,劉備果然老奸巨猾,明擺着跟你要東西,卻說得好像是你不得不給他一樣。不過,就算劉備不說,童霏也早有此意。劉備雖然一早就對自己表明忠心,又用各種手段來鞏固他的忠心,但童霏一直也沒信任過他。只是因着有龐統在劉備身邊,所以她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次也不例外。

劉備以爲她不同意,語氣又變得小心翼翼:“如果將軍另有安排的話……”

“沒有,就按你說的做吧。”童霏輕笑道。

劉備懸着的心才落地。

“多謝將軍。”他奉承道。

“這是你應得的。”

劉備笑着向童霏敬酒,心裡又盤算起了另一件事。

那日酒宴過後,周瑜並沒把找華佗替他看病這件事放在心上。他正值壯年,這種小毛病,喝幾副藥就好,他覺得沒有必要興師動衆。

然而出乎他意料外的是,華佗居然親自登門了,他一直以爲趙將軍在宴席上說的不過是場面話,華佗先生聲名在外,自己去請都未必請得到,怎麼會登門拜訪自己。

但華佗確實是奉童霏的委託前來。

華佗爲周瑜診脈,不禁眉頭緊鎖。

周瑜問道:“在下的病,應當不礙事吧?”

華佗沉默一陣,才道:“可否與都督借一步說話?”

周瑜即刻遣退左右,“先生有話請講。”

“請問都督除了氣咳、氣喘以外,可還有其他症狀?”

周瑜想了一想,答:“近來只是不住咳嗽,軍醫診斷說是當日在船上吸入濃煙,積聚在肺,但是很奇怪,吃了幾副藥還不見好,或許是應該再多吃幾日?”

華佗卻是搖一搖頭,又問:“在這之前,都督可還有什麼其他不適?”

“只是慣常失眠,偶爾頭痛欲裂,但休息幾日就沒事了。”

華佗又搖一搖頭。

周瑜問:“可是軍醫診斷有誤?還是這藥方有什麼不妥?”

“軍醫只針對都督目前的狀況下藥,藥方也沒有什麼不妥,確是對症下藥,不過,卻是疏忽了早前的狀況,所以這病才久不見好。”

“那依先生之見,當如何?”

華佗提筆寫了個方子,將周瑜正在用的藥方中,一些藥材加大了劑量,一些又減少了,另添加了幾味緩解頭痛和安神的藥材。

“都督今後就按照老夫的這個方子服藥吧,應當會治癒眼前的病症。至於失眠症和頭痛症,還需要些時日。”

周瑜覺得華佗言猶未盡,便說:“先生有話不妨直說,自己的身體,不能說一點感應沒有,近來無論是征戰沙場還是處理文書公務,都會有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在下一直以爲這些都不礙事,但看先生的意思,好似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到底如何,還請先生明示吧。”

周瑜說完對華佗躬身一拜。

華佗嘆息一聲,“都督的病症,不是一日所致,乃是日積月累。就像生病不是突如其來的一樣,治病也非幾日或幾副藥就能痊癒。要治療起來,不光要有得當的藥石材料,還得需要清心靜養。老夫想給都督一個建議,眼下這種情況,如果都督能夠放下政務,尋一個僻靜的所在住下,每日調理,方纔有痊癒的可能。恕老夫直言,都督的身體狀況,已經不適合再上戰場。”

周瑜怔住,笑道:“先生休要嚇在下,不過是尋常人也會得的頭疼失眠症,怎麼會如此嚴重……”

“都督覺得老夫在危言聳聽麼?到底是自己的身體,你對它不好,它自然也不會由着你。都督所說的那些情況,雖輕微,但若一直置之不理,稍不留神,便成禍害。”

華佗想,周瑜這樣聰明的人,怎麼會不明白呢,大概只是想從自己口中說些順他心意的話吧。就好像當初的郭嘉,聽不得勸,若然那症狀,雖然自己不能治癒,但多少也能多拖延些年頭。

周瑜再沒有疑問,深呼吸了幾次以後,才問:“我想知道,我還有多少時日。”

“如果都督不能按老夫說的去做,至多不過兩年。”

周瑜又是深吸口氣,怎麼會……

但華佗是名醫,從未診斷錯過,也斷然不會拿這種事和他開玩笑。

“先生的好意,在下心領了,若非亂世,在下也定當會按照先生的意思休養,然而……”周瑜想到自己可能時日無多,就更不可能放下了,江東的政權還需要穩固,與劉備趙雲結盟或許還有變數,曹操他日也有可能東山再起,他無論如何不能在這個時刻先想着去關心自己的身體。

華佗也不再勸,因爲知道勸了也沒有用。像周瑜、郭嘉這樣的人,如果不讓他們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大志,就算能健康活到百歲,也無用。

“既然如此,老夫先去爲都督準備這幾日的藥材去。”

“有勞先生。”

待華佗離去,周瑜才頹然坐到榻上。

思索良久,卻是展開一方紙箋,提筆落字。

童霏決定北伐,但一直因着軍中意見不統一而拖延着。

諸葛亮認爲:“江東孫家雖然與我們結爲同盟,但在這件事情上,吳侯也只是表示可以借兵給將軍,並沒有要聯合出兵的意願。無非是要藉着將軍去打擊曹操的空檔,自行鞏固其現有的勢力。將軍此行,務必要三思。”

月英也道:“孫家雖然與我軍結盟,歸根結底,是爲了共同的利益。如今曹操兵敗,孫家的目的已經達成,這同盟關係又缺少一定維繫的根本,未來定要有變。將軍不得不慎重考慮。”

童霏鮮少有與他二人想法相悖的時候,尤其是鮮少反對月英的想法。

然而這一次,她是決意要一意孤行。

“軍師和月英姑娘都不必再勸了,這件事也無需再爭論下去,我心意已決,無論有什麼樣的後果,都由我來承擔。”童霏決意道。

諸葛亮面帶不悅,嚴厲地說道:“將軍!成大事者,不應總以兒女私情爲先!將軍可以不計後果,卻叫軍中將士和世人如何評價?”

童霏執意如此,倒是傷了一直信她的諸葛亮。

童霏正要開口反駁,支持她想法的賈詡又適時出來調節,“將軍息怒,也請軍師和月英姑娘聽我一言。此一行,誠如二位所言,有太多的不確定和風險在,二位說的話也都在理。但也請二位想一想,那馬超將軍和他的部下……當初收服馬超的事情,二位應該還記得吧?不管怎麼說,將軍理應給馬家一個交代,這件事不能就這樣作罷。不然,軍中將士和世人又該如何評價將軍?”

賈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廢了好一番脣舌,總算勉強說服諸葛亮答應童霏出兵,只不過,要見好就收。

而月英由始至終再不說一句話,也不知道她是也心軟答應了呢,還是對這個決定仍然不能認同。

賈詡權當她是默認了,但童霏不這麼覺得。

當諸葛亮無可奈何地準備離去時,月英還在座位上,沒有要起身的意思,似乎是想什麼想得入神了。

諸葛亮看她一眼,也沒叫她,只自顧離去。賈詡也緊隨其後。

到室內突然安靜了下來,月英才回過神來。

起身要走,又被童霏叫住,“月英姑娘,請留步。”

月英停步,嘆息一聲,“將軍還有何吩咐?”

“你根本就沒有被賈先生說動不是麼?那爲何又不反對他?”

“將軍的固執,月英不是沒有見識過,若是能勸的,軍師一人就勸得了,既然勸不了,月英再多說也無益。”

這番話,自面紗那頭的口中說出來,不怒而威。

童霏不自覺想要跟她解釋。

童霏說:“我此前只答應過她一件事,我說過會盡全力去保護她……然而,就這一件事也食言了。”

月英默默低下頭去,縱然不懂情愛,卻也明白,這是將軍唯一能爲馬伕人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