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7獵潛艇
理查德*哈尼,反應也很迅速,得到前線魚雷轟炸機的報告,立即讓空中的所有戰鬥機趕往支援,並讓航空母艦艦載戰鬥機迅速升空,搶奪制空權。
茶羅涅夫,也讓蘇聯大西洋艦隊的航空母艦艦載戰鬥機升空,搶奪亞速爾羣島上空的制空權。
蘇聯和五國同盟的雙方最高指揮官都很明白,誰搶得了亞速爾羣島這一片海域的制空權,誰就贏得了這場戰鬥。
有史以來第一次超大規模的海上艦載機空戰拉開了帷幕,蘇聯拉格-3改對英國海燕輕型艦載機和美國的F7F重型艦載機。
儘管拉格-3改,在很多方面的性能都比不上英國的海燕和美國的F7F,儘管蘇聯的航母都比較小,但是勝在數量龐大。
蘇聯大西洋艦隊的航母數量超過了五國同盟的航母數量一倍,所得帶來的變化就是艦載機數量是五國同盟艦載機數量的兩倍還多。
英國最大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排水量四萬段,攜帶海燕戰鬥機42架,攻擊機12架,美國最大的航母福羅裡達州號,攜帶F7F只有27架,攻擊機8架。
而蘇聯的航母大部分都是統一型號,只有少部分是一戰末期建造的只能裝二十6架,新型航母明斯克級的明斯克號有拉格-3改60多架,攻擊機20多架。
五國同盟聯合艦隊的後勤補給艦隊,由老舊戰列艦改造的運輸飛機的運輸船有兩把多架備用機,就是加上這些數量還是差了整整一倍。
蘇聯的後勤補給艦船雖然只攜帶了一百多架備用機,但是卻有六艘大型油輪跟隨,而從西班牙和摩洛哥起飛的拉格-3改,能夠到達亞速爾羣島上空。
交戰一開始,五國同盟的艦隊就已經處在了下風,儘管有雷達,有先進的戰鬥機,蟻多咬死象的道理在任何時候,任何年代這個道理都是不變的。
蘇聯大量的驅逐艦和小型快艇在海面上搜救本國飛行員,只要拉格-3不是在空中被打的凌空爆炸,飛行員都有機會跳傘逃生。
英國和美國的飛行員,慢慢發現蘇聯海軍在這一空域的艦載機數量越來越大,雖然擊落了很多蘇聯艦載機,自己這邊消耗也不小。
一架海燕或者一架F7F的價格是拉格-3的數倍,從西班牙和摩洛哥起飛的艦載機,在不考慮回程的情況下,在空中滯空之間長達一個多小時。
油料耗盡時,回亞速爾羣島上空,按照指定順序降落在空出來的航母上,進行加油和裝彈,三十三艘航母的龐大數量,保障了上千架拉格-3改的滯空時間。
五國同盟的三國海軍,F7F擊落拉格-3改最高紀錄是六架,雨燕擊落記錄是四架,但是好像隨着時間的推移,F7F和雨燕被擊落的數量一直在攀升。
蘇聯飛行員已經發現了,儘管火力和空中機動性能趕不上英國和美國的飛機,但是雙方飛機的戰鬥速度是一樣的。
所以就有了誘敵,然後幾架對付一架的情況,儘管理查德*哈尼在雷達上的看的很清楚,但是這畢竟是第二代雷達,不是計算機掃描雷達。
這種雷達對單個目標可以憑着雷達兵的經驗讀出一些可用資料來,空中交戰雙方上千架飛機,這已經超出了雷達兵的辨識能力。
茶羅涅夫深深知道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五國同盟的艦隊駛近距離蘇聯大西洋艦隊60公里範圍內,這是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程。
以往的海戰中,雙方戰艦都是在望遠鏡可視範圍內進行交戰,也就是二十公里範圍內,超過了望遠鏡也無能爲力。
但是現在不行了,自己看不到五十公里外的英國人和美國人,不代表英國人和美國人看不到自己,所以茶羅涅夫想摩洛哥和西班牙的陸軍路基航空兵求援。
如果不將五國同盟的三國海軍艦隊逼在60公里外,那蘇聯艦隊就將會遭到來在天空和海上的雙重打擊,而蘇聯艦隊只能依靠空中襲擊。
蘇聯歐洲戰區和北非戰區,兩大戰區的空軍陸基飛機,在掛載副油箱後,都陸續向西班牙和摩洛哥轉場,在法國的直接飛向亞速爾羣島。
儘管蘇聯空軍的陸基飛機,在戰區只能滯留十幾分鍾到二十分鐘,只要陸續不斷的保持着一定數量上的壓制,就能取得制空權。
茶羅涅夫在蘇聯空中勢力取得上風的時候,就立即將七艘航母上的艦載機改爲了魚雷攻擊機,想借此機會先擊沉一部分五國聯盟三國海軍的航空母艦。
理查德*哈尼也發現了自己手裡可用的艦載機越來越少,而蘇聯的艦載機和陸基飛機都一直保持在亞速爾羣島上空的優勢。
只有將艦隊推進到距離亞速爾羣島六十公里內,戰列艦的主炮才能對蘇聯艦隊構成威脅,在雷達的指引下,可以超視距佔得優勢。
蘇聯爲了保持海軍艦艇在大西洋上的絕對優勢,蘇聯海軍總部調動了地中海艦隊火速趕往亞速爾羣島參戰。
蘇聯地中海艦隊的指揮官柯察金耶夫,他知道要支援亞速爾羣島,首先要過的一關就是五國聯盟的海軍潛艇部隊。
而蘇聯由於受到五國聯盟海軍潛艇部隊的威脅,特別是德國海狼級潛艇的威脅,所以給每一個艦隊都配備了數十艘獵潛艇。
這種只有三百多噸的小艦,主要優勢就是馬力大,航速高,艦上裝備的都是反潛裝備,包括深水炸彈,反潛魚雷和一門中型火炮。
在蘇聯地中海艦隊前進的方向和其他方向,都或多或少的有獵潛艇進行快速遊弋,只要潛艇上浮或者露出潛望鏡,都會被獵潛艇上的觀察員發現。
一般情況下,潛艇都是放了魚雷就立即下潛,然後快速撤離戰鬥區域,在沒有聲吶出現前,這樣還可以。
但是有了聲吶後,潛艇的戰鬥方式就發生了變化,一般情況下,潛艇放出魚雷後,立即下潛,但是不可以快速移動。
潛艇移動的時候會造成巨大的聲響,如果被聲吶撲捉到,那幾乎就沒有逃走的可能性,水底跑的再快,也沒有水面獵潛艇快。
德國潛艇是有聲吶的,這還是一個秘密,而蘇聯海軍卻不知道,德國潛艇有兩種聲吶,一種是佔用兩個魚雷艙的主動聲吶。
一種是拖延在後面的被動聲吶,主動聲吶潛艇放出探測聲,主動搜尋附近海域目標,而被動聲吶是接受附近海域艦船發出的各種噪音。
所以蘇聯的獵潛艇儘管沒有逮到五國聯盟潛艇,但是也將德國潛艇逼向了地中海兩邊,而堵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美國和英國潛艇,卻並不是每一艘都有聲吶。
理查德*哈尼知道蘇聯會有大量獵潛艇,但是卻沒有想到有這麼多,直接將他佈置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潛艇都趕回來了。
蘇聯地中海艦隊進入大西洋,距離亞速爾羣島還有三百公里的時候,艦隊的六艘航母上的艦載機就已經開始起飛了。
三百公里對艦載機七百公里的航程來說,夠一個來回,而如果攜帶副油箱的話,可以滯空最少半個小時,這已經讓蘇聯在亞速爾羣島海域,取得了絕對的制空權。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五國聯盟的三國海軍艦隊在亞速爾羣島海域,敗局已經形成。
理查德*哈尼得知蘇聯的地中海艦隊,已經突破了直布羅陀海峽的潛艇防禦圈,在局勢上,五國聯盟的三國海軍艦隊已經處於弱勢,如果不撤退就會慘敗。
理查德*哈尼已經在思量,是撤退還是繼續前進,在沒有制空權的海戰中,再龐大的艦隊,這也無疑於自尋死路。
理查德*哈尼也沒有猶豫時間了,蘇聯的艦載機和路基戰鬥機已經將空戰海域,推到了五國聯盟三國艦隊上空,艦隊的防空火力也開始協助戰機攻擊蘇聯空軍。
理查德*哈尼下令全軍撤退,如果再不撤退,蘇聯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的艦載魚雷攻擊機,艦載轟炸機都會跟着艦載戰鬥機屁股後面蜂擁而至。
理查德*哈尼剛下完命令,蘇聯海軍的魚雷機就到了,跟着的是轟炸機,魚雷機主要是對付大型艦艇的,轟炸機是對付大型艦艇上面的防空火力的。
轟炸機攜帶的炸彈對大型戰艦來說,根本毫無威脅,只能殺傷暴露在外的人員和武器系統,而魚雷是攻擊艦艇水線的。
一般的大型艦艇只需要一枚魚雷就可以重創,即使有大量水密倉的艦艇,兩枚也能使其失去機動能力,三枚魚雷幾乎可以使任何艦艇沉沒了。
日本二戰時期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這兩艘戰列艦的單個噸位都超過了六萬噸,卻被幾架魚雷攻擊機六枚魚雷給擊沉。
六枚魚雷的價格跟兩艘戰列艦相比,這幾乎是用一斤土換了十斤金,所以世界主要國家的海軍航母上魚雷攻擊機是必備的。
蘇聯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的魚雷攻擊機,在沒有五國同盟三國海軍艦載機的阻攔下,直接就衝進了他們艦隊中心腹地,直接對航母發動攻擊。
蘇聯艦載魚雷機和轟炸機的出現,在所有人的預料之中,但是去無能爲力,蘇聯艦載戰鬥機和陸基航空兵的戰鬥機太多了。
吸引了五國同盟三國海軍艦隊的大部分防空火力,還有所有的艦載戰鬥機,就連攻擊機都輕身起飛,參與空戰,可見三國海軍艦隊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蘇聯第一波艦載魚雷機和轟炸機,轟炸機主要對付航母周圍的防空火力艦艇,而魚雷機則是盯着航空母艦而來的。
三國海軍艦隊中的航母,第一代航母,第二代航母和第三代航母都有,第一代航母就是使用大型船舶,比如油輪,戰列艦等改造的。
第二代是直接就以戰列艦的艦體爲模本,上層建築是專門爲艦載機而設計的,而第三代航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三國海軍艦隊中的航母,第一代和第二代都帶有自衛武器,包括防空武器和對海武器,而第三代航母只有少量輕型對空武器。
我弟結婚,所以大家不好意思,最近幾天只能一天一更三千四百字,非常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