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背水一戰

二月初二深夜,也就是九龍被圍的第三天,山下的明軍大營再次戰鼓擂動,號聲四起,五千明軍在李如梅之弟、薊州總兵李如柏的率領下向九龍南坡發起衝鋒。

憑藉重型火炮的狂轟濫炸,本就矮小破舊的城牆頃刻間坍塌大半,守城日軍驚慌失措,紛紛轉身向內城撤退。明軍見震懾效果已經達到,便停止炮擊,轉而乘亂向山頂急速挺進,爭取在日軍撤回內城前搶先攻入城內,一舉將東路軍殘部消滅。

內城鏑樓之上,宇喜多秀家拄着秀吉欽賜的太刀,面容憔悴地望着城下聚集的潰軍,以及山腳下漸行漸近的篝火,不禁熱淚盈眶,哆嗦着嘴脣啜泣道:“我秀家終究是要命喪異鄉了,綱直,傳我的命令,把衆軍放進來吧。”

聽到秀家發話,宿衛一旁的黑麪武將急忙拜伏下去,諫言道:“主公,貪生怕死之徒死不足惜,將他們放進城來只會降低士氣,擾亂軍心啊,況且,這也是攝津守的意思。”

“那你說怎麼辦?讓我眼睜睜看着他們去送死麼?”秀家怒目圓瞪,衝着膝下的長船綱直質問道。

作爲宇喜多家的三代老臣,綱直可謂是鞠躬盡瘁了,面對秀家的婦人之仁,以及難以改變的戰局,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主公。”綱直緩緩站起身,指着城下的潰兵問道:“聽說過‘背水一戰’的典故麼?”

秀家點了點頭:“我聽太閣說過,當年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

“正是如此,”綱直躬身說道:“主公你看,此時我軍和韓信的處境是不是如出一轍呢?”

秀家有些明白了,試問道:“你是說,我軍也能效仿漢軍,置之死地而後生?”

“能否成功還得另說,不過目前也只有這個辦法了。”綱直眺望行至半山腰的明軍先鋒,篤定地說道:“這是我軍唯一的機會,若是能將明軍擊潰,便能爲修繕城牆爭取時間,也就多一分機會生還啊。”

聽完綱直的建議,秀家緊閉雙脣思忖片刻,將佩刀遞到了綱直手中,鄭重地說道:“這把刀是太閣欽賜,未曾離開過我,現在我把它交給你,你就用這把刀,讓明人嚐嚐我們宇喜多家的厲害吧。”

綱直雙手接過太刀,再次跪拜下去,莊重地回答道:“臣絕不辜負主公重託,誓與此劍共存亡!”說完,他便大步流星走下城樓,率領近侍數人朝城門飛馳而去,其間,宇喜多家另一員大將岡利勝,以及小西家家老蘆塚忠右衛門皆願一同前往外城禦敵,小西家的鐵炮組頭皆吉續熊亦是率領八十名鐵炮足輕前去支援。

衆人到達城下,隨着綱直的一聲“開門”,內城大門緩緩開啓,外城潰兵如海水般呼喊着涌進內城,綱直見狀,立即命令續熊開槍射擊,還沒等潰兵反應過來,便有數十人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下。衆人見狀,紛紛止住了腳步,有的甚至調頭朝城外跑去。

就在這時,綱直正了正嗓子,用一種渾厚而又威嚴的聲音衝着潰兵喊道:“明軍將至,即便退至內城又有何用?原州、堤川這樣的堅城都沒阻擋住明軍的步伐,如今一座小小的山寨又怎能保吾等安危呢?與其坐等城破,倒不如背水一戰,興許還有一線生機。”

潰兵大多是農民,肚子裡墨水不多,經綱直這麼一說還真都停住腳步,等待綱直的指示,特別是那些中下級武士,見到身爲家老的綱直和忠右衛門皆是披掛上陣,心中頓時平靜了許多,不僅停止了喧譁,反而轉身勸說起來,號召潰兵聽從綱直的安排,背水一戰,擊潰明軍。

於是,在綱直和忠右衛門的指揮下,外城潰兵約八百人很快聚攏起來,按照要求分成左中右三支備隊,分別由忠右衛門、綱直以及續熊率領,除了中路高舉火把外,其餘兩路皆乘夜色摸黑向城外兩側山道潛行。

與此同時,李如柏率領的先鋒已經距離山頂不足一百五十米,雖說途中遇到了日軍的一些襲擾,但總體上還是比較順利的,並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這也使得不少人沾沾得意了。

“將軍,倭寇一見到我們就望風而逃,不如命將士們加快點速度吧。”如柏副將笑嘻嘻地說道。

可如柏卻搖了搖頭,指着山上的城寨說道:“你就沒發現麼,方纔亂糟糟的外城,現在貌似安靜了不少,看來日軍是有所行動了,依我看還是穩紮穩打吧,輕敵冒進乃是兵家大忌。”

副將不甘心,本想勸說幾句,卻被前方趕來的斥候打斷了:“啓稟將軍,前方百米處發現明火,據探查乃是倭寇的一支小隊。”

“有多少人?”如柏問道。

“不足二百人。”斥候回答道。

“二百人?”副將心中竊喜:“看來倭寇都嚇破膽了,沒幾個敢出城應戰啦。”

“再探!”如柏毫不理會副將所言,自言自語道:“明知我方大軍壓境,竟只派出二百人迎戰,我看必有蹊蹺。”

“將軍,依我看日軍如此怪異行徑也不難理解。”如柏參將、薊州副總兵馬明訓解釋道:“如今日軍只剩約兩千人,宜守不宜攻,絕不敢輕易派兵出戰,因而這兩百人絕非作戰軍隊,而是偵查之勢。”

“是這樣麼…”如柏經兩員大將這麼一說倒也泛起了嘀咕,是啊,兩百人根本改變不了戰局,除了偵查,還能有什麼別的用處麼?可即便這樣,他仍舊不放心,還是示意軍士小心爲上,慢慢推進。

“呯呯!”前方突然想起一陣急促的槍聲,數十名明軍士兵應聲倒地,前鋒部隊頓時一陣騷亂。

馬明訓見狀,一個箭步擋在如柏身前,大聲道:“看來是被倭寇發現了,將軍下令迎戰吧!”

如柏也是慌了陣腳,點頭應道:“傳我將令,全軍出擊!”

第3章 改易第93章 一夜填城第243章 此伊勢非彼伊勢第26章 暗助秀元第26章 暗助秀元第319章 軍神再臨第193章 東西縱橫第8章 長吉危機第246章 禍起大田原第160章 天之將傾第206章 節外生枝第291章 血戰木幡山資料七日本戰國術語轉第314章 開戰第122章 帝王之相第130章 背水一戰第106章 蝴蝶效應第298章 兵臨杵築第30章 蒲生騷亂第334章 捨命突圍第202章 宮闈秘聞第85章 百年黨爭第303章 佈陣湯川第282章 招兵買馬第329章 鳴金收兵第78章 高虎加封第20章 秀保版“隆中對”第36章 中村的靠山第268章 獅子大開口第35章 大清洗第310章 德川來襲第330章 金吾的決斷第175章 脣槍舌戰第237章 武家傳奏第244章 志在輪島第150章 伏見託孤資料五豐臣秀長簡介第258章 宇喜多騷動第73章 李旦的堅決第234章 內府抵達第185章 大田原泰清資料三豐臣秀長家臣團第118章 竹山大捷第290章 強佔大阪第287章 伊達退兵第25章 左右逢源第23章 秀吉賜名第331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28章 那人便是吉川廣家第100章 十面埋伏第317章 墊腳石第289章 毛利出兵第259章 怨起檢地第266章 聯盟達成第313章 湯原遭遇戰第137章 四面狼煙第211章 趁火打劫第115章 老臣之苦第283章 老將請纓第83章 神秘人物第334章 捨命突圍第174章 舊事重提第323章 山口遇伏第164章 制勝堂密議第294章 城破第37章 家康之思第46章 賴鄉的情義第236章 寬宏大量的秀保第299章 進退兩難第103章 絕處逢生?第307章 秀保急召第62章 迷霧漸開第328章 那人便是吉川廣家第23章 秀吉賜名第304章 景勝拒降第294章 城破第180章 全盤否定第12章 父子換一國第117章 秀忠被俘第331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83章 駿河總代官第276 同盟達成第236章 寬宏大量的秀保第246章 禍起大田原五萬字了想說點什麼第15章 飛來橫禍第24章 初會尾張派第3章 改易第203章 利長起事第228章 茶室驚變第84章 出陣泗川第333章 全軍阻擊第266章 聯盟達成第319章 軍神再臨第89章 雪之千代第153章 亂世之兆第111章 塵埃落定第275章 岐阜中納言第198章 獅子與獵犬
第3章 改易第93章 一夜填城第243章 此伊勢非彼伊勢第26章 暗助秀元第26章 暗助秀元第319章 軍神再臨第193章 東西縱橫第8章 長吉危機第246章 禍起大田原第160章 天之將傾第206章 節外生枝第291章 血戰木幡山資料七日本戰國術語轉第314章 開戰第122章 帝王之相第130章 背水一戰第106章 蝴蝶效應第298章 兵臨杵築第30章 蒲生騷亂第334章 捨命突圍第202章 宮闈秘聞第85章 百年黨爭第303章 佈陣湯川第282章 招兵買馬第329章 鳴金收兵第78章 高虎加封第20章 秀保版“隆中對”第36章 中村的靠山第268章 獅子大開口第35章 大清洗第310章 德川來襲第330章 金吾的決斷第175章 脣槍舌戰第237章 武家傳奏第244章 志在輪島第150章 伏見託孤資料五豐臣秀長簡介第258章 宇喜多騷動第73章 李旦的堅決第234章 內府抵達第185章 大田原泰清資料三豐臣秀長家臣團第118章 竹山大捷第290章 強佔大阪第287章 伊達退兵第25章 左右逢源第23章 秀吉賜名第331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28章 那人便是吉川廣家第100章 十面埋伏第317章 墊腳石第289章 毛利出兵第259章 怨起檢地第266章 聯盟達成第313章 湯原遭遇戰第137章 四面狼煙第211章 趁火打劫第115章 老臣之苦第283章 老將請纓第83章 神秘人物第334章 捨命突圍第174章 舊事重提第323章 山口遇伏第164章 制勝堂密議第294章 城破第37章 家康之思第46章 賴鄉的情義第236章 寬宏大量的秀保第299章 進退兩難第103章 絕處逢生?第307章 秀保急召第62章 迷霧漸開第328章 那人便是吉川廣家第23章 秀吉賜名第304章 景勝拒降第294章 城破第180章 全盤否定第12章 父子換一國第117章 秀忠被俘第331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83章 駿河總代官第276 同盟達成第236章 寬宏大量的秀保第246章 禍起大田原五萬字了想說點什麼第15章 飛來橫禍第24章 初會尾張派第3章 改易第203章 利長起事第228章 茶室驚變第84章 出陣泗川第333章 全軍阻擊第266章 聯盟達成第319章 軍神再臨第89章 雪之千代第153章 亂世之兆第111章 塵埃落定第275章 岐阜中納言第198章 獅子與獵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