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分權

bookmark

第1379章 分權

夫妻二人坐下,不再打擾他們兄妹種地,陳慶笑道:“剛纔我回來時,遇到巧雲了。”

“那夫君也遇到樑總管了?”

陳慶點點頭,“她們在一起,梁氏居然是巧雲的貼身小宮女,真是巧啊!”

呂繡微微笑道:“其實還有更巧的!”

陳慶頓時有興趣了,笑道:說來聽聽!”

“去年瓔珞接到一封太原寫來的信,也是她以前的小宮女,現在住在太原,她求瓔珞幫她尋找女兒,瓔珞去哪裡幫她找女兒,沒辦法,瓔珞安排急腳遞送了一百兩銀子給她,沒想到前些天居然找到了她的女兒。”

“可是那一批小宮女?”

“正是,這四百多名小宮女基本上都是宮女所生,宮女年長後被遣散出宮,她們女兒被留下來,我問了一下,很大一部分小宮女的母親都在,殿下可以幫她們尋親!”

“你的意思是,把她們都放回家?”

“看她們自願,願意留下來我收,想和家人團聚,我就放她們走,那些幾十名宦官也一樣,想回家鄉,我就給一筆錢讓他們回去,他們都是可憐人,被奴役半輩子了,給他們一個選擇吧!”

陳慶心中讚歎,妻子還真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巧雲說溫大娘要走了?”

呂繡點點頭,“他們夫妻去年就提出來了,我挽留了他們,上個月他們又提出來,想孫子了,這次我就沒有再挽留了,補償他們一年的俸祿,讓他們回鄉養老吧!其實我也明白他們並不是爲了回家看孫子。”

“是因爲新王宮?”陳慶試探問道。

“應該是這個緣故,他們沒有明說,我也沒有點破!”

呂繡輕輕嘆口氣,“其實不光是他們,府上所有使女和下人,我都考慮中止合約,把剩餘時間都補償了,讓她們回家。”

“所以娘子打算讓梁氏帶一批宮女和宦官過來?”

呂繡無奈道:“只能如此了,王宮和王府完全不是一回事,規矩都不一樣,我們只能去適應它。”

陳慶回到書房,心緒頗爲不寧,這幾個月他都在外面征戰,感受不到建立王國後的變化,事實上,一切都在變了,連家人都要適應雍王府變成雍王宮的變化,跟隨多年的僕人也必須遣散回家了,僕人使女要變成宦官宮女。

他們手下官員也何嘗不是如此,以前所有的官員都屬於幕僚官,在朝廷沒有檔案,或者寄祿在川陝宣撫使司下面,現在所有官員都要變成王國官員,要擺脫宋朝的體系,建立自己的官僚制度,直接套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是最簡便、也最成熟。

陳慶又想到了參知政事的缺口,必須要儘快決定新人選。

陳慶坐到位子上,提筆寫下了幾個人選,第一個是他的顧問盧存逸,關中大儒,也是這幾屆科舉的主考官,想了想,陳慶還是把他名字背後的參知政事劃掉了,盧存逸做學問可以,治國不行,陳慶在他名字背後補上了國子監祭酒,這個職務更適合他。

第二個是劉瓚,劉子羽的長子,目前出任演武堂都監,他是武將出任,陳慶考慮他出任樞密使,但感覺他的資歷還是差了一點,更重要是他的背景不夠,三軍將士不會認可,陳慶只得嘆口氣,把他的名字也劃掉了。

陳慶想到了牛皋,牛皋是出任樞密使最合適的人選,資歷和威望都足夠了,但牛皋要替自己坐鎮燕山路,無暇分身。

或許可以找一個人過渡兩三年,想到過渡,陳慶立刻想到了一個合適人選,他提筆寫下了折彥質的名字,折彥質曾出任朝廷同知樞密事,經驗豐富,替自己組建樞密事最合適不過。

敲定了樞密使人選,但這個樞密使不是參知政事,這一點和朝廷不同,只能出任內政堂行走。

下一個就是中書侍郎人選了,胡云被衆人一致反對,資歷不足這個硬傷太大,陳慶只能另選他人。

陳慶提筆寫下了江陵知府張舜,張舜曾兼任荊湖南路尚書行臺長史,尚書行臺撤銷後,張舜繼續出任江陵知府,現在改稱呼爲江陵刺史。

張舜是宣和年間的進士,入仕二十餘年,從主薄做起,一步步升爲縣丞、知縣到通判,也曾經在朝廷出任過三年戶部郎中,最後升爲知府,履歷很齊全,在南方官場人脈很深。

陳慶漸漸明白周寬爲什麼推薦張舜了,內政堂需要一個南方系的代表,但張舜出任中書侍郎不合適,中書侍郎必須是自己的心腹。

沉思良久,陳慶在中書侍郎後面寫下了張曉的名字,周寬出任門下侍郎,呂青山和蔣彥先出任尚書左右僕射。

陳慶猶豫片刻,便在張舜名字後面寫下了肅政臺令、參知政事。

胡云名字背後寫上吏部侍郎、內政堂行走。

次日一早,陳慶來到了自己官房,全體手下一起站起身,躬身歡迎雍王殿下回來。

陳慶向衆人擺擺手,笑眯眯道:“放心吧!攻下燕山府,按照老規矩,每個官員都有賞賜。”

衆人一起歡呼起身,陳慶走進自己官房坐下,對晁清道:“去把三位參政事請到議事堂,就說我有要事找他們商議。”

晁清連忙去了,不多時,三名參政事匆匆趕來。

三人心裡都明白,昨天在茶館只是一次非正式的討論,但今天恐怕就是正式決定了。

陳慶請三人坐下,將一份自己草擬的決定遞給衆人傳閱,衆人默默看完,都在沉思之中。

陳慶微微笑道:“現在還有最後的機會提提意見,一旦我頒佈雍王令,就要正式實施了。”

蔣彥先問道:“請問殿下,左右僕射怎麼分工?”

陳慶緩緩道:“左僕射管兵刑工三部,右僕射管吏戶禮三部,實際職權相當於尚書左右丞,也是最辛苦的兩個職務。”

蔣彥先點點頭,不再多問了,他最關注參知政事最新人選,看來殿下選擇了張舜,此人資歷足夠了,蔣彥先沒有意見。

張曉舉手問道:“殿下,樞密使應該授參知政事,作爲軍方代表,爲何折彥質沒有這個頭銜?”

陳慶淡淡笑道:“三位把我忽略了嗎?我可是天策上將軍,足夠代表軍方的利益了。”

三人面面相覷,張曉只得苦笑道:“這個規矩到世子那一代應該會變吧!”

“到時候看情況,形勢需要就改變!”

張曉又問道:“卑職不太明白中書侍郎的職權。”

陳慶笑道:“中書侍郎掌握制詔權,我們雖然沒有詔書,但有雍王令,也就是說,以後雍王令不一定是我發出來的,不過需要我批准,第二項職權就是管理我外面這一百多名官員,晁清和韋濟都太年輕,擔不起大梁,他們需要一位主管。”

張曉又道:“卑職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五位參知政事誰爲長?”

“準確說是四位!”

陳慶對衆人道:“周參政事爲門下侍郎,相當於左相,他的職責就是反對,而另外四位則輪流掌握執政事筆,半年一輪,執政事筆者爲右相,很多不需要制詔、不需要內政堂討論的小事情,就由執政事筆者決定。

但什麼事情爲大,什麼事情爲小事,這就需要繼承我們長期形成的經驗,把軍政事務具體分爲甲乙丙軍四類,現在問題來了,誰負責分類呢?”

蔣彥先道:“這就需要設立一個特殊官署,類似給事中這樣的職權,它負責軍政事務分類,並審覈政令的合法性,應該歸屬於門下省。”

周寬搖頭道:“門下省只是最後把關,對政令內容提出異議,但所有政務一開始就需要分類,其次審覈政令合法性是制度問題,我覺得應該還是由殿下直轄。”

陳慶道:“設立一個白虎堂,由我來直轄,人不需要多,六人足矣,他們分成兩組,一組負責事前分類,一組負責事後審覈政令合法性。”

周寬沉默片刻問道:“這樣一來,殿下基本上沒有了政事決策權,是不是把殿下架空了?”

陳慶搖了搖頭,“我掌握軍權,掌握內衛,掌握白虎堂、掌握從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掌握府庫財權,另外,甲類重大政務需要頒佈雍王令,雍王令還需要我批准,實際上,我還是能過問,我可以不批准,直到你們說服我爲止。”

停一下陳慶又道:“我們既然效仿唐制,唐制的精髓就在於君相分權,王朝要長治久安,就需要在制度上限制君權,這不僅僅是爲了限制我的權力,這也是爲了我的子孫能夠長久平安。”

第1208章 劫糧第1078章 圓果第1028章 激戰(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巴陵(上)第三百八十章 下廚第1273章 宰豬第五百九十六章 喜夜第六百九十三章 拉攏第五百七十七章 破劍第四百三十八章 銀礦第1306章 遇襲第六百二十八章 效呂第1073章 呂逝第1336章 建國第999章 歸心第1511章 圍城第1332章 建署第1508章 滅金第997章 兵臨第四百六十二章 雙戰第一百三十章 東進第六百九十章 硬戰(下)第1513章 廣南第1004章 撤離第944章 泄密第1235章 談判第七百零七章 議和第1210章 北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改國第1269章 民怒第1170章 請罪第1191章 破裂第六百七十一章 莊園第1126章 組建第四章 競技第一百六十八章 暴露第五十九章 任務第一百五十三章 咸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博弈(八)第1349章 效忠第七百零九章 凱旋(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雙戰第五百三十章 探子第932章 反擊第986章 爭汝(上)第五百四十章 城下第1019章 施壓第1481章 序幕第三百五十八章 婚禮(上)第1294章 抓捕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一百四十五章 平涼(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巨器第一百六十五章 危局第1458章 後路第六百五十六章 應理第813章 線索第一百六十八章 暴露第1278章 偷香第二十七章 神槍第四百八十二章 滅任(下)第1090章 血案第七百一十七章 會盟第1396章 營救(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周家第1225章 救急第848章 分兵第1036章 官窯第883章 聲明第1255章 透密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變第951章 黃金第1496章 緊急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攻(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喜訊第三百一十五章 回師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者第810章 偷襲第五百三十五章 膚施第五百五十二章 春困第七百零一章 決戰(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三百二十九章 投降第六百三十章 再遇第760章 血戰第788章 告發第五百二十七章 廷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廷論第941章 春暖第四百三十七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倭軍第1078章 圓果第833章 夜動第1238章 爆發第六百四十一章 開價第1207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幺第六百九十二章 曹府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換
第1208章 劫糧第1078章 圓果第1028章 激戰(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巴陵(上)第三百八十章 下廚第1273章 宰豬第五百九十六章 喜夜第六百九十三章 拉攏第五百七十七章 破劍第四百三十八章 銀礦第1306章 遇襲第六百二十八章 效呂第1073章 呂逝第1336章 建國第999章 歸心第1511章 圍城第1332章 建署第1508章 滅金第997章 兵臨第四百六十二章 雙戰第一百三十章 東進第六百九十章 硬戰(下)第1513章 廣南第1004章 撤離第944章 泄密第1235章 談判第七百零七章 議和第1210章 北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改國第1269章 民怒第1170章 請罪第1191章 破裂第六百七十一章 莊園第1126章 組建第四章 競技第一百六十八章 暴露第五十九章 任務第一百五十三章 咸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博弈(八)第1349章 效忠第七百零九章 凱旋(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雙戰第五百三十章 探子第932章 反擊第986章 爭汝(上)第五百四十章 城下第1019章 施壓第1481章 序幕第三百五十八章 婚禮(上)第1294章 抓捕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一百四十五章 平涼(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巨器第一百六十五章 危局第1458章 後路第六百五十六章 應理第813章 線索第一百六十八章 暴露第1278章 偷香第二十七章 神槍第四百八十二章 滅任(下)第1090章 血案第七百一十七章 會盟第1396章 營救(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周家第1225章 救急第848章 分兵第1036章 官窯第883章 聲明第1255章 透密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變第951章 黃金第1496章 緊急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攻(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喜訊第三百一十五章 回師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者第810章 偷襲第五百三十五章 膚施第五百五十二章 春困第七百零一章 決戰(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三百二十九章 投降第六百三十章 再遇第760章 血戰第788章 告發第五百二十七章 廷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廷論第941章 春暖第四百三十七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倭軍第1078章 圓果第833章 夜動第1238章 爆發第六百四十一章 開價第1207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幺第六百九十二章 曹府第三百三十八章 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