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委曲

委曲

讓沈日秋頭痛的事出現了,飛機太多了,孔憲琪的機場建不過來,他還有其他工程要建,飛機場花費了他太多的精力與物資,最難辦的就是運輸機,這個傢伙個頭太大,太招眼,如果日軍來飛機炸一炸就是一個準,沒辦法就送人吧。

請示中央後,把飛機送給了委員長,這是這樣的大禮也不好送啊,得用飛機護航,南線日軍可有不少機場,碰到阻截也不好搞,如是在晚上用火堆方式,才送到大後方,並且賠了10架護航戰機和11名飛行員。

委員長在總統投降後已經成了中國抗日的頭面人物,中央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在統一戰線上加強國共合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最終將鬼子趕出中國的目標。

委員長沒有想到他會得到這種大禮,他愛飛機和愛他的老婆一樣,他在內戰時期就發現了這個能在天上飛,丟炸彈的玩意的好處,運用好飛機他戰勝了一個個軍閥。fhzww點com

他希望用武力來統一中國,實現他認爲正確的理想,他成功地擊敗了國內所有軍閥,可是這些人對他還是不服氣,動不動就與他對着幹,當他把紅軍趕出了根據地,可是準備消滅時,自己被所謂的兄弟實施了兵諫。

他纔有所明白,這些依附於他的軍閥們,更想的是將日本人趕出中國,他很失望,他恨軍閥,更恨**,最恨的當然是日本人。

他認爲是日本人的入侵救了**,是軍閥們救了**,他被迫接受大家的意見,與這些在政治立場上,治理國家的方法上、經濟處理方式上、民族文化進步模式上等等,都與他心中的理想相差懸殊,甚至是背道而馳的一些中國人走到了一起,開始對面稱兄道弟,轉身就罵孃的合作。

但他現在的確感受到了另一種情感,那就是他堅決抗戰,贏得了大家的支持。他儘管不太會打仗,打不贏日本人,但是在他的周圍聚集了大量人才,這些人從各方面來幫助他,希望和他一起去實現民族的獨立與自由,現在就連沈日秋這個山寨版的林師長,也給他送來了他的致愛,他現在是名副其實的抗戰領袖,他還不是總統,但是威望比總統高多了。

委員長沒有東西送給沈日秋,他其實沒有錢,其實也沒有什麼兵,他送人最多的是一張紙,就是一張任命書,然後是這些人給他增加了兵力,收穫金錢,

委員長也難當,他想和外國搞好關係,由於是他的理想中的國度——美國,可是人家不理他,因爲石原慎太郎的手伸得比他更快,更是曲意奉承,日本當然比中國是大富有,得到了更多美國人的好感,委員長成了委曲成員的第一號首長。^烽^火^中^文^網^

委員長想和強鄰搞好關係,幫助中國抗日,可是蘇聯人也不理他,他想了很多很多,派出了很多人,花了很多錢,就是沒有國家真的援助他,最多是同情,國內的情況就不同,出人出錢,只要他抗戰,他當然得抗戰,日本人用飛機炸死了他的母親,他同樣希望中國是一個強大富有的國家,只是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也有一個自己的目標。

現在他給沈日秋的回禮是,送些飛行員過去,3戰區的飛機多,沒人怎麼打,當然得派人領導吧,不能再搞什麼兵諫了,得是國民黨黨員,搞政治的就行,飛行大隊長自己還留着用,這是王牌飛行員,一個能打幾個的。

沈日秋根本沒有想到有回禮,他當然知道飛行員的重要性,一聽沒有兩年訓練不出來,算了這個航空學校搞不起,我又不是搞軍閥,國家有就是自己有。!

沈日秋並沒有被偷機的成功,覺得有什麼特別的驚喜,在他看來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激怒對手,打亂對手的佈署纔是真正的價值,有利於後期交量,不過驚喜還真有,就是新兵增加了不少,劉建緒又忙得腳不沾地了,幫助3戰區增加了,3個防禦師、3個攻擊師、還加了一個特戰師,坦克也搞出來了10輛,還有10輛在修理中,這是偷機時得到的,組建一個坦克隊,用好了能發揮作用的。

沈日秋的行動着實激怒了岡村寧次,日軍有5000架戰機是不錯,海軍有1000架,本土1000架,關東軍2000架,他也只有1000架啊,你讓他怎麼活,被偷的被炸的,他失去了500架。

他要復仇,現在本土兵力在徵召中,他的計劃是要用100萬兵力搞一個一號作戰,徹底打垮3戰區,然後橫掃大西南大西北,這纔是他中國戰區司令官的作爲,計劃已經原則通過,並且可以動用海軍軍艦、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

最近大本營在首相的干預下,調整了1號作戰:本土將交給他最精銳的近衛師團、再建空降兵、再建特種大隊、再建山地師團、組建更爲牛皮的水陸兩用坦克,配給海軍陸戰隊,組建10個師團坦克裝甲師,新生產的飛機在戰前可以給他增加2000架,還可以從本土調500架,關東軍調1500;架,海軍航空兵的全部,也就是說他會得到加上已經有的爲6500架各種戰機,2000輛坦克、軍艦500條、其中攻擊航空母艦4條,小型航母10條,一次可從海上起飛近1000架,350萬的兵力,用於防禦各戰區的兵力約100萬,在3戰區用50萬防禦,100萬進攻。

大本營還表示,可以隨時從100萬關東軍中抽調兵力和裝備,後勤保障由大本營和關東軍負責,這是石原慎太郎的意思,已經越出了岡村寧次的想法,從實質上講是石原準備拿全部國力在中國一拼,他的支持讓岡村寧次心懷感激,也感到責任重大,他對着東京方向鞠躬,這是日本的新戰神與中國的戰爭魔鬼之間的較量,大日本帝國的國力不是支那人所能想象的。

岡村寧次的智慧不可小視,他感覺日軍還不夠強,他打起了汪總統的注意,要他組建軍隊,幫助日軍作戰,可是汪不答應,說是他不能對自己的國民開火,最後雙方達到協議,汪的軍隊搞治安,那麼日軍就可以從防禦兵力中抽出50萬來,這樣進攻的兵力就能達到空前的200萬人,如果心再狠一些,他再從關東軍抽50萬,那就成了250了。

現在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一號作戰的到位工作得花一個月時間,他得在這段時間裡,做好防範工作,岡村寧次是自信的,他有把握完成這些工作,他還有川琦宮這樣的大參謀。

第57章 棍子槍法第32章 兵要地質第100章 調研第129章 鴻雁第122章 星星點燈第117章 月亮真園啊第44章 血拼第137章 天下無敵第28章 諜戰第199章 歸零(3)第60章 參謀辻政信第150章 汗第217章 德軍的實力第6章 老營會議第139章 畑俊六增援第118章 暴光第10章 狼狽逃竄第33章 定編第180章 皮毛第95章 惡化第116章 分勢第44章 血拼第103章 萬箭穿心第21章 陣地伏擊第186章 信息戰第198章 歸零(2)第84章 戰損第8章 砧板第190章 豬肉飩粉條第179章 冰糖葫蘆(2)第111章 魔鬼的腳印第166章 920(2)第6章 老營會議第215章 山散洞第132章 拍檔第231章 又當校長第115章 山本五十六第114章 讀書論第100章 調研第104章 麻雀戰第71章 缺口第59章 板垣調兵第13章 長官的道第171章 海拉爾第19章 激戰野人谷第218章 無敵坦克第78章 勢如破竹第133章 8戰區第208章 海上魔步第242章 旗說第69章 誘敵第15章 38集團軍第209章 木馬第157章 太原第192章 傳說第43章 佈局第175章 廖言的能耐第189章 維和第142章 什麼?第146章 勝?敗?第158章 多多益善第174章 辻政信的能耐第75章 調整第112章 委曲第129章 鴻雁第125章 照妖鏡第221章 文明交戰第21章 陣地伏擊第102章 磨心將第86章 回師肖山第208章 海上魔步第63 國有化第63 國有化第31章 特色第92章 重慶述職第245章 備戰第127章 斗轉星移第216章 突擊第4章 紙上談兵第239章 風拉格第180章 皮毛第87章 戰前磨心第161章 918第110章 搞飛機第86章 回師肖山第53章 10戰區第123章 兩雙草鞋第65章 數字特戰第116章 分勢第95章 惡化第171章 海拉爾第106章 釣魚第97章 統一戰線第177章 開闢戰場第44章 血拼第214章 救助隊第229章 老千第216章 突擊第72章 節 生死之間
第57章 棍子槍法第32章 兵要地質第100章 調研第129章 鴻雁第122章 星星點燈第117章 月亮真園啊第44章 血拼第137章 天下無敵第28章 諜戰第199章 歸零(3)第60章 參謀辻政信第150章 汗第217章 德軍的實力第6章 老營會議第139章 畑俊六增援第118章 暴光第10章 狼狽逃竄第33章 定編第180章 皮毛第95章 惡化第116章 分勢第44章 血拼第103章 萬箭穿心第21章 陣地伏擊第186章 信息戰第198章 歸零(2)第84章 戰損第8章 砧板第190章 豬肉飩粉條第179章 冰糖葫蘆(2)第111章 魔鬼的腳印第166章 920(2)第6章 老營會議第215章 山散洞第132章 拍檔第231章 又當校長第115章 山本五十六第114章 讀書論第100章 調研第104章 麻雀戰第71章 缺口第59章 板垣調兵第13章 長官的道第171章 海拉爾第19章 激戰野人谷第218章 無敵坦克第78章 勢如破竹第133章 8戰區第208章 海上魔步第242章 旗說第69章 誘敵第15章 38集團軍第209章 木馬第157章 太原第192章 傳說第43章 佈局第175章 廖言的能耐第189章 維和第142章 什麼?第146章 勝?敗?第158章 多多益善第174章 辻政信的能耐第75章 調整第112章 委曲第129章 鴻雁第125章 照妖鏡第221章 文明交戰第21章 陣地伏擊第102章 磨心將第86章 回師肖山第208章 海上魔步第63 國有化第63 國有化第31章 特色第92章 重慶述職第245章 備戰第127章 斗轉星移第216章 突擊第4章 紙上談兵第239章 風拉格第180章 皮毛第87章 戰前磨心第161章 918第110章 搞飛機第86章 回師肖山第53章 10戰區第123章 兩雙草鞋第65章 數字特戰第116章 分勢第95章 惡化第171章 海拉爾第106章 釣魚第97章 統一戰線第177章 開闢戰場第44章 血拼第214章 救助隊第229章 老千第216章 突擊第72章 節 生死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