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逃戶,也就不用多說了,便是那些爲了逃脫稅賦勞役躲入深山老林的百姓,在官方文件上這類人甚至都不算人,打殺他們與打殺野獸沒有任何區別,不用承擔任何的責任。
然後,天鳳軍取消戶籍的政策直接對應了“天賦人權”,在此基礎上的“男女平等”也即是天鳳軍治下,女子與男子平權,女子一樣可以參加科舉入朝爲官,參加軍隊成爲將領,並在執業經商和功民權利上享受同等待遇,可以見官不拜,得受功田,並可世襲。
對了,這功民權益的出處又在招兵的榜文之中,天鳳軍的招兵榜文中闡明,凡是天鳳軍的將士,在服役達到一定年限,並立下相應的功勳後,可獲得“功民”資格,功民也即是“有功之民”的意思,成爲功民後的福利包括獲得可世襲的功田、見官不拜、後代子女優先入學、入軍、分配公田,還有養老、醫療保險等等福利好處。
而爲了更好的把政令傳到下鄉村,黃小剛還順手把縣郡兩級政府的官員制度改革了一下,將所有的胥吏、衙役全部更名爲公務員!
所謂的胥吏,也即是指衙門裡的工作人員,其中的“胥”也即是衙役三班裡的班頭、捕頭、牢頭等武職,吏則指文書、錄事、佐史等小吏,這些人絕大多數沒有正式的編制,屬於衙門裡的臨聘人員,也即是典型的臨時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吃的是官府正式財政飯,而大多數沒有正式編制,月餉要麼靠百姓交的雜捐(保護費)供養,要麼靠領導賞賜。
那麼既然天鳳軍講究天賦人權,要搞人人平等,自然也得先給這些胥吏、衙役平等一下,於是也就在當衆處斬了高密郡丞陸良立了威使了過大棒以後,立馬給了比蜜糖還要甜的甜棗兒,宣佈高密縣郡兩級的胥吏、衙役,只要願意投效新朝便全部簡拔爲公務員,薪資等級按照正式公務員級別撥給。
爲了顯示這個公務員制度的嚴謹性,黃小剛當然不厭其煩的把公務員薪資評定和分級表公示了出來。
首先在薪資這一塊,公務員的薪酬分爲月例和年薪兩個部分。
簡單來說,天鳳軍的新朝公務員等級分爲二十一級,與之可以對應的是隋朝九品官制當中的九品至三品官職,本着“糧本位”的貨幣基準政策,新朝公務員的每級薪資評定都以糧食來具體量化,比如說一級(初級)公務員每月的月例爲主糧(指稻麥)兩石、二級爲五石、三級爲十石、四級爲二十石、五級五十石、六級一百石、七級二百石……依次類推上去,然後再以所在縣上一年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除“N”(N爲全縣公務員總人數)來作爲年薪(也就績效)。
對了,這裡要多說一句,隋朝民間的穀物計量單位多爲“斛”,而政府機關多使用的是“石”,二者的區別也就在“斛”必須用木製的“鬥”來稱量,規定十鬥爲一斛,而“石”則有確切的重量標準,一石約爲後世的五十四公斤左右。
要知道,用鬥這種容器來稱量沒脫殼的稻穀和脫了殼的精米或精麥,因爲二者的質量不同,重量也是有着明顯的差別,所以對於隋朝人而言,二者並不能混爲一談,大致可以這麼來看:沒有脫殼的稻穀裝滿十鬥爲一斛,脫殼後的精米或精麥以五十四公斤的重量爲一石。
而隋朝官員的俸祿是以斛來計算,一品京官(太保、太尉、太傅等)的俸祿是一年四千二百斛,二品爲兩千一百六十斛,直至最低的九品官員俸祿三百六十斛,所以天鳳軍的公務員薪俸制度便是以此爲參照,五級公務員的總年俸便超過了隋朝九品的官員(縣尉、縣丞)。
除此之外,更規定只要成爲五級以上的公務員就可以自動獲得“功民”身份,可以分配“公務田”(類似隋朝的職田)。
當然,待遇好的同時,職責也更爲明確,什麼“公務員行爲守則”、“公務員升遷管理條例”這些配套的文件則是黃小剛讓黃娜一併拿了出來,直看得一衆隋朝胥吏目瞪口呆,也不枉費她在黃小剛的威逼利誘之下,熬更守夜的下了大力從手機上的國考APP裡親自手抄下來。
當然了,爲了展示出新朝的好處,所有投效的胥吏、衙役,黃小剛大手一揮決定將入職基準都是從二級公務員起步,最高爲七級(縣級公務員七級封頂),並且拿出實打實的錢糧擺在了堂前,結果高密縣的胥吏和衙役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當即就表示願意投效新朝。
當然了,沒有投效的人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隋朝政府的正式官吏,他們要考慮一個“從賊”的問題,萬一日後天鳳軍扛不住官軍的圍剿土崩瓦解,官府一旦光復肯定會對他們進行追責,那時恐怕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另外一個就可能是面子問題,想要再等上一等看看情況再說。
對此,黃小剛也不着急,緊着已經投效的人來安排,很快也就把一個縣衙運作所需的基礎架構給支撐起來了。
這縣衙的日常運作,只要依靠六個業務部門,分別是吏、戶、禮、兵、刑、工,也稱爲六房。
縣中主官裡,縣令雖然並不負責具體的事務,但又可以什麼都管管,大多是能力強的什麼都要管,能力弱的什麼都可以不管,而縣尉主要負責對外兵事,縣丞和主薄纔是主理六房業務的實際負責人。
這其中,吏房又稱“吏書”,主管本縣所屬吏員的升遷調補、下委任狀、衙內考勤、等級本縣秀才、舉人,管理鄉中縉紳、丁憂以及邑人(城市人口)升遷、進學等等事務。
戶房也稱戶總科提控,主要管理戶冊、和地畝清查、徵稅調庸,收繳錢糧。剩下的禮、兵、刑、工四房,大體的職責也就是掌管教育、軍政、獄訟、營造這些政府職能,根據所屬縣的人口結構和產業趨向,人員配置各有多寡不同。
不過高密這地方,好就好在有縣和郡兩套班子,雖然黃小剛招募到的胥吏和衙役總數不過是全部人員的三分之二,但是湊出一套運作班子卻是綽綽有餘了。而且這三分之二的總人數還不少,居然有八十幾人之多,其中職位最高者乃是高密郡的郡主薄。
這隋朝的郡屬官員配置,比縣屬要更爲精細,除郡太守、郡丞、郡尉由吏部直接任命外,還有主簿、縣正、功曹、西曹、金、戶、兵、法、士諸曹,均由郡太守自行闢置。
而郡主薄雖然不算正式的官員,但一縣或是一郡政務運作的活兒基本上都是他來幹,有了他來幫忙處理政務,可算是解決了黃小剛的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