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用人換地

一直看下去,到了第二甲,突然看到了蘇軾,才又集中精神。蘇軾的舅舅文同曾經在勝州共事,不過蘇軾兄弟一直在蜀,沒想到參加了這一屆科舉。向下看去,又看到了蘇轍、曾鞏,唐宋八大家,這一屆裡就出了三個。其他杜中宵有印象的人物,還有張載、程顥,以及呂惠卿、章惇等人,其餘的還有幾個好似有印象,卻記不真切。

仔細一算,這一屆裡後世留名的人物竟然不少。特別是宋朝的幾大學派,杜中宵有印象的,就有洛學程顥、關學張載和蜀學蘇氏兄弟,竟然全在這一榜登第。

嘉祐二年科舉,被後世稱爲龍虎榜,是整個歷史上科舉取士最多的一屆,很少有能相比的。這一屆歐陽修爲主考官,一改文風,古文運動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也回此遭到士子忌恨,省試結束的時候被公開辱罵,還好得到了皇帝的堅定支持。這一屆的特點,榜單名次高的人物,大多沒什麼成就,反而是後面登第的舉子,出了許多大人物。

杜中宵不長於文學,對此次科舉並不重視,也不關心。直到現在殿試完了,觀看榜單,才發現有許多史上留名的大人物,原來是在今年登第。

把榜單放下,杜中宵想了想,覺得這一屆挺有意思的。自己有印象的人裡,首先是文學大家,如蘇軾兄弟和曾鞏等,再就是開宗立派的理學大師,如程顥和張載等人。真正在政治上留名的,章惇和呂惠卿等人,大多都是王安石變法的干將。

由這一屆進士名單,也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當時受到青狀年官員的擁護,這一屆進士,多數是其支持者。至於蘇氏兄弟和程顥、張載等人,就不稀奇了。歐陽修倡導古文運動,他們應該是文風剛好相合而已。他們未必是第一次考科舉,以前不能登第,這一次行了。

蘇軾等人不談,杜中宵在文學上並沒有什麼建樹,他們還是他們。幾個王安石變法的干將,卻有些意思。今年如果奪到了朔州,經過兩三年的軍改,就可以對契丹進行滅國之戰。滅了契丹,宋朝就真正再現了漢唐盛世,那個時候,也就沒什麼再敢阻擋政治改革了。這些新及第的進士,那時正當壯年,他們的態度,就非常重要。看他們在王安石變法中的作爲,想來能出幾個大人物。

正在這時,富弼進來,拱手道:“太尉,契丹使節已經到了幷州,兩日之後到京城。”

杜中宵道:“哦,正好十天,龐相公時間算的倒好。他們來了,就可商量一下,與契丹的戰事什麼時候結束。馬邑一戰,本就是契丹因怒興兵,打不久的。再在那裡僵持下去,契丹難以支撐,對於我們也是虛耗時間。現在軍改在即,就是因爲前線有戰事,纔沒有開始。”

富弼道:“若是契丹使節到了,該怎麼與他們談?此次契丹來攻,總要給他們一點甜頭,他們纔會退去。不過,如果給的多了,仗豈不是白打?”

杜中宵想了想,道:“依我之見,朔州一定是我們的,包括馬邑縣。北邊的德州,也一定不能歸還契丹。有德州,就多了一個進攻大同府的方向。至於白水濼和九十九泉,最好也能讓契丹割讓,如此我們就握住了韃靼的命門。其他的,倒無所謂。”

富弼苦笑:“我們現在所佔的,也只有這幾個地方。全部都要,契丹未必肯。”

杜中宵笑了笑:“我們不給契丹土地,可以給人。蕭革獻朔州之後,重元一直不肯歸降,實在是倔強無比。我們可以把重元還給契丹嗎,他們難道還不滿意?一個重元,抵得上幾州之地了。”

富弼一怔:“重元已是朝廷之俘,若是還給契丹,豈不——”

杜中宵道:“是啊,重元只是朝之俘,纔可以還給契丹。如果是他歸順,哪怕隻身一人,都不能夠還回去。一個不肯投降的重元,在朝廷手裡實在尷尬,特別是只是蕭革歸順的戰利品,就更難處置。重罰不足以顯朝廷之威,重賞徒惹天下笑,不如送給契丹算了。”

富弼想了想,好像也是這個道理。自從蕭革歸順獻了朔州,宋軍俘虜了重元。哪知重元這廝嘴硬的很,抵死不降,倒讓宋朝難辦。若是殺了他,不是自己作戰俘虜來的,實沒什麼意思。若是好吃好喝地養起來,他又不肯歸順,不是自找麻煩。

但在契丹眼裡就不一樣了,重元是逆賊,洪基急需他的人頭,安撫內部。得到耶律重元,讓契丹讓出幾州,又有什麼。有這樣一個交換,契丹的面子就保住了。

富弼想了又想,道:“太尉如此說,事情就好辦了。只不過,自重元到京城,雖然一直不降,朝臣還是把抓到他當作少見的大事。如果這樣送出去,是不是會讓朝臣不滿?”

杜中宵道:“所以此事要得到聖上同意才行。只要聖上同意,朝臣還有何話說?”

說到這裡,杜中宵補充一句:“要不要把樞密院其餘使副喚來,我們先商一下如何?等樞密院都同意了,我們再去稟明聖上,儘量讓聖上同意。”

今天田況有事,曾公亮早上來了一趟就回去,說是家中有客人。樞密院裡除了杜中宵和富弼,只剩下一個張昇。當下派了士卒,請田況和曾公亮來樞密院,就說有要事相商。

安利軍白馬渡口,耶律仙童和吳湛下了火車,感嘆道:“南國的這火車真是神物!一路南來,便如飛馳電掣一般,極是快捷。而且又不用馬料,路上不用歇息,千里一兩日就到。”

吳湛道:“是啊,而且此物拉的貨物又多,堪稱國之重器。宋朝這幾年的功夫,北抵陰山,又取了西域,滅了党項,想來此物出力不少。用此物運送糧草,千里也是等閒。”

耶律仙童連連點頭,回身看火車,讚歎不已。有了火車,天下從此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經驗都不能再用。契丹軍隊向來以快捷著稱,縱橫數百里,往來如風。可宋軍有火車,千里也是等閒。只要鐵路到達的地方,數日之間大軍就可以聚集,機動性不是從前可以比的。

第21章 一起抓走第44章 背後勢力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84章 議降第22章 紙上談兵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1章 墾田第66章 自作聰明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78章 重炮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堵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72章 進攻第111章 鐵甲第81章 新知州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21章 嚇了一跳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42章 債券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77章 無可奈何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79章 由遠及近第65章 提前反攻第62章 心累第91章 爭鬥第191章 集議第186章 刺刀戰第164章 商量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28章 也是狗官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118章 韃靼人第65章 佔地賠償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94章 要強硬第68章 審明紀律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9章 攻破曲陽第44章 貴人?第42章 故人屬下第71章 何去何從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32章 首戰潰敗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212章 通車了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88章 大勝第23章 意興闌珊第54章 爭端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7章 御史臺案第77章 先關起來第6章 再回相州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81章 出鐵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26章 圍點打援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76章 無冕之王第231章 細作第33章 舊人重逢第252章 初戰第8章 兩難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6章 毛遂自薦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52章 一敗再敗第111章 石州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52章 分岐第168章 使節第6章 糟民第172章 擔憂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144章 先玩吧
第21章 一起抓走第44章 背後勢力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84章 議降第22章 紙上談兵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1章 墾田第66章 自作聰明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78章 重炮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堵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72章 進攻第111章 鐵甲第81章 新知州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21章 嚇了一跳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42章 債券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77章 無可奈何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79章 由遠及近第65章 提前反攻第62章 心累第91章 爭鬥第191章 集議第186章 刺刀戰第164章 商量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28章 也是狗官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118章 韃靼人第65章 佔地賠償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94章 要強硬第68章 審明紀律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9章 攻破曲陽第44章 貴人?第42章 故人屬下第71章 何去何從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32章 首戰潰敗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212章 通車了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88章 大勝第23章 意興闌珊第54章 爭端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7章 御史臺案第77章 先關起來第6章 再回相州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81章 出鐵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26章 圍點打援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76章 無冕之王第231章 細作第33章 舊人重逢第252章 初戰第8章 兩難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6章 毛遂自薦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52章 一敗再敗第111章 石州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52章 分岐第168章 使節第6章 糟民第172章 擔憂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144章 先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