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早做準備

正在這時,李璋進來,向兩人行禮。

杜中宵道:“看看就要出七月了,在契丹那裡佈置得如何?要想知契丹情報,就要靠自己,不能只想着花錢。錢帛動人心,但錢帛買來的東西,也最靠不住。”

李璋道:“最近在有幾個商人,願意給朝廷提供契丹情報。我依太尉吩咐,他們互不相識,有不同的人負責。一個出了問題,其他人還可以送情報回來。而且,有幾組人做,也可以互相驗證。”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多說。這個年代對情報的理解與後世不同,主要用錢開路。提高賞格,自有貪財的人。這個年代,貪財沒有壞處,也不會受到譴責,與後世的評價體系不同。靠理想,靠覺悟做情報工作,說出去會讓人笑的。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後世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實際上換個時代就行不通。杜中宵對此心知肚明,也不強求。情報工作不需要特別有力,只要能把契丹的消息帶回來就足夠了。不需要直接打入契丹的內部,也不需要提前知道契丹的行動計劃,沒有那麼複雜。

只要宋朝知道契丹什麼時候出兵,有多少兵力,將領是哪些人,主攻哪裡,就了不起了。這些也不是保密消息,只要在契丹有宋朝的情報人員,就可以打聽到。至於影響契丹行動那樣的要求,在這個時代太高端了,實際做不到。

看着沙盤,杜中宵道:“現在幽州的道路我們知道的還不完整,秋季之前,要搞清楚。這不是多難的事情,只要在邊境找些來回兩地的人,就可以做到。現在軍隊用的是槍炮,運送物資是大車,不是以前可比。不知道路,就不能提前做好物資運輸計劃,到時影響戰事。”

李璋叉手道:“這些日子,我與李太尉一起,專門派人去契丹境內,查探此事。州縣大道查清並不難,但一些鄉下道路,着實是難以查清,就沒有辦法了。”

杜中宵道:“只要查清州縣大道即可。到時大軍行進,非不得已,也不會走鄉下道路。幽州自古有驛道,契丹雖然對此事不上心,舊的道路還是在的。對了,幽州雖然是一片平地,保州以西的太行山卻是地形複雜。雖有古道,許多卻是朝廷所不知道的。趁着契丹人沒有南下,也要查清那裡。包括道路,契丹人在何處築城,何處駐兵,有多少人,最好都一一查清楚。”

李璋叉手稱是。

趙滋道:“與本朝相接的地方,地方大多查得清楚。離邊境數十里,就一無所知了。此次大戰雙方怕不是有百萬大軍,百里之內,都是戰場。地理清楚,佔的優勢就大。”

杜中宵道:“若契丹主力盡出,三十餘萬人來幽州,那就肯定百萬以上了。契丹主力三十萬,各地徵召的兵力,也會接近此數。所以說是三十萬,到時聚集幽州的,只怕就有五六十萬人。加上本朝的五六十萬人,就過百萬了。自立國以來,還是第一次如此大戰。”

契丹的兵力總共加起來,是三十多萬,但並不是說契丹只有這些兵力。這是戰兵,爲了保障這些軍隊的戰力,臨時還會刺民爲兵。三十萬主力南下,加上臨時徵調的軍隊,肯定過五十萬。甚至契丹真地發了狠,各地調兵,到時七八十萬人也不稀奇。

歷史上經常發生的數十萬人,甚至是百萬人的大戰,除了嚇人的虛數,還有一些就是如此。其實真正的戰兵沒有多少,加上爲這些戰兵服務的人,數量就非常可觀了。其實真正的戰兵,十萬人以上的戰爭就非常可觀,歷史上沒有多少。

以前宋朝的禁軍,一般負責後勤的有兩到三成,不免就徵調民夫。整訓之後,後勤部隊歸屬於師一級,單獨成編,一般佔軍隊三成。與以前不同的是,不再徵調民夫,就是單純的輜重部隊。徵調民夫,則是單獨成軍,不與軍隊的輜重軍混編,有單獨的指揮和任務。

契丹主力幾乎全爲騎兵,需要的後勤部隊數量極其龐大,遠超過三成。所以秋天的戰事,契丹一旦主力全出,來的可能就是五六十萬大軍。

李璋道:“剛得到的消息,契丹的幽州和平州治下各州縣,已經開始刺民爲軍。甚至附近的奉聖州和北安州等地,也在點兵。依此規模,今秋契丹很可能是出傾國之兵。”

杜中宵點了點頭,想了想,問道:“陰山以北,諸如韃靼各部又如何?契丹有沒有讓那裡的部族出兵?契丹治下,這些羈糜的部族不少,若是出兵,兵力就更多了。”

李璋道:“從河曲路得到的消息,韃靼不會出兵。契丹與黨項作戰時,韃靼也曾主要提出,要出兵助契丹,契丹人不許。估計契丹也怕這些部族出兵,最後難以控制,是以限制他們。”

杜中宵道:“如此還好。向契丹稱臣的,一直到西域,部族不少。本朝恢復西域,滅党項後,雖然許多部族向本朝稱臣,卻不敢斷了與契丹的聯繫。”

趙滋道:“太尉多慮了。如果北方的部族出兵,一路南來,吃的喝的,契丹也供不起他們。一旦生亂,契丹該怎麼做?徵召他們,是給自己添亂。”

契丹最後不就是滅亡於女真手中?滅了契丹,女真接着就進攻宋朝。宋朝對女真的表現,還遠不如對契丹的時候呢。聯金滅遼,宋朝丟了北方的大片境土,北宋成了南宋。聯蒙滅金,到了最後連南宋也保不住,最後神州陸沉。自己實力不行,藉助外力,反而是養出了更強大的敵人。

以中原的龐大體量,就應該靠自己的實力,碾壓周邊勢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最後想保住天下也是妄想。這一點,杜中宵想得很清楚。

第94章 開戰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56章 心生去意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05章 寶貨第69章 打出去第55章 西壽軍司第22章 實驗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39章 大軍出動第204章 走私第22章 紙上談兵第15章 朝爭第59章 要學好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56章 審問第8章 約期舉事第92章 鄭重其事第43章 不同待遇第197章 鴉兒看第26章 合作第71章 壓路機第195章 使節第7章 一拍即合第7章 御史臺案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94章 開戰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58章 真香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04章 安排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7章 需要改革第56章 買書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86章 地方龍蛇第90章 十三郎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44章 債券第4章 包龍圖第61章 水車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6章 偶遇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84章 接駕第19章 攻破曲陽第72章 不務虛名第21章 逃出生天第41章 新奇吃法第9章 葉縣第43章 兄弟之爭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112章 慶功第54章 同病相憐第213章 新與舊第195章 使節第45章 定計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70章 地震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50章 爲什麼第62章 看看火車第7章 一拍即合第107章 大同府第8章 兩難第54章 爭端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63章 脫胎換骨第82章 不甘心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51章 各有封賞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7章 言過其實第17章 需要改革第265章 使節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24章 衝突第4章 新的形勢第71章 試槍
第94章 開戰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56章 心生去意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05章 寶貨第69章 打出去第55章 西壽軍司第22章 實驗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39章 大軍出動第204章 走私第22章 紙上談兵第15章 朝爭第59章 要學好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56章 審問第8章 約期舉事第92章 鄭重其事第43章 不同待遇第197章 鴉兒看第26章 合作第71章 壓路機第195章 使節第7章 一拍即合第7章 御史臺案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94章 開戰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58章 真香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04章 安排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7章 需要改革第56章 買書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86章 地方龍蛇第90章 十三郎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44章 債券第4章 包龍圖第61章 水車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6章 偶遇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84章 接駕第19章 攻破曲陽第72章 不務虛名第21章 逃出生天第41章 新奇吃法第9章 葉縣第43章 兄弟之爭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112章 慶功第54章 同病相憐第213章 新與舊第195章 使節第45章 定計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70章 地震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50章 爲什麼第62章 看看火車第7章 一拍即合第107章 大同府第8章 兩難第54章 爭端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63章 脫胎換骨第82章 不甘心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51章 各有封賞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7章 言過其實第17章 需要改革第265章 使節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24章 衝突第4章 新的形勢第71章 試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