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一年之計
這一年,豫遠郡很多地方一改以往很多年的沉寂,開始喧囂騷動、泛起了活力。
天氣轉暖之後,清遠縣很多地方都在開工修路。清河村這裡就不用說了,是在原來道路的基礎上擴大夯實,出資是養牛場和乳製品行,雖然銀子是江一凡和瑾融的,卻不牽扯衙門。
而清遠縣修路,因爲是縣裡的路,要連通兩條原有的官道,還要在相對密集的村鎮附近經過,所以耗資較大。
但也正因爲這些,有江一凡之前畫出去的餅,就有一些被江大人勾畫的美好藍圖誘/惑的士紳商賈動了心,有意向出資的人居然不少。
不知道是不是和他早年被師父帶着遊歷有關,江一凡雖然年輕,卻個能吏,對民間事務多有涉獵。
從去年接近年底,開始籌劃修路工程,江一凡不但放出集資修路的各種優先便利,以吸引商賈士紳出資,還派了縣衙主管工程的小吏和衙役,連着瑾融借給他的小吏,趕在年前把修路的勘測選址事項做完。
再有瑾融府裡小吏和葉欣顏做出的修路文書規程俱全,今年一開衙,縣衙就開始募集錢財,捎帶着各種優惠,連帶路邊的店鋪買賣,一併出售折算。到二月中開始動工時,一應的材料、物品、人工,全部到位,道路按照之前的規劃,分段修建。熱火朝天的工程把清遠縣攪得前所未有的熱鬧。
這裡面,瑾融府裡的小吏起了很大作用,這幾個人到底是在官府正規部門做過事的,提前的準備和勘測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幾段道路按照線路修建,到最後連通幾乎沒多少差錯。
清河村這邊,齊友年和汪橋去豫遠城做庭院,只能章五四留下,帶人擴建養牛廠和乳製品工坊。牛圈和牛欄一邊修建、一邊投入使用,到秋季第二期擴建完工的時候,養牛場的規模擴大了一倍不止。相應的,乳製品工坊也擴出了兩個作坊和兩個發酵地窖。
楊中人現在不但做清遠縣的中人生意,在豫遠城也聯繫有同行。齊家營造行在豫遠城需要小工,金嬤嬤的小食店僱傭的小二和幫工,都是楊中人聯繫的豫遠城牙儈,不說別的,起碼靠得住。
這些都不是空口白話,立有字據,還有里正和村裡管事的何全泰主事、擔保。
如今齊家只要用人,都是找的揚中人。齊娘子現在掌管的產業頗多,又都在興起當中,時常需要增加人手,在齊家做事,雖然規矩嚴,卻也做事能賺到錢的。所以想來齊家做事的人多了去,而這些人都是過的楊中人的手。
當時的他們哪裡敢想,他們其實是給王爺做事的,更想不到會有現如今這樣的風光。才做了不到一年的光景,兩人已經是管着百多頭牛、幾十號工人的大管事,還是有着自/由身的大管事。
兩人現在去縣裡和縣衙辦事、或者回家,見到相關人等和熟人,無論過去是什麼尊貴身份,都得尊稱兩人一聲:範管事、崔管事。
謝春不必說,人家原本就是瑾融手底下的得力管事,對於身邊有人恭敬着,沒什麼特別的感觸。就是張寶魁,雖然來時不算禹王府的管事,可也是禹王府家奴,對升遷、讓人羨慕這些,雖然欣喜,卻也算正常。
齊家大房這一年也過的不錯。齊家老宅子的年夜飯沒吃好,可是李氏和梅子的點心鋪子卻並沒有遇到阻力。這邊有葉欣顏大力支持,而大房那邊的王氏老太太卻不好意思,哪有自家存着銀子,卻去動用隔房侄孫女銀錢的道理。
就連推薦他們過來的楊中人如今也大不一樣。如今縣裡牙行,楊中人基本上就是頭一號的牙儈。
而範正元、崔承喜就不一樣了。範正元過去是跟着商隊,販賣些小物件、做小買賣的小商販,崔承喜的過去就更不用說了,在管事手下專門飼養牲口的,根本沒什麼身份可言。兩人當初被楊中人推薦過來,跟着葉欣顏做事,也不過爲的找個餬口的營生而已。
這些借給李氏和梅子的銀子,用大房日後分家齊大柱一家應得的田產做抵押。若是分家之前能連本帶息還上,什麼事沒有。可若是還不上,日後大房分家時,齊大柱一家要把所借銀兩的本息除去,剩下什麼,齊大柱一家分得什麼,若是剩不下,齊大柱一家淨身出戶。
清遠縣的位置在豫遠郡北邊。開春後不久,瑾融和江一凡再次合資,在豫遠郡南邊選了一片荒地,拿着葉欣顏已經完成的養牛場和乳製品工坊的營造文書圖作,在那片地方動工,修建他的第二個乳業基地。
如今,又被正經的王府管事當作師傅一樣的恭敬,心裡滿滿都是過去幾十年做夢也不曾想過的滿足和慶幸。
老太太早就想清楚,想靠種田過上好日子太難。若是孫媳婦兒和孫女兒真的能把點心鋪子開起來,再有成子幾個孩子盤個店,把米豆腐攤做成食肆,他們齊家大房就算起家了。雖然不能和正經鄉紳相比,但是做地方上的殷實之家的足夠的。
王氏做事也是挺絕,她沒讓李氏向葉欣顏借銀子,可也沒把家裡的錢白白貼出來。老太太給出的是借貸,不但有利息,還有抵押。
這麼多到手的生意,讓楊中人每日忙的腳不沾地,手裡的人和人脈也比過去多了很多。
另外,瑾融往葉欣顏這裡派了五個管事,分別跟着張寶魁、謝春和範正元、崔成喜,口稱師傅,跟着他們學做事。
本來動了心思,想摻上一腿的韓氏一見這種情況,立即就退縮了。做生意,誰知道會賺會賠。縣城已經有二房的小食店,人家買的就是點心,甚至比點心還多不少花樣,他家的生意能做得過齊葉?
當時的韓氏甚至有點希望李氏姑嫂把買賣做砸了,若是大哥大嫂一家還不上這個銀子,再有利息滾着,等到過些年分家的時候,家裡的家產是不是就全是他們一家的了。
然而事實上是,李氏、梅子的點心鋪子開的不錯,除了前三個月沒看到進賬,之後就是穩穩地收入了。
到年底,李氏姑嫂已經把借家裡的銀子全部還清,也就是說,齊大根一家現在除了能按照正常程序分家,還白白得了一個點心鋪子。
過渡章節,無趣還不能沒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