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17章巡視東番

十六世紀開始,西方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東南亞,將大片當地土人世代居住的土地,變成了他們的殖民地。

自踏上殖民道路以來,西方人所向披靡,罕有敵手,不過在中國手上,卻屢次碰得頭破血流。

趙銘爲此感到振奮,不過同時他也知道,這是因爲此時,東西方科學技術和軍事水平相差不大,經濟實力強於西方,以及受到路程限制,西方殖民者到中國近海作戰,兵員、裝備、糧食等後方補給的困難等等因素,使得西班牙人無法與他抗衡。

不過,能在西方殖民者,蒸蒸日上,所向披靡之際,給與他們迎頭痛擊,這事確實也值得驕傲了。

三月間,雞籠的西班牙人,向趙銘投降,結束了他們在臺灣的殖民統治。

明軍徹底收復臺灣北部地區,解決了西班牙人對東海鎮拓殖區的威脅。

此時,臺灣從三足鼎立,過渡到了兩強對持的局面。

荷蘭人佔據濁水和花蓮之南的臺灣南部地區,東海鎮佔據大肚溪和花蓮之北的北部地區。

雖說大肚溪與濁溪之間,還有一個大肚王國,不過實力不值得一提,臺灣島上,主要還是東海鎮與荷蘭人南北對持。

此時,東海鎮上島也就三年多時間,根基尚不穩固,佔據之地也沒完全開發,所以趙銘並不打算立時發起統一臺灣的戰爭。

歷代豪傑都是以一統天下爲目標,趙銘此時的目標卻是一統臺灣,有些可笑,不過相比於一統天下,趙銘覺得一統臺灣,對他來說更爲實在。

西班牙人投降後,東海鎮進行的戰爭全部停歇,趙銘的精力轉移到實業、教育,以及婚事上來。

本來趙銘是要在去歲年底進行大婚,不過福建之變,便又耽擱下來。

現在無論如何不能在拖,必須要辦了,這不只是他的屬下心急,趙銘心裡其實也急,年輕人血氣方剛,哪能不想女人?

不過這些事情不用他來操心,由馬士鰲來辦,他只須抽出時間來參與婚禮,然後和新娘子睏覺就行了。

婚期定在六月,在四月底,呂宋的西班牙人,派遣船隻送來十萬兩白銀,接走西班牙俘虜之後,《雞籠明西條約》正式生效。

此時距離婚期還有兩月,之所以拖這麼久,主要是交通不便,得給送禮的人過來的時間,而且趙銘準備藉着婚事,向前來的賓客,展示一下臺灣,總得將住處好好修繕。

現在婚期還早,趙銘並未留在雞籠,而是率領船隊,沿海巡視臺灣沿海。

此時,趙銘將大都督行轅設於淡水,開始經營臺灣北部地區,右軍都督府的幕府,還有浙江都指揮使司各級衙門,都從舟山搬到了臺灣。

趙銘帶着陳明遇、戴之俊、陳於階、馮京弟、徐浮遠、陳子龍等人,巡視淡水、臺北、桃園、竹塹等地。

雖說上島百姓,已經有一百三十餘萬,開發了三年多的時間,但是被利用的土地,還是隻是一少部分。

趙銘一路巡視到竹塹,在指揮使張仲堅的陪同下,來到竹塹之南,只見大片土地,長滿了茂密的樹林和灌木。

“國公,卑職擊敗大肚王后,佔據此地。這裡位於大甲溪南岸,土地平坦膏沃,適合屯田養兵。原來生活於此的土人,計口而種,不貪盈餘,只滿足自己所需,土地利用率很低,如果我們移民墾荒,必能成爲糧倉!”張仲堅介紹道。

臺灣物產豐富,與南洋等地島嶼一樣,土人並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生活,因此他們不會像漢人一樣,辛勤勞作,儲備糧食備荒,出售於糧換取銀錢和其他物品,所以土地利用率很低。

趙銘一路巡視過來,也頗有感觸,臺島地廣人稀,本地土人只求溫飽,不像上島漢民,勤奮耕作,追求向上。

自兩千年前,陳涉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言,便給中國人種下了向上奮發的基因。

縱觀世界民族之林,沒有一個民族會像中國人一樣渴望發財,渴望成功,中國人信人定勝天,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信只要勤奮努力,就能改變生活,就能提高自己的地位。

這種文化基因,使得中國一次次佔據世界民族之巔。

這也是趙銘有信心,拓殖臺灣,開發南洋的原因。

在沒有政府主導和支持的情況下,中國人都能在海外闖出一片天地,現在有官府支持,沒道理不能與西方殖民者,一較高下。

趙銘掃視眼前平坦富饒的土地,謂衆人道:“治家治國,以食爲先。今得此寶地,當效寓兵於農之法,使我東海兵精糧足,然後靜觀滿清釁隙而進取。”

陳明遇頷首道:“國公之言在理,苟家無食,雖親如父子夫婦,亦難以和其家;苟國無食,雖有忠君愛國之士,亦難以治其國。今隨國公細觀土地,甚是膏腴,若耕作得當,東海兵糧無憂,還能解朝廷糧乏之憂!”

趙銘點了點頭,遂即對隨行的陳子龍道:“先生可作一篇瀛洲遊記,記錄此處巡視臺灣之事,講所見所問所想,發表於《復興報》上!”

陳子龍近些日子來,觀遍瀛洲風景,做了不少詩詞,正想寫一篇遊記,拱手笑道:“卑職領命!”

復興報,便是趙銘辦的報紙,以陳子龍爲總編輯,以如今的傳播速度,定爲每月一期,收集天下信息,時事要聞,發表於上。

當然,每期中都少不了一定的篇幅,來給趙銘留着,記錄着國公爺一個月內會見了誰,幹了些什麼好事,以及臺灣人民的幸福生活。

當下一行人,繼續巡視,甚至深入山中,東海鎮勢力範圍內的高山族同胞們,得知趙銘前來視察,無不列隊歡迎。

趙銘對這些少民同袍,都是好言撫慰,並賜以鹽、布慰問,嚴禁部卒侵犯他們的利益。

趙銘沿着海岸巡視一遍,五月底返回淡水,而就在這時,在福建籌備公司的程璧,還有一大批前來祝賀的人員,也趕了過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1077章試探進攻第八十五章防線缺口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137章浙東失陷第236章海禁、造船、招撫第940章滎陽合戰上第212章山寨失陷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244章糧食缺口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979章尚氏家風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482章耍流氓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131章兩軍對壘第203章博洛慘死第570章跨越赤道第114章惡人先告狀第七十五章馬士英的堅持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807章後院起火第270章博安甚騷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645章滿清細作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603章出兵呂宋第976章川東義軍第798章南京解圍第905章緊急求援第773章廣州完了第921章聲振九霄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628章收復杭州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916章回師南京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367章秦王風波第398章拒接聖旨第279章進退兩難第1032章緊急求和第888章緩兵之計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343章激戰寧波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486章渡海援遼第663章登壇拜將第265章福建危機第956章援兵趕來第913章共討國賊第259章再次交戰第397章戰火再起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996章開始表演第422章濟爾哈朗第1047章鳥羽合戰上第918章夜襲得手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508章排槍擊潰第343章激戰寧波第1086章總攻開始第412章破釜沉舟第374章高傑鎮第478章沸沸揚揚第823章上京第348章請封秦王第530章籌劃伐周第915章攘外安內?第258章準備就緒第1043章至明國攝政書第893章北京城破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七十五章馬士英的堅持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282章連江會戰第347章人心惶惶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922章內應暴露第944章割地求和第865章至書招降第397章戰火再起第450章聖旨到來第270章博安甚騷第342章炮擊城池第993章威服羣胡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507章線列步兵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837章證券交易
第1077章試探進攻第八十五章防線缺口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137章浙東失陷第236章海禁、造船、招撫第940章滎陽合戰上第212章山寨失陷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244章糧食缺口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979章尚氏家風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482章耍流氓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131章兩軍對壘第203章博洛慘死第570章跨越赤道第114章惡人先告狀第七十五章馬士英的堅持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807章後院起火第270章博安甚騷第139章鄭芝龍會見清使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645章滿清細作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603章出兵呂宋第976章川東義軍第798章南京解圍第905章緊急求援第773章廣州完了第921章聲振九霄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628章收復杭州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五十五章激怒孔有德第916章回師南京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367章秦王風波第398章拒接聖旨第279章進退兩難第1032章緊急求和第888章緩兵之計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343章激戰寧波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346章馬光輝投降第486章渡海援遼第663章登壇拜將第265章福建危機第956章援兵趕來第913章共討國賊第259章再次交戰第397章戰火再起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996章開始表演第422章濟爾哈朗第1047章鳥羽合戰上第918章夜襲得手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508章排槍擊潰第343章激戰寧波第1086章總攻開始第412章破釜沉舟第374章高傑鎮第478章沸沸揚揚第823章上京第348章請封秦王第530章籌劃伐周第915章攘外安內?第258章準備就緒第1043章至明國攝政書第893章北京城破第859章暗示孫可望第七十五章馬士英的堅持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282章連江會戰第347章人心惶惶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922章內應暴露第944章割地求和第865章至書招降第397章戰火再起第450章聖旨到來第270章博安甚騷第342章炮擊城池第993章威服羣胡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507章線列步兵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837章證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