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漢軍騎兵追至大勝關,關上明軍旗幟還在,但是人馬卻一鬨而散。
大勝關,明軍大營,乃是進攻南京的三十萬大軍屯糧之地,營地中到處散落着明軍來不及帶走的糧食和軍資。
漢軍步軍追至,撲滅大火,騎兵則繼續追擊,明軍未在太平、蕪湖逗留,漢軍一路收取城池,於二月二十日,進抵安慶附近,才遭到李來亨的反擊。
明軍一口氣潰退五百里,漢軍忙於接收地方,明軍才勉強重新穩定陣角。
安慶城中,敗軍雲集,三十萬大軍,退回來的連一半都不到,只有不到十萬人撤到安慶。
這使得隆武朝元氣大傷,沒有將戰爭繼續下去的能力,也預示着朱聿鍵已經失敗。
若是繼續打,隆武朝廷遲早被漢軍所滅。
一時間,安慶城中人心惶惶,而朱聿鍵心氣一散,立刻病入膏肓。
這時,內心的絕望,折磨着朱聿鍵本就蒼老的身體。
如袁紹大敗於官渡,劉備大敗於夷陵後一般,心理受到極大打擊,加上一口氣沒順過來,病情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迅速惡化。
安慶行宮內,朱聿鍵兩眼深陷,半躺在病牀上,面如死灰。
南京之戰,三十萬大軍崩潰的悲慘場面,讓朱聿鍵徹底死心,有趙銘在,他便不可能一統天下。
這讓朱聿鍵內心居然生出一絲瑜亮情節,不過他對趙銘,憎恨遠多於欣賞。
若非趙銘,他早已經一統天下,心中巨大的怨恨,也是他身體垮掉的重要原因。
此時,三十萬大軍,只有不到十萬逃到安慶。
如今,雖說隆武朝廷,算上湖廣和江西留守的兵馬,還有二十萬人,但是精銳已失,器械全丟,大軍欠響,已經無法繼續作戰。
隆武朝廷立朝十五年,朱聿鍵嘔心瀝血經營的家底,一戰報銷大半。
而他已經沒有再用十幾年,重新經營的時間。
朱聿鍵靠在牀上,聽臣子彙報,大軍損失,屬下戰將不是戰死,就是被俘,不禁悲從心來。
他想着多年心血毀於一旦,忽然痛哭流涕,“朕的江山啊!沒成想~”
稟報的大臣見此,只能頓了頓,待朱聿鍵穩住情緒,才繼續道:“陛下,李成棟引數萬兵馬投降,榆林王金聲桓,引贛兵,回江西去了。”
“咳咳~”一陣劇烈的咳嗽,朱聿鍵忽然口吐鮮血,近侍連忙拿盆去接。
牀前衆臣驚呼連連,朱聿鍵咳嗽一陣,纔回緩過勁來。
“還有什麼,繼續說!”朱聿鍵胸膛起伏。
堵胤錫揮手,阻止了繼續說的姜曰廣,沉聲道:“陛下,保重龍體啊!”
朱聿鍵卻痛哭流涕,“朕的身體,朕自知,怕是天命將近了~”
“陛下~”堵胤錫、鄭成功等大臣,不禁伏地磕頭,心中悲痛。
這時,朱聿鍵痛苦道:“此次大敗,今後國勢定然艱難,奈何朕病入膏肓,崩在旦夕,而太子年幼~這大明朝該怎麼辦~”
朱聿鍵已經是淚流滿面,下面的大臣,也都痛哭起來。
半響,朱聿鍵再次穩定情緒,目光看向跪在地上的幾人,忽然喚道:“堵卿、高卿、姜卿,還有成功,你四人上前來。”
堵胤錫、高一功、姜曰廣、鄭成功四人,遂即跪在牀前。
朱聿鍵道:“你四人,算上金聲桓!他雖逃回江西,但如今朝廷大敗,必須依靠於他。朕想命你等五人,爲輔政大臣,將太子託付於你等,你等務必要保太子周全!”
“陛下!”幾人明白,這是在託孤了,不禁痛哭叩首,“陛下保重龍體,定能東山再起!”
朱聿鍵卻搖了搖頭,揮手對其餘人道:“你等先退下!”
不多時,房間內就只剩下君臣五人,朱聿鍵拉住堵胤錫的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此前有虧於卿,還望卿不要怨恨,一定要盡力輔佐太子。朕崩之後,朝廷軍政,以卿爲首!若叛軍壓境,卿家以爲太子聰慧,有帝王之相,便可向吳三桂、李定國請援,脣亡齒寒,想必他們不會坐視不理,或許還可一戰。若是吳三桂不出兵,太子又頑劣,那便請卿家務必保太子平安,讓他坐個閒散王爺~”
這場大敗,已經將朱聿鍵的信心全部打掉,對於隆武朝廷,是否能夠翻身,並不報太大的希望。
雖然,他也想太子以後能夠擊敗趙銘,爲他報仇,但是理智告訴他,機會十分渺茫,但他卻也不甘心就此放棄,所以還是希望五大臣,能夠盡心輔佐。
堵胤錫痛哭流涕,忙磕頭道:“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力輔佐太子,還請陛下保重龍體!”
朱聿鍵又喚高一功和鄭成功上前,同樣拉住兩人之手,哀聲哭道:“朕本欲與卿等,蕩平天下,中興大明,建立萬世之基,不幸中道而別。以後道路艱難,太子就拜託了。”
鄭成功、高一功連忙磕頭,“臣肝腦塗地,以報陛下!”
朱聿鍵遂即忽然道:“何騰蛟昏庸無能,有喜專政弄權。朕崩後,其必奪權。你四人攜大軍返回武昌,當藉機騙其出城,慌稱朕以國事相托,而後伺機除之~”
朱聿鍵又是一陣咳嗽,“除了何騰蛟,整合湖廣,叛軍纔不敢輕視~”
當下,朱聿鍵又讓人,召集衆臣和將領進來,當面告知文武百官,已經託孤五大臣,諸事皆聽五大臣安排,而後屏退衆人。
是夜,朱聿鍵不禁回首過往,反思自己的過錯,明明能識人,卻不能好好任用,造成如今局面,不禁懊悔不已。
半夜,朱聿鍵又吐血三升,一會兒連呼“大明!大明!大明!”,一會兒又痛哭流涕,直言“朕對不起列祖列宗啊!”“沒臉見太祖於地下!”
折騰了大半夜,朱聿鍵最終沒能熬到天亮,於隆武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黎明崩殂,壽命五十六歲。
朱聿鍵駕崩,堵胤錫等人大悲,不過卻不敢聲張,嚴密封鎖消息。
當日,堵胤錫、姜曰廣、高一功、鄭成功領文武百官,啓程返回武昌,留大將李來亨守安慶,防禦漢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