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3章夏完淳

金塘島距離寧波府不遠,船隻一天就能從鎮海到達烈港。

這時一艘小船停靠在碼頭邊,一名年輕官員,從船上下來,神情憂鬱的注視着港灣內停泊的海船。

這名官員身穿從六品官袍,頭上戴着烏沙,腳踩着皁靴,腰間一條革帶,說不出的年輕,脫了官服必是個風度翩翩的俊朗少年。

年輕官員走進寨子,看他年齡不到十五六七歲,卻已經是從六品的大官,引得島上衆人,紛紛駐足觀看。

金塘島上的衆人大多是江南逃來的人士,其中還有不少讀書人,人羣中忽有人驚呼一聲,“此江左少年,華亭夏公子!”

夏公子正是“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師從陳子龍,十四歲從軍抗清的夏完淳。

寨子裡的百姓聽說是夏公子,原本忙着手中活計的婦人們,也都圍了過來。

明朝末年,天下雖亂,但江南卻很太平。

在甲申年之前,國破家亡,離江南似乎很遠。

那時江南百姓討論最多,並非是國家大事,而是情情愛愛,才子佳人纔是江南百姓最喜歡談論的話題。

對江南的男人而言,他們喜歡談論秦淮八豔,官家小姐們則關注江南的才俊。

華亭夏公子,並不如當時的四公子有名,不過之所以名頭不響,並非是比不上四公子,而是年齡太小,並非小姐們憧憬的對象。

雖說夏完淳風頭不及侯方域等人,但也是江南地區,盡人皆知的少年,別人家的孩子,比趙銘要有名多了。

李枝枝也跟隨着婦人們,擠在道路旁,婦人看着夏完淳,原來覺得的還小的江左少年,如今居然已經成了俊朗的夏公子。

這時夏完淳進入寨子,引得人羣圍觀,正當他感到困擾之時,後頭蹄聲大作,塵土飛揚,但見趙銘引數人飛馬奔回寨內。

趙銘在夏完淳身旁勒住戰馬,看見圍觀的婦人,一幫老孃們兒,湊什麼熱鬧,“都回去幹活去!”

婦人們笑着一鬨而散,邊走邊回頭,嘴裡唧唧喳喳的小聲說着,不時傳來一陣笑聲。

趙銘翻身下馬,拱手道:“我乃平虜將軍趙銘,未請教?”

夏完淳作揖道:“夏完淳,兵部職方司主事,奉太子殿下之命,來見將軍!”

兵部職方司全稱“兵部職方清吏司”,是明代兵部衙門的一個辦事機構,類似於今天的總參謀部,長官是兵部郎中,下設從五品員外郎和六品主事。

這個部門是有名的黑鍋部門,主要職責是根據軍事態勢作出判斷,擬定作戰計劃,進行軍事統籌,戰敗了前方統帥會將責任推給職方司,職方司要擔責任,打贏則是前線督師、監軍指揮有方,好處全被他們撈走,職方司自然沒什麼油水。

因此一般的官僚和混子,都不願意進這個部門,但若想幹點實事,積蓄經驗,鍛鍊身體,到是個好部門。

趙銘聽說來人是夏完淳,不禁仔細打量着眼前俊朗的少年,腦中想起那首讀之使人淚下的《別雲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趙銘很喜歡這首詩,其中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以及誓死不屈的決心,令人觸動感嘆。

趙銘久久凝視夏完淳,忽然臉上一笑,心道:“今日你遇見了我,世間少一篇蕩氣迴腸的詩文,多一復興山河的豪傑。”

夏完淳被趙銘火熱的目光看得一陣不自在,不禁低聲道,“趙將軍?”

趙銘回過神來,忙大笑道:“原來是夏主事,請隨我來,我們裡面談!”

趙銘當即與夏完淳一道,同往議事廳,然後分賓主落座,沒有寒暄,沒有客套,直奔主題。

趙銘問道:“我與殿下剛從台州分別,不知殿下派夏主事來所爲何事?”

夏完淳年輕的臉上,露出與年紀不匹配的憂鬱,未語先嘆:“趙將軍,此番禍事了。”

趙銘心頭一凜,不過臉上依舊鎮定,面色不改的問道:“禍從何來?”

夏完淳沉聲道:“建奴陷嚴州,兵指金華府!”

嚴州府、金華府位於紹興之西,嚴州地處富春江上游,嚴州被破,清軍兵指金華,就能從西面包抄浙東,浙兵經營的富春江、錢塘江防線,便失去了作用。

“又是側翼包抄!”趙銘無法淡定了。

非但是他,廳堂內的陳明遇也聞之色變。

嚴州失守,清兵殺入金華,就意味着清軍在浙兵防線上打出了一個大大的缺口。

清軍只要拿下金華府,就能繼續向東南穿插,攻佔防守空虛的台州,如此一來,浙東與福建的聯繫就被隔斷,浙兵就被清兵包圍於紹興、寧波兩府,最後的結果就是大部被殲滅,魯王孤身出海。

而清軍一旦殲滅浙兵主力,背後沒了威脅,便能出兵福建,攻滅隆武朝廷。

因此這個禍事,怎麼擴大它的危急程度都不過分。

趙銘臉色陰沉下來,馬上追問道:“嚴州失陷,金華方向情況如何?”

夏完淳道:“多鐸先是指揮兵馬強渡富春江,清軍發動了三次攻勢,江防將潰時,殿下趕至,親臨前線,死戰不退,將士受到激勵,擊退了清軍的攻擊。多鐸見我大軍回援,便派遣博洛統兵四萬,西進至上游,攻打嚴州,守將吳六齊見清兵勢大,棄城而逃。大學士朱大典大怒,要殺了他,吳六齊得到消息逃去處州,奔往閩地。現在博洛尾隨吳六齊,殺至金華城下,朱閣部正親自上陣,組織兵力,死守金華,不過城中兵少,前景堪憂。”

趙銘與馬士英交談時,馬士英曾提到過朱大典這個人,在弘光朝時,朱大典是馬士英政治上的盟友,與東林黨人有仇。

趙銘也記得朱大典的結局,清兵攻克浙東,兵臨浙西,阮大鋮馳書招降朱大典,朱大典怒殺招撫使,與部將固守金華。

清軍圍攻金華兩月,城池被紅夷大炮轟塌,朱大典家中婦女投井自殉,他則攜火繩與子孫、賓客聚於火藥庫中引爆殉國。

城陷後,清兵屠城三日,死者不可勝數。

歷史上,清兵先陷浙東,再攻浙西,現在情況反了過來,多鐸再次使用側翼迂迴的戰術,只是這次他吸取教訓,一下動用了四萬清兵。

趙銘神情嚴肅起來,“殿下的意思是?”

夏完淳站起來,躬身行禮道:“請趙將軍立刻殺入長江,牽制清軍,否則浙東危矣。”

趙銘站起身來,一臉肅然,“本將明白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528章江南困局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159章插秧建堡第112章殺掉魯王使者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四十二章趙博安欲學武藝第587章決議出兵第698章漢化朝鮮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176章實力倍增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504章僵持第九十二章我以我血薦軒轅第317章巡視東番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472章急往馳援第948章人心散了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627章銀彈攻勢第820章組閣施政第191章激戰金華第840章蒙古八旗第955章欺人太甚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807章後院起火第538章攻陷泰州第613章呂宋海戰下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623章被困城中第755章西清滅亡第305章天意如此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906章周國出兵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474章前鋒覆滅第223章攻陷淮安第499章出城決戰第385章擴軍備戰第844章江浙紳商第423章常州告急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113章誣陷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1090章趙鐵棒第468章復仇者聯盟第550章讓出南京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988章雙面間諜第451章東海總督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482章耍流氓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545章未有之敗第511章暗殺多爾袞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1032章緊急求和第899章雲集南京第816章信仰崩塌第976章川東義軍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367章秦王風波第322章前往日本第1043章至明國攝政書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501章決戰到來第166章聽說你要找人打我第211章圍剿義軍第865章至書招降第219章不犯錯誤第373章傳首蘇鬆第486章渡海援遼第975章聲西擊東第471章利在速決第527章驚聞噩耗第768章以進爲退第180章浙江反攻第976章川東義軍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835章江淮綿業第412章破釜沉舟第八十一章圖窮匕見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634章控制浙江第826章淮南礦脈第476章天意如此第六十章突出重圍第六章僥倖逃離第150章發現敵情第973章他們一直忠於大明第799章隆武駕崩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373章傳首蘇鬆第903章圍困鎖城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422章濟爾哈朗
第528章江南困局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159章插秧建堡第112章殺掉魯王使者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四十二章趙博安欲學武藝第587章決議出兵第698章漢化朝鮮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176章實力倍增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504章僵持第九十二章我以我血薦軒轅第317章巡視東番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472章急往馳援第948章人心散了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627章銀彈攻勢第820章組閣施政第191章激戰金華第840章蒙古八旗第955章欺人太甚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807章後院起火第538章攻陷泰州第613章呂宋海戰下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623章被困城中第755章西清滅亡第305章天意如此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906章周國出兵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474章前鋒覆滅第223章攻陷淮安第499章出城決戰第385章擴軍備戰第844章江浙紳商第423章常州告急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113章誣陷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1090章趙鐵棒第468章復仇者聯盟第550章讓出南京第563章趕走堵胤錫第988章雙面間諜第451章東海總督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482章耍流氓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545章未有之敗第511章暗殺多爾袞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1032章緊急求和第899章雲集南京第816章信仰崩塌第976章川東義軍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367章秦王風波第322章前往日本第1043章至明國攝政書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501章決戰到來第166章聽說你要找人打我第211章圍剿義軍第865章至書招降第219章不犯錯誤第373章傳首蘇鬆第486章渡海援遼第975章聲西擊東第471章利在速決第527章驚聞噩耗第768章以進爲退第180章浙江反攻第976章川東義軍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835章江淮綿業第412章破釜沉舟第八十一章圖窮匕見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634章控制浙江第826章淮南礦脈第476章天意如此第六十章突出重圍第六章僥倖逃離第150章發現敵情第973章他們一直忠於大明第799章隆武駕崩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373章傳首蘇鬆第903章圍困鎖城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422章濟爾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