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玉清樓之宴稱爲國宴,其來有自,乃是最高級別的宴會,只請宰執、親王國戚及殿帥,那是本朝內事最高級別。崇寧末蔡京罷而復起時,趙佶也曾在此設宴相請,那時高強還剛剛入仕,當然沒有資格參與其會,不過這一次,他不但席上有座,更是檢驗自己這些日子來各種佈置的成效如何的時候了。

當日午時,嘉賓皆至,親王有燕王,越王,俱是皇弟;國戚有國丈鄭紳,也就是鄭皇后之父,國舅、資政殿學士鄭居中;宰執大臣以左相何執中爲首,以下右相樑士傑,尚書左丞張克公(未辭,也就是沒有經過上表辭謝所命的程序),尚書右丞劉正夫,樞密使侯蒙,同知樞密院事高強,同知樞密院事、武康軍節度使童貫,太尉統領三衙高俅。

這些賓客之中,圍繞主賓一人,便是太子太師、魯國公致仕蔡京。

此次國宴,用瞻華美,凡親王宰相賜服玉帶,執政樞密賜服犀帶,餘人盡命簪花;席上盛用器皿更是盡用內庫寶器,皆是玻璃盞、水晶杯,瑪瑙盤,翡翠碗之類,盛放着四方珍饈美味,時鮮果子,蜜漬糖果,山珍海味無不備盡,其中由於應奉局大舉使用冰箱,導致汴梁的新鮮海味比以往大大增加,這對於地處內陸的汴梁官民來說徇爲美味,因此御宴上蚌蛤蝦鮑等物比比皆是,當然少不了高強以前最愛吃的石斑魚了。

趙佶緩步出庭,待諸人蔘見畢,先上前挽住蔡京的手,溫言道:“太師遠來辛苦,一向清減了。”這話倒是大半出自真心,蔡京眼下已經是六十七歲的老人,兩鬢斑白,形容蒼老,短短一年多之間。老了好幾歲,這自然是貶謫遠方之故了。

蔡京此時心中惴惴,正不知趙佶將如何對待自己,聽見皇帝向自己道勞,不覺垂涕道:“臣自是老邁,深蒙皇恩許臣居住杭州,彼處山水怡人,尚堪居處。唯是心中思念官家爾。”

趙佶溫言撫慰了,忽見蔡京耳朵旁掛着一件物事,閃閃發光,從來未見,奇道:“愛卿,這是何物?”

蔡京見問,忙提起那副鏡片來給皇帝看,又指了指高強:“官家,此物乃是高樞密命人相送,名喚老花眼鏡。蓋因老臣年老目昏。不能識物,若帶了此物,便纖毫畢見矣!”

趙佶大感好奇。便將那鏡片拿起來看時,眼前一片模糊,自知不明用法,便望高強。高強忙上前,接過那副眼鏡來,又取了一張字紙,將那鏡片湊到字前,趙佶看時,卻見字字分明,比尋常大了不少。不由得嘖嘖稱奇,向高強道:“高小愛卿,此物如何得來?”

高強便將引進胡人工匠燒製玻璃鏡片的事情說了,又說本朝大臣沈括所著筆記《夢溪筆談》中,也曾說及這透鏡成像的原理,蓋其中有“筍”之故也。這“筍”指的就是焦點了,當時沒有系統的科學體系,沈括只能生造一些詞來形容,因此對於古代的一般人來說。要理解他書中地許多概念都很成問題,這也是古代的科學成就很多都無法傳承的一大原因。

趙佶聽罷,便向蔡京笑道:“聞道高小卿家與太師有姻親,果然奉侍唯謹,太師可謂得一佳婿矣!”高強在一旁自是遜謝不止。

蔡京看了看高強,心中狐疑:據穎兒傳來消息,這小兒十分不願老夫復相,可謂狼子野心,如今卻這般稱說,倘若老夫說道能夠親手謄抄哲宗實錄,多賴此眼鏡之力,倒似令他也得分其功一般——且慢,這小賊當日送了這副眼鏡給我,莫非便是爲了今日?如此深謀遠慮,委實可畏!

其實這真是高看高強了,衙內縱然有些手段,也沒有神通廣大到這種程度,他不過是怕人說他與蔡京反目,辜負了蔡京一番提拔之恩,因此作出這種姿態而已。究竟蔡京黨羽深植,根基穩固,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縱然其人不在位,高強這官要想做得穩,還得顧着自己蔡黨的身份。

一番寒暄,衆人入座,率先持玉杯上壽的居然是一個少年,高強卻不認識,一旁有宦者贊名,說道乃是三皇子嘉王趙楷。高強心中一動,心道這小孩看起來只有十歲出頭,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尤其長子趙桓乃是大行王皇后嫡出,正該繼承大統,如今這玉清樓國宴,趙佶不叫長子侍宴,卻命三子趙楷,豈難道是爲了給將來立他爲太子製造輿論?

回想史書記載,趙楷確實曾經一度有望代替欽宗趙桓的儲君地位,甚至曾經擔任皇城司使,但宣和末金兵入侵,趙佶匆忙內禪給趙桓,以至於趙楷美夢破碎,事終不成。當然這事不成也未見得有什麼了不起,轉年金兵打破汴梁,哥倆一起被虜到北國,客死異鄉,也沒什麼分別。

只是倘若靖康之變不再發生,這儲君的位子看來着實有一番好爭。不過高強迴心又想,往後他這徽宗寵臣地地位大概無法動搖,這東宮不管是誰即位,總之是不會再寵信他如故了。因此東宮之爭,對他高強實在關係不大,最好是趙佶這皇帝太太平平作下去,向後世的康乾學習纔好,想想歷史上趙佶四十七歲被虜去北國,又過了八年苦日子才掛掉,看來趙佶的身體相當硬朗,在大宋皇帝中算是一個異數,衙內這寵臣的日子還有幾十年好過,不錯不錯。

趙楷持酒上壽,羣臣自是一番擾攘,稱謝的稱謝,讚頌的讚頌。高強卻忽然覺得有人在看自己,順着目光的感應看過去,卻見樑士傑迅即轉過臉去,好象生怕自己看出他的視線一般。“此必是蔡京前日招集親族議事,樑士傑已經被蔡京擺平,而本衙內被排除在外,顯然已經被視爲敵國。老樑也有幾分義氣,到這時候還想着本衙內,殊不知這場宴會之後,勝負誰屬,那還不一定了!”

其後歌舞便作,提舉大晟府周邦彥率人奏鹿鳴樂。百餘宮人翩翩起舞,高唱詩經鹿鳴篇。這等慢吞吞的舞蹈高強自然毫無興趣,但這場合也只能撐着眼皮看,還得控制自己東張西望的念頭,別提多辛苦了。

那蔡京一面聽着鹿鳴樂,看着滿目五色迷情,飽經沉浮地心中一片火熱:這鹿鳴宴乃是君王宴請大臣之樂,說道座中君子。值得臣民效法,豈不正是勉勵於我?看來官家心意,必定是要用我無疑了,然則爲何昨日又忽然降詔,將樑子美出知大名府?

狐疑不定,蔡京一面佯作欣賞歌舞,一面四下張望,總覺得有件事情不對,猛可裡醒覺:前日到我府中降詔,使者乃是楊戩。那時曾聽他說。這玉清樓御宴是御命他與樑師成提舉,今日爲何不見楊戩,只見樑師成?

蔡京何等樣人。這官場中一點風吹草動,他立刻就能覺察出來,此時楊戩莫名其妙地缺席,立刻就讓他聞到了不祥地味道。怎奈身在御宴之中,不得自由,縱是心中驚疑,也只得隱忍,老肚腸裡頃刻間已經反覆無數次,卻苦無定計。

幾聲編鐘響過,鹿鳴樂算是奏完了。羣臣一起舉杯,向皇帝上壽,稱頌大晟府所任得人,這一曲大有古風。趙佶心下得意,這大晟府乃是他興趣所在,平日下了不少功夫,這時便是驗收的時候了。

宴樂既罷,趙佶舉起酒杯,親自祝酒。羣臣皆慌忙相應,只聽趙佶道:“朕身登大寶,躬親父兄之政,宵衣肝食,不敢懈怠,全賴諸位宰執大臣輔弼有功,方纔有今日之樂。諸臣之中,尤以太師蔡愛卿前後秉政八年,一力贊成紹述之政,朝野奸人一概斥逐,功在社稷,名垂後世,待朕向蔡太師上壽!”

蔡京聞言,且驚且喜,起身拜謝,涕淚橫流,嗚咽不能言,其實是心裡又在打鼓:趙佶如此說話,多半是有心要用我了,想朝中除了我之外,還有誰能扛起紹述大旗?只是爲何總是心中不安?

趙佶命蔡京歸座,此時席間大都寂靜,只聽這萬乘之尊向蔡京道:“神考任用王安石,厲行諸般新法,強國惠民,奈何元佑諸臣銜私恨,忘公身,一旦更化,盡廢熙豐良法,致使朝政蹉跌,實堪扼腕!朕其時年幼,不明其事,太師身經三朝,熙寧年間便已出仕,可否爲朕闡明其事?”

蔡京不敢怠慢,忙將其事道來,他心中自有才學,這一段又是他親身經歷,也是紹述先政所必須的功課,因此信口道來,略無滯澀,待說到元佑諸臣尊奉太后旨意,一切新法盡數廢罷,熙豐大臣盡數斥逐地時候,蔡京聲情並茂,兩行泣下,叫人聽了着實動容。

趙佶一面聽,一面點頭,等到說及元佑更化之時,忽然問道:“司馬光輔政後,一切新法皆罷,聞說開封府五日間便盡變免役法爲差役法,此竟是何人之功?”

蔡京陡然聽見問及此事,大吃一驚,一顆老心臟幾乎要停止跳動,心說這事到底是誰說給皇帝聽的?當時不及細想,一念電閃,當即跪倒磕頭道:“臣實爲之,但爲司馬光所迫,爲存此身,以待他日重興神考法度之時,乃不得不爲爾!伏望陛下明察!”

宋時禮敬士大夫,宰執大臣平時看到皇帝也就是拱手而已,蔡京在國宴上這麼一跪一哭,座中皆爲之動容。樑士傑身爲蔡京地女婿,自是不敢坐視,忙要起身相扶,只是他快,有人比他更快,一個紫袍身影已經閃到蔡京身旁,兩手相扶,且向趙佶道:“官家,太師老臣力衰,還望官家許他依舊坐對。”正是高強。

趙佶見是高強,又聽他說的在理,他原本也不想治蔡京的罪,因此點頭允了。高強便將蔡京扶起,此時樑士傑也到,二人左右扶着蔡京入座,高強又從懷中取出絲巾,將蔡京那副被淚水打溼的眼鏡擦拭乾淨,放回蔡京衣襟上插好。一番做作,不但蔡京瞠目,樑士傑也是一頭霧水,心說這廝莫非是沒有眼色,當皇帝的口氣已經明顯不利於蔡京的時候跑來拍馬屁,到底是什麼居心?

待蔡京坐定,趙佶方嘆息道:“先皇良法,朕每思之,皆欲與之終始,深恨當時不曾參與其事。故而仰賴羣臣贊襄。太師於元佑之時亦遭貶斥,可見亦是此心,只是迎合太過,未免有失於節。”

蔡京冷汗涔涔而下,俯首不敢言語。座中羣臣除了樑士傑,其餘都是趙佶的親信,自然也不來解勸,何執中和鄭居中更是心裡樂開了花。心說你蔡京威風了這許多年,也有你吃癟的時候!

趙佶見蔡京這般模樣,想想自己還要繼續行新法,蔡京衆黨羽還得繼續用,這老兒還重罰不得,況且蔡京秉政八年來,西北西南均屢奏凱歌,朝中國用也不爲匱乏,畢竟是有功之臣。便道:“當朕初登大寶之時,於治道良無所知。全賴鄧詢武進愛莫助之圖§以太師總攬崇寧新法,這才使得江海澄清,大道得行。太師於此實爲有功之臣。於今太師已老,正可優遊林泉,今由太師提舉編修哲宗實錄之功,加封楚國公,賜功臣號,依舊致仕。”

蔡京聽見“依舊致仕”四個字,只覺得腦子“嗡”地一下,好似被人用大錘打了一下,天旋地轉,不辨東南西北。恍惚中聽得羣臣稱賀。還曉得應該謝恩,只是幾下掙扎不起,一旁有一雙手過來攙扶起,茫然望去,入眼卻是高強的臉。

此時世界一片漆黑,高強這張臉卻越發明晰起來,那嘴角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蔡京就算不用眼鏡也看的一清二楚,至此恍然大悟:這小兒。竟能惑上至此!皇帝如此發付於我,皆是出自他之所爲,只怕楊戩也是着了他地道兒了!

此時掙扎不得,蔡京竟似身不由己,任由高強扶着向皇帝道謝,那些謝恩的話說起來完全不經大腦,聲音更加遙遠,彷彿根本是另外一個人在說話。心中一幕幕流過的,卻是幾十年來的辛勤掙扎,宦海沉浮,那麼多大風大浪,那麼多官高爵顯,才高權重的對手,都一一渡過,一一踩在腳下,難道臨到老來,居然被這麼一個黃口小兒扳倒,打得不能翻身?

蔡京心中陡地奮起一股烈氣,正是老而彌辣,他豈能就此認輸?正想再說些什麼,猛地心頭一熱,嗓子一甜,情知不好,再想平心靜氣已經來不及了,張口哇地一聲,一口血直噴出來,眼前一黑,仰天便倒。倒下之時,一隻手仍緊緊抓着高強地手腕。

高強手上被蔡京抓地生疼,心中卻是且喜且哀,慌忙將蔡京抱住,連聲哭叫不休。

趙佶見蔡京吐血昏倒,心下也軟了,慌忙叫人將蔡京扶到宮中靜處歇息,又喚御醫來爲蔡京診脈。高強仍是被蔡京抓着手掙不開,索性也不掙了,抱着蔡京在那裡只是喚,又要叩謝皇帝許蔡京宿於宮中的厚德。趙佶心中暗贊高強純孝,自古道求忠臣須向孝子之門,趙佶深受儒家經典薰陶,如何不喜?當即諭令高強罷禮,扶持着蔡京前去歇息,又命樑師成引導前往。

主賓既然已經倒下了,這宴會自然也就開不成了,所幸趙佶顏色甚和,諸大臣心中還不如何慌張,鄭居中還在那裡盤算,幾時能夠相機重回宰執之中,卻聽了趙佶詔諭,叫羣臣都散,只得謝恩先出。至於樑士傑也想進去到蔡京身邊奉侍,卻被趙佶一體轟了出去,他可不是瞎子,前日蔡京返京,樑士傑有份留下在蔡府議事,高強卻是被遣回府地,這一進一出,親疏可見,他能放心高強看着蔡京,卻不允許蔡京有機會向樑士傑交代些什麼,只需一兩日後,這朝廷自然也就接受現實,安定下來了。

這玉清樓是在後苑中,自有樓閣,高強扶着蔡京,由樑師成引導着到了一間水閣之中,安置好了蔡京,樑師成又在外面指揮衆宮人和太監準備侍奉,吆喝連聲。

高強左右無事,便搬個凳子坐在牀邊,看着老蔡,一面用一塊絲巾慢慢地擦蔡京胸前的血漬,心中卻是一聲嘆息:老蔡啊,你這是何苦,當日離京去了杭州,倘若就此優遊終老,我高強也不會薄待了你和你家子孫,何必非要復出,如今老來吐血,這條老命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了!

第14章 算帳(上)第15章 頭陀(下)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29章 劉琦(下)第28章 解勸(下)第十二章 上第50章 神兵第十章第72章 談判第六十章第4章 智深第二十章第8章 東瀛(下)第5章 見童(上)第六章 下第六十五章第七章 上第30章 思變(下)第19章 河水(下)第七十六章第40章 遠人第11章 連環馬(下)第六章第六十二章第12章 夜話第17章 師師第22章 括田(下)第14章 算帳(上)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25章 無情第17章 嚐鮮第九十六章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下)第3章 羽翼(下)第11章 連環馬(下)第四十一章第34章 來投第16章 演武(下)第十四章第四十九章第60章 賭箭第26章 私鹽(上)第9章 索索(下)第三十章第1章 清溪銀(上)第九十四章第31章 三人行第四十二章第1章 時遷第28章 解勸(上)第3章 羽翼(上)第24章 傳訊(上)第七十二章第13章 夜探(上)第四十六章第19章 料敵(上)第九章第18章 謀定第六十八章第12章 夜話第30章 思變(上)第五十章第34章 戰敗第六十章第八章 下第十章第十章第15章 炒金第35章 動員(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二十一章第4章 述職(下)第2章 風起第16章 變數第26章 私鹽(上)第16章 劉公島(下)第17章 夜襲(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13章 幫源第13章 一上(下)第14章 麒麟第35章 受降(上)第27章 結盟(下)第23章 花榮(上)第21章 招降(上)第1章 上第十八章第27章 淵源(上)第一章第26章 對箭(上)第22章 房中第38章 遇險(上)第13章 街鬥(下)第28章 鬼臉(下)第17章 師師第十八章第17章 翠屏第二十五章第3章 下
第14章 算帳(上)第15章 頭陀(下)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29章 劉琦(下)第28章 解勸(下)第十二章 上第50章 神兵第十章第72章 談判第六十章第4章 智深第二十章第8章 東瀛(下)第5章 見童(上)第六章 下第六十五章第七章 上第30章 思變(下)第19章 河水(下)第七十六章第40章 遠人第11章 連環馬(下)第六章第六十二章第12章 夜話第17章 師師第22章 括田(下)第14章 算帳(上)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25章 無情第17章 嚐鮮第九十六章第29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石寶(下)第3章 羽翼(下)第11章 連環馬(下)第四十一章第34章 來投第16章 演武(下)第十四章第四十九章第60章 賭箭第26章 私鹽(上)第9章 索索(下)第三十章第1章 清溪銀(上)第九十四章第31章 三人行第四十二章第1章 時遷第28章 解勸(上)第3章 羽翼(上)第24章 傳訊(上)第七十二章第13章 夜探(上)第四十六章第19章 料敵(上)第九章第18章 謀定第六十八章第12章 夜話第30章 思變(上)第五十章第34章 戰敗第六十章第八章 下第十章第十章第15章 炒金第35章 動員(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二十一章第4章 述職(下)第2章 風起第16章 變數第26章 私鹽(上)第16章 劉公島(下)第17章 夜襲(下)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13章 幫源第13章 一上(下)第14章 麒麟第35章 受降(上)第27章 結盟(下)第23章 花榮(上)第21章 招降(上)第1章 上第十八章第27章 淵源(上)第一章第26章 對箭(上)第22章 房中第38章 遇險(上)第13章 街鬥(下)第28章 鬼臉(下)第17章 師師第十八章第17章 翠屏第二十五章第3章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