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馬擴與高強在開州相見時,便曾提及蕭幹,說道參議司曾有計劃,若是高強能不計前嫌招降蕭幹,或可收奇效。然而高強當時想也不想,一口回絕,當日在燕雲時他便上了蕭幹一個惡當,險些把自己的小命和平燕大計一起搭上,此等人說話猶如放屁一般,如何可信?如今陳規提起馬擴,他便立時想到了這件事上頭。

拆開錦囊,內中果然說的就是此計,高強搖頭苦笑,抖着那張紙向陳規道:“元則兄,當日燕京一役你也須知,其時遼國勢衰,燕雲不可守,任誰都能看的分明,況且我亦許他若是意圖自立,我當相助於他。凡此種種,可謂是給足了他餘地,可這蕭幹卻與耶律大石聯結,反過來與我軍爲敵,由此錯估了遼軍兵力和佈局,險些兒有盧溝河之敗。由此看來,此人真無心與我大宋相交者,到如今他又不容於遼國,出身的鐵驪部又在金國控制之下,他除了率軍與我死戰到底,哪裡還能有什麼選擇?”

說到此處,高強信手將那錦囊拋還給陳規,一面道:“倘若我能誘使金人與我現下決戰,挾戰勝之威,那蕭幹見金國大廈將傾,或許願意來降,不過到了彼時大勢已定,我亦不須多他這一部降軍。元則兄,你們參議官還是多多籌思,如何能逼使那吳乞買出兵來與我決戰,最好是秋季結束前便能了結,方是正理。”

目前的局勢,宋軍在前進途中陸續攻佔了昔日遼國所設下的諸多城寨州軍,要知遼國的東部邊防百十年來便是以針對女真部族爲目的,因此諸城寨的設置也都基於此,宋軍將這些城寨一一佔領,稍加整修並留下少量兵力駐守之後,便可保障自銀州向北四百里的後勤保障線。

至於女真人以少數兵力滲透進來騷擾後勤運輸,高強亦絲毫不懼,一則運糧隊本身也會有營以上的兵力護衛。二則針對女真人的懸賞令已然推恩全遼諸部。一個女真男子的首級可值五兩白銀和一石糧食。這道令對於遼東諸部地誘惑力遠遠大於女真人地威脅,現今可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一石糧食省着點吃。足夠一個成年男子撐到秋季收穫之時了。

此令一出,不但宋軍控制範圍內金人絕跡,甚至連那些熟女真人也紛紛去了辮髮,改行漢服,橫豎熟女真人百餘年來開化,原本風俗就較爲傾向渤海人和漢人了。一些膽子較大部落甚至與宋軍聯合起來,憑藉其對於周遭各女真猛安和謀克戶的熟悉程度,組織起小股隊伍深入。見到女真人地村寨便燒殺劫掠,斬得首級回來報功。從宋軍主力的後勤線到金人的實際控制區,如今已經出現了數百里的空間,夠分量的金人大部隊哪裡能悄無聲息地接近宋軍的後勤線?

這其中弊處自也不少,首先金人治下的許多部落因此血仇,對宋軍的鬥志更堅,二則這般不加節制地濫殺女真人,也有許多人是亂殺一氣。將砍下首級地頭髮改梳爲女真人的辮髮式樣,將來冒功,爲此冤死者不在少數。不過高強立意要加快解決女真問題的步伐,這些細枝末節都不放在心上了,他心裡明白。就憑汴梁那幫文人老爺的道德文章,只要金國的使節卑躬屈膝,放低姿態一意求和,很可能被他們從談判桌上取得戰場上無法得到的成果。

“元則,我軍十餘萬大軍北上。遼東又無多少積貯。糧餉大半仰給中原。我在朝時,國用財計悉出我手。如此大的支耗斷然支持不了許久,一旦金人一意求和,這北地貧瘠之土在朝中相臣看來又是毫無用處,多半會許和,以息師旅,省國用。到了那時,我恐怕此番出兵就變成了一場笑話!”

高強的此種判斷,煞是無奈,這次不比燕雲,那時是收復祖宗故地,雖說也有許多“呼籲和平”地聲音,好歹趙佶和朝廷大臣格於祖訓,還能堅定支持,況且燕雲地接中原,糧餉轉輸極易,最終軍事行動也只花了一個多月就告結束;現今遠離中原近兩千裡作戰,打下來的地方在中原人看來都是鳥不生蛋的荒野,軍費的消耗卻大大超過了燕雲之役,就算高強自己在朝中力主,只怕也很難對抗主和派的勢力。

陳規見高強說地鄭重,也知利害,卻道:“相公,小人之所以提及這錦囊,亦是因參議諸官有心決戰,卻百計不得,無奈之中方始慮及。”

他從懷中取出一張地圖,攤開在案上,向高強道:“相公請看,我軍對面八十里便是黃龍府,據斥候所言,今金國鹹州都統婁室聚兵八千守此,左近有威州、祥州、賓州等諸城,皆昔日遼國所築,用以抵禦金人者,以我軍兵力,又有震天雷之威,克之不難。”

“然而既下黃龍府之後,西北有長春州,此處乃是通往遼中的要道,現今便由那蕭幹率軍萬五守把;東北渡混同江便是寧江州,此乃金人起兵之地,過此五十里再渡來流河,便是完顏部本族地境。單從地圖上看來,我軍要抵達完顏本族境中,不過二百五十里左右,只須憑着大軍之威,一路衝將過去便是,戰事順利的話,十日可至。”

高強不動聲色,曉得必有下文,果見陳規續道:“奈何這二百五十里間險阻重重,關隘五處,大河兩條,尤其是混同江江水湍急,深不可測,江上又無船隻,浮橋架設殊爲不易。而逾河長驅至完顏部境中,又是敵世居之地,彼以逸待勞,我軍戰於客地,艱險不言而諭。據聞金國立國之後,於按出虎水北擇地立都,號爲會寧府,我軍若要抵達彼處,須經完顏部境中百里,再渡按出虎水一次方可。”

陳規的手在地圖上一點一點劃過,語聲也越來越苦澀:“行程三百餘里,皆陌生不毛之地,須渡河三道,其間尚要與久居此地、世代漁獵爲生的數萬女真將士爲戰,且其戰於本地′婦人亦可彎弓爲兵。山間物產河裡魚蝦儘可隨手探食,可舉族與我爲戰!相公,我等熟計再三。均覺我軍雖勇,亦無須蹈此險地求勝。”

這話已經說地再明白不過了,如果要一意前行,到了會寧府卻找不到金人主力決戰地話,宋軍很有可能陷入女真“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游擊戰並不是什麼後世地獨有法門,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殺器,但千百年來中原帝國征討四方,對於蠻人們的這類戰法早就是經驗豐富。其間利害處更是心知肚明。這還是高強早十年就已經與女真開展貿易,這北路的道路盡已繪成圖形之故,否則地話連路都不認識,這仗還怎麼打?

不過高強初時也沒有預料能夠這一戰便犁庭掃穴,蕩平盤踞東北上千年地女真人,遂將手指點了點地圖上的長春州,道:“我軍此戰,乃是爲了拓地北土。削弱金人,若是徑往會寧府事有不可爲,則不妨轉攻長春州,再下泰州,將此二處金人和諸部降服。此處背倚契丹地境。金人須不得逃遁避戰,而我取得此地之後,亦得以據守形勢,牢守黃龍府以制女真。”黃龍府之所以被遼國作爲控制女真人的重鎮,絕非無因。此地田土肥沃‘草豐美,宜稼宜牧。本地便可養活數萬大軍,宋軍只要能佔據這一片地方,哪怕金人求和地緩兵之計成功,也可以不需要大量的後勤運輸便在這裡站穩腳跟。

哪知陳規卻搖頭道:“相公,正因如此,那金兵斷不能容我從容攻下長春州。相公請看,這長春州地近斡鄰泊,周遭盡是大澤,春夏間一片泥沼,望之或如平地,人馬踏之立陷不復之境,最是兇險不過,雖是當地人也不敢輕入,況且是我軍遠來?蕭幹雖只萬五人馬,倘若遊騎於大澤外待我,我軍車仗不得前行,鐵馬不得過大澤,徒以步兵逐之無及,更難以破敵。”

高強看看地圖,果然見那長春州左近都是表示沼澤的虛線,登時皺起眉頭來。這沼澤地形的厲害,千百年來已有無數血淋淋的例證,好比隋朝徵高句麗,遼東的千里大澤便教隋軍吃了大虧,以至於後來唐軍乾脆就從遼東半島登陸,避開了這條陸上道路。蕭幹如果憑着這片沼澤進行防守,還真是難以對付,如果等到冬季沼澤結冰的話,自然可以一馬平趟,不過那時宋軍的大後勤又要出問題了!

剛剛皺起眉頭,高強隨即又想到一個問題,當初金人是如何打下長春州地?聽聞這個問題,陳規面上盡是玩味的笑容:“相公,彼時便是這蕭幹引路,金兵方纔勢如破竹。”

高強噎了一下,很是不滿地撇了撇嘴:“如此說來,若是不說降蕭幹,我軍此番遠征最多也就是到黃龍府爲止了,大家在此地修上幾個月的城池,再囤積些糧草,留下兩三萬大軍守衛,最多再從遼東遷徙萬兒八千戶百姓來此屯駐?然則若能說降蕭幹,卻又如何?”

陳規見高強意有所動,忙道:“相公,若能說降蕭幹,此戰可就了不得了,一則長春州不戰而下,咱們已然實現了截斷契丹東進之路的預謀;二則那蕭乾的鐵驪部正在完顏部之北,我軍與之聯合,無形中便堵住了金人北退之路,倘若籌劃得當,大可將金人一鼓聚殲於混同江畔,將完顏部連根拔起!”

聽上去倒是很理想,高強卻搖頭:“元則,你所言雖是,其中卻有破綻,且不論金人是否會因鐵驪部的作反而被迫與我軍決戰,你這條計對於蕭幹倚賴之處太重,單單是拿下長春州便極爲兇險,萬一他再來一次詐降,趁我軍剛過斡鄰泊之時揮軍突擊,那便如何?再則,他如約交出長春州,我又要放他回鐵驪部去與我夾攻金人,倘使他又是詐降,結連金人誘我深入,混同江畔給我來個反戈一擊,我可不指望能平安逃過那混同江對面的數百里女真地境,逃回黃龍府!”

說到底,他還是不相信蕭幹,有句話說得好,當了一次叛徒就會當一輩子叛徒,關係到十幾萬大軍的生死,豈能着落在這樣一個反覆無常地人身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高強站起身來。拍了拍陳規的肩膀。剛想安慰他幾句,卻聽陳規忽然道:“相公可曾想過,當日蕭幹何以要出爾反爾?”

高強一怔。嘴巴張了張,卻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他當然想過,而且想過不止一次,可是想來想去,怎麼也想不出,到底蕭幹是爲了什麼要造他的反?他可不認爲這是出於對遼國的耿耿忠心,或是和耶律大石的兄弟義氣,此人後來投靠金國。引路攻克上京,已然證明了並非這類狗血地理由。

然而若將蕭幹當時的處境分析一下,卻又無論如何找不出其反戈地好處來,其時遼國兵微將寡,土崩瓦解,燕雲就算能保得一時,也終究不能和大宋相抗,蕭幹只是在作一件毫無意義地事而已!每次想到這裡。高強的思維就進入了死衚衕,然後就是心頭火起,想想這廝寧可自己沒好處也要和我作對,這件毫無意義毫不樂活地事卻差點要了自己地命,何等可惡。如何能忍!

這麼着,高強便一直都沒有想清楚蕭乾的心理,或者嚴格些說,他也根本沒有認真冷靜地去探究此事,無論是誰。在吃了這樣大虧之後。如果還能很通情達理地去設身處地爲對方着想,這樣地人幾乎可以稱爲聖人了——高強是衙內。不是聖人,所以他不能。

他悶悶地吐出一句:“我不知,莫非元則知曉?”

本是反脣相譏的一句話,不料陳規卻打蛇隨棍上,嘆一聲:“正是,我參議司詳論此事之後,已有定論,當日相公與蕭幹密約之時,便當知其必然作反,所以不察者,乃相公之過也!”說話時竟是一副理所當然。

高強一股火往上撞,眼睛立時瞪了起來:“元則此話怎講?莫非說我咎由自取麼?”

陳規與之對視,絲毫不讓地道:“不錯!當日相公與蕭乾麪會,其人便明言有自立之心,相公若以此爲基,推究其人,不難知其進退取捨,皆不離此目的,即可知當日我軍進兵燕京之際,此人必與我軍爲敵之故。”

“你說,你說!”高強瞪着眼睛,喘着大氣,就差拍桌子了。

“相公,那蕭幹有心自立,敢問相公若一戰而下燕雲,他不戰而走,名聲掃地,遼國必不能相容,塞外之大,何處又能立國?若是徑降我軍,則只能爲將,終身無法自立,如此算來,當日他戰與不戰,皆只有遠走女真一途可行。如與我軍一戰,縱使不敵,其名已顯,大利其日後塞外立國;倘若得勝,雖未必能扶大廈之將傾,卻足以使其取代弱遼而集人望,何樂而不爲?相公,你道那蕭幹當此境地,會不與我軍爲敵麼?”

陳規侃侃而談,高強卻呆若木雞,一句句話在自己耳邊迴盪,嘴巴里盡是苦澀之意:“如此說來,當日盧溝河畔之險境,還真是我自找的?早該料到蕭幹會出這麼一手,我卻大意不加提防,總想着遼國將忘,沒有多少人會和他一起死,卻沒想到這廝野心之大,根本就沒打算苟且圖存!盧溝河邊死傷數千大宋將士,卻是我高強一人之過……”

謎底一旦解開,高強頓時心如刀絞,話也說不出來,只是悶悶地坐在那裡,也聽不清陳規又在說些什麼,直到忽然聽見“彭”的一聲大響,他方纔驚醒過來,只見陳規滿面怒容,手掌拍在桌子上,喝道:“相公,你身負國家氣運,十餘萬大軍生死存亡,皆在你一身,豈可沉迷往事,頹唐至此?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改?怎麼改!血也流了,人也死了!”高強回想當日,那些逆着大風、眼睛都睜不開的將士,手拉着手立在風中,迎擊乘風殺來地敵兵的情景,那可都是他從獨龍崗、梁山泊、大名府一路親手帶出來的兵啊!儘管這些忠誠的將士爲國盡忠蹈死無悔,可是身爲他們的主帥,自己難道不該負上最大的責任嗎?

他雙手蒙上臉,遲遲不願擡起頭來。見慣了戰場廝殺,鮮血和生命的消逝,高強本以爲自己已經明白了“慈不掌兵”的真諦,然而此刻,失職地自責卻深深地咬噬着他的心,令他無法面對自己的良知,與及肩上沉重的責任。十幾萬大軍的統帥!有多少少年無比嚮往這個位子,嚮往着封狼居胥,揚威域外,高強少年得志,也曾爲此沉迷,意氣風發,直到這一刻,他才真正理解到,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句話到底有多麼沉重……

帳中沉默良久,才聽見陳規低沉着聲音道:“相公,往者已矣,倘若能以往事爲師,料今日之敵,則我軍十萬虎賁幸甚,國家幸甚。相公,爲國家計,請忘己身。”

“……元則,你說地是。”高強緩緩地將自己的臉從手中拔了出來,眼睛雖然紅了,嘴角卻繃的緊緊:“回返中原之後,我當在燕京憫忠寺大作一場法事,以超度平燕陣亡將士,並以自己家財厚恤其家,再上表官家,罪己當日之過。然而此時此刻,我卻沒有一味自責的空閒,十萬大軍遠征異域,生死端在我一念之間!元則,請講,我今日如何能信蕭幹?”

第四章 下第六十四章第2章 叔賊第34章 藏兵(上)第36章 關撲(下)第33章 奔襲第20章 設伏(下)第26章 种師道(上)第三十二章第16章 密議第二十二章第三十章第12章 連心第六十一章第28章 宋江第22章 括田(下)第1章 孟州第3章 下第三十二章第65章 招安第四章 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34章 來投第二十六章第11章 衆僧第九章 下第14章 算帳(下)第30章 練兵第六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十七章第37章 邀援(下)第四十四章第25章 女真第31章 天書(上)第四十二章第21章 招降(下)第四章第20章 張青第19章 河水(上)第1章 歸來第9章 傑肯(下)第19章 個唱第六十四章第11章 浴火第9章 索索(上)第14章 行路第七章 上第七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六章第8章 東瀛(下)第14章 二帝(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39章 練兵第九章 上第22章 平匪(上)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22章 民反第19章 料敵(上)第五十二章第21章 追失(下)第十五章第1章 燕青(下)第12章 審李(下)第五十三章第四十七章第25章 開戶(上)第30章 思變(上)第14章 結黨(上)第4章 述職(上)第二十五章第23章 主客第五十三章第19章 藥師第五十三章第六十章第五十一章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第24章 傷逝第六十二章第十一章 上第16章 變數第1章 上第6章 問心第8章 收服(下)第十四章第四十章第7章 射殺(上)第18章 李逵(下)第1章 燕青(下)第59章 吳用第三十七章第2章 黑白第八十三章第八章 上
第四章 下第六十四章第2章 叔賊第34章 藏兵(上)第36章 關撲(下)第33章 奔襲第20章 設伏(下)第26章 种師道(上)第三十二章第16章 密議第二十二章第三十章第12章 連心第六十一章第28章 宋江第22章 括田(下)第1章 孟州第3章 下第三十二章第65章 招安第四章 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34章 來投第二十六章第11章 衆僧第九章 下第14章 算帳(下)第30章 練兵第六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十七章第37章 邀援(下)第四十四章第25章 女真第31章 天書(上)第四十二章第21章 招降(下)第四章第20章 張青第19章 河水(上)第1章 歸來第9章 傑肯(下)第19章 個唱第六十四章第11章 浴火第9章 索索(上)第14章 行路第七章 上第七十六章第五十三章第六章第8章 東瀛(下)第14章 二帝(上)第26章 种師道(上)第39章 練兵第九章 上第22章 平匪(上)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22章 民反第19章 料敵(上)第五十二章第21章 追失(下)第十五章第1章 燕青(下)第12章 審李(下)第五十三章第四十七章第25章 開戶(上)第30章 思變(上)第14章 結黨(上)第4章 述職(上)第二十五章第23章 主客第五十三章第19章 藥師第五十三章第六十章第五十一章第二十章第三十七章第24章 傷逝第六十二章第十一章 上第16章 變數第1章 上第6章 問心第8章 收服(下)第十四章第四十章第7章 射殺(上)第18章 李逵(下)第1章 燕青(下)第59章 吳用第三十七章第2章 黑白第八十三章第八章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