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童貫冷笑:“張天覺打的好算盤,如今他爲中書,得隴望蜀,自然是要想着那兩個相位了。本朝連年用兵,用度窘迫,他張天覺豈有不知之理?就本帥所知,他近來已經在想要如何清退吏員,整飭吏治,本朝自來冗員甚重,靡費國家俸祿,倘若張天覺在這上頭有所建樹,那就能爲他再進一步踏上相位增加一個大大的砝碼。不過這整飭吏治歷來是件得罪人的事,張天覺從這上頭下手,唯恐一個不好,被人反咬一口,那就得不償失。”

高強還是沒搞懂,張商英的這點盤算和軍費借款有什麼干係,种師道見狀接口道:“高相公,張中書整飭吏治,打的還是節省國用,清理冗員的旗號,因此若是朝廷財政哪裡短了,張天覺便會落人口實,只消有個言官參上一本,說他不務大局,專責下僚,甚至說他明裡打着節省國用的名義,暗地裡其實是在搞黨爭,安插自己的親信,那時只怕這中書都坐不大穩了。劉逵前車不遠,他豈能不慎?”

高強聽到這裡,總算明白了大概。原來張商英生怕朝廷財政在他手裡出現了虧空,導致他作起事來縛手傅腳,因此梁山的軍費是必須要解決的,不能撒手不管;如此一來,勢必要另闢財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外借錢,可他手裡又沒生財的現成辦法,怕這筆債務來年還不出來,曉得梁山招安是高強一手操辦的,索性裝出溜肩膀的姿態,逼着高強自己想出辦法來填這筆帳。這麼一來,朝廷的財政得以緩解,張商英又是一筆政績,以後還款的責任也不用他承擔,真是一舉兩得。

“哎呀~防不勝防啊~”高強此時腦子裡便響起了某彪哥的東北口音來,整天和這些政壇老手打交道。人家肚子裡只怕連食道都是帶拐彎的,一句話說出來背後都有無數的計算,本衙內應付兩下都覺得累了,天曉得這些大臣是怎麼滾出這一身本事來地。

不過又想想。好似張商英這麼拐一道彎,對他自己的好處不見得就有多大,對我高強可沒多少危害啊?童貫瞧他面色不豫,便道:“張天覺這一招可謂綿裡藏針。這舉借外債的事情一旦作了,身上就背了一個大包袱。高相公請想,這百萬貫國債,短時間內誰能拿的出來?就便高相公生財有道。大通錢莊舉手便吃了下來,總還得向外發賣。說不定還需分配各地攤銷。這事情到了下面州縣,可就要走樣了,下面地縣官爲了完成上差,最簡便的辦法就是向當地富商強行抑配。逼他們每人出錢認購國債。到了言官嘴裡,這就成了最好的擾民證據。那些被強迫購買了國債的人,哪個會信朝廷能按期還本給息?還不痛罵朝廷變着法子斂財虐民,到了那個時候,你高相公可是一力主張此事地,還能脫了干係?”

“……”高強只覺得好笑,原本一件很簡單的財政臨時措施,一夾雜上官場裡的勾心鬥角,就能玩出這許多花樣來!難怪歷史上早有明證,政府最好少經商,就算有公權力作爲推動,就算除掉貪污舞弊的因素,這效率還是和單純地民間商業沒法比。

好在,原本高強也沒打算要按照張商英的如意算盤行事,他用大通錢莊地名義吃下這筆國債之後,就直接命下屬的各地分支掛出這國債交易,同時在大宋金銀鈔引交易所裡開設國債交易的項目,準備利用這個機會,看一看大宋金融業發展的程度究竟如何,橫豎這區區百萬貫,就算是高衙內自己買單,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既然知道了張商英有這點鬼心思,高強便另有打算了,看來這國債大可好好炒一炒,讓這個時代地人們看看清楚,什麼叫做金融業!

他這裡盤算着要如何操作國債地盤口,童貫卻以爲他心寒了,解勸道:“高相公,歷來朝廷理財之難,便在於此了,想當初王荊公變法,朝野上下就有那許多人和他作對,難道熙豐法竟真的有那許多弊端,神宗皇帝和王荊公竟是有意禍亂我大宋朝綱地?真是奇哉怪也!高相公勇於任事,也不用和這等小人計較太多,倘若高相公和他一般的見識,恐怕也不會有那些令人叫絕的理財手腕了吧!”

高強橫了一眼,心說你童貫就好到哪裡去了?當初聲情並茂地託我去向种師道說合,結果只是拿我當槍使而已,要不是後來天變,老蔡下臺,本衙內這一下就要被你害的雞毛鴨血了。看你現在和种師道一起來此,多半這次我舉薦种師道的人情也被你分了一半去,反正官場上都是這種玩意,有事溜肩膀,有好處拼死也要上,本衙內見的多了!

果然种師道跟着說了兩句好話,便感謝高強的提拔之恩,這關西大漢說起話來倒是頗有幾分真情,又問高強爲何對他如此另眼相看,連新舊黨爭也不放在心上?高強心說我叫我如何對你說,難道告訴你本衙內在史書上看過你的大名,知道你有些本事,因此拉攏你?

正躊躇間,靈機一動,忽然想起一個人來,便道:“種承旨,敢問你可記得一個人,叫做魯達的?此人昔日曾在承旨帳下做過兵馬提轄。”

种師道略一思索,訝道:“確有此人,乃是下官在延安府任上的事了,此人作戰勇猛,本是一員良將,惜乎當街打死了人命,畏禍逃走,就此杳無音信,實是可惜。”

高強這纔想起魯智深還有一條命案在身,心說索性就此了了:“種承旨,本相聽說此案委實冤枉,那被打死的人其實早有隱疾,當日中了魯達的拳後詐死不起,不想烈日之下曝曬引動了隱疾,結果竟爾死去,其實與魯達無關,可有此事?”

种師道如今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將近知天命的年紀,哪裡不曉得高強話裡有話?情知他有意爲這魯達開脫,一時便順着高強的話音應承了,口頭稱是。心裡便打好了算盤,如今這延安府的經略劉法也是熟識的,回頭便去一封信,讓他改了案牘。橫豎鄭屠不過一個市井小人,有誰替他出頭?

高強見這老種知情識趣,心中大喜,這才笑道:“種承旨有所不知。這案中死者詐死實在害人不淺,那魯達只道自己失手打死了人命,不得已拋了軍職遠走他鄉,後來竟在五臺山文殊院落髮爲僧。法號叫做智深,便是本相的佛門師父。見今主持着京東青州二龍山寶珠寺。”

种師道一聽,連聲嘆息,說道魯達好一員上將,卻因這麼一個奸猾小人。枉自斷送了前程。實屬可惜!他一面說,一面心中卻安了。只因高強將這門事來交給他,替魯達銷了案,他便可以此還了高強的人情。自來官場之上,錢債好還,人情難欠,若是高強一直不要他還這情,种師道不免疑神疑鬼,只當高強要利用他作什麼大事,故意賣好於他,這人勢必難以長久共事。如今卻彼此兩清,高強提拔了种師道上來,是爲了給自己地業師銷案,雖說相比之下還是有些失衡,不過种師道也算是給高強辦了一件不大見的光的事,大家心裡都好過。

兩下說開了,這氣氛就愈發融洽了許多,高強又問起种師中和王進等人,童貫卻說种師道受命起用之後,他已經將這些人都招入軍中,种師中任了秦鳳第二將,王進武藝高強,被選入了勝捷軍作正將,一面說,种師道一面還得謝他兩聲。

高強此時越發看的透明瞭,這童貫下手好快,一下就把种師道地兄弟部屬都攬到自己的部下,如此一來,高強拉攏种師道的同時,也等於是在和童貫拉近關係。

官場反正就是這麼回事,高強也習慣了,眼見天色向晚,便提議大家都去豐樂樓小聚一番,童貫大聲叫好,小聲說不,原來豐樂樓他去的膩了,又不想叫高強請客,於是說要去博覽會下面地東坡居去吃,這地方沾了本朝文化名人蘇軾的光,眼下在京城裡也是叫的響的字號,童貫去年在西北打仗,沒趕上博覽會地勝景,如今怎麼說也要去看上一看。

高強自無異議,一行人浩浩蕩蕩出了樞密院,或車或馬,便向博覽會而來。到了博覽會前,童貫便一迭聲地叫好,對這博覽會是橫看也好,側看也好,外面看也好,裡面看也好,上下看了一個遍,惟獨一點不好。哪一點?今天那三樓的相撲場裡演地是婦人泥漿廝撲,童太監雖然樣貌豪雄,終究少了點東西,當然看不出什麼好處來。

上下亂竄了一圈,又在博覽會裡扔了近萬貫錢,童貫這纔回到樓下,東坡居里雅座坐定。高強看他這番做作,剛纔在樞密院又費了許多力氣向自己解說張商英的算盤,明顯是有求於己,當下沉住了氣,只顧和童貫東拉西扯,等到酒菜端上來了,又在那裡大侃東坡肉如何作法,東坡羹如何好吃,東坡酒其實蘇軾自己並未釀成,寫成的詩純粹是則而得。

這些話題也算有趣了,同行諸人聽的津津有味,童貫卻神思不屬。好容易高強說地累了,童貫趕緊端起酒來向高強敬酒,還沒等高強放下酒杯,這位童大帥便將手一伸:“高相公,本帥有一事相求,萬望相公允諾。”

高強心說戲肉來了!這廝身爲趙佶最爲親信地大將,又是內侍的身份,在本朝素有媼相之稱,意思就是老太太宰相,身份何等顯赫,今日卻幾次刻意向我高衙內賣好,所要求地這件事,自然是極爲重大的了。

卻聽童貫道:“高相公,實不相瞞,去年童某大舉圖謀夏賊,無奈兵力不濟,終究無功而返。近日聽聞高相公招安了梁山賊寇,得大兵十餘萬衆,童某敢向高相公請調五萬軍到西北助戰,糧餉稱足,必要直搗興慶府,將這西夏跳梁一舉掃平,方遂我平生之志!”

即便是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高強還是被童貫的這個要求嚇了一跳:五萬人!從山東調往西北參戰!這是什麼概念?別看大宋連年被軍費壓的喘不過氣來,這還多半都是不打仗的維持費用,一旦打起仗來,這軍費至少要三五倍地往上翻,如果再算上運輸糧餉物資的民夫,以及徵調這些民夫的費用和對地方生產造成的損失,那就是十倍以上的軍費了!再加上五萬人從山東往西北調,這中間的費用和糧食,童貫這個要求意味着至少五百萬貫的錢,外加一百萬石糧食,這還得有個前提,五萬人只能是步兵,要是還得準備幾萬匹戰馬,那高強就直接準備當家產了。

話說回來,雖然要耗費無數錢糧,如果童貫真能打勝仗的話,咬咬牙也就認了,畢竟從國家來說,可以改善西北的態勢,騰出手來收拾遼國;從私人來說,西北打了這麼大一個勝仗,中書的宰執們也大有功勞,到時候高強作爲提供了五萬生力軍的梁山招安者,以及爲大軍籌措錢糧的功勞,少說也能個尚書右丞之類的執政乾乾。問題在於,童貫能收拾了西夏麼?別說再來五萬人,即便再給他十萬,西夏還是沒這麼好滅的!原因很簡單,西夏從地圖上看,就像一隻雄鷹張開了雙翅,一翼伸向河東,與遼國接壤,危急時刻可以直接從這裡獲得遼國的援助,牽制了大宋河東的大批軍力在此,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府州折家將;另一翼則是中國傳統上所謂的河西地區,古時的龜茲、月氏、車師等國,包括酒泉張掖這些漢家故地,如今統統在西夏的鐵蹄之下,這些地方從漢唐之時就已經開發了,經濟人口都相當可觀,也爲西夏提供了相當雄厚的資源。

西夏號稱控弦五十萬,既有塞外民族的驍勇和騎射戰術,又由於長期依附塞下,從漢人處學到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其國雖小,戰鬥力卻着實不容小視。歷史上以蒙元之強,成吉思汗之雄才,尚且前後六徵西夏,費時二十多年,纔將其滅亡,成吉思汗本人甚至病死在回師途中,謠傳他就是在滅夏過程中受了致命傷,不治而亡。就算這個謠傳只是那些痛恨成吉思汗的亡國之民編造的,但西夏的戰績足以令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爲之汗顏,這麼一個強悍的國家,以童貫之才,居然說要與之決戰,你說高強能不能信?

不信歸不信,這些理由卻沒法對童貫說。高強眼珠一轉,看到身旁的趙良嗣正在和一隻東坡肘子搏鬥,“打”的滿手滿嘴都是油,當即計上心頭。他先恭維了童貫幾句,而後話鋒一轉,指着趙良嗣向童貫道:“童相公,可知這趙承旨來歷如何?”

童貫看了看趙良嗣,只覺得眼熟,一時卻想不起來。當日他雖然也和馬植一路同行,不過畢竟過了幾年,加上馬植來到中原之後,爲了掩藏形跡,樣貌上也有不小的改變,童貫又很難一下子想到遼國大臣的身上去,因此一直都沒認出來。趙良嗣可嚇了一跳,心說這大庭廣衆的,周圍盡是耳目,高強怎麼把自己的來歷端出來說?

第二十八章第8章 拔刀第28章 宋江第16章 試軍(上)第2章 上第24章 詢奸第十章 上第31章 三人行第77章 相殘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17章 洞燭第2章 交易(上)第23章 災起(下)第五章 上第7章 盟議第18章 抽薪(上)第31章 三人行第二十二章第九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九十六章第17章 難爲(上)第65章 招安第九章第十七章第六十八章第54章 雙面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16章 交易所第30章 議定(上)第二十二章第3章 下第15章 轉仕第40章 結局(下)第33章 下第八章 下第3章 豪奪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11章 計賺第十一章第17章 翠屏第四十二章第20章 究問(上)第二十一章第三十六章第九十七章第二十九章第27章 躍躍第四十一章第三章第22章 房中第四十章第17章 包裝第32章 釘子戶(下)第二十八章第70章 蕭讓第十二章 上第32章 奔襲(下)第36章 關撲(下)第七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二章第四章第八十章第2章 交易(下)第36章 泯恩仇(下)第十三章第9章 傑肯(上)第13章 街鬥(上)第三十四章第六十四章第81章 底定第23章 混沌第63章 參議第12章 連心第十一章 下第2章 冤案(上)第2章 上第八十二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8章 鬼臉(下)第五十五章第5章 驚變第十二章第4章 述職(上)第21章 追失(下)第十二章第16章 演武(上)第8章 學術第30章 中計第33章 再見宋江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44章 暗戰第21章 招降(下)第15章 梁山第19章 料敵(下)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九章
第二十八章第8章 拔刀第28章 宋江第16章 試軍(上)第2章 上第24章 詢奸第十章 上第31章 三人行第77章 相殘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17章 洞燭第2章 交易(上)第23章 災起(下)第五章 上第7章 盟議第18章 抽薪(上)第31章 三人行第二十二章第九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九十六章第17章 難爲(上)第65章 招安第九章第十七章第六十八章第54章 雙面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16章 交易所第30章 議定(上)第二十二章第3章 下第15章 轉仕第40章 結局(下)第33章 下第八章 下第3章 豪奪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11章 計賺第十一章第17章 翠屏第四十二章第20章 究問(上)第二十一章第三十六章第九十七章第二十九章第27章 躍躍第四十一章第三章第22章 房中第四十章第17章 包裝第32章 釘子戶(下)第二十八章第70章 蕭讓第十二章 上第32章 奔襲(下)第36章 關撲(下)第七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二章第四章第八十章第2章 交易(下)第36章 泯恩仇(下)第十三章第9章 傑肯(上)第13章 街鬥(上)第三十四章第六十四章第81章 底定第23章 混沌第63章 參議第12章 連心第十一章 下第2章 冤案(上)第2章 上第八十二章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8章 鬼臉(下)第五十五章第5章 驚變第十二章第4章 述職(上)第21章 追失(下)第十二章第16章 演武(上)第8章 學術第30章 中計第33章 再見宋江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下)第44章 暗戰第21章 招降(下)第15章 梁山第19章 料敵(下)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