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當時又有那麼多人在場看着,這誤會業已造成,後悔是沒用了。就算原先不清楚,今日看了金石齋裡的氣派,高強也可想見李清照在京城士子中的地位,加之這闕詞又委實絲絲入扣,可想而知,用不了幾天,這股風就會吹的街巷皆聞。

八卦之心,古今實一,況且這樁流言的當事人都是話題人物,一個文君守寡,才名動於當時,深受士子仰慕,一個則是本朝最年輕的兩府大臣,當年的花花太歲,如今的一代詞宗(李清照封的),這樣兩個人鬧出緋聞來的話,那影響可想而知。好比後世的某某門,無數事不關己的老百姓在暗處偷着樂不可支,其情一也。

雖然高強也是這大羣偷着樂的老百姓之一,但絕對不代表他有膽量嘗試一下自己去當事件主角的滋味,一想到此,衙內心急如焚,心中甚至生出殺人滅口的毒計來,若是將今日與會之人統統殺了,諒來就不會外傳了罷?

想歸想,爲了八卦事件殺人,高強可幹不出來這等事。但若是放着不管的話,這件事會不會久後自然失去新鮮佐料,大家見沒什麼熱鬧看,也就散了?

“若要如此,有一人須得也與衙內同心。”見高強如此犯難,許貫忠也只好放下手頭的帳目與心中看笑話的八卦慾望,幫着動起腦筋來。以這倆人的身份而言,其實就算鬧出緋聞也無關名節,北宋時對於男女關係還是相當寬容,何況詩詞唱答以至於鬧出緋聞,只怕還會被士大夫們津津樂道,傳爲美談呢。

倘若只是如此,一闕詩詞傳唱一時,大家伸長了脖子卻等不到下文,時間一長自然也就淡了。但是許貫忠卻提出。要是李清照自己也認爲,高強這首詞就是在借物詠她,暗藏挑逗呢?

回想當時李清照的表情,高強的臉立時就垮下來:“不用假設了,我看李易安就是這麼理解的,而且……而且……”後面的話,他想想,愣是不好說出口。

許貫忠不愧是跟隨他日久的。聞絃歌而知雅意,聞風言而知歹意,笑道:“據衙內看來,莫非李易安口雖不言,心實喜之,正等着衙內出言提親?”

高強訕訕,老實說,他對於這時代婦人婚娶的觀念其實是不大理解的,受慣了現代愛情是婚姻核心這類觀點的教育,對於這時代一對男女要如何從陌生走向結婚←總是覺得有些霧裡看花。若是對旁人也還罷了。以他如今地權勢,自是任娶任求,哪怕娶回來供在那不管也是無妨。

但李清照卻又不同。且不說高強自己對她甚爲敬慕,就看她如今在京城士大夫中的地位,他高強就不能將其當作尋常妻妾一般對待。於是乎,又回到原先的問題上了,到底李清照對於他是什麼看法?

這個問題,在原先是僅僅涉及到男女之私,然而現在卻關係到此次危機公關的策略問題了,很簡單,若是李清照心實喜之,過兩天也拋出一首詞來相唱和。那樂子可就大了。以她的才華,這一闕必定又是爭相傳頌,汴梁紙貴,而兩位當世詞章大家以詞句唱和,互訴衷腸,這種事雖然多半要受到朝中臺諫官的彈劾,然而主流輿論則必定是樂見其成的,甚至宋徽宗本人也必定大感興趣,親自加入到關注此事的八卦黨之中。

要是造成這樣地結果。那問題就嚴重了,一旦形成了輿論,不管高強當初是什麼想法,到這份上好象還真就得娶了李清照了。然而這就會造成另一個嚴重問題,高強現在可還是有妻子的,而李清照這樣的身份,又是在這樣的輿論聲勢中出嫁,勢必不能作妾侍,然則難道要高強休妻再娶?這不是生生要了蔡穎的命麼?

推演至此,高強已經不敢再往下想了,總而言之,這個問題必須儘快擺平,越往後拖風險越大,而且很有可能是喜劇開頭悲劇收場。可是,要如何擺平呢?總不能就這麼把李清照叫過來,直統統地對她說:“我不是不想娶你,而是我已經有老婆了……”千古才女惱羞成怒是什麼模樣,到時候高強大概就能見識到一次了,而代價則很可能是與李清照從此翻臉,大家永不見面。

“嗚嗚嗚,抄襲果然是不好的……”高強欲哭無淚,悔的只想抽自己嘴巴——起初他是想抽陸游的,總算還有幾分良心,知道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饒抄襲了還怪原作沒有寫出自己的要求來。

許貫忠見他如此煩惱,亦知事態有可能發展得較爲嚴重,也收起了戲謔之心,沉思片時,擊掌道:“有了!”

高強大喜,連忙捉住許貫忠的手,急急道:“快說,快說!”

“衙內,此事既然因詞章而起,李易安又是愛詞之人,衙內可復作一首詞,仍舊詠物如故,卻隱約表明心跡兩難之狀。想那李易安心竅玲瓏,若知衙內爲難時,必定刻意淡化此事,大家若即若離之間,便可相安無事。”

高強把他的手又扔開了,仍舊垮下臉如故。許貫忠不解其意,想想自己這辦法妙不可言,渾不着相,已經到了玄玄之境,衙內爲何不喜?哪知高強那些詩詞都是抄來的,要他現作一首的話,就連詞牌都得是他背過的那幾首才行,韻腳平厭則是一概無知,何況是這麼高難度的詞,殺了他頭也作不出來啊!

再三追問,許貫忠才知道高強一時作不出這樣的詞來(也不算說謊嘛),卻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既是現作難得,便錄些舊作,或是以詩文諷喻之,倒也使得,惟不及衙內親制之詞動人罷了。”

高強聽見不一定要親制,這才勉強提起精神來,想想要如何把李清照擺的服帖,既不惱羞成怒,又不心存幻想。要他弄什麼詩經,什麼樂府,那是不成的,除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衙內腦子裡就不剩多少古代詩了。至於用典故更加不是強項。想來想去,高強忽然發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現在要處理的是李清照的觀感問題,詩詞只是形式,他要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情緒纔是關鍵吧?

一想通此節,則迅即鎖定策略。高強平時不愛看言情片,因此箇中經驗也不算豐富,就算看得車載斗量的韓劇。照方抓藥估計還是死的很慘,生活中那麼腦殘的男女主角大概不多吧?但就是這麼有限的閱歷,高強也曉得一個道理,大凡男主角要讓女人對他無怨無悔地付出,通常都會拿出一個“遙遠的她”來作幌子,作情深無奈狀,則無往而不利矣,比如亡妻,比如大洋彼岸女友,再比是……總之就是既要顯得深情款款,又要無奈多情,賺的身邊女人眼淚淅瀝嘩啦,打都打不走——是爲裝13泡妞法。只要用上這招,哪怕你比印度神話裡的克利希那更種馬。照樣有人誇你種馬有理。

恰好,高強就有現成的這麼一個身份可以拿出來……想到這裡,他當即翻出一把空白的蜀紙扇子,邊角有梅花圖案的,即命許貫忠執筆,將當日蔡穎臨走時,所留下的與他地《釵頭鳳》相和地那闕詞口述出來,標明是蔡穎所作,這是正面;反面又寫上今天自己所抄的那闕惹禍梅花詞,在詞頭前添了一句話:“上元佳節。詠梅小作,兼懷遠人。”

三下五除二,這麼一把扇子便即炮製完畢,高強拿起來一邊吹上面的墨跡,一邊左看右看,越看越是滿意。許貫忠這時也明白了高強的打算,湊上來道:“衙內這一手端的了得,李易安若得了這紙扇,必知衙內與大娘間不得相聚。相思之苦,以她心性,自必當置身事外,暗祝衙內與大娘終有團聚之日,又可諒解衙內苦衷,解了今日誤會,是何妙哉?”

高強聽了點頭,卻又搖頭,嘆息道:“如此費盡心機,豈是我心所願?只是誤會已生,不得不爲爾。”

許貫忠連連稱是,當即用匣子盛了那把扇子,喚一個童子來,命他即刻送往樓下金石齋,面交李清照,就說是衙內手書相贈。生怕被人看見,又惹言語,囑咐那童子從辦公室後面的內部人通道下去,直抵金石齋後門。

李清照得了這紙扇之後,究竟作何想法,高強不曾生了千里眼,自然無從知曉。只是次日二人在博覽會中又碰了一面,看李清照面色如常,好似昨日之事根本就沒發生過,高強心中卻安,料來這般過一段時間,這股八卦風缺乏新材料出來,自然漸漸平息。

況且,上元節過了沒幾天,待天色放晴,道路通暢了,高強便即整裝出京,前往大名府主持河北京東校閱之事。此次出京,氣派又是不同,他業經趙佶贈與節度使之官,又是樞密副使,所謂使相是也,得與親王、宰相抗禮,出行之時少不得禮數冗煩。

隊伍頭上掛着旌節門旗兩面,左節鉞,右麾槍,二者之上都縛着豹尾,數百牙兵錦衣帶刀,團團站定,中軍上高高懸起龍虎大旗一面,上書“河陽節度”,中間月亮影裡大書一個高字,這便是如今高強出行的派頭,看的老爹高俅都羨慕不已,畢竟使相是傳統的美官之首,其風光不是一般大官能比地。

其時黃河冰凍未開,只好陸行,好在高使相年輕又能騎馬,省了不少轎輦人員地勞力。當下鐵蹄踏冰,甲光耀日,高強一行趕赴大名府而去。韓世忠、李俊和武松三軍因爲肩負着向軍中傳授新式武器使用要領的任務,因此也一同開拔,雖然道路難行,卻也顧不得許多了。

此番校閱因爲朝廷鄭重其事,又事先張榜各處,因此高強出京的消息一經傳揚,河北與京東各處地禁兵聞風而動,路途遠的亦是上元節一過便即上路了。這當中,成建制出發最早的自然是獨龍崗大營的諸軍,李孝忠、楊志等人聽說高強要大閱河北各軍,情知是收復燕雲已經迫在眉睫,一個個都是興奮不已,鬧着要率軍出發。只是大軍一動,錢糧無數,目下獨龍崗大營中糧餉無缺,但是這筆開拔費用卻一時沒有着落。衆人一陣商議,最終才商定大將齊出,至少也要爲衙內鎮服外戍諸軍,也好顯示一下常勝軍的威風;至於官兵則揀選強壯敢戰者,每軍千人,總計五千人,開赴大名府駐紮,以壯聲威。

wωω_ тт kдn_ ¢ 〇

這卻不是諸將有意炫耀,只因收復燕雲是大宋二百年沒有實現的夢想,誰不想在這件大事上擔任主角?未雨綢繆,此其時也。此外,這次校閱集中河北和京東二十餘萬官兵的精華,難免有桀驁不馴之輩,高強又是年輕,資望尚淺,有這支親信勁旅爲他壓陣,那就好得多了。

正月裡,高強與獨龍崗諸軍幾乎同時抵達,北京留守樑子美與北京都統制李成等文武臣僚出城相迎,見他身後近萬大軍軍容鼎盛,士氣高漲,都是連聲讚歎。當下高強與獨龍崗常勝軍諸將一一廝見,互道別來情事,自有一番熱鬧,不必細說。

從二月上開始,河北諸軍的軍士便陸續抵達大名府。此處乃是大宋北邊第一大城,又早經詔書降下,樑子美與李成業已將舊有軍營整修一新,又加蓋數千間,足供五萬人之用,那一萬多常勝軍住進去亦只佔去小半而已。

此番閱兵高強異常重視,帶了宗澤、陳規等十餘名參議司軍吏隨行,要他們從現在就開始建立常勝軍的詳細檔案文牘,力爭詳細到個人,將來方可收上情下達之功。這批人一到大名府,立時在軍營中建立起官廨來,立起一面大旗,稱爲校閱官兵報到處,此後絡繹不絕,每日少則百十人,多則五七百人,四方軍士雲集而至,陳規等人量身高記姓名和原屬部隊番號,又要記錄各軍士自報的各種技能數據,諸如挽強

開弓分量,射親——射箭命中率多少,擊刺、舉重等等,莫不書明。

這些軍士都是來自河北和京東各軍地精選,平時自恃勇力,都以爲老子天下第一,誰也不服。此番帶着任務來的,本軍管帶將官都指望他們能拿個好成績回去,好多拿賞賜,臨行不知用了多少辦法來激勵士氣。再加上一路跋涉而來,最遠的甚至來自河北真定府,到這裡時幾乎個個都是火氣極壯,一語不合便要動手的。

好在高強也預料到這類意外,報到處排列五百槍杖手,請林沖帶人彈壓,但凡有人鬧事者,一律當場拿下。要說林沖不愧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一連十幾日下來,出手三十餘次,居然一次都沒有敗過,最多一次獨身迎戰滄州三名使臣,一根杆棒打的三人都服,狂傲之色盡皆斂去。

那日晚間,林沖引領這幾人來見高強。高強見了,當中一個爲首的自報家門,說是滄州知府何灌的長子,喚作何薊,其餘二人則是何灌的帳下勇士,一個喚作韓綜,一個名喚雷彥興。

高強一個也不識得,卻曉得何灌這人,當日他初入樞密院時,何灌便是樞密院都承旨,卻對高強冷眼相對,自請外守州軍,當時記得便是封爲知滄州事。今見何薊說話,料來必有文章,果然見何薊懷中取出書信一封,道是父親何灌手書,命他相機面呈高強。

第35章 受降(上)第7章 收服(上)第三十七章第2章 上第六章 下第6章 首告第九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五十章第十六章第3章 羽翼(下)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0章 危機(上)第六十一章第13章 機密第36章 反掌(下)第四十五章第23章 翻覆第14章 行路第21章 招降(上)第6章 建策(上)第22章 平匪(上)第21章 詐病第五十一章第9章 弄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17章 夜襲(下)第八十六章第40章 結局(上)第18章 唐猊第四十四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二十四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5章 刑訊(下)第26章 對箭(上)第二十三章第六十九章第9章 傑肯(上)第14章 掌錢第5章 驚變第29章 劉琦(下)第一章第12章 龍遊第23章 災起(上)第19章 焚心第23章 混沌第70章 蕭讓第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15章 拒戰(上)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14章 毒計第25章 開戶(上)第29章 東溪村第十章第24章 傳訊(上)第四十章第29章 佈局(下)第3章 羽翼(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五十一章第17章 復仇(下)第27章 心痛(下)第九章 下第6章 意外(上)第1章 上元第十章 上第16章 試軍(上)第十二章 上第15章 拒戰(上)第四章第34章 藏兵(上)第32章 釘子戶(上)第25章 憔悴第79章 鴻門第18章 唐猊第30章 中計第52章 審死官第25章 掛帥第69章 清照第九十六章第24章 理財(下)第四十七章第6章 先發第四章 下第24章 傷逝第21章 詐病第六十四章第十二章 下第九章第二章第17章 夜襲(上)第二十八章第11章 出使(上)第二十八章第八章第17章 夜襲(上)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上)
第35章 受降(上)第7章 收服(上)第三十七章第2章 上第六章 下第6章 首告第九章 下第二十一章第五十章第十六章第3章 羽翼(下)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0章 危機(上)第六十一章第13章 機密第36章 反掌(下)第四十五章第23章 翻覆第14章 行路第21章 招降(上)第6章 建策(上)第22章 平匪(上)第21章 詐病第五十一章第9章 弄權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17章 夜襲(下)第八十六章第40章 結局(上)第18章 唐猊第四十四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二十四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5章 刑訊(下)第26章 對箭(上)第二十三章第六十九章第9章 傑肯(上)第14章 掌錢第5章 驚變第29章 劉琦(下)第一章第12章 龍遊第23章 災起(上)第19章 焚心第23章 混沌第70章 蕭讓第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15章 拒戰(上)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第14章 毒計第25章 開戶(上)第29章 東溪村第十章第24章 傳訊(上)第四十章第29章 佈局(下)第3章 羽翼(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五十一章第17章 復仇(下)第27章 心痛(下)第九章 下第6章 意外(上)第1章 上元第十章 上第16章 試軍(上)第十二章 上第15章 拒戰(上)第四章第34章 藏兵(上)第32章 釘子戶(上)第25章 憔悴第79章 鴻門第18章 唐猊第30章 中計第52章 審死官第25章 掛帥第69章 清照第九十六章第24章 理財(下)第四十七章第6章 先發第四章 下第24章 傷逝第21章 詐病第六十四章第十二章 下第九章第二章第17章 夜襲(上)第二十八章第11章 出使(上)第二十八章第八章第17章 夜襲(上)第33章 最長的一夜之訣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