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太子之意,必是以嘉王業已舉薦小乙出外爲官,是有他似此順水推舟,小乙縱使心懷怨言,亦當是懷恨嘉王,而不會去怨太子。於此太子善進言辭,將小乙官階再升,雖然是在外做官,卻可爲他日回朝升任宰執張本,是反爲太子收小乙之心的手段吧!”

是夜的密議之中,燕青對於高強提出的疑問作如是說。高強回想當時的情景,也確實如此,太子出言之後,趙也便允可燕青出外,卻並未如趙楷建言的,授他知登州市舶司,而是直接命其爲京東東路安撫使,兼知青州,勾當登萊海舶——基本上就是當初高強在青州官職的加強版。對於一個沒有當過兩府大臣的官員來說,一路安撫使已經是最高級的官階了。

“如此看來,太子雖然平素謹言慎行,心中卻着實不乏城府,他這是想要讓你怨恨嘉王,卻反感激於他哩!”前後一加印證,高強不由嘆息,果然身在這名利場中,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啊!

想想倒也有趣,嘉王趙楷極力勾引高強,太子則相機以收燕青之心,可見在他人眼中,高強和燕青已然被打上了各行其是的標籤,以這兩人崛起的速度和相若的年齡而言,十年以後大宋朝廷勢必是這兩人相爭的舞臺,而這兩個最有可能成爲下任大宋皇帝的天潢貴冑,亦各自選擇了其中一方加以扶持和拉攏。

“說起來。這也多虧了當日你與穎兒共謀地這條險計,否則怎能營造出今日之形勢?倘若真由你執掌登萊海運,我在遼東亦無後顧之憂矣!”當日設計讓燕青以這種方式出仕朝廷時,高強並未確切預料到今日的格局,然而時勢的發展卻證明了,這個看上去匪夷所思的法子,正在一點一點地發揮作用,隨着他漸漸淡出朝堂,燕青在朝堂上的存在勢必將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幫助他影響政局。

燕青淡淡一笑道:“衙內切不可掉以輕心,今日官家招衙內入宮。本是爲了商議監軍之事,此事終究是要塵埃落定,便在近日可見分曉。將來衙內到了遼東,如何與這位監軍相得,正是一樁要緊事。”

高強一怔,訝道:“小乙言下之意,莫非已經明瞭官家心中的人選了?”

燕青望望高強,忽地搖了搖頭:“衙內,此事原本甚明,以衙內的才智本當早有智珠在握。因何懵然不覺?似此等若往遼東了當大事,豈不堪憂,那女真起於海上以小擊大。豈同等閒者!”

高強悚然而驚,耳根子都有些熱了起來,不用照銅鏡,他也知道自己的臉必定是已然漲紅了。燕青這般說法,也就是指出他對於身邊局勢的把握有了重大的漏洞,因此不能燭照萬里之外,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果燕青早已料定趙地心思,他卻一無所知的話,那麼他這個身爲主人者,竟已淪落到需要依賴燕青來鞏固其地位的程度了,這樣的人,如何能承擔大事?

如果在這裡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恐怕連燕青也要對自己失望了!高強自己知自己事,隨着燕雲的收復,遼東又納土。天下的局勢已經完全跳出了他原先所知道的歷史,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又懷着儘快退隱的心思。不能沉下心去籌思謀劃,又怎麼能掌握全盤的局面?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正是自己眼下地寫照吧!

“童貫!定是童貫!”一片混沌之中,這個念頭好似閃電一般劃過他的腦海,是這般突如其來,以至於高強脫口而出之後,纔想起問自己另一個問題:“爲什麼是童貫?”

是了!嘉王之所以要拉攏自己,乃是因爲自己眼下已經是位極人臣,想要鞏固權勢長保富貴的話,就必定要設法靠攏下一任地皇帝,因此趙楷的信心並不是憑空而生的。然則朝中如自己一般,在趙當朝的前提下已經無法再保持權力的大臣,其實並不止自己一個人啊!比方童貫,這位太監素來是心懷大志的,儘管剛剛收復燕雲得以封王,然而從此投閒置散,不能插手朝堂事務,對於這個十幾年來手握數十萬大軍的太監,這種日子又是何等地難熬?

趙楷既然能看中自己,他自然也能看中平燕首功之臣的童貫,而鑑於太子一向以來厭惡宦官專權和避免交結大臣的名聲,童貫之靠向趙楷亦是必然之舉,況且童貫既爲趙的心腹,勢必也能查知趙對於趙楷的那種偏愛。

既然易儲一事並非毫無可能,童貫在趙楷身上下注又有何不可?

再從今次選擇監軍人選的條件出發,既要知兵又要爲趙信任的近臣,童貫不正好符合這些標準?即便他業已封王,按照慣例不能視事,然而作一個沒有實權的監軍,卻還能說的過去,況且當日童貫之所以能與王厚西征,其所擔當地也正是監軍一職,甚至頭銜都是正宗的監軍——“熙河蘭會路走馬承受公事”!

至於他地王爵身份,某種程度上卻又符合了趙地需要,只因高強過於強勢,在常勝軍中威信素高,趙手中能拿的出手,在

與高強相抗衡地人,除了童貫又有何人?換了他人的所言,根本連高俅和樑師成的聯手施壓都受不住,遑論監臨高強之軍!

再擡起頭時,高強的面上已經恢復了平靜,紅潮漸漸退去,他向燕青抱拳道:“近日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卻教小乙看了我的笑話了!倘非小乙諍言相諫,某隻怕身入局中尚不自知,如何能定北地大事?”

燕青見說,方正色道:“小乙荷衙內厚恩,此生無以爲報。怎敢相欺?無情未必真豪傑,小乙之所以甘願相從衙內者,亦因衙內待人以誠,雖微賤之人亦皆折節交之。小乙雖然魯鈍,也知衙內心中思及大娘,故而急於早日抽身宦海,俾可一償大娘之苦心,然而若僅是如此,又豈能報償大娘之爲衙內甘願捨身之意?”

是嗎,蔡穎地一片苦心。反而成了我的負擔嗎?高強怔忪片刻,忽地笑起來:“確實如此啊!當天下大勢已經超出了自己原有的認知,心中的那種迷茫也迷住了自己的眼睛,連腳下的道路也都看不清楚了。幸好,我有這樣難得的朋友,還有全心全意愛我的妻子……不,是妻子們!我高強今生,何其幸運?”

“小乙!如今我已認清了自己的路,然而我的腳下,卻要你來掃平了!”

望着高強地笑容。燕青亦輕輕笑了起來,長揖道:“固所願也!”

高強心中一片空明,那是從收復燕雲回朝以後從來沒有過的感覺:“此去遼東。我將盡力底定北疆,保我大宋五十年平安,務必要使契丹和女真皆安於本位方可,一言以蔽之,須得使北疆的所有勢力取得一個穩固的平衡。如現今,不過是將原有的平衡打破了而已,亂局方顯。又哪裡是高枕無憂的時候!如何達致此途,我眼下只是得了一個大略而已,路畢竟還是要一步一步的走,在此期間,不論是後方的糧餉轉運,還是朝堂政局,都得仰仗小乙你了!雖然任重如此,然小乙大才之人,必能爲我當之。”

過了兩日。朝中果然降下札子,命童貫以廣平郡王佐高強宣撫遼東。有急務得以札子急達禁中。惟不得籤書公事,明眼人一看便知此乃監軍之責。只是遼東一地派了兩位平燕功臣去宣撫,朝廷對於這塊新附之地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當日趙又降中旨給高強,說他新獲二子,特恩在京一月方起程赴任,以顯天子寬仁。或許趙只是收買一下高強的人心,但高強卻甚覺欣喜,當奔赴戰場之時,誰不想和自己地親人多聚些時?

不過旁人顯然不能容他如此逍遙一個月,次日童貫便前來樞密院中拜會高強,稱爲見大帥。依照慣例,僚屬見帥臣應當廷參,即在堂下行禮,不過高強已然做好了心理武裝,一聽說童貫到來,當即降階相迎,不容童貫作態,一把便即扯住了,笑道:“下官奉旨宣撫遼東,正以新土不平,虜情難測爲憂,今得童大王同襄其事,我無憂矣!”

聽他說是“同襄其事”,童貫揮了揮蟒袍的袖子,唯恐人不知他的王爺身份:“宣撫怎可如此?上諭分明不許某家籤書公事,只是備員而已,正要看宣撫在遼東一展長才。”

一番客套已畢,高強便請童貫上座,將一份札子遞給他看,一面道:“今番前往遼東,一是要整頓彼處兵馬,亦要詳定邊備,這便是參議司擬進於下官地札子,童大王知兵之人,想必有以教我。”童貫哪裡肯接?再三推搪,禁不住高強其意甚誠,始接過展看。

看了多時,童貫方道:“宣撫知兵之人,此議復廣集衆智,某亦深覺其妙。只是這札子中說及遼東兵勢不足,乞調雲中之兵往鎮,某卻以爲不妥。那遼東本已人多地狹,宗宣撫前已添兵一萬餘,便系背嵬軍韓世忠統制,今又要十萬西兵,不知如何措置?況且雲中亦是新附,不可無大兵鎮守,宣撫不調燕京兵馬,其意亦在於此也。”

高強苦笑道:“某豈不知?然而燕京正當契丹中京,若是貿然調動兵馬,彼以爲我朝將有大舉,或生疑慮。

惟有調雲中之西兵往彼方可,幸得有童大王在彼,諒來西兵將士亦願爲大王驅使。”

這小子,一見面就給我下套……童貫心知肚明,彼此都是功高之臣,他已封王爵,受趙忌憚的程度絲毫也不亞於高強,要是他一當上監軍就請求調動大批西兵去遼東,不遭趙疑忌纔怪!如此一來,趙楷推薦自己去遼東監軍的初衷就被完全破壞了。

當下笑道:“宣撫計議非當,論路程遠近,兵力強盛,自當從燕京調常勝軍前往,若從秦皇島登海船,順風一晝夜便至旅順。何其便當?若說契丹生疑,更不消說,只是他方仰賴我大宋爲其鉗制女真,怎敢發一詞相爭!此事不必宣撫勞心,待來日本王自爲官家言之。”

“終是要西兵,西兵善戰,須不懼女真!”高強仍舊力爭,童貫堅持不允,倆人一見面就爭起來,一直鬧到次日朝堂上。趙以雲

,不準高強之議,卻準他調常勝軍一軍往遼東爲援,罷,改請調常勝軍左軍李孝忠部往遼東,其部距離秦皇島最近,路上使費甚小,如果是從蓋州登陸地話,更是隻須一天便到。

同日亦發佈了燕青爲京東東路安撫使之命,因爲要整頓海船。故而命下之日燕青便即起程,其動身比高強居然還早些時。而高強在京城直待到一個月滿,喝過了兩個兒子的滿月酒。方纔攜家眷動身。

此番往遼東,從紙面上是攜有大批糧餉軍器,以及包括李孝忠部兩萬五千兵在內的三萬多大軍,不過這些兵馬糧餉多半是從沿途次第起發,參議司的命令已經調度分明,因此真正與高強一道從汴梁出發地,也只是新往遼東去的宣撫司新任官屬及其眷屬。以及御賜頒給遼東將帥的一些犒賞而已。這些眷屬之中,亦包括了童貫的妻妾七八人,比高強身後的眷屬隊伍更要壯大近倍,弄得高強甚是鬱悶,暗地罵了幾聲。

這上千人的隊伍,又有許多箱籠物事,只得從水路而行,經汴河而入梁山泊,然後從濟水河出海。至劉公島換了海船,方過海到旅順口。其時已經將至歲終了。

移船就岸。那岸上一聲號令,登時鼓角齊鳴。將士山呼海應,齊聲喊:“恭迎高相公宣撫遼東!”五千黑風營,再加上一萬背嵬軍,俱都全副武裝,看上去直是一片鋼鐵地海洋,當真威風的緊。

瞥了一眼身旁的童貫,那眼中地嫉妒和落寞神色難以掩飾,高強自然曉得他的心理,好比那些當慣了大官一朝退休地人,這種心理落差幾乎是無藥可救地,在京城時自可以深居簡出來掩飾,到了這裡,看到高強部下上萬人的歡呼迎接,教童貫怎能不生感慨?只是高強這一瞥之間,就看到童貫身後船艙口地那幾名妻妾來,登時便有些惡意地想道:“聽說太監中變態居多,童貫近來心理壓抑,變態程度勢必變本加厲,這幾個妻妾可就有的罪受了!罪過罪過,作孽作孽……”

“……敕宗澤即落遼東宣撫,返京述職,一應職事皆交由高強接掌。”將聖旨宣讀完畢,雙手交到宗澤手中,高強笑道:“宗相公且去京城納福,此處自有某來鎮撫。”

高強爲了遼東將帥,不惜挺身與數名御史相抗,最終導致了半個臺省地官員去職,自己也外放遼東,此事的經過業已傳遍遼東,如宗澤、花榮等人固然是滿心感激,郭藥師等遼東降人亦多得他以遼東爲重,且歷年多受他的指揮,於此怎不欣喜?

宗澤接了旨,望了望高強,他卻沒有多少廢話,肅容道:“遼東多事之秋,宗澤受命宣撫而不能畢其事,要相公在此勞心,愧不敢言!請相公入官廨升衙,待宗澤爲相公解說遼東情勢,並遼東將吏亦要參見相公。”說到這裡,好似方想起旁邊還有個童貫來,又加了一句:“與及童大王。”

老爺子地臭脾氣啊,好似這文官和宦官天生就是對頭似的……對於歷史上這兩個集團的恩怨亦有所瞭解,高強自然曉得宗澤的肚腸,也不去理會,卻把手一擺,笑道:“自然是要見見遼東將吏,卻不必着忙,尚有詔書在此。郭藥師、大、花榮、史文恭、欒廷玉、徐寧接旨!”說着從身後的陳規手中又接過一卷黃麻紙來。

被點到名姓的六將慌忙出班接旨,聽高強宣讀詔書,原來是趙要招他六人進京面謁天子,俾可予以嘉賞。這亦是應有之義,象郭藥師此類高級降官自然是要招往京城以觀其人物,一面也可考驗其對於朝廷的忠心,一面也給予高強這類朝廷派去地官員以充分的空間收拾地方,削弱當地的離心傾向。至於招花榮等人,卻是因爲當日高強在朝堂上稱說他們功勞,趙大起興趣,故而要將他們招至京城加以表彰。

六將一一接旨謝恩,高強方向郭藥師笑道:“郭節度心懷忠義,歸義朝廷,其事業已爲京中官民稱頌多時,官家亦頗喜之,今番往京城必大有得益,下官這廂先恭喜了。”

郭藥師早從派在遼東的高強心腹朱武那裡得了消息,當下也不敢說什麼“歷年多得相公照拂”之類的話,只是唯唯聲喏道謝。

高強漫點頭,方來到花榮面前,卻並未說話,只是與這位少年成名的將軍對視半晌,忽地嘆了一聲:“花將軍,一別六年,將軍鬢邊亦已染霜矣!遼東風雪不易!”

花榮身上的甲葉忽地一陣輕輕響動,俄爾平息,方微笑道:“相公奔波南北,亦已清減許多了,花榮在遼東坐享其成,不能隨相公大戰平燕,委實有愧於常勝軍的衆位袍澤。”

高強大笑,用力拍了拍花榮的肩膀:“你好地很,他們都很羨慕你哩!當日梁山招安將士之中,惟你一人得建節鋮,又能爲大宋闢此一方土地,從此青史留名,何其榮哉!”

第二十五章第21章 苦戰第66章 岱嶽第14章 毒計第26章 點將第38章 遇險(上)第5章 圖謀第二十八章第8章 龜頭(下)第13章 一上(下)第三十三章第24章 婚俗第16章 變數第15章 奚車(下)第8章 學術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六章 下第65章 招安第3章 下第四章 上第十章 下第3章 豪奪第17章 降服第4章 述職(下)第18章 李逵(上)第二十一章第5章 見童(上)第四十六章第16章 密議第五章 下第四十五章第27章 心痛(下)第十六章第20章 張青第十八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13章 一上(下)第69章 清照第3章 林沖第二十三章第36章 張榮第18章 唐猊第1章 下第三十五章第36章 關撲(上)第3章 林沖第28章 不見第17章 拔刀(下)第二十九章第21章 究問(下)第三章第4章 祭掃(上)第五十九章第20章 楊戩(上)第10章 曾頭市(下)第13章 夜話(二)第九十六章第11章 論兵第6章 建策(下)第35章 受降(上)第38章 夜襲(下)第31章 故人來(下)第39章 練兵第15章 拒戰(下)第15章 梁山第17章 難爲(下)第21章 驚變第二十章第31章 事後覺第1章 清溪銀(上)第二十一章第36章 張榮第六章 下第22章 試探第22章 出奔第6章 面斥第四章 上第七十八章第23章 歸來第11章 待發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四十八章第26章 對箭(上)第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七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二章第五十四章第9章 索索(上)第23章 金蓮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4章 詢奸第33章 董平(上)第18章 東坡第10章 徐寧第34章 上第13章 街鬥(上)第27章 躍躍
第二十五章第21章 苦戰第66章 岱嶽第14章 毒計第26章 點將第38章 遇險(上)第5章 圖謀第二十八章第8章 龜頭(下)第13章 一上(下)第三十三章第24章 婚俗第16章 變數第15章 奚車(下)第8章 學術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六章 下第65章 招安第3章 下第四章 上第十章 下第3章 豪奪第17章 降服第4章 述職(下)第18章 李逵(上)第二十一章第5章 見童(上)第四十六章第16章 密議第五章 下第四十五章第27章 心痛(下)第十六章第20章 張青第十八章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13章 一上(下)第69章 清照第3章 林沖第二十三章第36章 張榮第18章 唐猊第1章 下第三十五章第36章 關撲(上)第3章 林沖第28章 不見第17章 拔刀(下)第二十九章第21章 究問(下)第三章第4章 祭掃(上)第五十九章第20章 楊戩(上)第10章 曾頭市(下)第13章 夜話(二)第九十六章第11章 論兵第6章 建策(下)第35章 受降(上)第38章 夜襲(下)第31章 故人來(下)第39章 練兵第15章 拒戰(下)第15章 梁山第17章 難爲(下)第21章 驚變第二十章第31章 事後覺第1章 清溪銀(上)第二十一章第36章 張榮第六章 下第22章 試探第22章 出奔第6章 面斥第四章 上第七十八章第23章 歸來第11章 待發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四十八章第26章 對箭(上)第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七十九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二章第五十四章第9章 索索(上)第23章 金蓮第10章 曾頭市(下)第24章 詢奸第33章 董平(上)第18章 東坡第10章 徐寧第34章 上第13章 街鬥(上)第27章 躍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