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沒亮,丁耀亢就被一陣嘈雜聲驚醒。他起身急忙摸了摸身邊的箱子,發現箱子還在,他便放下心來。王一明還睡得很憨,沒有聽到外面的聲音,丁耀亢知道這孩子還年輕,這些日子車馬勞頓,他應該是很累了,就沒有驚動他,自己爬起來。
下了車,他發現遠處一家鋪子前吵吵嚷嚷。他想,反正王一明還在車上睡覺,再說這車又破的很,不會有人在意車上的稿子,也就很安全,於是他便想去看看熱鬧。
鋪子前一幫人正在卸車,一箇中年人,在那指揮着。丁耀亢走到跟前,才發現這是一家書店。卸下來的成包的東西,應該是書,看來是往書店運書。果然是杭州城內讀書人多呀,這成車的書竟然一大早就運進了書店。
丁耀亢是讀書人,見了書就很親切,往前湊了湊想看看這是什麼書。卸車的工人看他往前走,這麼一個老頭怕碰着他,就吼他離開。
那些新書嚴嚴實實地打包根本看不到是什麼書名。他便問那中年人說,你們這運的是什麼書啊?
中年人上下打量了一下丁耀亢,看他像是一個讀書人,而且氣質不凡。就說:“這書可是好書啊!在我們湖州,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不是今天杭州城的最大書鋪就訂了我們的書,我們趕早就給送來了。”
丁耀亢知道江南的人特別注重文化,但一本書能這麼暢銷,他真想知道是什麼書。中年人看了看他說,書是我們少爺寫的,我老爺說了,這部書是流芳百世的。
丁耀亢一聽這麼說,就說問這書叫什麼名?一會兒書鋪開板的話,我就去買一本。中年人一拍胸脯說:《明史輯略》。
丁耀亢讀過了古今的書,還真沒讀過這本書,他知道這一定是一本新書了。就點着頭說,那我一會兒一定得買一本好好拜讀拜讀。
丁耀亢看人家卸車比較忙,也不好多打擾人家,而且他終於發現這是一家非常講究的書鋪,等着一會兒開板,真的要進去看看這裡的書,於是就退了回來。
丁耀亢是沒有想到,正在卸車的這本書日後將成爲清朝的一大公案。就連剛纔卸車的工人和那個中年人,最後也受到牽連。這件有名的公案共處死70多人,近千人受到株連。
丁耀亢回來之後,王一明也起來了,正在整理牀鋪。丁耀亢在西湖邊洗了把臉,王一明急忙到附近的鋪子買了一點早點。
他們吃過之後,王一明拿起昨天丁耀亢寫的信就要去送信。丁耀亢說:“不急的,你現在去,人家還沒起來,鋪子裡不一定有人。”
王一明說:“老爺子這時間是早呢,可是這裡離鋪子怎麼說也有得幾裡地,等到我走到那兒,說不定時間也就到了。”
丁耀亢笑笑說,怎麼能讓你走着去呢?一會兒呢,你把馬車給我拉到那個叫陽明齋書鋪旁邊,我到那裡看看書,然後你騎着馬過去,車就放在書鋪門口就行。
王一明一聽這樣說,也就放下心來。
他們在西湖邊欣賞了一會兒美景,湖邊也就逐漸的有了一些遊人。丁耀亢就讓王一明套好馬車,拉着車向書鋪的旁邊走去。
他們找到一個樹下,把車支好,把馬卸下來之後,丁耀亢又把那封信遞給王一明。王一明剛要上馬,丁耀亢說你哪裡要急得這樣?我還沒把手稿給你,說着就回到車裡翻箱倒櫃的,拿出一卷手稿,又找出一件藍包袱皮兒,包了又包,裹了又裹遞給王一明說:
“你一定把信和這手稿交到柳先生手裡,你還記得柳先生的長相不?”
王一明點了點頭,說我記得。
丁耀亢說如果你見不到他本人,千萬不要把信和手稿給別人。王一明又是點了點頭,他剛想上馬。丁耀亢又拉住他,接着說:“你把信交給柳先生之後,他看過信就會給你20兩銀子,拿了銀子再回來!”
這話讓王一明好吃驚,老爺子這是不是窮瘋了?拿着一沓手稿就可以去換20兩銀子嗎?這點他有不相信,如果真是這樣,那老爺子那幾箱子的手稿還不發大財了?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兒啊?
他將信將疑,但還是沒敢多說話,跳上馬,放好包裹,對丁耀亢揮了揮手,就向柳先生的鋪子奔去。
丁耀亢站在原地沒有動,直到王一明的馬消失在視線,才重新回到車跟前。
這時,書鋪已經熱鬧起來,很多人進書店去買書看書。杭州城是一個開放的城市,進書店買書的人不僅有男人,也有女人。正轉身之際,他看到兩個小女子也往書店裡進,背影中看上去很像昨晚上和他討論戲文的那兩個女子。自己的眼神不好,昨天晚上也沒有細看,但聽聲音看身段,他覺得那兩個女子很像昨天晚上的兩個女孩子。
於是他下來車也想進書店看一下,但又怕車裡的手稿箱子丟了。於是返回身來,摸出兩把大銅鎖,把那書箱子又鎖上了,這才下得車來。他看看人來人往的鋪門口,應該沒人會偷他這破車子。但他還是在車周圍繞了幾圈,覺得確實挺安全,才走進書鋪。
果然,這是一座很大的書鋪,裡裡外外好幾間房子,而且還有樓上樓下。進了鋪子就找不到剛纔那兩個小女子了,也顧不得去找人,到處翻看着鋪子裡的書。
這書鋪裡的書是開架式的,每本書都放了其中幾卷或者幾章節在架子上供讀者來翻閱,如果你想看全書,那就只有花錢買全套書。當然,你看中了架子上的精彩卷內容,自然會去購買全書。
丁耀亢覺得確實是杭州人心胸開闊,他走過全國各種地方賣書的鋪子,一般都沒有這種開架式的。這裡的經營確實很有特色,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讓丁耀亢眼前一亮的是這鋪子裡還有自己的書,其中好幾本書,竟然放在了一起去出售,竟然像專櫃一樣。他在這裡看到了自己的一本詩集,也看到了昨天晚上和趙姑娘討論的《蚺蛇膽》單行本。
看到《蚺蛇膽》,又想起了趙姑娘,正當他左右顧盼,想看看趙姑娘還是否在鋪子裡時,旁邊的書架子竟然瞥見了早上那中年人說的《明史輯略》。
丁耀亢下意識地翻了一下那本書,那本書果然是寫明朝歷史的,作者寫着莊廷鑨。這個人是誰呢?能夠寫出這麼大的鴻篇鉅著,竟然他沒有聽說過此人。
丁耀亢再往下翻,竟然看到吳炎、潘檉章等十六人的名字,這十六個人也參與了編撰工作。他覺得這確實是一個浩瀚的工程,他再往下翻,還看到一個叫査繼佐的人。
査繼佐,丁耀亢還是認得的,這個人是一個比較有文化的人,他們還有過一面之交,也算是老朋友了。如果真是這個人蔘與了這本書的編寫,應該還是比較不錯的書。書中暗表,査繼佐不僅當時有名,他的後代還出了一個大文豪,筆名就叫金庸。
因爲看到了査繼佐,他就細翻了一下架子上的展示卷,發現這書還真是有一定的水準。
大體瞭解了一下,這是寫明朝歷史的書。中國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下一個朝代負責爲上一個朝代編寫歷史。丁耀亢這個時代屬於明清交界的時代,反清復明的思想還存在於民間,包括丁耀亢都參與過反清抗明的活動,他個人先前都以做清朝的官、吃清朝的飯爲恥辱。但現實還終歸是現實,爲了生存,他還是爲清朝做了事兒。這次被推薦到福建去做知縣,他中途是不想去的,但沒有辦法,還有一些朋友在朝廷那邊做了推薦,他也不好駁大家的面子。所以中途他也給朝廷寫了信,說自己的母親年歲已大,自己身體也不好,不方便過去上任,但自己還是帶着書童走了這一趟。
而且前幾年,他還應順治皇帝的御批寫了《蚺蛇膽》這個劇,也是表明對朝廷的忠心。
《蚺蛇膽》寫的是明朝的一個叫楊繼盛的故事。楊繼盛是榮成人,這個人剛正不阿遇事總是能夠站在公正的立場,經常是直言納諫。所以就被奸臣陷害,多次被貶,還曾經在諸城任知縣。
諸城是丁耀亢的家鄉,丁耀亢是非常崇拜楊繼盛的。楊繼盛在嘉靖32年,被奸臣陷害下到大獄。在獄中被嚴刑酷打,他卻寧死不屈,堅持真理。
有朋友以醫生的名義到監獄爲他療傷,偷偷給他拿來蚺蛇膽爲他治療。楊繼盛看到蚺蛇膽之後,仰天長笑說:
“蚺蛇之膽,不如楊某人忠烈之膽之大呀!”
說完,他拒絕再用染蛇膽爲自己療傷,只求一死而堅貞不屈。於是在嘉靖34年,年僅40歲毅然赴刑而去。到了下個皇帝上位後,把楊繼盛尊爲直諫諸臣之首,追贈太常太卿,並且爲他立塑像立廟!
這樣的忠臣,歷代都會作爲榜樣。清政府當時雖然對反清復明的人非常在意,但是爲了更早的結束明朝的思想、明朝人的反清傾向,組織了一批人來寫明朝的歷史,目的是宣告清朝已經確立,明朝已經成爲歷史的意思。
而順治雖然年輕,卻更是一個聰明之人,他知道丁耀亢是一個有復明思想的人,並不想以打壓的方式來收買他,而是想通過讓他歌頌你明朝的忠臣,從而宣告我大清王朝也是寬厚仁慈並尊重忠良、重視直諫忠臣的。
果然這招比較好使,丁耀亢於是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蚺蛇膽》。
如今這《蚺蛇膽》和那本《明史輯略》都放在書鋪中,同樣是寫明朝的事兒,丁耀亢作爲曾經明朝的子民,也確實有一些小小的激動,骨子裡他還是不承認這外族馬背上的人能夠統治漢人。他想等王一明拿回銀子,自己一定到書鋪買一本完整的《明史輯略》看一看。
想到王一明,纔想起來,自己在書鋪已經呆了好幾個時辰,王一明是不是已經回來了。這時,他又想起了趙姑娘,自己剛纔不是在找趙姑娘嗎?
於是丁耀亢又走了一圈兒,果然看到剛纔進來的那兩個小女子還在查找女紅的書籍。於是他就走過去,衝着那兩個女子深深地鞠一躬說:“趙姑娘,你們也來買書啊?怎麼不去看戲文的書呢?”
丁耀亢這一說,那兩個女子被驚了一下,猛然回頭發現是丁耀亢這麼個老頭,兩個女子都露出了很吃驚的樣子。
兩個人這一回頭,丁耀亢感覺自己可能是認錯人了,這兩個女子與昨晚的那兩個人正面看,還真不是很像。沒等他說話,其中一個女子對另一個女子說:“小姐,我們還是離開吧!”
被叫小姐的人答應着,兩個人轉身就走,也不給丁耀亢解釋。
這樣也好,免得丁耀亢過於尷尬。丁耀亢也不用多想了,他想還是趕快出去看看王一明回來沒有。
等他出來看到自己的車子好好的在那裡,王一明還沒有回來。這都好幾個時辰了,王一明沒有回來,說明這個事兒辦的不順暢。丁耀亢心裡就打起了鼓,沒有心情做什麼事兒了,便向王一明去的方向不斷的張望着。
過了晌午一刻,終於把王一明盼了回來。王一明騎着馬,遠遠的滿頭大汗,朝丁耀亢奔過來,似乎他比丁耀亢還急。
下了馬還沒等丁耀亢問什麼,他從身上拿下一包東西,塞到丁耀亢手裡,興奮地說:
“老爺子,你真是神了!那柳先生還真給咱們20兩銀子!是不是我臨出門之前?你已經算過卦了呀?”
丁耀亢的心一下子就放鬆下來,他把那20兩銀子又推給了王一明,笑着說:“銀子你收好,咱們去找一個好一點的住處,帶上下房的,最好把馬也有地方放,車也有地方放。咱們這回不走了,在杭州城先住下來。”
王一明說:“可說着呢,柳先生給了我20兩銀子,說讓咱們等他20天,20天后他拿着小樣來親自拜訪您,讓您親自看小樣,如果行的話,就進行印刷。柳先生還說,只要書一旦售出,多賣的銀子還會給咱們提成!”
丁耀亢說:“柳先生沒說還等其它的卷稿吧?!這書只出一卷,肯定是不行的,我寫的一共十三卷呢。”
“十三卷呢?那我們不是發大財了嗎?”王一明睜大眼睛說!
丁耀亢擺擺手,笑着說:“一明啊!發財事小,多年的心血終於能夠付梓出來,這是大事兒啊!”
王一明聽不明白這些,他知道的大事兒,那就是老爺子要發財了,自己的苦日子要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