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那捲軸展了開來,竟是一副百鳥朝鳳圖,花團錦簇,各種飛鳥盤旋其中,竟似要飛出繡布一般,那正中的鳳凰棲於梧桐之上,鳳眸生威,鳳尾盤旋,顏色紛雜卻絲毫不亂,更顯鳳羽之絢爛多彩,細細看去,竟似有隱隱光影流動之感。
那楚澈不由離了座,走近細觀,許久才喝一個“好”字,聽得此言德妃臉上閃過一絲得意的笑容,只是微屈膝道:“陛下繆讚了。”
“繡功果然出衆,只是不知愛妃這副百鳥朝鳳與那萬壽無疆又有何關聯之處呢”楚澈親扶了她起來,眉眼俱是笑意。
德妃將那繡品稍稍向下移了幾許,楚澈的眼神便由讚歎轉爲驚豔:“難爲愛妃竟還有如此心思”說罷,又扶了太后下來,站在自己方纔的位置上。
見此情景,席上衆人皆是納罕不已,連那皇后也是站了起來,走到太后身邊,一看繡品亦是露出驚訝的神情,神色頗爲複雜地點了點頭道:“妹妹如此手藝,真叫姐姐自嘆弗如啊。”
楚澈見其餘衆人皆想一觀的神情,便微微一笑:“你們也別坐着了,也一同上前欣賞德妃的賀禮吧。”
楚澈即已開口,衆妃中哪怕有不屑的也不敢再坐着了,於是紛紛上前細賞之。
原來那繡品轉了一個角度後便顯出了一百個熠熠的壽字,而那中間的鳳凰與百鳥卻正好形成了一個最大的壽字,那長長的鳳尾便是壽字的一撇。
於是,驚歎之聲四起,寧素素上前朝那德妃輕福一福道:“皇后娘娘德妃姐姐如此壽禮,倒讓素素自覺不堪,羞於將那禮物拿出來了。”
倒是淑妃柔柔說了一句:“寧貴人過慮了。宮中壽宴雖說是禮數繁雜,規矩衆多,其實說到底也不過是家宴罷了,眼下這壽宴,說穿了也就是幾個小兒女的哄着家裡的長輩高興罷了,寧貴人實不用在意這禮輕禮重的,有心便是最好。”
太后聞言,暗暗點了點頭,讚道:“淑妃真是說到哀家心坎裡去了,這壽宴也不過圖個熱鬧,都是一家人了,這宮中不是有句老話說是禮疏人不疏嘛,你們幾個也不必如此拘禮了,見你們說說笑笑的,哀家便再是高興不過了。”
太后即已發話,衆妃臉上的拘謹之色也少了幾分,紛紛含笑稱是,一派其樂融融的皇室壽宴景象。
衆人再度落座之後,便依着位分呈上了壽禮。淑妃洗手做羹湯,獻上的乃是她親手做的壽桃食盒,寧貴人遞上了東海特品紅珊瑚一株,自又是引起了一片感嘆之聲,而那汀嬪送上的是羊脂玉觀音像一座與田黃石彌勒像一座,太后只是淡淡收下。
及到念語,她親手遞上那萬字宮錦彩盒,又是輕輕將那盒子打開,取出三本佛經,笑着遞與太后:“妾疏於女工,不比皇后娘娘和德妃娘娘手巧,妾亦不如淑妃娘娘賢惠,宜室宜家,便抄了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三部,只能這般爲太后娘娘祈福,還請太后不要責怪念語纔是。”
太后從芷秋書中接過經書,粗粗翻開一閱,便有笑容浮上眼角,念語擅顏體,而此次抄經,她又特特將字體寫大了一點,便於太后誦經,太后正欲誇獎幾句,卻見那盒中兩朵娟制荷花中似有熒熒之光現出,奇道:“語才人,你且將那盒中蓮花拿來與哀家瞧瞧。”
念語一邊小心地捧了蓮花過去,一邊羞澀笑道:“小女兒家的心思,到讓太后取笑了。”
那太后接過了蓮花仔細瞧了瞧,那笑意更濃,便將那蓮花遞與楚澈,就在楚澈接手的一霎,蓮花中竟流出點點熒光,盤旋而上,慢慢消散,席上一片驚訝。楚澈掂了掂荷花,笑說:“好一份小女兒家的心思。”
念語更窘,只得紅了臉低下頭去,倒是太后望着那螢火蟲散去的地方說道:“皇兒莫笑,哀家如她這般大的時候,也獨愛這螢火蟲,時常夜裡睡不着覺的時候便溜了出去瞧那蟲兒。”
那楚澈又是含笑看了念語一眼,又轉過頭去嬉笑着:“聽聞母后是在撲螢的時候遇着父皇的”
“哀家不過是瞧着才人想到年輕時候罷了,哪曉得竟引出皇帝這番糊塗話來,皇帝你還不自罰一杯”太后嗔笑道。
那皇后替景琰帝滿上一杯,他遞到嘴邊正欲喝下,卻是停住了,將那杯子遞與周德福道:“朕險些忘了這罪魁禍首了,周德福,把酒賜給語才人吧。”
那皇后與念語皆是一怔,只是那周德福已然拿了酒杯到了念語跟前,她也不得推脫,只得謝恩喝下這新釀的梨花白。喝這一杯梨花白於她自是無礙,只是這杯酒乃是太后所罰,皇后所倒,皇帝所賜,她也不由心中苦笑,要一口嚥下亦是難也。
飲過酒,念語復回其位坐下,只覺渾身燥熱,卻又不欲再引人目光,便只得忍下。倒是坐在她身邊的柳絮神情複雜地看了她一眼後,纔將自己的壽禮送上。
芷秋將那盒子打開,展了畫軸,是一幅觀音像。畫中那觀音踏蓮而來,手持淨瓶,慈眉善目,衣袂飄飄,行筆間竟頗有吳帶當風之意,太后素喜吳道子之畫,今日見了柳絮獻的觀音圖,更是喜不自禁,親手接了過來看,畫卷一動,便有一股若有還無的清香飄過。
那柳絮見太后顏色,嫣然笑道:“妾用荷葉煮水,待拿水涼之後,便以此水磨墨,故墨中有幾縷荷葉清香,小小伎倆,太后見笑了。”
太后命人收了那畫卷,頷首道:“也是個有心人了。”
倒是那楚澈對柳絮頗有幾分好奇之心,只因了柳絮素日裡不過依着宮規去頤華宮請安時見過幾次,而她亦只是安安靜靜地站在一旁,是也未多加註意,今日方纔仔細打量了她。
她一身翠煙色的宮裝,斜斜梳一個墮馬髻,不過略施脂粉,眉似遠山,眸清似水。楚澈只在心中讚道:好一個疏懶清淡的女子,只是這眉目之間,竟覺頗爲熟悉,好似在何處見過一般。當下卻也不提及,只是順了太后的意思往下說:“那蘇軾曾道:詩至於杜子美,文之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現下朕這後宮,書有語才人,而畫有絮美人,真可謂書畫雙全矣。”
念語聞得此言,頗覺尷尬,卻又不得表現出來,也只得一笑帶過,趁現下衆人俱是將那注意放在柳絮身上,她便輕聲吩咐竹喧拿杯清茶過來,竹喧領命行事,端了清茶上來。
就在竹喧端茶入亭朝念語走去之時,不知怎的竟失足一滑,那茶杯便飛了出去,竹喧不由失聲一呼,將那衆人的目光都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