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來到現代已經有一個星期了。對於一些新鮮的事物,他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就是不喜歡坐汽車。那種鐵皮製作的小房子雖然比馬車要穩當,要快捷,卻總沒有騎馬時候帶給人的那種豪氣干雲的感覺。
在幾天的不斷學習中,晴川直誇胤禩聰明,對新鮮事物接受得快。
胤禩不無驕傲:那是,爺好歹也是被千古一帝的康熙老爺子教育出來的龍子啊。“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日子可不白熬。那時候練就了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現在才能事半功倍呀。
可是在現代,胤禩發現,孩子們學習的東西更有價值,更有助於自己獨立生活。而且,都二十幾歲的女孩子還在學校學習,那要是在清朝,最起碼也是3個孩子的額娘了。現代的體制真的是太人性化了,太自由了。
白天,晴川去上班,胤禩在家裡通過電腦瞭解這300間的變化。
胤禩終於知道那牆上掛的和桌子上帶的長方形盒子是什麼了——那是電視機和電腦,是迄今爲止,他覺得最神奇的東西。晴川教他學會了操作電腦,現在,胤禩可以把現代的簡體字轉化成繁體字來讀,他能足不出戶,瞭解世間百態。從電腦上胤禩知道了許多知識。現代社會真是信息時代,網絡的作用真是無可限量。
開始的幾天,胤禩就都是在電腦和電視的陪伴下度過的。
於是,那幾天,晴川一回到家裡,就會看到胤禩一副鬱鬱不樂的樣子。原來是清朝後期的命運讓他難以釋懷。
從電腦和電視上,能看到許多電視劇。胤禩甚至可以看到那些穿着清朝衣服的人,演繹着一套又一套的清廷電視劇。他看到了許多劇裡演繹着“九龍奪嫡”的故事,雖然人物長得都不像,性格也迥異,真實的歷史也不是那樣的,但是,胤禩依舊看到淚流滿面,看到心如刀絞。不知道爲什麼,好像由胤禩兄弟們寫就的那一段歷史特別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關於那一段歷史的故事有許多。晴川說那是現代人通過對於歷史的理解,改編出劇本,又拍攝出來的。胤禩不知道什麼是拍攝,怎麼拍攝,但是電視劇裡演繹着的300年前的人們的別樣人生,重現了歷史人物的喜怒哀樂,不同程度的給了他一些安慰。
從網絡上,胤禩知道了他離開以後的故事。原來老四是一個勤於政務、生活儉樸的皇帝。爲了治理國家,真可謂是殫精竭力,心力交瘁。雍正現存僅硃批奏摺就達35000多件,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他坐在那個位置上僅僅13年,57歲
就完成了人生之旅。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等這些措施都對社會的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可謂是一代英主了。雖然兄弟們之間有很多真實的故事都被掩蓋了,讓後人無從去了解;雖然,老四把胤禩和他的後代從宗族族譜裡刪去;但是,後來弘曆又恢復了胤禩和老九的名字,恢復了族譜。這也算是一種平反吧?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反正,胤禩現在對他是真的一點也恨不起來了。
記得在胤禩最後一次被關進宗人府的時候,雍正曾經說過,他在十五歲的時候,曾經對整個大清朝有一個暢想。要整個大清朝沒有戰爭,沒有殺戮,沒有強盜,沒有飢餓。他想讓大清朝國富民強,他想到的是天下的蒼生。所以,他認爲個人的生死榮辱並不重要,少部分人的生死榮辱也不重要。當時,胤禩苦笑着說,想不到我成了他嘴裡的少部分人。不過,300年以後,再看這段歷史的時候,胤禩發現胤禛是對的,雍正完成了他十五歲時候的夢想。
雍正之後是弘曆接替皇位,弘曆那孩子真不錯。胤禩這樣說,不僅僅是因爲他能恢復自己和老九的名字,恢復族譜。更重要的是,他統治的乾隆王朝和皇阿瑪統治的康熙王朝並稱“康乾盛世”。然而,在“康乾盛世”的背後,雍正帝的統治,應該是一種橋樑吧?沒有雍正的殫精竭力,也斷斷不會有“康乾盛世”的存在!
接着看歷史,雍正之後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清朝就徹底消失了,而且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於慈禧的賣國求榮,致使中國一度備受外國侵略者的欺凌。愛新覺羅的子孫居然是那麼的屈辱,最後被一個女人統治,而且帶給中國人民無邊的災難。之後,中國又歷經民國時期,經歷了八年抗日戰爭,最後才建立了我們今天的新中國。
300年的歷史真可謂是驚心動魄,一下子跨越了300多年,看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着實讓胤禩消化了一陣子。胤禩讀書多,經歷的豐富,也算豁達。查看了幾天的歷史,他雖然對於清朝後期的結局很是鬱悶,但是很清楚的知道一切已經迴天無力。想想歷史畢竟是歷史,歷史就代表着過去。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永恆不變的規律。哪個朝代也不會永遠延伸下去。我們雖然希望“一統江山萬年清”,但是,那只是希望。
有時候胤禩也會假想,如果十四弟當了皇帝會怎樣?
甚至會假想,要是自己坐到了那個位子上
會怎麼樣?
胤禩一直是一個思維縝密的人,他會根據實際情況審時度勢。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兄弟間的勾心鬥角,早就使胤禩養成了冷靜思考的習慣。
客觀地講,胤禩沒有老四的鐵腕政策,即使登上皇位,也許兄弟們能因此而有個好的結局。但是,當時的局面是,皇阿瑪的仁慈已經造成了吏治的混亂,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需要的是一個無所顧忌的,沒有什麼太顯赫的背景的,做事強硬,雷厲風行的新皇。作爲八賢王,胤禩沒有冷硬的心腸,無論如何都做不到雍正的鐵腕。憑良心而論,如果是他做皇帝,他不敢保證讓盛世延續下去,“康乾盛世”雖然沒有提到雍正,雍正卻是不可或缺的紐帶。因此時至今日,胤禩終於看開了許多事,雍正不失爲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也不由得從心裡往外佩服了老四。
有千般想象,萬種猜測,但都不是真實的,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真有“如果”,那麼歷史將會改寫,今天就會是另一副景象,不過“如果”是沒有意義的。
胤禩忽然覺得過去幾十年的日子是白白虛度了,整天在那樣的環境中勾心鬥角,即使勝利又會怎樣呢?況且,他並不一定能做好這個皇帝!這就是當事者迷吧?
美麗的宮廷、至高無上的權力給了人們太多的夢想與幻滅,滄海桑田,潮漲潮落,斗轉星移,日異月殊。在這個歷史長河中,有多少人爲了權力而角逐,總覺得站在最高的峰頂纔是勝利者。直到繁華落盡,是非成敗轉頭空。
這就是曾經有那麼多的飽學之士,甘願過着“採菊東籬下”的的日子,體味那種閒雲野鶴的人生的道理吧。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雲捲雲舒,也不失爲一種人生境界啊。
現在,胤禩放下了利益,放下了競爭,同時也放下了記恨。對於雍正,似乎這個多年以前的皇帝已經與胤禩沒有一點關係了。
現在,值得胤禩認真思考的是,現如今,他得天獨厚地得到的這個生命的延續,將怎樣過得更有意義?也是說,胤禩已經做好準備融入現代社會了。
注:從歷史資料上看,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於政務、生活儉樸的皇帝。雍正現存僅硃批奏摺就達35000多件,其總字數以雍正執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他的政績也很可觀,嚴禁朋黨,整頓吏治,強調務實,多所建樹。但是因爲康熙朝的爭鬥,使得雍正繼位後除十三外竟無人可用,最後勞累過度,孤寂的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