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巴黎保險條約

財政上的事情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哪怕是軍事都要爲這個讓路,在等待着和平的降臨之前,經濟事務漸漸壓倒了一切重點,新銀幣的投入節奏,以及市面上的流通銀的回購的速度,新幣的外鑄合銅也要儘快的簽署以應對未來三年內的經濟形勢,從上層到下層的初步經濟知識普及等若干步驟也步步在進行,在與德國英國分別提出意向之後,就等着兩國有政府擔保資質的公司來提出計劃書和樣幣了。

當然,這還只是貨幣改革的第一步,銀+制錢本位的貨幣制度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將來終有一日要推行紙幣,金屬金銀都要全面退出貨幣市場流通,急是急不來的,要老百姓突然之間就適應薄薄的紙幣能買這個買那個,是需要時間的,朱元璋當年弄過的寶鈔是什麼結局,都是史有明鑑的。

財政上當然還是有壓力,怎麼辦,除了積極的鼓勵民間資本進軍工農甚至國防,兵器製造等領域之外,還要向國外借債,譬如這時代的前面幾個大富豪美國英國德國等,發行國家公債等等,這些都是在考慮之中,隨着鑄幣合同的對外推出,勢必要同時在搭賣一定數量的國家債券給那些國家,另外還要再派出借款團,前往美國尋求閒置資本的支持,有了這幾場硬邦邦的戰爭的樣子以及這幾年國家經濟形勢的數據,我相信會有投資者會購買我這種國債。當然,隨着美西戰爭的勢如破竹,美國資本的對外擴張也勢在必行,要給投資者充分的信心之外,還要看運氣才行了。

世事不可能漸漸順遂心意,就譬如西方醫護制度的引入,在中華時報的辯論便是如此。由於新聞業的推動作用,現在老百姓幾乎天天都在議論着個話題,說到底老百姓們關心的不是西醫,而是中醫以後的地位,是不是朝廷往後就不準中醫了?是否所有的醫生就都要跟着洋人學徒後才能給老百姓瞧病了?這些問題被教化部和新儒黨的宣講生員也就是各地的新派讀書人收集反饋回來後,針對這個,我加發了一道諭旨,雲說有意試行西醫制度,但並不要廢除中醫等等,在中華時報上公佈的時候,同時在聖旨的下方公佈了褒獎令,褒獎宮中的一些御醫,包括那位進獻金鱗草的老先生,還有各地呈報的一些醫德好的醫生,加以表彰和獎賞,除各有賜物之外,還有各種稱號的獎賞。算是給民間一個信號,朝廷並不是要讓西醫全面取代中醫,只是讓老百姓有一個另外的選擇而已,如此一來,纔算慢慢平息了這方面的爭論。

同時,在西北遇難官兵的靈柩也大規模的運抵北京,在由毅郡王載洸親自主持的迎靈儀式及入城式之後,送抵頤和園安葬,更是在萬壽山下新建了一個紀念碑,名之爲鄂爾渾河谷戰役遇難官兵紀念碑,碑體由皇家內帑出銀修建,更請老儒生寫了一篇體面的祭文,以天子的落款刻在紀念碑的背後,聲明瞭國家對烈士的永不忘懷。

死難者往生和傷者的痛苦,經過報紙的渲染,更加上外國的戰例宣導,譬如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傷亡數字等等的內容介紹之後,給天下的百姓很大的震動,中醫在這種近代戰爭造成的外傷面前,幾乎就是無能爲力,而西醫起碼可以給殘疾者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這也證明了一句老話,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啊。

西方醫護制度的事情,算是告了一個段落。在同意了美國人邀請李鴻章訪美的請求之後,他的行程也定了下來,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出行,途中還要去歐洲作巡迴訪問,所以,抵達美國的時間將會是在五月,除了宣示中國的和平政策之外,他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推銷國家的公債,我給他的期望或者說叫任務是希望能在三國籌集到四千萬英鎊左右的債務額,除了以應付未來的財政赤字之外,還要給國內民間一些甜頭,該蠲免的錢糧還是要蠲免,不能讓人說我就是個窮兵黷武的皇帝,不愛惜民生之類的。而且我還有一定的考慮,就是從黃金城採集來的數十噸金子的問題,將來到了一定時候,可以考慮用金子來抵償外債,以免大量在國際上拋售黃金引發的疑慮和金價大幅下跌。

在國際上基本都採用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的時候,大規模的黃金拋售也容易引發別國的疑慮和其他想法——因爲畢竟你中國是一個銀本位的國家,別人會懷疑你的用意。

當然,財政和經濟領域的知識我也只是一個菜鳥而已,國家的經濟起步越快越早,越有利於國家培養出這方面的人才出來,往後才能在這方面少走彎路不吃虧。

此時的戰局說不停也幾乎是停了,自從寒流將整個西伯利亞及周邊地區牢牢控制以來,俄軍的禦寒物資得不到保障,已經陸續出現了撤軍的跡象,據丁汝昌的報告表明,前線的俄軍數量可能不足十萬,而且士氣低落,如果我有意的話,可以在數天之內他完全有把握將對面的俄軍全數吃掉。

我當然是不允可,過度刺激俄羅斯這樣的國家是不智的,若是沙皇陛下發起狠來,發了大兵過來跟你死攪爛纏,頭痛是免不了的,赤字還要繼續在擴大下去,這對於我未來十幾年內的安定的大方針是背道而馳的。倒不是怕俄國人,如今我的國家無論經濟總量還是軍備實力怎麼算國力也在俄國之上,但是強也強不到哪裡去,只要能證明我的實力就行了,沒有必要去與這樣一個沒落的帝國死纏爛打,不是有句俗話叫做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嘛。

而且跟俄國人撕破臉皮打得你死我活的也未必是好事,沙皇的政權在俄國繼續統治對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誰願意跟後世蘇聯那樣的一個國家爲鄰?

另一方面也是要遏制一下軍中鷹派了,太過頻繁的戰爭會產生一個強勢的軍人政治階層,如今我的國家根本就沒有軍人不參政這種話說,名將本身就是舉足輕重的政治家,這些人的功勞和實力過快的膨脹,對於一個穩定的政局來說不是好現象。所以,在世界範圍內的全面戰爭沒有打響之前,遏止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譬如向聶士成,在去年改授軍銜的時候就有人進言要給他晉元帥銜,就算是丁汝昌,這一仗打下來,怕也免不了要弄個元帥噹噹,儘管從功勞上說,他們應該有這個榮耀——作爲中國實行軍銜制度以來的首批兩個元帥永遠記錄進史冊,但是太高的榮銜對他們來說也有害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啊,軍中載灃系的壯大我也不是沒看在眼裡,稍稍遏制一下他們對他們也是一種保護,就像當年我保護李鴻章一樣。

所以,我就醞釀着將這層心思與向英國人展現誠意聯繫到了一起,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朝會散後,我授意楊銳以皇室發言人的身份向各國新聞界發佈了一個公告:新年肇始,萬象更新,朕御朝二十四載,正是天干地支之數。朕回思廿四載,國家振奮,臣民忠勇,正邦寧永固之機也,工商百業,農林漁牧,軍備國威,正昭興盛之勢,朕亦常懷壯烈,爲我中華萬世基業之基肇啓佳基,朕幸甚,天下臣民幸甚!其後話鋒一轉,就轉到對和平的願望以及對軍隊未來的使命上來:然朕親政以來,天下臣民之所共見,邊患不已,戰釁常現,朕豈窮兵黷武之君耶?吾中華豈恃強凌鄰之國耶?非也,實強鄰迫我甚者也,似彼俄羅斯者,北境魈獍之國也,以恃其強,妄幹東亞,是可忍耶,孰不可忍?是故朕朝令於京城,朕之天兵夕懲寇兵於陸海兩疆矣。此中華國力所在,國威所在,亦國之利益所在,不容有所欺凌者也。吾中華三軍,朕之鐵拳,國之利刃者也,來犯之敵,何能任之猖狂?是故,朕褒三軍於此。然朕亦思彼俄羅斯窮途日暮,以絕境而求拼死,朕雖無畏然亦有慈憫之仁哉。是故朕特詔命三軍,務須體念朕躬之仁恕王化之道,以昭彰吾中華以和爲貴之美德。豈不聞止戈爲武,是爲兵者,仁者不得以而爲之之道。。。

接下來自然也免不了對軍隊一番表彰,而後就是聲明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未來十數年內,我的執政方針是安定國際國內形勢,軍隊做好經濟發展的護駕工作就可以了。算是給今後的戰爭政策定了一個基調。

這份聲明是向全世界公開發表的,自然也引起了西方的注意,英國首先對我的立場表示讚賞,同時自然也就對俄國人施加了更多的壓力。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越來越敏感,中俄之間的戰爭隨時都有可能引爆英德兩國的提前對決,甚至迫使英國提前介入到歐亞大陸的連環戰爭骨牌之中,所以,英國人在這一事件上格外落力,女王的特使頻繁在聖彼得堡活動,試圖使俄國人放棄增兵中亞的動作。

當然,俄國人還是很要面子的,沙皇還會撐下去,撐多久很難說,但總之我要的就是一個地烈度而不是大規模的邊境戰爭就足夠了,他要打,我自然不會給他好顏色看。

其實尼古拉二世也是在一個騎虎難下之局之中,以他的常備兵力一百四十萬人計算,歐洲部分必然是核心中的核心,拋開他的集結速度和增兵運輸時間不算,他也沒有多少兵再來投入這一場看不到全面獲勝希望的戰爭中去,事實上他一開始就錯了,伊犁防線經過數十年的經營,早已固若金湯,就算他再多調一倍的人力來,也好不到哪裡去,倒是北線的庫倫一帶,由於沒有地勢的優勢,丁汝昌的經營也爲時不長,打起來還好過一些。不過就算他攻入了蒙古,要吃下這塊大草原也需要極大的兵力牽制,更何況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反攻。自從庫倫通了鐵路之後,他要攻進來更是難上加難。而且從戰略上來講,他的方向也根本就是錯誤,他唯一正確的方向就是向東,跨越西伯利亞試圖重新佔領海參崴,這樣才能打通與盟國日本的通路,兩下里聯合起來,纔會有一線生機。但是爲了躲避冬季的酷寒,尼古拉二世偏偏選擇了那兩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經濟上也是如此,這一場戰爭哪裡就僅僅給我帶來財政赤字而已?俄國人的日子又好過到哪裡去?他的工業化起步還是靠法國人的資助,他又要開展大海軍計劃,結果給揍到了太平洋海底,這筆正反帳算起來他虧的比我多得多了,爲了打這場出氣的仗,法國人資助的錢都有一部分投入了進來,花別人的錢他不心疼,但是法國人心疼。在英國人的鼓動下,法國人也開始向俄國逼債,法國也開始漸漸懂得在德國勢力的大棋局上,維持與一個崛起的中國適當的友好關係是多麼的重要,在英國人向他們描繪的那副大棋局上,如果中國這個強大的遠東國家被染上了德國的顏色,那後果將會是多麼的可怕。所以,儘管從法理上來說,他們應當站在俄國人的一邊,但是如果俄國在這場戰爭中輸掉本錢,那麼德國人的雄獅將會肆無忌憚的對法國展開狂攻,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無需有太多的想象力就能夠有所領會。

所以,英法對俄羅斯的壓力一日甚過一日,加上前線士兵低落的士氣,以及糟糕的天氣,沒有後勤保障的大軍,這些因素都導致沙皇無法再將這一場戰爭打得更久並且獲得他想要的結果。所以,沙皇的意志已經開始漸漸動搖,他所欠缺的,就是一個臺階了。

所幸的是美國人和西班牙人願意給他這樣一個臺階,同樣是英法聯合斡旋下,美西戰爭比歷史上提前了半年結束了,西班牙人願意接受一個體面的結局——美國人付出美元向他們購買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

地球的兩個側面的兩場大規模的戰爭,終於被英法這兩個巨頭聯合經過半年時間的斡旋結束了。世界也回覆了和平的基調。

四月底,身在歐洲的李鴻章奉命前往巴黎,參加巴黎和平會議,由法國人主持的中俄和美西的調停會議在走了一個七天的過場之後,美西雙方簽署了條約,西班牙幾乎全部迴歸了歐洲,他們的海外殖民地,已經幾乎喪失殆盡了。

而中俄雙方由於仇恨和戰爭的烈度都比美西雙方厲害得多,所以由英國人牽頭,在美西的條約之後,簽署了一個英法中俄巴黎保險條約,條約規定了中俄之間的十五年和平期,由英法聯合出面保證雙方的立場,至於戰爭賠款方面,則由俄國象徵性的賠償五十萬盧布來了結。爲了彌補事實上的勝利者中國的損失以及照顧俄國人的面子,其餘的賠償部分,由英法共同承擔李鴻章推銷的無息國家公債兩千萬英鎊,以作爲對中國做出讓步的酬謝。爲了進一步拉攏中國人,法國另外購買了五百萬法郎的有息公債,以作爲緩和中法關係的表示。

當然李鴻章也不是蠢人,得了面子當然也要有所表示,在法國期間,他更是利用英國銀行的擔保,從法國賒購了一批農產品和肥料等農業物資,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有關農業合作問題的協議要簽署。這些跟和會比起來都是小事,就不值一提了。

李鴻章的訪美行程不得不延期,因爲他還要跟德國人做解釋工作,德國人在這次轟轟烈烈的巴黎和會期間居然扮演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這進一步刺激了威廉二世,中國與法國的關係緩和,還有中俄之間十五年的和平期,更是讓他產生了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幸好他有一個優良的參謀班子,這個民族也從來不缺少優秀的戰略家,在經過參謀部一番解釋之後,十五年的期限恰好可以爲中國培養出一百多個陸軍師來,而德國本土的準備和驗證工作也同樣需要那麼久的時間,十五年後纔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等等,加上李鴻章適時地表現出謙卑和對德國的崇慕,當然還有一些己方處境的剖白,才讓威廉二世從盛怒中緩和過來,漸漸開始理解中國的難處。

不過,這一次的“屈辱”還是讓威廉二世下定決心要開始推行自己的世界政策,在南方的盟友意大利人從非洲折戟而歸後,他卻開始想在那片大陸上有所作爲了。

此時的非洲並不是和平的,只是沒有英法等巨頭的明確參與而已,即使是英國,在一面努力維持着歐亞大陸的和平的同時,也在綢繆着一場對布爾人的復仇戰爭,很快他們的大軍就要在好望角登陸,開往開普附近的戰場。在去年丟人的輸給布爾人之後,大英帝國的威嚴和自尊讓他們必須找回面子,當然,更免不了利益的作用——作爲鑽石和黃金的富產地區,大英帝國不可能放棄那裡的利益。

與中俄戰爭,美西戰爭同時進行的還有一場烈度很高的戰爭,同樣在非洲大陸,同樣有英國人的影子,宗教和利益的衝突,還有歷史上的屈辱使非洲最大的國家蘇丹與鄰國埃及之間發生了慘烈的戰爭,英國和埃及的聯軍正與蘇丹的穆斯林馬赫迪軍激烈的交鋒着,從本世紀初開始,復興的埃及人就統治了這個國家,但是隨着埃及的衰落和英國的強勢介入,又淪落到英國人的統治之下,直到1881年穆斯林英雄穆罕默德.阿赫邁德領導這個國家獲得了新生,並在1885年建立了馬赫迪國家。自此之後,英國和埃及的聯軍就與馬赫迪軍爆發了長久的戰爭。

與中俄戰爭一樣,馬克沁機槍也在這場戰爭中揚威天下,就在巴黎和會期間,英國的基欽納少將率領的聯軍在恩圖曼戰役中將馬赫迪軍的龐大攻勢完全壓制,這一天裡,死在戰場上的馬赫迪軍達到了兩萬人,其中倒在馬克沁機槍下的數字是一萬五千人。

自從這種武器問世以後,中國是第一個正式垂青的國家,在甲午戰爭的前一年,這種武器就有了良好表現,五十名羅得西亞步兵用四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五千名祖魯人的進攻,擊斃三千人。而中國在應用馬克沁上更是對日本人造成了巨大的殺傷。由於先手的關係,這種武器在我的軍隊裡,已經比其他國家要佔有更大的優勢了。

李鴻章的兜售債券的任務完成度極高,帶着剩餘的幾百萬的差額,他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旅程,但是在這次旅程的前夕,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記者的專訪時,李鴻章卻用憤怒的譏笑給他的旅程帶來了一絲不和諧的因素。

“請問總理大臣閣下,您期待對現存的排華法案進行任何修改麼?”

“也許吧。”李鴻章的面容很冷:“雖然在美國的華工越來越少,你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包括我大清的領地上,都有大量的機會等待着他們。如果貴國不謀求廢紙《格利法》的話,我國政府將會助這些移民一臂之力,作爲炎黃的子孫,他們有權利尊嚴的在任何地方面對任何人,特別是在貴國西部。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華人都離開貴國,他們將獲得新生,而貴國呢?將獲得什麼?是一個大國的仇恨麼?”李鴻章知道這番話太過強硬,轉而使用較爲緩轉的口氣道:“我這次前往美國,是帶着對美國人民的敬意和構建友誼的目的而來,希望這個隔着一個太平洋的國家能夠給我良好的答覆。”

第三三五章網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二三八章 威廉二世的禮單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二二章 甲午將至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第三零二章調兵遣將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四十九章 外交談判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五二章舍卻危脆身第九十六章 飛艇的作用第六章 軍機處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八十章 大計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一七五章俾斯麥的預言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三三四章三國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六十六章 女人的見識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三一章醞釀第三零九章軍事外交調整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五十三章 後勤專家第六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二四章 日本的抉折第一八九章分歧第七十七章 天海攻略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二十一章 逼人太甚“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二零七章 肅殺之秋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一四九章 終戰,大日本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二二七章 載灃的圖謀第三十九章 練新軍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二七一章屬於戰爭的世紀?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二四五章 前面就是皇宮了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二七八章 大白艦隊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七四章政變第六十九章 翁同龢第一三一章 津輕圈套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
第三三五章網第一七九章宗藩政策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二九六章順境思危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第三三三章鐵人的政變第二三八章 威廉二世的禮單第九十四章 整治後宮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二二章 甲午將至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第三零二章調兵遣將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二六九章 爭霸第四十九章 外交談判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二七四章民意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一五二章舍卻危脆身第九十六章 飛艇的作用第六章 軍機處第三四一章不滿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八十章 大計第三一三章革命的年代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二七六章 地震第一七五章俾斯麥的預言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三三四章三國第三一五章 紅色的五月第六十六章 女人的見識第二二五章 當其時第二三一章醞釀第三零九章軍事外交調整第三四八章體育外交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五十三章 後勤專家第六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二四章 日本的抉折第一八九章分歧第七十七章 天海攻略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二十一章 逼人太甚“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一五八章北方的澳大利亞第二零七章 肅殺之秋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第二一零章 太平...洋?第一四九章 終戰,大日本第五十九章 黃海諜影第二二七章 載灃的圖謀第三十九章 練新軍第二三五章 外交的賭博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二七一章屬於戰爭的世紀?第二九一章引爆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二四五章 前面就是皇宮了第二二八章 恍然大悟第一五六章馬關初談第四十四章 謀刺事件第八十六章 火金兒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二七八章 大白艦隊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三一四章純潔的雪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一零六章 海軍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七四章政變第六十九章 翁同龢第一三一章 津輕圈套第三十章 內帑豐盈第一九一章東海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