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

江左朝廷這三年以來,亦是混亂不已,最近靠着北地的威脅,令江左各方勢力不得不抱團,這纔算是稍微換了一口氣來。

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就是王敦入荊,以及關中小皇帝東來。

王敦入荊州,在事實上分裂了江左的政治和軍事勢力,而且他還不滿於現狀,想要靠着荊州根基,東進健康,掌握事實上的朝政。

不過,在這一點上,王敦和琅琊王氏的本支似乎有了矛盾,至少在朝廷上,王導是着力維護琅琊王權威的領軍人物,甚至在明裡暗裡還主導了對王敦的削弱。

如此一來,卻也令朝廷和王敦之間的矛盾越發激化,雙方雖然明面上還是整體,但朝廷內部的很多人,都很清楚,這王敦反叛,兵臨國都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裡面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根據,居然還是當年陳止的那篇文章。

而且隨着趙國與關中破滅,北地近乎一統,陳止當初的那篇文章,在南方江左之地,再次流行起來,摻雜着諸多陳學家的看法和主張,在南方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學習和批評運動,這對於陳學在南方的發展和鞏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甚至連荊州王敦,都不得不思量此事,找來了荊州的幾位有名的陳學家,讓他們分析局勢,判斷情況,以及此時北地大亂的情況下,是否是和動兵。

要知道,自從王敦在荊州站穩之後,他並非只盯着東邊的江左,北方趙國佔領的司州地界,以及西邊的蜀地,同樣也被他覬覦,並且先後出兵西征北伐。

只不過,入蜀之路着實不易,這西征多有不順,而北伐路途卻較爲順暢,那北地的百姓淪入趙國之手後,生活困頓,多受壓迫,實際上是期盼漢家正統能打回來,讓他們重回舊日時光的。

因此在王敦的兵馬北上的時候,這沿途的塢堡也好、村鎮也罷,都是竭盡全力的相助,自是進境順利。

只不過,王敦北伐的目的,可不是爲了收復舊地,而是爲了鞏固權勢,獲取政治資本以及北伐的光環加成,因此稍有起色之後,卻又擔心因此引起石氏的注意,集中全力反攻,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同時失去這收復失地的名頭,於是便停下兵馬,不再北進。

同時,爲了增強實力,也爲了杜絕後患,他有下令,在被他征伐的北地土地上,將百姓全家遷徙過來,尤其是男丁、壯丁,更有很多人被強制入伍,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很多原來心存幻想的百姓徹底失望、絕望,很多塢堡之主,也看穿了王敦的真面目,開始反抗。

因此,王敦的北伐,只是明面上好看,背地裡反而在消耗他的實力,牽扯了兵力,讓王敦一時之間,反而抽不出時間東進健康,威逼朝廷。

另一方面,隨着關中朝廷的敗亡,原本在關中登基的太子,在張氏的幫助下,從關中一路逃亡,最後居然抵達了江左,由此鬧出了諸多風波。

如果說王敦是江左朝廷內部的軍事威脅的話,那麼這位小皇帝對於江左朝廷而言,就是在政治上的一次重大挑戰。

因爲按照正統的觀點,雖然這位太子年紀還小,但他畢竟先皇的嫡長子,乃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就算繼承的過程存在瑕疵,但在法理上是不容置疑的。

他的到來,一下子就讓原本被衆人推上前臺的琅琊王地位尷尬起來,因爲一直到現在,琅琊王都依舊保持着王爵,並沒有更進一步,只是不承認關中所立之皇帝,還遵從先皇年號。

過去關中小皇帝離得遠,代表的也是北地勳貴的利益,被兩王掌握在手中,因而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格局,下達的政令、政策,都是損四方而肥關中,切實威脅和損害了江左士族的利益,他們馬上就推出了琅琊王,組建了江左朝廷用以對抗。

但現在三王勢力崩潰,他們的人都淪爲階下囚,被送去了幽州,那小皇帝卻千里迢迢的送上門來,這明擺着就是一個好傀儡胚子,江南世家哪裡還會放過——

要知道,琅琊王雖然代表了江左利益,但真正親近的,還是北地士族,是那些隨同他一起南下的士人代表,這對於南方世家而言,其實居於劣勢。

兩邊的矛盾,早就已經顯露出來,只是因爲南方士族沒有更好的選擇,纔會選擇隱忍,慢慢配合琅琊王府的改制。

現在既然來了個關中小皇帝,那情況當然就不同了,馬上就有一羣人拿出正統說辭,要侍奉這位皇帝。

這種情況下,琅琊王的勢力集團怎麼可能讓他們得逞?

雙方難免展開一場政治鬥爭。

一方面是本土勢力,一方面是實權派系。

作爲本土的南方士族,有諸多優勢,而南下的琅琊王派系,卻也有着北地幽州的名頭,一時之間雙方僵持起來,鬥爭一直持續了三年,直到最近終於慢慢有了分明的局勢——

王敦居然擺明車馬,說是支持琅琊王,並且發出了勸進之言。

如此一來,江左士族便不得不退讓,畢竟幽州玄甲是厲害,名頭可以嚇人,但那王敦兵馬身處江左腹地,好像是一個人時時刻刻拿着一把刀,對着江左士族的腹部,一個不好,直接捅穿了,誰個敢挑戰?

於是,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中,琅琊王的登基大典,居然就這麼堂而皇之的被計劃出來了,預備要在十月份登基,次年改元,如今算來,已經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

但是當前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解決——

“便是冠軍侯如何看待此事!”

王導趁着最近有關北地的消息足夠多,很乾脆的將這個問題擺了上來。

“當下這江左暗流不絕,還有許多人並未死心,想着在大典之時再有動作,但若是冠軍侯承認了您的地位,那麼便是真正萬無一失了!如今無敵玄甲陳兵大江對岸,那些江左的世家,也該知道厲害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連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尋神仙方,算世家計第十二章 誡乃疑,仇當靜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時皆可贊,與帝言金曲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觀氤氳青煙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言止棋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六百九十四章 籤筒異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八百六十八章 親往鎮壓,戰牽冀憂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將求起勢,有士意莫測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上品當貴!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馬圍使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親喊你回家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五百四十七章 列陣非精兵,戰陣爲先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亂!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一百三十八章 豎子,爾敢!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廊撫琴者,可爲我婿第一千零八章 論天下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難啊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八百三十八章 執金鐵,親臨沙場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八百零二章 世家遠慮,士人所欲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亂就一條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議,戰已起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人如掛畫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來,手足無措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九百八十五章 夜襲!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五百零二章 長安信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五百章 打亂局面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難於軍爭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連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四百二十九章 尋神仙方,算世家計第十二章 誡乃疑,仇當靜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時皆可贊,與帝言金曲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觀氤氳青煙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言止棋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六百九十四章 籤筒異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八百六十八章 親往鎮壓,戰牽冀憂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將求起勢,有士意莫測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上品當貴!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馬圍使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親喊你回家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五百四十七章 列陣非精兵,戰陣爲先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亂!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災與隱患第一百三十八章 豎子,爾敢!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廊撫琴者,可爲我婿第一千零八章 論天下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難啊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八百三十八章 執金鐵,親臨沙場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八百零二章 世家遠慮,士人所欲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亂就一條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議,戰已起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人如掛畫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來,手足無措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九百八十五章 夜襲!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五百零二章 長安信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五百章 打亂局面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難於軍爭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