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樂和見紙上的字雖不如杜錦寧右手寫得好,但也能看得過去,似乎並沒有差多少,他不由得擡頭看了杜錦寧一眼:“不錯不錯,挺好挺好。”這樣他就放心了。
“那先生您看,我什麼時候考試?”杜錦寧又問。
“你的實力擺在那裡,現在手又能寫字,這件事還是別拖着的好。”關樂和想的跟杜錦寧一樣,“你在這裡看看書,關嘉澤和齊慕遠回教捨去上課。我去找人作評判,準備好了我派人來叫你去考試。”
“好。”
上午就兩個時辰的上課時間,現如今已過去了一個時辰了。關樂和又不想拖到下午,因此動作很快,出去後就派了書院的齋夫各處叫人。因此杜錦寧在華章居看了半本書後,就被人請到了一個寬敞的屋子裡。
裡面袁修竹和齊伯昆赫然在座,嚴岑白着一張臉站在一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六十來歲的老者,正笑着跟齊伯昆說話。另外還有年紀從四十到六十不等的先生模樣的人,足有六人。
陣容非常強大。
也是事涉關嚴兩家纔會這樣,否則一個小小的書院新生入學考試,有兩三個人就已夠夠的了。
關樂和見杜錦寧進來,朝她招了招手,將在座的各位給她一一做了介紹。
杜錦寧吊着個手團團作揖行禮。
“行了,孩子還傷着,禮節上就不要太過講究了,開始出題吧。”跟齊伯昆說話的那個老者開口道。
這人剛纔關樂和介紹過,是嚴家在書院裡的一位老先生,叫嚴松濤,是個同進士,至於爲何不做官而回書院教書,就不得而知了。
“那就請嚴老先生任指三人出題吧。”關樂和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
嚴松濤也不客氣,在屋裡指了三個人:“就有勞李先生、曹先生、姜先生了。”
那三人拱了拱手,站起身來一起走出門去。
“你有傷在身,先坐下吧。”齊伯昆溫和地向杜錦寧道。
杜錦寧是學子,在一衆德高望重、身份顯赫的先生面前是沒有座位的,沒看連嚴岑都不敢坐嗎?但齊伯昆這麼一開口,便是連對她極爲不滿的嚴松濤和嚴岑都不好反對。
嚴松濤爲在齊伯昆面前表現自己的公正高潔,還點了點頭,溫和地道:“對,給這位小傢伙拿張凳子。”
於是杜錦寧便得了個座位,坐到了屋子的一個角落裡。
學生都有了座兒,沒得先生還站着的道理。嚴松濤又對嚴岑道:“你也坐吧。”
嚴岑這才得以坐了下來。
一盞茶功夫後,出題三人組其中一個拿了一張紙過來,放到了屋子中間的桌案上,杜錦寧也被叫了過去,在衆目睽睽下坐到了那裡,另有一個齋夫打扮的人還拿出一柱香給點上。
杜錦寧前世身爲學霸,參加過各種比賽,對於在衆目睽睽下做題早已習慣了。
她絲毫不理會那些打量她的目光,先將試卷小心地放到了一邊,再滴了清水到硯臺上,緩緩地磨起墨來。磨好了墨,她將墨條放好,看看手上和袖子上都沒有沾上墨汁,這纔將試題拿過來,輕輕地打開。
大家看到她這沉穩的行事舉動,不由得都讚許地點了點頭。
科舉考試最講究卷面乾淨,上面如有一點墨汁污垢或塗改,那都是要做廢卷處理的。所以每一個學子,打從上學起,就被先生們教育着要保持卷面清潔,磨墨、沾墨都得十分小心,做事千萬不能急躁。
然而在書院裡唸書的學子年紀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二十幾歲,不夠穩重。再加上應試時難免緊張,一緊張就容易出錯,歷來月考、歲考、晉級考上弄污卷子的事都時有發生。
眼前這個孩子不過是十歲出頭,在這樣的場合中,這麼多人盯着,偏向關家的那些人都十分擔心他在磨墨時會因爲緊張手抖而把桌面弄污。卻不想這孩子似乎絲毫沒有緊張之感,舉止十分從容,就仿若身處無人之境。這份心性,十分難得。難怪關樂和會將他這麼一個沒念過書的孩子直接收入門牆。
這邊的杜錦寧心無雜念,專注地將目光投到試卷之上。
將試卷掃了一遍,她心裡就有數了。
因爲她與其他孩子不同,所以關樂和對她的教育也格外不同。由於對她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摸不透,他會時常拿些試題給她做,甚至縣試的題目她都做過,所以對於這些試題她是十分熟悉的。
眼前這份試卷,便是縣試時第一天所考的內容——帖經。
所謂的帖經,相當於現代試卷中的填空題和默寫題。這些題目都出自四書五經,從裡面任摘一段出來,留上段或下段。考生需根據這段文章,寫出與之相聯的上文或下文。
她過目不忘,四書五經是必背書目。古人教育講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都是先從背書開始,並不是一邊理解一邊記憶。關樂和也是如此,除了詩經,其他的四書四經,不講其義,只要求她背熟。因此她這段時間早已把四書五經都背熟了,做這種題根本不在話下。
而背誦和默寫四書五經,是進入丙班的門檻。
她不再多想,提起筆沾了沾墨,便在試卷上寫了起來。
屋裡的那些人強行按捺了好奇心,這纔沒有不顧身份地走過來看。
先前關樂和就跟衆人解釋過了,杜錦寧右手受傷,但左手也能寫字,可以如常參加考試。雖說大家生活中也接觸過不少的左撇子,但看到杜錦寧用左手磨墨鋪紙,十分靈活,這會兒寫字更是跟使用右手沒有什麼區別,大家對她寫出來的字還是十分好奇。
杜錦寧本就對四書五經背得爛熟,這段時間既練字又寫話本,更也不會把繁體字寫錯,寫字既快又好。因此需要一柱香時間才能答完的題,她不到一半時間就答完了。答完之後,她檢查了一遍,見沒有什麼錯漏,便舉手示意:“我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