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吞舟之魚(上)

明叔餓了多半宿,一看飯菜端上來,也顧不得說話了,我見狀也沒辦法,有什麼事等他吃完再說吧,大金牙先給明叔端上熱騰騰一碗掛麪湯,湯上薄薄地浮了層碎韭菜沫,麪條上頂着着倆雞蛋黃,大金牙告訴明叔:“這麪湯有個雅稱,雞蛋黃是黃的,韭菜沫是綠的,故此喚作兩個黃鸝鳴翠柳,下面這面就更不得了,吃一口掛麪不咬斷那是銀鬚倒掛,咬斷了那就疑是銀河落九天了這個,您別看用料就那麼回事,蛋黃散了點,韭菜也不太新鮮了,可這意境在那擺着呢,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騷客到大飯店裡,不點別的,單點掛麪湯,不爲別的,就衝這倆雞蛋黃來的,圖什麼呀?不就是圖一附庸風雅嗎。”

我和胖子看得大眼瞪小眼,大金牙不愧是一能說會道的奸商,一堆廢銅爛鐵從他口中說出來,也能變爲鑲金嵌玉的寶器,胖子對衆人說:“我看咱去了美國還倒騰什麼明器呀,就有老金這兩下子,咱合夥開個飯店還不得發橫財啊,弄不好美國總統都得屁顛兒屁顛兒跑到唐人街,專爲吃你這兩個蛋黃來,別說美國總統沒吃過,連我這饞蟲都讓你給勾起來了,鍋裡還有沒有給胖爺我也來一碗……”

鍋裡沒掛麪了,剩下半鍋清湯,大金牙又盛了三碗湯,四人喝得稀里呼嚕,明叔更是差點連碗底都給舔乾淨了,吃完後明叔突然說:“金牙仔的麪湯煮得好呀,回味無窮,意猶未盡啊……可我看見這兩個圓圓的雞蛋,就想起咱們到崑崙山找的那顆珠子來了,那東西叫做什麼來着?”

我心想那“雮塵珠”,都是過去的事了還提起來有什麼意義?莫非與珊瑚螺旋的海事有關?便對明叔說:“是說雮塵珠嗎?古代在內地對其呼爲鳳凰膽,是皇家不傳之秘,就連《易經》這麼大篇幅的古代經典之中,都不曾涉及半個鳳字,我想大概不是因爲《易經》出現的那個時期中國還沒有發明鳳字,而是由於所有關於鳳凰膽的秘密都只有統治階級才能接觸,其實那顆珠子並非能夠長生不死,是古人的一種誤解。”

明叔說:“對對,就是那個什麼珠,象這種珠子,其實在南海有很多,我年輕的時候,最開始是跟着家中一位舅公跑船,那時候南洋正在打仗,生意要多難做有多難做,有一年我們運的是鹽米之物,沒想到在海上碰到了吞舟之魚。”

我和胖子少年時代久居福建,也曾聽漁民說起遠海大洋之中有吞舟的大魚,卻始終未知其詳,於是讓明叔說得詳細一些,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吞舟之魚”並非是特指某種魚類,凡是走船之人在海中遇可以覆沒舟船的深海巨魚,因不知其名,皆以“吞舟”二字呼之,也有些遇到過海難經歷的人,同樣會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在海上的遭遇,正所謂是命書上提及的“路有攔路虎,水有吞舟魚。”

不過明叔那次真是碰上大魚了,這魚有多大根本沒法形容,不能以咱們常說的斤兩和尺米度之,然而這種巨魚只在外洋深海纔有,新安以南,盡屬大海,過了香港佛堂門,就是風浪湍急的深海大洋,明叔和他舅公在海上走私,除了鹽之外船艙裡還裝着許多黑市物品,那次他們的船隻剛出佛堂口海域就遇到了麻煩。

是夜,月明如鏡,四顧海面,一望無際,又恰好風靜潮息,船開得很穩,這時船上水手們發現海中捲起一股巨浪,有經驗的老水手說這是涌而不是浪,海中必先起風而後才生浪,海涌則無風而起,是海水自身動盪所形成的。

隨着浪涌越來越多,海中露出一座山來,隱隱橫恆於前,船上的人以爲是發生了海滋或浪涌的奇觀,紛紛站在船舷上好奇地觀看,衆水手以往航行經過這片海域,都從未見海中有山岩聳立,在大洋深海當中又怎麼會有孤零零的巖山出海?

大夥正疑神疑鬼的嘀咕猜疑之時,忽然發現明月映照下的海面再次發生了變化,一會兒的功夫便又從海底浮處數塊巨巖,明叔的那位舅公很快就發現大事不好,不是浪涌,而是海中出現了大魚羣,今夜月明風靜,定是海底羣魚出遊,露出海面的不是山岩海島,而是大魚的脊翅,隨即囑咐衆人千萬不能高聲喧譁,趕緊悄悄把船往遠處開,否則驚動了魚羣,一旦鼓浪而出,咱們的船就得被巨浪打沉。

可還沒等船長的命令傳下去,海水就翻騰了起來,浮在海面的魚羣奔着他們所在的這條船就來了,這種情形只能趕緊轉舵掉頭逃命,但船速不夠快,有好幾次都險些被巨浪掀翻,爲了活命,船長只好下令把船上能扔的東西全都扔掉,以便輕船加速。

最後扔光了貨物,又把船上的活人扔了十幾個下海,這條船才得以死裡逃生,駛回了佛堂門,船上的貨物損失殆盡,明叔和他舅公全部的家當都賠光了,他們倆也差點讓債主逼得跳了海,爲了儘快挽回損失,只好挺而走險,到珊瑚螺旋的海眼裡去採珠。

珊瑚螺旋是海底一片巨大的珊瑚森林,據說其中有處深不見底的海眼,周圍海域又與深海大洋相接,風高浪急,危險莫測,也號稱是沉船的墓場,珊瑚森林中有許多巨蚌,盛產明珠,每當滿月時分,海中成百上千的老蚌,便會打開蚌殼採納明月的精氣,有的珍珠已經生長了千百年了,爲天地靈氣所獨鍾,一到那個時候,藉着海底的陰火,海面就全都被月光明珠映亮了。

由於珊瑚螺旋接近深海,許多水族惡魚都會被明珠吸引徘徊不去,海中巨蚌爲了保護自己,輕易也不會完全打開蚌殼,所以一年當中,海底明珠映月的奇景只不過有幾個瞬間,都是在月滿欲蝕的夜晚。

第九章 古狸碑(下)第十章 雷公嶺(1)第二十四章 地中有山第一章 趕冬荒(上)引言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1)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十三章 吊死鬼(4)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5)第十五章 人面黑腄蠁第十章 臉第五十四章 月夜尋狼引言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第六章 鬼葵(1)第三十三章 逃脫第四章 紅白石道(1)第十五章 靈蓋的詛咒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第九章 鬼打牆(4)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1)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五章 墳頭村(2)第二十四章 神父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6)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二十七章 黑佛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三十四章 水深火熱第十章 大金牙第三十九章 死亡——不期而至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1)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二十二章 牛頭第三十一章 死亡倒計時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三章 傳說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1)第十一章 詭絲(2)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二十七章 屍蟲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上)第五十三章 府中求玄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十章 本能的雙眼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3)第三章 屈肢葬(3)第七章 老吊爺(上)引子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5)第十二章 逃命(4)鬼吹燈電影2015年12月18日上映第三十七章 海和尚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1)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章 雙面屍(2)第十九章 鬼角(6)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二十五章 陰魂不散第一章 掛號信(3)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三十七章 烈火第八章 江城水寨(2)第二十一章 兇鐵(上)第五十三章 府中求玄第四十七章 震驚百里第十二章 天王老子(2)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第四十二章 緊急出口第二章 酉水墓(2)第十六章 密室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七章 老吊爺(上)第四十三章 顛倒乾坤第三十四章 黑色旋渦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二十章 地覺(1)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1)第十六章 屍油河(5)第四十六章 觀湖景第二十二章 孤燈(下)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五章 食人蟻(2)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二十一章 逆襲(2)第四十二章 三個國王第三十六章 禁室培骸第十一章 工兵掘子營
第九章 古狸碑(下)第十章 雷公嶺(1)第二十四章 地中有山第一章 趕冬荒(上)引言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1)摸金,摸金,摸出燈絲無數第十三章 吊死鬼(4)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5)第十五章 人面黑腄蠁第十章 臉第五十四章 月夜尋狼引言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第六章 鬼葵(1)第三十三章 逃脫第四章 紅白石道(1)第十五章 靈蓋的詛咒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1)第九章 鬼打牆(4)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1)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五章 墳頭村(2)第二十四章 神父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6)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二十七章 黑佛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三十四章 水深火熱第十章 大金牙第三十九章 死亡——不期而至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1)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二十二章 牛頭第三十一章 死亡倒計時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三章 傳說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1)第十一章 詭絲(2)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二十七章 屍蟲第四十一章 屍鬽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上)第五十三章 府中求玄第四章 天下第一店(1)第十章 本能的雙眼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3)第三章 屈肢葬(3)第七章 老吊爺(上)引子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5)第十二章 逃命(4)鬼吹燈電影2015年12月18日上映第三十七章 海和尚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1)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十章 雙面屍(2)第十九章 鬼角(6)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二十五章 陰魂不散第一章 掛號信(3)第二十八章 惡魔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三十七章 烈火第八章 江城水寨(2)第二十一章 兇鐵(上)第五十三章 府中求玄第四十七章 震驚百里第十二章 天王老子(2)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第四十二章 緊急出口第二章 酉水墓(2)第十六章 密室第四章 林家草堂(3)第七章 老吊爺(上)第四十三章 顛倒乾坤第三十四章 黑色旋渦第八章 江城水寨(1)第二十章 地覺(1)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1)第十六章 屍油河(5)第四十六章 觀湖景第二十二章 孤燈(下)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五章 食人蟻(2)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二十一章 逆襲(2)第四十二章 三個國王第三十六章 禁室培骸第十一章 工兵掘子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