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靖難之役

巨大的火龍在樓閣殿宇之間肆無忌憚地奔騰咆哮着,偌大一個紫禁城被耀眼至極的火光照的通亮。

建文帝朱允炆怎麼也沒想到,片刻之前他還是坐擁九州,睥睨天下的九五之尊,可是下一秒他卻即將成爲一個可悲可嘆的亡國之君。

他不理解自己的四叔爲什麼能做的如此決絕,自己雖然主張削藩,但是從沒想過要奪取這些皇叔的性命,只要他們能安分守己,他們及他們的子孫後代定可永享榮華富貴,即使得知朱棣起兵造反的消息,自己也是吩咐手下不得傷及其性命。可是燕王卻變得變本加厲,今日竟直指宮門。

歷史的經驗告訴朱允炆,鬧到今日這個局面,他和朱棣之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勢必無法共存。那個皇位究竟有什麼魔力?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如此喪心病狂,竟然可以對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拔刀相向?

他後悔了。當初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代父來京祭拜太祖皇帝時,自己本有機會將他們扣留在京,有了這三個人質在手,燕王朱棣必不敢輕舉妄動,事情也不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可是自己當初卻聽取了黃子澄的意見,將兄弟三人放回了北平。

他後悔自己爲什麼抱有婦人之仁,會對率兵出征的耿炳文說了那句“請你務必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啊。”戰場之上,對敵人的仁慈無疑會讓自己獻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他後悔當初在曹國公李景隆兵敗之後,自己爲什麼沒有殺了這個無恥之人。否則,今日朱棣在渡過金川門之時也不會猶如無人之境。自己也許還會有反擊的機會。

他痛恨。他痛恨自己的叔叔不顧血脈親情,將自己逼到如斯田地。

他痛恨自己的手下盡是一些趨炎附勢之人,平時都是一副大義凜然,誓死如歸的樣子,可是一到了危急關頭,便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痛恨自己的爺爺,爲什麼將那些護國安邦的武將全部斬殺殆盡,搞得自己面對燕王時,竟無將可用。

他痛恨這賊老天,爲什麼明明選擇了自己登上這至尊之位,卻又派另外一個人來剝奪這一切。早知道是今日這個結局的話,他寧願當初就放棄這個皇位。

可是這一切的悔恨與不甘終將在熊熊烈火之中焚燒殆盡,殿內的大柱在烈焰的侵蝕下嘶嘶作響,馬皇后一手握住建文帝的右手,一手將自己年僅六歲的兒子朱文奎緊抱環中。她不畏死,當自己當初遇見眼前這個男人時,她就已經認定了這個男人將會是她的一切。

他輝煌時,她曾經陪他一起君臨天下,眼下他即將失敗了,雖然自己陪他一起東山再起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共赴黃泉,比翼雙飛也未必不是人間一件美事。

所以,當朱允炆將宮殿點燃時,她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默默地走到了這個男人的身旁,輕輕地握住了他的手。只是可憐了自己的孩子,他還沒有嘗試人間美好,便要殞命如此。期望來世不要再生長在帝王家。“咳咳咳……”她用手帕捂住了自己的嘴,輕輕地咳嗽了幾聲。然後沒有多說一句話,只是悄悄地用手緊緊地握緊了那留下一抹殷紅的手帕。

“皇后,苦了你啊!”朱允炆轉過頭對皇后柔情地說道。“臣妾不苦,此生能遇見皇上,是臣妾最大的幸福。”回憶就像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思緒就如同滾滾洪水,一發而不可收拾。

作爲帝都的應天府一向商貿興旺,人聲鼎沸。“老闆,這幅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多少錢?”“公子,你真有眼光,一眼就看中了本店的鎮店之寶,這幅《清明上河圖》是我先祖從宋庭宮人手中花重金購得,本是無價之寶。不過今日與公子有緣,就十萬兩售於公子吧。”珍寶齋的老闆笑盈盈地對眼前的年輕人說道,他怕年輕人不相信,還特地有聲有色地編纂了一下這幅畫的來歷。

其實,這幅畫他是花了五萬兩從汴京的一個古董商那裡收購而來的,他曾經找過不少書畫大家鑑定過,雖然其中有一人提出過質疑,但其他人得出的結論卻是一致的:這幅畫就是北宋書畫大師張擇端的真跡。所以他一直將這幅畫掛在店裡最顯眼的位置。

不過商人逐利,他始終相信,如果說這幅畫是直接從宮廷之人手中購得的,那麼它的真實性就更加毋庸置疑,售價也會更高。所以纔有了前面的說辭。珍寶齋是京城裡最出名的古董店,裡面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不少達官貴人都是此店的常客。不過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倒是自己第一次看見,不過從他的衣着舉止看來,此人一定非富即貴。所以,老闆對微服出訪的朱允炆十分客氣。

朱允炆對自己的隨從點頭示意,隨從便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了一大疊銀票。望着那一堆銀票,珍寶齋老闆的眼睛頓時一亮。

“等等。”正當雙方準備交易之時,一個纖細的手壓在了那堆銀票之上。衆人的眼光都不禁轉向了發出聲音的方向。

說這話的是一個大約十四五歲的姑娘,明眸皓齒,膚如凝脂,輕紗之上散發着淡淡幽香。身旁跟着一個丫鬟模樣的女子,看樣子,應該是位官家小家。不知道爲什麼,當朱允炆第一眼看到這位小姐時,他的腦海中竟不禁浮現出“翠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這樣的詩句。

“這……這位小姐,你這是何意?”被攪了好事的珍寶齋老闆本想發作,但看見眼前女子的穿着服飾只得壓低了心中的怒火,怏怏地問道。

“你這幅畫是假的吧。”女子說道。

“小姐,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我這幅畫可是我先祖從宋朝宮人手中花重金購得,你怎麼能說它是假的呢?”老闆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

“你這幅畫是怎麼來的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真正的《清明上河圖》正藏於宮中。如果你這幅是真品的話,那麼你這幅畫就應該是盜取宮中的。根據大明律令,盜取宮中財務者,凌遲處死,滅三族。即使這幅畫不是你偷的,可是你竟敢將宮中之物拿出來售賣,也難保不落得個人頭落地的下場。我奉勸你還是早日將這不詳之物收拾了吧。”女子的話鏗鏘有力,彷彿就像曾經見過那幅真跡一樣。

此話一出,朱允炆不禁對眼前這個女子的興趣又增添了一分。身爲東宮之主的他當然知道此時真正的《清明上河圖》還被收藏在皇宮之中。那他爲什麼又要花這麼一大筆去買一副贗品呢?

原因就在於三日後即將到京的朝鮮使臣身上。高麗將領李成桂在建立朝鮮政權後,繼續對明實行事大政策,雖然洪武皇帝認爲李成桂得位不正,對李成桂個人的評價也不高。但鑑於其親明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承認了李成桂政權的合法性。從此朝鮮王朝便代替了高麗王朝成爲了大明王朝的附屬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爲了顯示天朝國威,朱元璋每次也賞賜了不少回禮。

可是最近幾年,由於朱元璋認爲李成桂派人冒充倭寇劫掠大明沿海,且李成桂上呈的謝恩表中藏有戲辱之詞,所以兩國的關係一下就陷入緊張的境地。這一次,朱元璋向朝鮮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李成桂派自己的兒子將海盜胡德供出的侵擾明朝沿海的賊人押解進京。朱元璋心想,如果李成桂按照自己的吩咐做了,那麼就恢復兩國之間的宗藩關係,如果李成桂陽奉陰違,那麼大明鐵騎將會在不日之內踏平朝鮮半島。

朱元璋沒想到李成桂這麼快就作出了迴應,洪武二十七年,李成桂派遣自己的第五子李芳遠親率使臣團出使大明。得知此消息的朱元璋找來了朱允炆,讓他準備這次的朝貢回禮。這是朱允炆成爲皇太孫以來,朱元璋第一次讓他處理外交事務,不過可能之前發生的事仍讓朱元璋如鯁在喉,朱元璋對朱允炆提出了一個要求:明升暗降,且不失大明威儀。

“明升暗降,且不失大明威儀?”這可有點難爲朱允炆了。這麼說不能像往常那樣賞賜點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了。否則一旦數量不對,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既然不能在“量”上做手腳,那麼只能在“質”上下文章了。

宮裡有不少宦官是來自朝鮮的,朱允炆從他們的口中得知來使李芳遠和自己一樣酷愛字畫。酷愛字畫嗎?那就送一幅給他,不過宮裡的字畫當然是不可行的,否則就與朱元璋的願景背道而馳了,既然宮裡不行,那麼索性就到宮外轉轉,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東西。

朱允炆第一眼就看中了珍寶齋這幅《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畫藝之高超,一點不遜色於宮裡的真跡。可以說,如果將兩幅畫放在一起,就是鑑寶行家也難以分辨誰真誰假。雖說這幅畫價格並不是很便宜,但是十萬兩白銀相比於之前賞賜給朝鮮使團的財物無疑是小巫見大巫。所以他毫不遲疑地吩咐手下將這幅畫買下來。沒想到卻被一個小姑娘給攔了下來。

可是,她爲什麼會知道宮裡的事?看她的樣子斷然不是宮女。還有,她是誰?

第三十二章 李氏朝鮮(三)第四十八章 十七枚金幣第二十九章 到達朝鮮第五十八章 古墓探險(三)第二十章 神諭七章(二)第十一章 初爲人師第四十六章 分營第二十五章 離別第十六章 計謀第七十四章 考驗(八)第三十七章 李氏朝鮮(八)第二十九章 到達朝鮮第十九章 神諭七章(一)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二十三章 識破第六十九章 考驗(三)第十二章 劉金星第六十九章 考驗(三)第四十七章 賺錢第三十二章 李氏朝鮮(三)第六十八章 考驗(二)第二十二章 出逃第十一章 初爲人師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二十一章 神諭七章(三)第十九章 神諭七章(一)第五十章 收買第七十三章 考驗(七)第四十二回 死對頭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三十九回 李氏朝鮮(十)第三十七章 李氏朝鮮(八)第六十一章 古墓探險(六)第七十章 考驗(四)第二十章 神諭七章(二)第四十五章 趙思義第三十五章 李氏朝鮮(六)第二十七章 殺意第五十五章 獻計第四十三章 對決第四十三章 對決第五十一章 探子第六十八章 考驗(二)第四十六章 分營第三十七章 李氏朝鮮(八)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四十八章 十七枚金幣第十六章 計謀第三十九回 李氏朝鮮(十)第七十二章 考驗(六)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六十八章 考驗(二)第一章 靖難之役第五十二章 設計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五十七章 古墓探險(二)第五十三章 報復第三十一章 李氏朝鮮(二)第一章 靖難之役第六十二章 古墓探險(七)第八章 登船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三十一章 李氏朝鮮(二)第六章 海上驚魂第二十五章 離別第六章 海上驚魂第七十二章 考驗(六)第十六章 計謀第六十六章 白眉道人第八章 登船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五十四章 越營計劃第四十四章 加試第五十章 收買第二十一章 晚宴第六十四章 古墓探險(九)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五十八章 古墓探險(三)第五十一章 探子第十九章 神諭七章(一)第三十八章 李氏朝鮮(九)第五十五章 獻計第五十四章 越營計劃第二章 馬雨鶯第三十九回 李氏朝鮮(十)第四十八章 十七枚金幣第五十九章 古墓探險(四)第五十七章 古墓探險(二)第四十二回 死對頭第二十一章 晚宴第五十三章 報復第六十二章 古墓探險(七)第七十章 考驗(四)第二十三章 識破第五章 我叫李隨
第三十二章 李氏朝鮮(三)第四十八章 十七枚金幣第二十九章 到達朝鮮第五十八章 古墓探險(三)第二十章 神諭七章(二)第十一章 初爲人師第四十六章 分營第二十五章 離別第十六章 計謀第七十四章 考驗(八)第三十七章 李氏朝鮮(八)第二十九章 到達朝鮮第十九章 神諭七章(一)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二十三章 識破第六十九章 考驗(三)第十二章 劉金星第六十九章 考驗(三)第四十七章 賺錢第三十二章 李氏朝鮮(三)第六十八章 考驗(二)第二十二章 出逃第十一章 初爲人師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二十一章 神諭七章(三)第十九章 神諭七章(一)第五十章 收買第七十三章 考驗(七)第四十二回 死對頭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三十九回 李氏朝鮮(十)第三十七章 李氏朝鮮(八)第六十一章 古墓探險(六)第七十章 考驗(四)第二十章 神諭七章(二)第四十五章 趙思義第三十五章 李氏朝鮮(六)第二十七章 殺意第五十五章 獻計第四十三章 對決第四十三章 對決第五十一章 探子第六十八章 考驗(二)第四十六章 分營第三十七章 李氏朝鮮(八)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四十八章 十七枚金幣第十六章 計謀第三十九回 李氏朝鮮(十)第七十二章 考驗(六)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六十八章 考驗(二)第一章 靖難之役第五十二章 設計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三十六章 李氏朝鮮(七)第五十七章 古墓探險(二)第五十三章 報復第三十一章 李氏朝鮮(二)第一章 靖難之役第六十二章 古墓探險(七)第八章 登船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三十一章 李氏朝鮮(二)第六章 海上驚魂第二十五章 離別第六章 海上驚魂第七十二章 考驗(六)第十六章 計謀第六十六章 白眉道人第八章 登船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五十四章 越營計劃第四十四章 加試第五十章 收買第二十一章 晚宴第六十四章 古墓探險(九)第六十章 古墓探險(五)第五十六章 古墓探險(一)第五十八章 古墓探險(三)第五十一章 探子第十九章 神諭七章(一)第三十八章 李氏朝鮮(九)第五十五章 獻計第五十四章 越營計劃第二章 馬雨鶯第三十九回 李氏朝鮮(十)第四十八章 十七枚金幣第五十九章 古墓探險(四)第五十七章 古墓探險(二)第四十二回 死對頭第二十一章 晚宴第五十三章 報復第六十二章 古墓探險(七)第七十章 考驗(四)第二十三章 識破第五章 我叫李隨